第二百三十章 新科進士、館選
字數:7881 加入書籤
最新網址:沒過多久,殿試相較於往昔提前舉行。
皇帝在大殿內親策於庭,所提及的無外乎都是軍政、吏治相關內容。
不過大多都是泛泛而談,不會細究。
因此一場殿試下來,眾人排名並未有太多變化。
而與後麵幾位貢士相比,回答顯得有些平庸的楊文遠,則是依舊站在了第四名的位置,二甲第一。
前麵一甲三人,即狀元、榜眼、探花。
按照慣例,他們會被立即授職,入翰林院。
狀元授翰林院修撰(從六品)。
榜眼、探花授翰林院編修(正七品)。
至於,其他的二甲、三甲進士,如欲授職入官進翰林院,還要再經過一輪考試,綜合前後考試成績,擇優入翰林院選為庶吉士,即俗稱的“點翰林”。
若是點翰林再不過,那就隻能告別朝堂中心汴京,尋求外放了。
盛紘便是這其中的佼佼者。
在外漂泊個幾十年,然後官員考核評優,再是朝中有人,得以重新升官,亦或是補官升入汴京,得個了京官頭銜,但也隻是朝堂裏的小蝦米。
而更多的,則是直接泯然眾人,權力不過州縣,一輩子待在基層。
反觀入翰林院的庶吉士們,則截然不同。
與外放的進士們比起來,他們更像是天潢貴胄。
平日裏給他們授課的是戶部和禮部侍郎。
也無需操心吏治考評,隻需在翰林院潛心研習經史,編修史書即可,同時還有參政議政的權利,負責起草詔書,偶爾還為皇帝講解經籍(當然,這一般是為皇家子弟服務,不過現在顯然是用不上了),被視為皇帝近臣。
三年過後,亦或是提前恩科,值此新老庶吉士們交替之際,會再度進行考核,也稱為“散館”。
考核成績優異者可以留館,留在翰林院,成為修撰、編修等翰林官;
其次的庶吉士被派往六部任職,任主事、禦史;
剩下的則會被派往地方,擔任知府等要職。
無論如何,庶吉士們都能迅速成為大周的高級官員,較快地進入中央統治核心。
非進士不入翰林院,非翰林不入內閣。
因此,庶吉士又被稱為“儲相”。
都說會試是學子們鯉躍龍門的機會,但殿試後的翰林院館選,在新晉進士們看來,也是不遑多讓。
甚至有過之而不及。
畢竟會試落榜你還能繼續考,三年又三年,一直到死都行。
但進翰林院的機會,卻是新科進士們此生唯一的機會。
一旦錯過,那是一生也彌補不回來的。
對於任何一位想要在大周朝堂施展心中抱負的官員來說,庶吉士就是他們最快捷的通道。
楊文遠自然也不例外。
若是皇帝的身體安好,吃嘛嘛香,他若是外派也沒什麽打緊的,畢竟有楊家的背景在,最多幾年他就能重新調回汴京。
但偏偏楊文遠是個掛壁!
不過卻有些不徹底……
眾所周知,所有電視劇都會有意無意地模糊時間和故事線,往往你仔仔細細的看完了一部劇,最後也沒弄清楚主角們到底多少歲,從開頭到結局過了多少年。
說不定一個鏡頭一閃,幾個月就過去了。
屏幕突然是一黑,一兩年就過去了。
而楊文遠看電視劇時,又是個向來喜歡倍速的,別稱“不快進不舒服斯基”,更是有許多細節記不清楚。
自然,楊文遠也是忘了皇帝到底是此次科考後的第幾年駕崩,反正不是三年後,不然齊衡也等不到恩科了。
但是這也說不定。
畢竟原先是屏幕裏,按照劇本演的舞台劇,而自從楊文遠來後,他的一舉一動,都讓很多人,很多事發生了改變。
不說麵目全非,但很多事也是亂糟成一團。
不過楊文遠也不後悔就是了。
辛苦來一趟,若是不能縱然抒發胸中意,又是何苦來一遭?
殿試放榜後,便是插花遊街。
狀元韓德華、榜眼王進、探花薛仁,三人從正門出宮,楊文遠和長柏等二甲、三甲進士,則隻能從側門出宮。
今日殿試不過走個流程,插花遊街才是重點。
因此進士們來之前就已經沐浴更衣,身穿深藍羅衣,深青緣邊,圓領大袖的進士服,頭上戴著進士巾(左右展角,闊一寸餘,長五寸餘,垂有皂紗飄帶,一對簪花),俱是意氣風發。
宮門外已經有侍衛開道,備好高頭大馬。
見諸位進士出門,當即有人走上前,手中各持一朵紅花,佩於進士胸前。
進士們胸戴紅花後,一個個翻身上馬。
而前頭早生華發,看起來四十多歲,實際上年齡才三十出頭的韓德華,還未來得及動作,就見他側邊突然冒出了兩個黑衣皂隸,執鞭墜鐙,小心翼翼地伺候了韓德華上馬。
過後,又快步上前,手持馬匹韁繩,為其牽馬領路。
韓德華則按轡徐行,神采飛揚。
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此刻,韓德華手持笏板騎馬在進士們的最前頭,前麵一隊儀仗高舉旌旗,抬著“進士及第”的牌匾,樂器吹奏,鞭炮鑼鼓齊鳴響,周邊禁軍開道護衛,身後跟著一群氣宇軒昂的進士們。
‘執同年進士之牛耳,人生得意,莫過於此了!’看著沿街人群投來豔羨、崇敬的目光,韓德華這位新科狀元郎心裏不由得飄飄然,以往寒窗苦讀的酸楚,頃刻間化為心中快意迸發的薪柴。
“這個人相貌平平還有點土,但是出手一闊,就顯得那麽英俊”。
同理,此刻在進士身份加持下,在場騎馬遊街的進士們,在周圍人看來,皆是燁然若神人。
沿街院落,姑娘、女子們掩門偷看,學子、百姓們投以羨慕的眼神,這些進士大多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悶罐子,陡然麵對這種場景,不少人都覺得不適應,臉上的笑容也開始僵硬起來。
楊文遠從他記事起,對於這種眼神就已經見怪不怪,當下這種隻能說是小意思,自然泰然處之。
而不遠處的長柏,有了多次馬球會的曆練,也是淡然自若。
“堂兄,堂兄,往這看!”
突然,楊文遠聽到人群裏傳來熟悉的聲音,循聲望去,當即就在右前方看到了被一群侯府護衛圍出的一處空圈子,裏麵赫然是剛剛大聲呼喊的楊如錦。
見楊文遠注意到了自己的吆喝,這妮子登時興奮得跳起,更加快速地搖著手臂。
一旁的叔母陳大娘子正無奈扶額,對於如同脫韁野馬一般的楊如錦束手無策。
楊文遠見狀,輕笑點頭示意。
隨後楊文遠轉頭看向楊如錦旁邊亭亭玉立,紮著丸髻,渾身散發著雍容氣度的華蘭,少女嬌俏中又帶著一絲熟婦風情,讓楊文遠一時間看失了神。
不知是不是楊文遠的錯覺,他好像覺得華蘭胖了一些。
不過也對,楊文遠立馬反應了過來,覺得自己找到了答案。
畢竟經過自己這麽長時間不辭辛勞的日夜灌溉,豐腴飽滿些也是應有之理。
夫妻倆目光跨過人群,當即黏到了一起。
華蘭做不到如楊如錦那般大喊大叫,螓首微點,亮出晶瑩潔白的前額頭,凝脂嫩滑的雙頰浮現出溫婉的笑意。
相視一笑。
楊文遠淺嚐即止,也不多看,將目光重新收了回來。
這時見長柏看了過來,楊文遠歉意道:
“舍妹性格不似尋常女子那樣婉約,讓你看笑話了。”
長柏搖頭,笑著道:
“如錦妹妹率性而為,是個好相處的性子。”
此刻,不等兩人多說什麽,前方又響起了兩人熟悉的喊聲。
“柏兒,柏兒,母親在這兒呢!”
“……”長柏尷尬一笑。
楊文遠忍著笑意道:
“嶽母大人看來也是和我妹妹一樣,是個好相處的性子。”
如同楊如錦一樣,楊如錦盛家分錦,王若弗,也是把聲音喊得嘹亮,很難讓人不注意。
有人在成功的光芒中洋洋得意,自然有人在失敗的泥潭中垂頭喪氣。
一路沿街遊行中,楊文遠看到了不少落第的舉子。
他們沒有第一時間離開汴京這個傷心地,而是來到勝利者的歡場,落寞地注視著自己想象中的榮光。
他們的眼神很是複雜。
既有自慚形穢,也有羨慕嫉妒,那其中的駁雜情緒,惹得楊文遠的心裏直犯嘀咕:
“這裏不會有‘彼可取而代之’的那種狠人吧?”
插花遊街之後,就是召宴。
這是禮部官員為進士們安排的慶祝宴席。
因為舉辦的地點是在瓊林苑,又被稱為“瓊林宴”。
此次慶賀宴會有不少朝中大臣參宴,與新科進士們一起觥籌交錯,飲酒賞景,暢談未來。
能和這麽多高級官員一起飲宴,是此間絕大部分新科進士一生中最高光的時刻,日後他們中的絕大部分人,恐怕連個京官的名頭都混不到,更別說能和這麽多大佬酌酒言歡了。
而這些高官們當年也是這麽過來的。
看到新科進士們,就如同看到了當年青澀懵懂的自己,因而也是難得沒擺太大的官架子,顯得很是平易近人。
就如同後世對學生的寬容,今夜這些朝中大臣們,也對新科進士們寬容大度。
席間其樂融融。
進士慶宴過後。
緊鑼密鼓的便是翰林院館選。
一甲三名不需要參加館選,他們直接被授予修撰或編修的職務,直入翰林院當官。
而對於想要進入翰林院的二、三甲進士們而言,他們需要在觀政的一個月內,向禮部提交自己平時所作的詩、賦、論、策共十五篇。
然後送往禮部篩選。
最後經由翰林學士、侍讀學士、侍講學士等人評審,最後擇優選取考生成為庶吉士。
而館選同樣會參考殿試的成績,所以楊文遠的文章隻要不是太差,那過線的幾率幾乎是板上釘釘的。
除非那些人非要頭鐵,想要讓自己家族被楊家記在小本本上。
不過道理歸道理。
麵對這臨門一腳,楊文遠也是絲毫沒有放鬆。
本以為中了進士,就可以把書本丟了,結果卻是出乎楊文遠的意料。
想要通過館選,自己依舊要刻苦讀書。
不光每天辰時(早上八點)就要到翰林院報到,申時(下午三點)才能離開,期間還有大學士授課,定期測驗。
而因為館選期間有觀政的要求。
所以朝堂上每隔一日舉行的朝會,楊文遠等人都要跟著一起上朝。
五更三點(淩晨四點多),天色灰蒙蒙。
楊文遠和追求進步的館選進士們,以及和百官們一起候在端禮門外的廣場上,等待皇帝收拾好,發出上朝的詔令。
當然,萌新沒人權,新科進士們隻能輪得到邊邊角角的位置,隻有狀元、榜眼、探花韓德華三個,脫離群眾,站在百官之中。
如果楊文遠仗著爵位,也能往前蹭一蹭,但老話說得好,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楊文遠還是決定偷盛紘這個嶽父一手,選擇從心……穩健行事!
雖說皇帝如今年紀大了,還沒有嫡親兒子作為皇儲繼承人,但很顯然,皇帝的仁厚之名不是空穴來風,他依舊是個勤於政事的好皇帝。
廣場上的百官們沒有多等,沒一會兒,殿上的內官前來通知百官開始進殿上朝。
收到通知後,原本有些雜亂,正在低聲攀談的官員們不再聚集成小團體,各自沉默著找好自己的位置,隨即按照先後順序,手持笏板依次穿過端禮門,進入富麗堂皇,盡顯威嚴的金鑾大殿之中。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眾愛卿平身!”
一套流程過後,就是日常奏報時間。
一位位官員開始手持笏板,出列發言,而類似楊文遠、長柏這種連庶吉士都算不上的新科進士,則和大多數中低層官員一樣,是靜默的群演,除非特意點名,那是一句話都說不了。
前方的翰林院學士,韓閣老開始發言。
“啟奏陛下,過幾日便是武科開考,微臣與翰林院諸位學士商討,希望陛下準許新科進士們入武科觀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