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3章 朱允炆尚存於世,大明未來又添新變數!

字數:4425   加入書籤

A+A-


    在搖曳的燭光下,朱棡雙眉緊鎖。
    他的神色凝重,緩緩開口道:“大哥,咱們得把保守派那些人的反應考慮周全。
    他們必定會對門坎設置的合理性發難,一口咬定這是在偏袒商人。”
    朱標微微點頭,燭光映照在他堅毅的麵龐上。
    他的眼神愈發堅定,恰似夜空中閃爍的寒星,透著不容置疑的決心。
    “三弟所言極是!
    那幫人向來因循守舊,此次變革觸動了他們的固有觀念,定會百般阻撓。
    所以咱們必須準備充分的理由和詳實的數據,讓他們心服口服,無話可說。”
    朱棡用力點了點頭,隨即語氣堅定的說道:“大哥放心,我即刻安排得力人手。
    以最快的速度整理數據,保證盡快送來。
    咱們兄弟齊心,其利斷金。
    定能讓那些保守派大臣乖乖閉嘴,讓這兩項變革順利推行,為大明開辟一片嶄新天地!”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圍繞著海貿、精密工具製造以及“助國券”等攸關大明命運的重大問題,展開了激烈而深入的討論。
    這一場關乎大明未來走向的宏大謀劃,在這看似狹小卻又意義非凡的溫室殿內,緩緩鋪陳開來。
    朱棡心中明白,那些保守派大臣心思各異,各懷鬼胎。
    而自己又即將啟程返回山西處理大同馬場事務,禦前會議上的激烈博弈,主要得依靠大哥朱標據理力爭。
    朱棡所能提供的,更多是相關數據與資料的支持。
    但他堅信隻要兄弟齊心,其力足以衝破眼前的重重困境,讓大明迎來新的生機與繁榮。
    隨著時間的悄然推移,窗外的東方已悄然泛起魚肚白。
    柔和的晨光如同輕紗一般,透過窗戶的縫隙,緩緩灑落在眾人身上。
    仿佛給這場關乎大明命運的謀劃,披上了一層神聖的光輝。
    朱標看著這逐漸明亮的天色,微微歎了口氣說道:“不知不覺,天都快亮了。
    今日我們討論的諸多問題,皆是關乎大明興衰的關鍵所在,每一項都容不得絲毫馬虎。
    雖然目前尚未得出完美的解決方案,但大家的思路已經逐漸清晰。
    接下來我們各自準備,為禦前會議做好充分的準備。”
    朱棡點頭表示讚同道:“大哥說得是,這些問題確實棘手。
    不過隻要我們兄弟齊心,再加上朝中諸位大臣的共同努力,定能找到解決之道。
    我回山西之後,會盡快整理好相關數據。
    隨後就會選派騎術精湛之人,快馬加鞭送來。”
    常清韻看著兩人,眼中滿是關切。
    她輕聲說道:“國事固然重要,但你們也.要注意身體。
    這麽長時間的商討,想必都累壞了。”
    謝鈺兒也輕聲附和道:“是啊,夫君,你一路上也要多加小心。
    山高路遠,千萬莫要為了趕路而傷了身子。”
    朱標微微頷首,露出一絲疲憊卻又堅定的微笑。
    “多謝娘子關心,為了大明的百姓,再累也是值得的。”
    朱棡看著謝鈺兒,語氣溫柔地說道:“娘子放心,我會照顧好自己。
    等解決了這些事情,我便回來好好陪你和孩子。”
    短暫的溫情過後,朱標再次將話題拉回。
    他語氣認真地說道:“三弟,關於海貿、精密工具製造以及‘助國券’等事宜,每一步都要慎之又慎。
    這其中牽扯眾多,各方利益錯綜複雜。
    一旦決策失誤,後果不堪設想。”
    朱棡神情嚴肅,語氣鄭重地回應道:“大哥放心,我深知其中利害關係。
    此次回山西,我會時刻關注這些事務。
    若有新的想法,即刻飛鴿傳書與你溝通。”
    隨後眾人陷入了短暫的沉默,各自在心中思索著接下來的計劃和應對之策。
    就在這時,常清韻忽然打破了這份沉默。
    她臉上露出溫和的笑容,輕輕拉過朱棡的手說道:“三弟,我聽說你已經給濟熺找了啟蒙老師,據說還是個頗有才學的‘大明廚神’。
    如今允炆馬上就要六歲了,雖然他是呂氏的遺腹子,但也不能一直放著不管。
    稍後你就把允炆領回王府,和濟熺一起讀書,兩人也好做個伴。
    你不知道允炆這孩子,平日裏就愛纏著我問你家濟熺讀書的事兒,想來是羨慕得緊呢。”
    朱棡微微一愣,隨即笑道:“嫂子想得周到,允炆這孩子聰明伶俐。
    與濟熺一起讀書,相互切磋,定能有所長進。”
    朱標看著他們,眼中滿是欣慰地說道:“是啊,孩子們是大明的未來,教育之事不可馬虎。
    希望他們能好好學習,將來為大明的繁榮貢獻自己的力量。”
    朱棡此時才知道,呂氏家族在洪武九年被抄家滅族時,呂氏已經懷有身孕。
    朱標得知此事後,內心陷入了兩難的掙紮。
    他踱步在東宮的庭院中,眉頭緊皺,心中反複權衡。
    一方麵呂氏家族犯下大罪,依律當嚴懲不貸,這是維護國法威嚴的根本。
    另一方麵,那未出世的孩子卻無辜至極。
    若因家族之罪而牽連無辜,朱標實在於心不忍。
    他深知此事關係重大,不敢擅自做主,便將此事奏明朱元璋。
    朱元璋聽聞後,亦陷入沉思。
    此時朝堂局勢微妙,各方勢力盤根錯節。
    一些大臣主張斬草除根以絕後患,他們跪在朝堂之上,言辭激烈。
    “陛下,呂氏家族罪大惡極。
    若留下這孩子,恐日後複仇,危及大明江山穩固,還望陛下三思!”
    而另一部分大臣則伏地叩首,懇切進言道:“陛下,孩子是無辜的,若因此事而斬殺孕婦。
    恐遭天下人非議,有損皇家仁德之名。
    如今大明根基初定,正需以仁德穩固民心啊!”
    朱元璋權衡利弊後,考慮到如今大明根基初定,需以仁德穩固民心。
    再者他也不願因一個未出世的孩子而背負不仁之名,便同意朱標留下呂氏性命,待孩子出生後再做定奪。
    於是在洪武九年,朱允炆提前出生。
    待朱允炆呱呱墜地後,朱標為了維護皇家尊嚴和律法威嚴,無奈之下隻得奏請朱元璋賜死了呂氏。
    此後朱允炆便在東宮成長,雖然身份特殊,但朱標對他並未有絲毫苛待。
    他仍將朱允炆視為自己的骨肉,給予對方應有的照顧和關懷。
    隻是這一特殊的身世,讓朱允炆在宮中的成長之路,注定充滿了別樣的目光和潛在的波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