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府中激辯
字數:3271 加入書籤
隨著嚴綱的提議,公孫瓚的另一名心腹將領田凱亦是建議道“是啊主公,今魏王手持天子之令巡視各州邊境,又相邀河北三州州牧會晤,且地點還選在了幽州。主公既為幽州牧,當盡快前往代郡布置一番,也省得萬一有何不妥當之處將會開罪了魏王。”
盧植相勸公孫瓚之事,作為後者心腹的田凱等人其實都已知曉,隻不過他們對待此事大多都持反對態度,且公孫瓚也一直沒有下定決心。
同時田凱等人也都親身經曆了當初被州牧劉虞針對的日子,深知自家主公能夠擠走劉虞全靠當時還是大將軍的何進在朝堂之上斡旋。
嚴格來說自家主公應該算是大將軍何進的嫡係,而現在後者更是成為了位高權重的魏王,自家主公難道不應該更加抱緊這棵大樹嗎?
至少田凱等公孫瓚的心腹大多都是這樣的想法。
所以他才出言相勸公孫瓚應該主動前往代郡布置,向魏王示好,以盡地主之誼,如此也好斷了盧植等人的念想。
“嗯。”見自己兩大愛將皆勸自己盡早前往,公孫瓚也是點了點頭,撫須思索起來。
然而就在此時,一聲大喝卻打斷了公孫瓚的思路,也將在場眾人的目光都吸引了過去。
“不可!”說話之人正是盧植,他本還沒想好該如何開口相勸,可眼見公孫瓚就要被田凱等人說動,他卻再顧不得許多。
直言道“伯珪,代郡去不得!何進乃是國賊,如今天下群雄勤王討何在即,你若與其親近,必會背上助紂為虐的罵名,為天下之人所唾棄!”
為了說服公孫瓚,盧植更是拿出其曾經對何進命令陽奉陰違之事來勸說“此前何進討伐董卓時你曾違背了他讓你領兵攻入冀州牽製袁術的調令,何進又安能真心待你?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即便你助何進,來日他若是擊敗了劉表等人,依舊還是會對你下手,你又豈能執迷不悟?!所以代郡你去不得,非但不能去,還應即刻起義兵,號召天下群雄討何,與何進劃清關係。趁著何進如今就在河北,你起兵即便不能馬上擊殺何進,亦能拖住他,為南方劉表等人提供勤王良機。如此南北夾擊之下,任他掌握著數萬精兵,也必然首尾難顧為你等所敗。到時就憑你首倡義兵之功,天子也必然不會虧待了你,封侯拜將甚至入朝主政都不過是指日可待!”
“不可啊!主公!今天下事皆在魏王,主公亦曾受魏王舉薦,此時更因服從於魏王調遣,如此方能趨利避害。若聽老尚書(盧植)之言,實乃取禍之道、下下之策!”田凱聞言生怕自家主公聽了盧植的忽悠,腦袋一熱便起兵討何,那對幽州而言真就是滅頂之災了。
與嚴綱不同的是,他可不認為僅憑幽州現有的條件就能對抗魏王何進,哪怕對方隻是領冀、並兩州兵馬來攻,幽州貧瘠,雖士卒頗為精銳,卻也難以久守。
“是啊主公,魏王胸懷天下,又豈能為一件小事掛懷?沒有依令及時討伐袁術之事已過去許久了,後來滅亡袁術,主公也是出了力的,魏王當時既然沒有責怪,如今又怎會深究?何況正如老尚書所言,南方勢力正蠢蠢欲動妄圖對付魏王,此正是魏王需要援手,主公能夠表明忠心的絕佳良機啊,主公又豈能遲疑自誤?”單經也開口勸道。
他的意思也很明確,就是建議公孫瓚趁著現在魏王何進正需要助力時主動靠攏表明忠心,待到對方解決了所有反對勢力後,看在公孫瓚輔佐之功,當初即便有些不愉快也會煙消雲散。
畢竟在單經看來,魏王何進心懷天下,必不會因為一件事情就耿耿於懷,現在可以說正是公孫瓚將功補過、自我救贖的絕好時機。
隨著他的提議,今日被公孫瓚召集來的四名心腹,便隻有其從弟公孫越未有開口了。
公孫越其實也是希望兄長能夠依附於魏王這棵大樹,隻不過他向來是跟著兄長的意思走,所以並未開口相勸,而是等待著公孫瓚自己的決定。
“胡說八道!亂臣賊子!妄為漢臣!”單經話音剛落,盧植便氣憤地罵道“你們一個二個,不是說天下事在何進,就是勸伯珪向何進表忠心,簡直一派胡言!你們可知自己是漢臣?伯珪亦是漢臣?身為漢臣就當匡君輔國,豈能向一奸臣表什麽忠心,自汙其身?!這大漢乃劉氏之天下,天下事皆在天子,在諸位忠良!今何進雖看似強大,可其上欺天子,下壓群臣,更懷篡逆之心,早已自絕於天下!屆時群雄討何,其覆滅不過頃刻之間,又有何懼哉?!”
盧植神情激動,若不是顧及公孫瓚的顏麵,他還會罵得更難聽些。
於是努力平複了情緒後,繼續勸說道“伯珪!王莽之例你莫非不知?何進便正如當年之王莽,雖能稱雄一時,如今卻已是塚中枯骨,早晚必為人所滅。伯珪代天子牧守一方,值此奸臣當道之際,正當首倡義兵,撥亂反正,如此陛下必記你匡扶社稷之功,公孫氏也將因你而名留青史啊!”
盧植就是不斷向公孫瓚畫餅,畢竟在誅滅何進之前,即便是天子劉辯也的確給不了公孫瓚任何實際好處。
可他的話卻早已犯了眾怒,田凱、單經本還顧及他是主公恩師的身份,即便意見不同也都尊稱他一聲“老尚書”。
可現在二人被盧植一番辱罵,氣憤之下說話也再無顧忌。
“主公不可聽盧植之言,魏王如日中天,我軍若舉旗討伐,隻會將兵禍引入幽州,實不可取。當立即響應魏王號召,前往代郡參加會晤,如此方為上策!”
田凱說完還不忘瞪了盧植一眼,仿佛是在說“老匹夫,給臉不要臉,明明已經被貶出朝堂,還不知收斂。”
而單經就更加直接,朝著公孫瓚建議道“主公,依末將之見,當即刻擒下盧植獻給魏王,並將其奸計一並相告。如此,魏王必記主公之功,曾經的一切誤解也都可化解了。”
不得不說,單經的提議雖有些報複的意思,可若公孫瓚真如此做了,說不得何進還真會改變主意。
畢竟就衝著這份投名狀,何進也不好繼續對付他,即便要對付,也隻會往後推遲。
否則公孫瓚剛剛表明忠心就被拿下,天下人會如何看待何進?英才豪傑們又豈會再以身相投?
隻奈何,公孫瓚卻再一次做錯了答案…(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