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 神秘太子

字數:3890   加入書籤

A+A-




    當今陛下東方正陽有兩子兩女,長子東方昊,德妃所出,封為梁王,因為性格耿直被皇帝不喜,發配去邊疆戍守;次子東方旻乃皇後所出,封為齊王,在朝中炙手可熱,被認為是太子的有力競爭對手。

    那現在的太子又是哪裏來的呢?當今太子東方晏是已逝先皇的兒子,是當今皇帝東方正陽的侄子。

    先皇功勳彪炳,喜歡禦駕親征,死在與南蠻的一場惡戰中。他死後,因為當時的太子還隻有八歲,年紀太小,無力主持當時混亂的朝政,官員們便擁立他的叔叔東方正陽登基為帝。

    當時朝廷中一幫誓死效忠太子的老臣因為東方正陽答應即便他登基也是代管朝政,不會廢除太子,等侄兒長大之後,會把皇位傳給他,這才讓那幫老臣鬆口。

    但是,誰能輕易舍下皇位,不傳給兒子要傳給侄兒,當上皇帝後,東方正陽就開始視東方晏為眼中釘肉中刺。不過,他不需要自己出手,皇後跟齊王,還有投靠他們的那些臣子,就處處針對東方晏。

    小小年紀的東方晏,繼承了他父皇的聰慧,吃過一次虧後就開始主動上奏請廢太子,稱隻想做一個閑散王爺。他主動這樣做,東方正陽又不能廢了他,所以就駁回了他的請求。幾次三番難以辭去,東方晏就稱病閉門不出,一直在深宮裏躲著。

    但是,即便是這樣,東方晏還是難逃被陷害的命運。

    東方晏十歲的時候,大周和南夷再次開戰,大周兵力不足,要跟北夷借兵,不知怎的,北夷提出,要大周將太子送去北夷都城做質子,才肯借兵。

    這正好中了東方正陽的下懷,他一邊痛哭流涕,假裝心疼侄兒要去受苦;一邊對他曉以家國大義,引經據典,告訴他身為太子,必須能承皇冠之重。

    言下之意,就是要他必須去。

    大敵當前,東方晏也無法拒絕,站在他這邊的老臣也無法拒絕,即便他們知道,這件事也許是有人故意設計的。因為後來唐宜跟東方晏一起分析過,這件事跟東方正陽應該脫不了關係。

    質子豈是好當的,史書上多少質子慘遭折磨,橫死他鄉。以東方晏的身體,他走這一遭,有極大可能會死在那裏。

    東方正陽這一招,可謂是一箭雙雕。既借到了兵馬,又除去了礙眼的侄子。

    這件事本來跟當時的唐宜也扯不上關係的,因為當時唐宜也隻有九歲。

    不料,在距離送太子啟程還剩五天的時候,北夷使者卻又突然改變了要求,那就是要換齊王去做質子。

    這一改變,可就掀起軒然大波了。首先,皇帝跟皇後就氣得七竅生煙,皇後直接要抹脖子上吊,說自己就這麽一個兒子,要是被送去送死,她就不活了。

    皇帝本人又怎麽舍得,他派錦衣衛各種調查是誰在暗中唆使了北夷使臣,讓他們知道太子不是他的親生兒子。顯然他這是病急亂投醫,這事,在各國之間,哪裏是什麽秘密。可是,就因為君王之怒,還是有很多人受牽連被殺了。

    當家國之義輪到要自己的親生兒子去承擔的時候,偽君子們就又想方設法推脫了。當然,也有一些阿諛奉承之輩這時候就開始急君王之所急了。

    其中,最為出力的就屬當時還是戶部員外郎的唐富春了。

    他給皇帝出了個主意,說自己的長子與齊王年歲相仿,願意讓他假扮齊王,代替齊王去出使北夷。皇帝自然是欣然應允,又使了個計策,說動北夷使臣,讓他們要求讓太子和齊王一同前往,兄弟倆好有個伴。

    因緣際會,最後竟然變成了唐宜和東方晏一起去北夷當質子。所以,他們兩個的情誼也實在兩年結下的。

    因為東方晏畢竟是尊貴的太子,唐宜則是臣子,在北夷的時候,唐宜也替東方晏扛了很多毒打、責罵,還有明槍暗箭。

    可以這麽說,要是沒有唐宜,東方晏肯定很難活著回來。

    唐宜的身體之所以那麽差,不單單是他的繼母在他來時拿走了他所帶的藥品,更是因為他還要保護東方晏。

    但是正因為是這樣,唐宜成了東方晏最信得過的兄弟。他們兩個曾約定,要是有命回到大周,一定要讓害過他們的人都得到懲罰,讓朝堂上的惡人都被繩之以法。

    也是因為在北夷的那段時間,唐宜覺出東方晏品行俱佳,比那小小年紀卻陰險狠辣的齊王仁善不知幾何,就暗暗下定決心,要助他登上皇位。

    這些年來,他們一個隱藏於深宮,一個苟延殘喘於朝堂,卻是一日不曾忘卻當初的誓言,一直在暗中攜手,要找到齊王作惡的罪證,扳倒齊王。

    他們甚至懷疑,先皇的死也不是意外,還在調查當中。

    至於皇帝跟齊王為什麽還要留太子一命,是因為他們都知道太子也中了跟唐宜一樣的毒,活不了多久了。

    所以,根本不用他們費心去殺人,隻要等著就好了。

    而這次,東方晏那邊來信,告訴唐宜,上巳節宮宴那日,他要出手試探皇帝,與殺害先皇一事到底有無關係,需要唐宜的幫助。

    本來,這也是唐宜全力促成的計劃,但是,根據太子信中的安排,他發現了其中一個問題。

    那日宮宴,他的阿樂也會參加,那個計劃中,他將要扮演一個與自己展露給世人完全不一樣的麵貌的人物,而阿樂,會當麵目睹。

    他不知道到時候,要如何麵對她。

    他今日的心神不寧,吃飯時的患得患失,都是因為這封信。

    過了一會兒,薑融回來,唐宜連忙把信放好,笑著拿出那本給薑融準備的關於北夷風土人情的認字書來。

    薑融在唐宜身邊坐下,拿出自己的描紅本來給唐宜看:“你看,我前幾天學的字寫的還不錯吧?”

    唐宜拿過來看了一會兒,點頭讚許道:“很好,學得很快。有你這麽個好學的徒弟,我這個當師傅的,看來也不能鬆懈了。”

    “那就辛苦你啦,我在香鋪裏賺的利潤,就當做給你的學費了,很快就能買天山雪蓮了。”

    “辛苦你才是,我那個綢緞鋪裏,還有幾個夥計精通外邦話,你要是有需要拓展跟外邦的生意,可以直接找他們。”

    薑融眼神一亮:“真的嗎,我還真有想要跟外邦進些貨的打算,我想親自跟外邦人說說話。”

    唐宜不滿道:“我跟你說話還不夠?”

    “跟你說那不是紙上談兵?”

    “嗬,現在就嫌棄我了,還沒開始走呢就想飛了。”

    “那沒有嫌棄你,我對你的崇拜就如那滔滔江水,綿綿不絕!”薑融討好地笑笑。

    唐宜哼了一聲:“你的崇拜,應該也是三分鍾熱度吧。”

    薑融拍拍胸膛道:“那你就等著看吧!”(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