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眾人論洪武四大名著,姚廣孝:都是反書!

字數:4893   加入書籤

A+A-


    在一間由船艙改建的昏暗藏書閣內,光線透過狹小的窗欞艱難地投射進來,在積滿灰塵的地麵上形成一道道模糊的光影。
    空氣中彌漫著陳舊紙張與木頭腐朽的氣息,仿佛在訴說著歲月的滄桑。
    姚廣孝如一尊沉默的雕塑般佇立,眼神幽邃似無盡深淵。
    他身著一襲深色長袍,袍角微微飄動,仿佛被看不見的微風輕輕拂過。
    隻見姚廣孝冷然開口道:“此幾部書,老夫皆已覽遍。
    且言《封神演義》乃神仙造反之書,《西遊記》為妖怪造反之作。
    《隋唐英雄傳》係權貴造反之篇,《水滸傳》則是百姓造反之章。”
    宋璲猶如一道乍現的閃電,瞬間劃破這凝重的氛圍。
    他身著青色儒衫,腰間係著一條白色腰帶,顯得身姿挺拔。
    隻見宋璲目光如炬,言辭犀利如利刃。
    “姚公此論,大錯特錯!
    《封神演義》絕非僅為神仙造反之書。
    其以武王伐紂、商周易代為軸,前三十回,商紂王之殘暴,猶如惡魔肆虐。
    紂王身著華麗卻滿是汙漬的龍袍,滿臉戾氣。
    褻瀆女媧娘娘時,那猙獰的表情仿佛要將整個天下吞噬。
    設炮烙之酷刑,那熊熊燃燒的烈火,映照著受刑之人痛苦扭曲的麵容。
    虐殺臣子宮人,害忠臣比幹。
    惡行累累,令人膽寒。
    後七十回述商周之戰,雖有截教仙人因諸般緣由助商抗周,然絕非造反。
    截教之參與,或因與商朝將領情誼糾葛似亂麻,或受申公豹之挑唆蠱惑若中邪咒。
    其所為者,乃出於各自立場與情感。
    絕非欲推翻秩序、另立政權。
    闡教助周,乃奉元始天尊之命。
    因商朝氣數已盡,周朝當興,此乃順應天道。
    此書人物刻畫,入木三分。
    紂王之殘暴,如暗夜之魔影。
    妲己之妖媚,似毒花之綻放。
    妲己身著豔麗的服飾,眼波流轉間盡是魅惑,一顰一笑都帶著致命的誘惑。
    薑子牙之睿智,若明燈之高懸。
    薑子牙白發蒼蒼,卻目光炯炯。
    他手持打神鞭,仿佛能洞察世間一切。
    此書文學手法豐富多變,通過對比商周雙方之政治、軍事,凸顯正義與邪惡之對立。
    如兩虎相爭,驚心動魄。
    其主題乃是正義對邪惡之討伐以及朝代之更替,絕非所謂神仙造反這般簡單。”
    宋璲情緒激昂,麵若寒霜。
    與姚廣孝針鋒相對,似有無形硝煙彌漫。
    此時施耐庵之三弟施彥才,悄然踏入藏書閣。
    隻見他腳穿黑色布鞋,每一步都沉穩有力,仿佛帶著千鈞之力。
    在向姚廣孝等人行禮之後,施彥才高聲道:“在草民看來,《水滸傳》雖可視為寫百姓造反之作,但又不盡然。
    一方麵以宋江等為首之梁山好漢,多為社會底層百姓。
    因受官府欺壓、剝削與不公,被迫反抗。
    他們殺富濟貧,對抗貪官汙吏。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百姓對黑暗統治之不滿與反抗,具百姓造反之特征。
    梁山好漢們有的身著破舊的衣衫,臉上滿是滄桑與堅毅。
    魯智深滿臉絡腮胡,身材魁梧,手中的禪杖仿佛能砸開世間一切不公。
    武鬆目光冷峻,身著虎皮衣,威風凜凜。
    林衝則麵容憂鬱,身著一襲長袍,手中的長槍透露出他的無奈與隱忍。
    然而另一方麵,梁山好漢之反抗存有局限性。
    他們雖打出‘替天行道’之旗號,最終卻接受朝廷招安,為朝廷效力攻打其他起義軍。
    此表明他們之反抗,並非為徹底推翻封建統治、建立新秩序,實乃特定曆史條件下之無奈之舉。
    此書情節跌宕起伏,如洶湧波濤。
    人物性格鮮明,魯智深之豪爽,如烈酒入喉。
    武鬆之英勇,似猛虎下山。
    林衝之隱忍,若暗流湧動。
    實乃複雜深刻之文學佳作!”
    施彥才慷慨激昂,引得眾人側目而視,仿佛他身上散發著一種不可忽視的力量。
    恰在此時,羅貫中如幽靈般現身,手持一本《西遊記》。
    他身著灰色長袍,長發隨意束起,眼神中透著睿智與堅定。
    隻見羅貫中朗聲道:“在羅某看來,《西遊記》並非寫妖怪造反之書。
    取經途中,師徒四人遇眾多妖怪。
    其或想吃唐僧肉求長生,或想與唐僧成親,然而其行為並非造反。
    造反通常乃為推翻現有統治秩序、建立新政權,妖怪們目的單一,隻為滿足私欲。
    且書中神仙體係存焉,妖怪與神仙關係錯綜複雜。
    有的妖怪乃是神仙坐騎或寵物下凡為妖,最終被神仙收服。
    足見妖怪行為並非有組織之造反!
    此書充滿奇幻色彩,故事充滿想象力,場景描繪生動。
    如花果山之美景,絢麗如夢幻之境。
    花果山雲霧繚繞,綠樹成蔭,猴子們在樹枝間跳躍嬉戲。
    天宮之輝煌,璀璨似星辰之耀。
    天宮金碧輝煌,仙樂飄飄,仙女們翩翩起舞。
    通過唐僧師徒取經之旅展現人性善惡、成長與救贖等主題,並非關乎妖怪造反。”
    羅貫中神色堅毅,語氣篤定。
    仿佛他手中的書,就是一把解開謎題的鑰匙。
    懷遠侯曹興聽得興致盎然,此時他身著華麗的錦袍。
    頭戴玉冠,麵容富態,盡顯懷遠侯的風範。
    姚廣孝卻臉色一沉,如烏雲密布。
    隻見他皺眉說道:“你們這般看法,太過淺薄。
    須學會從別樣角度看問題,方能有新之發現。
    比如《封神演義》中,‘哪吒削骨還父,削肉還母’,實乃典型之無君無父之舉。
    當年孔融因提出‘天恩論’,被曹操以不孝之名處死,哪吒此舉與之相似。
    且哪吒鬧海殺龍王三太子敖丙後,龍王上天告狀。
    為免牽連自身,李靖對哪吒極為嚴苛,甚至逼其自殺謝罪。
    此等行為,必被視為懦弱自私,未盡父親之責。
    哪吒蓮花化身重生後,李靖仍對其心存芥蒂。
    甚至欲再度加害,致使父子關係緊張,足見李靖無情無義、缺乏寬容。
    如此一來,讀者若對這無君無父之人感同身受。
    長此以往,必將釀成大禍!”
    姚廣孝怒目圓睜,語氣嚴厲,似有雷霆之威。
    曹興恍然大悟,驚道:“晉王殿下曾言,‘有家才有國,家是縮小之國,國是放大之家’。
    倘若大明百姓子女,皆為無君無父之不孝之人。
    長此以往,國將不國!”
    言語間曹興冷汗涔涔,麵露惶恐,仿佛看到了一幅可怕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