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

字數:4254   加入書籤

A+A-


    馬皇後喟然長歎道:“宋代詩人戴複古有詩雲——金無足赤,人無完人。
    意思就是說,世上本來就沒有十全十美的人,就像金子也沒有十足之赤一樣。
    從棡兒剛才講的這三位皇後來看,恰如其分地印證了這個道理。”
    然而朱元璋卻不以為意的說道:“按照老三剛才的講述,後漢武帝劉秀的原配妻子陰麗華,不就是一個沒有缺點的人嗎?”
    在喝了一口茶之後,朱棡慢條施理的說道:“根據《後漢書》記載,陰麗華再次走上皇後之位,是因為光武帝親自廢除新選的郭皇後。
    那麽為什麽劉秀要廢了郭聖通,難道是對陰麗華戀戀不舍嗎?
    兒臣認為當然不是,劉秀給出的理由是郭聖通太過殘暴,擔心未來她會成為像呂後一樣的角色。
    劉秀說的話準確嗎?
    顯然這隻是他廢後的借口罷了,因為沒有一件事情可以證明,郭聖通如呂後一般的殘暴。
    相反郭聖通和她的家族,算是比較守規矩的。”
    朱元璋聞言皺著眉頭說道:“如果說這件事情有錯的話,那也是後漢武帝劉秀處置不當,和陰麗華又有什麽關係呢?”
    朱棡吸了吸鼻子,“曾經有位史學家對此給出的觀點是:陰麗華的手段,不次於女帝武後。
    他之所以這樣說的原因,很可能就是暗指陰麗華的複位,采用了和武後一樣的手段。
    根據相關曆史記載:武後的手段之一,就是通過殺死自己女兒的手段,栽贓原皇後王氏。
    其中最明顯的證據就是,陰麗華有一個兒子叫做劉衡,年幼而亡。
    至於怎麽死的,史書沒有任何記載。
    隻知道他死後沒多久,郭聖通就被廢了。
    最重要的是,劉秀曾親口說過,‘郭聖通無法撫循它子’。
    這難道不是劉秀在暗示,郭聖通被廢的原因嗎?”
    後知後覺的朱元璋,似乎想到了什麽。
    “老三,你把陰麗華排到‘千古十大賢後’中的第九位,就是因為這個原因嗎?”
    朱棡笑著點了點頭,“兩人當皇後雖然都有政治方麵的考量,但實際上劉秀對她倆人的感情都不錯。
    況且廢後和廢太子一樣,皆意味著會動蕩朝政。
    因此劉秀這種做法,如果沒有什麽正當理由的話,是要擔一定風險的。
    其次陰麗華的形象,很有可能是被美化過的。
    畢竟《後漢書》是本朝官員撰寫的曆史,要說沒有被美化,又有誰能信呢?
    畢竟就連司馬遷在敘述漢武帝時期三位傑出將領的輝煌戰績時,他的筆觸都如同雲泥之別。
    其中明顯透露出,一些個人的喜愛與厭惡之情。
    這種傾向性讓兒臣在閱讀《史記》時頗感困惑,難以捉摸其真實意圖。”
    朱元璋有些詫異的說道:“竟還有這種事情?
    咱倒是從來沒有聽說過,反正今天也沒什麽事情。
    老三,你不妨細細講來,給爹和你娘長長見識!”
    馬皇後麵色不悅的說道:“今天是棡兒和徐家丫頭的大婚之日,你怎麽能說他沒事情可做呢?
    現在時辰也不早了,還是抓緊時間將新娘送出皇宮,以免誤了吉時將來被人詬病。”
    大約過了一盞茶的時間,以紅蓋頭遮麵的方淑秀,便在宮女的引領下出現在朱棡身旁。
    “兒臣此去恐怕會有千難萬險,還望爹和娘多多保重。”
    看著似乎一臉不情願的朱棡,朱元璋語重心長地勸說道:“既然已經查明了有刺客虎視眈眈,那就不能讓徐家丫頭身陷險地。
    你畢竟師從鄂國公常遇春,可謂是學盡了他的武藝與兵法韜略。
    縱然是遇到一些危險,也可以做到逢凶化吉。”
    在元末明初的武將裏麵,常遇春的武力值,算是比較彪悍的。
    在一定時間內,他可以稱得上是“全軍之膽”。
    畢竟最初常遇春就是以武勇被朱元璋發現,先登采石立功之後,成為軍中教頭一樣的角色。
    他水陸皆能戰,喜輕軍深入,為先鋒陷陣。
    另外常遇春的射術過人,在鄱陽湖水戰時曾一箭射中張定邊,迫使其退走。
    在北伐時的洛水北之戰裏,常遇春先登陷陣。
    他一箭射死一人,隨後親率騎兵突入陣中,步軍才得以大破元軍。
    最為關鍵的是,在大明開國之初,步軍多騎兵少。
    因此像常遇春、李文忠這種將個人武力與騎兵指揮結合的將領,起到了撕破敵軍防線的作用。
    在騎兵破陣後,步軍隨之跟進。
    此種戰法在大明開國的戰役中,可謂是一種保留曲目。
    朱棡之所以能夠訓練出無往不利的晉王軍黑騎,與常遇春言傳身教是分不開的。
    然而常在河邊站,哪有不濕鞋?
    即便是像常遇春這樣的猛將,也會有吃癟的時候。
    比如在對陣朱亮祖時,常遇春被流矢所傷,一軍皆驚。
    另外性格狡黠的常遇春,麵對棘手之人時,也會祭出“搖人大法”。
    比如在贛州時他猝然麵對熊元振,便會呼旁邊的將領上前廝殺,可惜最終還是被對方給跑掉了。
    還有蘇州城外麵對張士誠親自突圍時,眼看就要頂不住了常遇春趕快搖來王弼。
    讓其率軍反擊,這才壓製住張士誠的勢頭。
    從武勇方麵來看,在後期的常遇春,已經被傅友德、李文忠等人超越。
    實際上這一方麵與常遇春副帥的身份有關,另一方麵是他長期擔任先鋒,導致獨立指揮能力無法達到名級別有關。
    相比之下朱棡十六歲就到山西與北元廝殺,由於身份特殊,沒人敢讓他做先鋒。
    於是朱棡在無奈之下隻能坐鎮中軍,指揮鄧鎮、馮誠等將門虎子殺敵。
    三年堅持下來,他反而將常遇春特有的兵法韜略運用自如,甚至還達到了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水平。
    可恰恰由於朱棡長期坐鎮中軍擔任指揮官,這也導致他對做先鋒的事情多少心裏沒底。
    好在朱棡很快便調整了過來,“兒臣早已經讓人布置妥當,隻要那些刺客敢出現,必將有來無回。”
    馬皇後見狀連忙提醒道:“如果情況允許的話,還是要盡可能將刺客阻擋在迎親隊伍外麵。”
    當迎親隊伍離開皇宮之後,朱棡第一次體會到“十裏紅妝”是什麽概念。
    大件家具兩人抬,成套紅腳桶分兩頭一人挑。
    提桶、果桶等小木器,以及瓷瓶、埕罐等小件東西,盛放在紅扛箱內兩人抬著。
    一擔擔、一杠杠,皆朱漆髹金,流光溢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