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須彌眾僧跪迎

字數:8726   加入書籤

A+A-




    須彌山,每逢佛會各地僧眾集結,數以百萬的僧侶似群羊沿著大道,一步一跪,朝著靈山匯聚。

    顧溫頭戴鬥笠,輕紗遮掩身形,走在人群之中隱身消形。

    有傳言佛陀金身可濟世,他才知不虛此行。

    未至靈山腳下,百裏大道左右兩側佛塔如林,寺廟無數,僧眾千萬。

    那些寺廟之中,金佛何止十萬眾,金身何止千萬噸。

    門口無不放著一個黑鐵大秤,造訪寺廟的凡人將金銀寶物放於大秤上。僧人一邊閉眼默念阿彌陀佛,一邊左手捏佛珠,右手數金銀。

    顧溫觀察了許久,隻聽聞了一句‘我佛隻緣分,施主緣分未夠,還請回吧。’

    原來當和尚還得交錢,或許隻有這樣才能養活那麽多僧人。

    單純是這靈山腳下不事生產的千萬僧眾就是一個無底洞,佛法修行並不同於道魔。許多僧人念了一輩子經文還是凡胎**,他們吃喝拉撒。

    不像大部分道門修士,一入築基寒暑不懼,一入金丹吸風飲露。

    佛門修行者煉心化意,領悟佛祖果位。

    相應的佛門修行之人的數量是道門幾百倍,凡是有些家底的人都能入寺廟當僧侶。

    便是現代社會也很難養活那麽多吃幹飯的人。

    念經聲似潮水海浪一般此起彼伏,緊接著靈山一道悠遠的鍾聲傳來,裹挾一切願力與念經聲,將渺渺佛意飄向九天。

    道門煉氣,佛門煉意,魔門煉體。

    這是對於三教的粗略劃分,也是一種非常直白的闡述。誠然道門亦有元神,佛門亦有煉體,魔門也會煉氣。

    但刨根溯源三教登頂者大多都是遵從這個規律,佛劍講意,以勢壓人。

    顧溫指尖扯下一縷香火,放入口中細細品味。

    混雜著靈氣與欲念,對於追求至清至純的道門而言屬於汙濁之氣,對於魔道應該也算一種毒。

    再深入其內,可感悟到佛道之浩瀚。

    願力已經有了類似靈氣的效用,隻是還建立在靈氣基礎上,需要混合靈氣方可形成。

    香火之力比尋常靈力強了五成,乃至更多,而代價則是無窮無盡的欲念。

    凡有成,必有失。

    氣息小人佛法一寸,生二寸長,佛法有所精進。

    他學會了願力一法,氣海小人合掌一拜,拜向自己一縷特殊的心念出現。

    “阿彌陀佛,施主看來是與我佛有緣。”

    一聲悅耳的女聲傳來,顧溫回首看到一個麵容秀麗的尼姑走到他麵前。

    他有些恍惚,想起了一位故人,隨即又很快脫離。

    麵前的尼姑除了衣著與性別以外,其餘一切都與玉劍佛相差甚遠。

    漫腰束似袈裟的白衣,貼身起伏勾勒有致,麵若桃花,眼似秋水。

    渾身上下透著一股聖潔,唯獨眼睛滿是嫵媚。

    不似一個正經尼姑,可又沒規定佛門就應該包的嚴嚴實實。

    應是感知到了他體內剛剛拜出的一縷願力,所以才來結交。

    ‘不過我與尼姑還真是有緣。’

    顧溫至今都不認識幾個和尚,尼姑倒是一個接一個的。

    白衣尼姑道:“施主悟出一縷佛意,不知可否予貧尼一觀?”

    顧溫搖頭,白衣尼姑頓時麵露失望之色,隨即也不惱怒,拱手道:“施主應是來禮觀的,不知是何方道友,可有興趣入我佛?”

    她看不出麵前遮掩身形之人的修為,應是某個大能,對於佛門有興趣。

    每一屆佛會都會有這種人,為了尋求突破修行其他法門,發現這些法門與自己頗為契合,於是就慢慢入了佛門。

    也有為了尋得一個光明正大的身份,於是剃發遁入空門。

    從擎蒼仙人開始,這種人便越來越多。特別是魔道,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大能遁入了佛門,以至於各大寺廟一下子實力膨脹了許多。

    顧溫問道:“何佛?”

    “歡喜佛,入我佛門,日日夜夜,時時分分雙修得道。”

    白衣尼姑嗓音透著一股妖嬈氣,也絲毫不顧及周圍有著許多僧侶。

    顧溫一早就看出對方功法不正經,可尼姑當眾說出來時,還是被逗笑,他問道:“雙修一道其他兩派皆有,你們佛門如何不同?”

    尼姑道:“道門講天婚,要尋身魂契合者,大多提倡始終如一。而魔道講量不求質,圈養女子如六畜,如今也被道宗滅了。”

    顧溫點頭道:“確實,千鳳樓就從來沒有葷的,許多花樓都不敢明目張膽賣身。”

    他與赤羽子去了不止一處花樓,緣由隻因花樓吃喝玩樂皆有。並且絕大部分靈酒都隻供應給花樓,隻有類似千鳳樓這種地方才能喝到。

    故此,雖說顧溫還有純陽之身,但對於修行界風俗業頗為了解。

    如前世一般,娼妓一行已經轉為地下。

    隱秘程度根據當地治安而定,比如不淨城住天字房都有陪睡丫鬟。

    佛爺吃得別提多好。

    “看來道友很了解,而我佛不同,所同修靈女皆為佛門弟子,純潔如處子,又不求道友由一而終。”

    白衣尼姑纖指點著朱唇,極盡嫵媚道:“以道友修為,若入了我佛,那麽每日皆可得一位貌美處子。”

    “你們如此行事,便不怕道宗把你們滅了嗎?”

    顧溫麵露詫異,每日一個處子未免有些過了。

    前世某宗教隻敢說七十二個處子,佛門竟然能一日一個。

    這是把百姓當家畜養嗎?

    落入白衣尼姑耳中以為是心動了,立馬解釋道:“佛州上億百姓,自有的是人家上供女子,而這些女子也都心甘情願。隻要得了上師開光,往後才能嫁個富貴人家。”

    “乃至是入佛門修行,無論如何都好過她們在外。凡人重男女,修行重陰陽。”

    顧溫問道:“你也由此入道的?”

    此話一出,白衣尼姑美豔的麵龐一僵,臉上明顯有些掛不住,道:“貧尼自幼入佛門,並未失了元陰。”

    “補全的元陰也算元陰?”

    “……”

    白衣尼姑微微咬緊銀牙,再也無法保持好臉色。

    念及看不穿顧溫修為,默默轉身離開。

    修行界弱肉強食,便是如今也從未變過。隻是沒有那麽**裸,在各大城池之中沒辦法當街殺人,更不能明目張膽殺了人留下名號。

    可實際動起手來又有很多說法,總是有道宗管不到的地方。

    沒有人能保證出門之後不會被人偷襲。

    尼姑離開,顧溫繼續向前走著,過了不知多少寺廟,路過多少佛塔,麵前的路變得越來越窄。

    山道朽木,苦隱佛寺。

    一個老僧閉目盤坐路中央,果位羅漢,修為大乘。

    苦隱佛寺,佛門之中的一個隱修派,匯聚了一群不食香火的苦修僧。也是如今除了佛劍為首的小乘派以外,第三方中立佛門勢力。

    他們不偏向任何人,卻把守著通往金佛寺的道路。

    佛劍難以看懂,顧溫走在山道上,隱約有了幾分明悟。山道之上蘊含一股莫名的道韻,似天劫一般,幾乎凝為實質。

    整個山道都是劫數所化。

    世事因果無常,堵死了所有路不知還會出多少路,不如留下兩條路。至少是能夠看到的,也是可控的。

    成仙有劫,成聖亦有劫數,或許大聖也有劫數。

    顧溫從他身邊走過,大乘期羅漢隻覺得一縷清風掃過。

    隨後一座座苦隱佛寺皆是如此,行至一半,一個如枯木一般的布衣老僧出現。

    真佛果位,比肩仙人。

    老僧微微拱手道:“阿彌陀佛,玉清天尊來訪,有失遠迎。”

    顧溫道:“佛門仙人倒是挺多的,上一代佛劍隻差半步,你已經是仙人,也不知暗地裏還有多少人。”

    成仙地之時,為了成仙無數強者竭盡所能,縱然是失了臉麵也在所不惜。而當他走出了成仙地,仿佛所見所聞都是仙人。

    他清楚並非仙人變多了,隻是作為小聖,便是仙人也躲不過他的眼睛。反之,若他毫無修為,便不會知道方才身後的老道是大乘修士。

    高度決定眼界。

    “佛門不稱仙,老衲隻是真如佛祖座下圓悟,天尊可稱之為老衲法號。”

    老僧糾正著,這是一個再正常不過的詞匯錯誤,佛、仙、魔都不是一種事物,他們在廣義上是同等的,可本質卻不同。

    用仙來形容佛確實不對,這話多少有些貶低的意味。

    若是其他道宗大能不會犯這種錯誤,若是擎蒼仙人會糾正自己,而顧溫隻是靜靜看著他。

    盡管顧溫並未展露任何氣息,眼神平靜,漠然盯著老僧,直到他逐漸無法遏製心中惶恐,才用一種漠然的嗓音道:“佛本是道,何來不同?”

    老僧嘴巴微張,如一口老痰卡在喉嚨,心中縱然有萬般佛理,也難出半個字。

    忽然,一道佛光自山上落下,老僧氣息一瞬間發生了翻天地覆的變化,佝僂的腰板逐漸挺直,一點佛光於眉心印出。

    顧溫明白這佛門真佛是何來的了,並非真正意義上的真佛,而是類似洞天主與仙位一樣的存在,這些禿驢應叫做果位。

    老僧微微低頭,道:“阿彌陀佛,玄門練氣成仙者,吞雲吐霧,駕馭萬道。佛門成佛者,身作扁舟,負載眾生。”

    “負載眾生,還需金銀,這佛門倒是載得重了。”

    顧溫走上前去,老僧微微攔住去路,道:“法不可輕傳,更不可賤傳。且若剃發為僧不止剃頭上發,更要剃心中法。天尊或許道法通玄,可論起佛法老衲還要更勝一籌。”

    他微微頓首,隨即一字一頓說道:“此處佛祖道場,還請天尊莫要鬧事,請得擎蒼仙人肯首再來。”

    顧溫目光淡漠,他本不想鬧事。

    因為鬱華有安排,因為佛祖佛法更強,因為他還要下山喝一口仙人醉。

    可如今又何必遮遮掩掩,如此瞻前顧後還修行作甚。

    轟隆隆!

    天穹忽然裂開,渺渺佛光被一吹而散。

    顧溫與老僧抬首望去,一頭萬丈金龍在雲層之間翻滾,青衣道人立於龍首之上,俯瞰佛國。

    ——

    “阿彌陀佛,不知是何方道友來訪,今日佛會若非觀禮,還請來日再來。”

    一尊菩薩手托梵鍾踏空而出,話音剛落無邊巨手落下,一抓籠罩乾坤,隻聞一聲聲令人頭皮發麻的骨裂聲,菩薩似泥娃娃一般落下。

    各方觀禮人士寂靜,佛國眾僧無不呆滯。

    這究竟是何方神聖,竟然如此張狂,敢在佛門聖地鬧事。難道真以為擎蒼仙人治下,法度就真是萬能的嗎?

    除了道宗三清山,絕大部分的法度施行能用四分已經算極其嚴明。麵對天尊坐鎮的一流宗門,隻需要稍加操作法度反過來能為天尊所用。

    何況須彌山可是佛門聖地,至少等同於三清之一。甚至可以說三清任何一派單獨拿出來,都很難能抗衡須彌山。

    片刻須臾,很快便又有一尊實力更強的菩薩坐著白獅走了出來。

    他拱手道:“阿彌陀佛,道友出手即殺招,莫不是不把我佛門放……”

    話音未落,金龍席卷而下,纏繞絞殺白獅,菩薩遁逃而出,卻在下一刻被一隻手掌以力破空虛空擒拿。

    青衣道人抓住他的肩膀,隨後微微用力,白雲凝成地麵,菩薩被硬生生壓跪。

    “你隻配跪著與本尊說話。”

    強!強悍至極。

    坐著白獅的菩薩本是大雄寶殿左脅侍,即為佛祖左手,乃是須彌山修行最高的菩薩。

    如今卻被一個不知從何處冒出來的道人壓跪於地。

    赤羽子鬥戰之力本就登峰造極,又有顧溫大道加持,某種意義上也算是半個類似洞天主的存在。實力早已今非昔比,隱隱間不比仙人弱多少。

    左脅侍驚恐道:“你究竟是何方神聖?”

    “本尊紅塵,玉清天尊。”

    青衣道人莫名打了一個嗝,隨後變出一個酒葫蘆仰頭大口吞入,抹了一把嘴角。

    平平無奇的麵容帶著無邊狂氣,朗聲道:

    “須彌眾僧,佛門菩薩,出來跪迎本尊。”

    玉清天尊?!

    眾人愣然,絕大部分人至今還不知玉清天尊長什麽樣,如今一見恐怕是一生難忘了。

    這都殺上須彌山來了。

    來此觀禮的各方勢力默默看向眾菩薩羅漢,無不默契的退出了須彌山。

    當今執掌天下之天尊,可言之至尊二字。道宗威名積攢過剩,佛祖轉世如何比得過擎蒼仙人統禦的八百年。

    上百個不知來自何處,魚龍混雜的大能們一同拱手彎腰,齊聲道:“恭迎玉清天尊。”

    青衣道人道:“參與佛會,心思不純,你們也跪下!”

    “……”

    這玉清天尊總感覺風格頗為奇特。(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