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一代目二代目三代目論

字數:3891   加入書籤

A+A-




    “即位大汗之後,大汗展現出了非凡的領導才能和戰略眼光。

    他率領著勇猛精悍的八旗鐵騎們,向東征戰朝鮮,一路勢如破竹,打得敵人丟盔卸甲,朝鮮國王李倧對著大汗三跪九叩,開市納歲幣,所有子女都被扣留在盛京為質。

    接著又向西進軍,與強大的察哈爾林丹部展開激烈交鋒,經過一番苦戰,最終大獲全勝,林丹汗被迫西遷。

    此外,大汗還向南攻略 大明的遼東鎮,使得大明關寧軍不敢輕舉妄動。

    通過這一係列的軍事行動,成功地扭轉了老汗時期幾乎崩潰的局勢,並將其重新塑造成為一個幅員遼闊、威震四方的龐大帝國。

    如今的金國,無論是在國力還是影響力方麵,都超越了北宋時期的完顏金國,可謂是前所未有的強盛。

    大汗真乃我大金天降聖主,大金沒有大汗,恐怕早就撐不住了。”

    鄭信在一旁聽得心裏直翻白眼,心想:“完顏氏的金國沒進中原之前,那可是相當厲害啊!

    他們早就把大遼和分裂的室韋打得稀裏嘩啦了。

    再看看現在的愛新覺羅家的大金國,還差得太遠呢!”

    不過,這並不是重點。

    鄭信心裏明白,大汗攻打明國,並沒有取得大勝,反而是虧了不少。

    但現在不是討論這個的時候,畢竟大金國雖然差得遠,但也是打遍天下無敵手了,已然成為東亞地區最為強大的野戰軍隊。

    對於任大良的話,鄭信點點頭,大部分是表示讚同的。

    然而,任大良和鄭信也許並不知曉,亦或知之不詳的是,此時此刻的金國並未停歇不前。

    他們趁著與明朝議和、相互推諉責任之際,皇太極親自掛帥,統領三大貝勒及兩位小貝勒——多爾袞和多鐸,率三萬勇猛善戰的八旗鐵騎,同時帶上附庸的喀爾喀部和喀喇沁部,如狂風驟雨一般向察哈爾留守的多羅特部發起猛攻。

    金國的上層人士,並沒有因為遼南戰事的不順利,被劉興祚背刺一刀而沮喪,失去了進取心,相反他們的進取心和野心是無窮盡的。

    大金國和曆史上很多遊牧強盜民族的崛起曆史是一樣的,富有開拓精神 和智慧遠見的一代目、二代目還健在的時候,大金國勢不可擋。

    一旦讓年輕的崇禎拖到金國的三代目開始掌權的時候,那麽金國的軍事力量就開始走下坡路了。

    那到時候現在的大金國,或許 還不如完顏時代的大金 。

    而由於常年的戰爭,大金國的一代目和二代目們身體狀況都不太好,各個都不是長壽之相。

    皇太極似乎也是覺察到這一點 ,因此他也是拚了命要為大金國爭取更廣闊的生存空間。

    皇太極再次攻打察哈爾部意圖很明顯,從今往後,蒙古右翼隻能聽從一個人的聲音,那便是他皇太極大汗的旨意。

    此時,林丹汗已率眾西遷,僅留多羅特部妄圖守住祖庭。

    沒用幾天時間,在敖木倫,即大淩河的上遊地區,大金一舉吞沒了多羅特部,開始從大淩河上遊威脅遼東鎮的側翼。

    至此,金國的勢力範圍已從與明朝的遼東鎮毗鄰之地延展至西部與薊鎮交界之處。

    多爾袞也憑借此役功勳獲封“墨爾根代青”的封號。

    任大良繼續說道:“按照本官的想法啊,我們兩個應該多看多聽少說話,等到回去的時候,雙方也就議和成功了。

    這遼西地區肯定是不會打仗了,但看起來遼南那邊卻是不太安穩呐!

    大汗就算不想和旅順的劉愛塔打仗,也抵擋不住底下那些好戰分子呀,畢竟鞍山距離盛京實在是太近了。

    所以說呢,我們兩個千萬別多事,在明國的京城老老實實不多說話,再老老實實把明朝皇帝的旨意和信件完完整整交給大汗就行啦。

    明朝皇帝崇禎打算讓我們倆先去參加第一屆明交會,見識一下天朝上國的萬邦來朝是什麽盛景。

    然後再動身返程。

    算下來也沒剩幾天時間咯。

    哎呀,注意點,鄭章京,那是塊石子,可不是什麽菜葉子,你得躲開它才行!”

    “多謝任將軍提醒,小弟我一介書生,實在是手無縛雞之力,反應也是跟不上。

    哎喲,好疼。是什麽?

    太臭了。啊,竟然是糞便。

    哎呀,任將軍為何這次不為小弟遮擋一二?”

    鄭信一邊狼狽地擦拭著臉上的穢物,一邊抱怨道。 任大良皺起眉頭,心中暗自嘀咕:“真是個麻煩的家夥!自己家都自身難保了,哪還有閑心去管你鄭信。”

    他無奈地搖搖頭,對鄭信說道:“鄭章京,咱倆是脫離了隨駕隊伍,這才招來這麽多襲擊。

    快快跟上吧,不然咱倆恐有性命之憂。

    幸好那坨糞便是幹燥的,鄭章京你自己拍打兩下也就沒事了。”

    任大良深知在這個陌生的京城裏,他們兩人作為金國的使者,處境十分艱難。

    雖然暫時沒有性命之憂,但卻時刻麵臨著來自同族人、不同國家的無盡羞辱和謾罵。

    每一步都必須小心翼翼,稍有不慎便可能陷入萬劫不複之地。

    而鄭信似乎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依舊喋喋不休地埋怨著。

    任大良不禁有些厭煩,但又不好發作,隻能耐著性子安慰道:“事已至此,多說無益。我們還是趕緊跟上隨駕隊伍,確保安全要緊。至於那些屈辱,就權當是一種磨練吧。”

    鄭信聽了,雖然心裏仍有不滿,但也知道此刻不是爭執的時候。

    他點點頭,勉強收拾了一下心情,跟著任大良小跑著追上隨駕隊伍。

    然而,這些微不足道的打擊對於真正的漢奸來說,簡直就是小巫見大巫。

    崇禎皇帝對於他們二人的看法並不重視,畢竟在曆史的長河中,這兩個默默無聞的人實在沒有什麽值得多瞧一眼的地方。

    若是來者換成範文程、李永芳之類的人物,那麽無論如何,崇禎都會打破兩國交戰不斬來使的規矩。

    不過此刻,就讓他們隨意觀察吧。(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