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9章 女兒的命喲……

字數:3261   加入書籤

A+A-


    動了動腿,驅策著的盧往州府小跑而去。快點,再快點,六月中還來得及做很多事情。
    走著走著就看到了一身短打裝扮的青年,正是許久不見的孔唯明,褪去了太學驕子的長衫儒袍,穿著一身粗布短打,頭上帶著鬥笠,臉膛曬的泛紅,和他身邊的年輕人在談論著什麽。
    兩人身邊還圍著幾個中年人,還有一個老者,仿似有爭論。
    齊通判一身官服從遠處被拉了過來,聽明白了事情原委卻不知該怎麽判斷。
    一抬頭看到了遠處而至的大隊人馬,領頭的一身淡紫色長袍,齊通判雙眼一亮,拉著眾人就攔住了王源的路。
    “微臣見過寧國公主。”
    王源停在他們身前,笑著道:“齊大人這是在做什麽?”
    齊通判給王源介紹:“咱們開工已經有十日了,隻是這渠挖到前麵就遇到難題了。下官召集了銀州的能工巧匠與孔先生交流,兩邊的意見不同,卻都有道理,微臣不好決斷。剛巧公主就回來了,特請公主裁定。”
    王源“哦”了一聲,對身側的護源軍小將楊平和劉洋兩個致果校尉道:“你們兩個帶著人馬先回州城,聽聽雨安排。聽風也回去,該做什麽就做什麽,留兩個人給我就行了。”
    說完自行下馬,走到了齊通判一行人之中,招呼著大家席地而坐,兩名校尉傻眼般地看著如此不講究的公主,被聽風幹淨利落地轉身離去刺激的跟著走了。
    王源看著地上的輿圖,聽著孔唯明和另一位中年人的不同看法。孔唯明想一路往南挖,可以最短距離的連到懸河上,可全是山路,不好開鑿。
    中年人說的是不如轉而往東,銀州東南的群山有峽穀,通過峽穀雖然費些功夫但總比穿山要簡單些。
    可孔唯明反對的不是費不費功夫,而是若是往東走峽穀,地勢所限,就算挖通到懸河水流也不會順著人工渠流入銀州,極大可能是順著山穀往東而去。
    王源邊看邊琢磨,抬頭問了大家一個常識性問題:“咱們南邊這麽多山,裏麵土木碎石多還是巨石岩壁多?”
    王源在想著挖通山體的難度大小,至於孔唯明說的不無道理,山有峽穀,那水必然會往低處流,費時費力費錢的,還不能保證把水引回來的事肯定不能做啊!
    一行人中的幾個老者道聽聞緩緩道:“啟稟公主,咱們銀州乃西疆東北部,土木堆砌而成的山居多。
    尤其是銀州南麵這裏,全是大塊大塊的黃土,年代久了的就硬一些,有水就能泥化,所以水土時常流失,土木崩壞,嚴重時山下的村莊都能被殃及。”
    王源一聽笑了,土山好呀,那還猶豫什麽?
    遂看著齊通判道:“既然是土山,那還猶豫什麽,按照孔唯明的想法來吧。也不一定必須是筆直的,你們好好考察地形。
    這幾位老者一看都是好手,仔仔細細把地勢、地質以及人工渠的走向都標注清楚,屆時我會助大家一臂之力的,挖通指日可待。”
    王源對引水灌溉這個事情了解不多,但後世聽過南水北調龐大水利工程體係的,隻是沒有具體了解過。
    其中著名的三峽水利工程不就是借助地利純人工改變的水利樞紐的巨作。
    細節不知道,但提綱總攬不錯就行。頂多是在鐵鍬鋤頭挖不動的時候,自己琢磨琢磨一磷二硝三木炭唄。
    又不要多厲害、多複雜,能開山裂石就夠了。
    王源作為隻知道綱領的合格領導,完全是多聽多看少說多實踐,發揮不懂就問的好學生品質,一連幾天都泡在這一頓老老少少的人群裏,將齊通判這個能人解放出來,做自己列好的許多綱領性事情。
    歸攏就是打兩口井,解決吃水困難的問題。
    招募各種能工巧匠,蓋房子的、打造農具的、打製鐵器、鍛造武器等等凡是有手藝的,都能得到一份收入比挖渠高的工作。
    短短不到一個月,整個銀州好像注入了一股活力,所有人都有所期盼的動起來了。
    王源拿出做好的《銀州規劃方案》交給齊通判,銀州知州府官員缺失將近一半,王源作為封地主人,有權利任命除知州和通判以外的所有官員。
    王源直接將權利下放,自己匆匆來去,在銀州待的時間總共不到半月,何人可用,何人能用一概不知,全部交給了齊通判。
    他看準的人拉過來讓王源過目,然後一個月的試用期,簽署各種條款後草台班子銀州衙門走馬上任,熱火朝天地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整改。
    王源回來的第二天,王昌明終於養好了傷沿著相對平坦的大路終於繞到了銀州,一眼就被眼前塵土飛揚、類似危房鏟平改造的一幕打擊的心底拔涼拔涼的。
    女兒的命喲……
    自己多好的女兒,本可以錦衣玉食的一直在京城,卻因為自己跑來這鳥不拉屎的荒原裏。王昌明突然間有一種擔心,這裏是不是連粗茶淡飯都不一定有?
    養好了傷的的暗衛們有些興奮,離開了頭領的日子他們不知何去何從,好在主子的兩個侍女都是宮裏出來的,一路上走的都是大路,驛站還是客棧,一行人都沒吃什麽苦,除了中毒那幾日喝的苦藥湯子外,吃的那是格外的好。
    聽雨的人手都不夠用,一共十幾個暗衛一個負責一塊,就派光了,聽雨每日埋首各種賬目裏,儼然又回歸到侯府總管的日子了,好在熟能生巧,一個個鋪子、農莊、工坊、府邸都在緊鑼密鼓的建設中。
    楊平和劉洋兩位校尉的到來直接填補了銀州沒有守軍的空缺,兩人分工,將銀州城內外防務接手了。
    讓他們心驚肉跳的是,所有武將方麵的任命全部是他們兩個小小的校尉做主的,高高在上的公主沒有一點兒意見,隻有要求。
    要求一:銀州城往外擴大一倍,城門守住,城外十裏以內不允許任何超過五十人的武裝隊伍出現,方圓五十裏以內的賊匪、響馬半年內清繳。
    喜歡回到古代當太傅請大家收藏:()回到古代當太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