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六章 年前最後一次行動

字數:9149   加入書籤

A+A-


    並不是所有人都想著將魚賣給李龍。
    小海子上冰窟窿數量在第二天又增加了幾個,其實有李龍十分不待見的許建軍。
    許建軍第一次跟著李龍編抬把子的時候就搞出不少事來,所以後麵李龍再不帶他。這貨也有自知之明,明著不往李龍跟前湊,暗地裏還在悄悄觀察著李家。
    他不傻,知道李龍能整來錢的道道,想跟著學,隻是學的四不像。
    現在算是老實了,學不來還不會抄嗎?魚好賣,那就整魚唄?
    隊裏人這兩年吃魚的人多了起來,也能分辨出來,大海子的魚沒有小海子的好吃,賣相也沒小海子的好。
    就是拿到市場上,小海子的魚也比大海子的每公斤多賣一毛錢。
    不是沒有其他隊或者縣裏其他鄉鎮的人想來小海子抓魚,不過隻要被發現,隊裏人,哪怕不抓魚的人都會把人趕走——這小海子以前許成軍沒公開李龍承包的事情的時候,大家公認的這是公家的東西,但也隻是隊裏的公家。
    其他地方的人,休想來占便宜。
    眼下知道是李龍承包了,但不禁止其他人逮魚,那麽大家自然也會維護,來過幾次外地人逮魚被罵走後,慢慢的就沒外麵人來了。
    三小隊的基本不來,這一點倒是挺讓人意外的。
    許建軍也要臉,掏冰窟窿也能掏出魚來,但他沒有拿到李龍那裏,估計拉不下那個臉,掏了兩天的魚然後自己騎著自行車去縣裏賣魚。
    縣裏的市場統合後,有些人不想租或者買那個門麵,在東郊城鄉結合部又搞了一個自由市場——類似以前的黑市,開的比較早,因為到上班的點,這裏會有人過來巡查,那些擺攤的就撤了。
    許建軍就在這裏賣魚。他的魚賣的也不貴,一塊三,比交給李龍貴一點兒,但一天下來,能賣掉一半就不錯了——賣不動。
    瑪縣的市場本身就不大,眼下又是到了寒冬,出來逛的大都去了縣裏的市場,逛那些店好歹裏麵有爐子有火,可以暖暖。
    許建軍賣了兩天魚後,不賣了,也不砸冰窟窿了。
    畢竟這份苦,算是他硬吃。
    現在日子比以前好了,家裏有餘肉有餘錢,有些人掙錢的想法就不是那麽強烈了。
    李龍每天去小海子砸冰窟窿掏魚,然後提前回來,照以前的辦法,在自己院子的東麵閑房子鋪塊塑料布,把收來的魚一條條擺上。
    閑房子冷,收來的魚一晚上就能凍住,又不會結成一起,魚棍子往袋子裏一裝,到時也好往糖廠送過去。
    李龍的計劃就是把魚逮夠,送完,剩下的就是給那幾位把冬天該送的肉一送,這一冬天就沒事了。
    貓冬啊!
    忙了一年了,怎麽也得好好休息一下。畢竟當初沒想著進供銷社當正式職工,想的就是農民冬天可以好好休息一下。
    朝九晚五的生活,他過不慣。
    今年小海子的魚還是不錯,第六天李龍就連掏帶收的弄夠了一噸多魚,多出來的一些,他就做主給大家分了。
    陶大強、謝運東等人原本是不想要,按陶大強的意思是:
    “隻要這小海子在,想吃魚的時候,帶個抄網過來掏就是了。”
    李龍卻還是把魚分了,他的意思是大家這些天也好好休息一下,忙了一年,冬天還忙了一個月,再等一個多月就過年了,家裏要準備準備年貨了。
    李龍盤算了一下,除去要交給糖廠的魚之外,家裏還能留下十來公斤大魚,鯽魚餘下來的就多了,至少得有個五六十公斤——主要是每天都有撈上來的,積少成多了。
    給大哥這裏留七八條大的,小的留十公斤左右,到時給二哥、姐姐李霞那邊都送一些魚。
    宋明拉著糖渣過來的時候,李龍已經在老馬號這裏等著了。
    “魚弄夠了?”宋明沒參與卸糖渣的活,他也擠不到。今天不光老羅叔他們在,陶大強他們也在。
    大強他們的意思是從一而終,和李龍一起把魚弄上車算完。
    所以今天小海子那裏有一些人,但和李龍關係不錯的一個沒有,都在這裏和李家院子那邊。這邊卸糖渣,那邊把凍著的魚往袋子裏裝,等著裝車。
    那麽多人往一起圍著,宋明就和李龍聊著。
    “夠了,一噸多了,都是一公斤往上的鯉魚、草魚、五道黑,還有花鰱,魚肯定是夠了,還給你準備了一些。”
    糖渣卸完,陶大強拿著大掃把把車箱裏的糖渣掃幹淨,然後把大掃把扔下去,其他幾個人也爬上了大廂。
    “走,去裝魚吧。”李龍說了一句,頭前開著吉普車帶路,宋明搖著卡車後麵跟著。
    “你說咱啥時候能買台這汽車啊?”車廂裏,梁雙成感歎著。
    “等吧。這汽車沒個十萬八萬的能買來?”謝運東覺得他是異想天開,“有拖拉機就行了,還想這個呢?”
    “嘿,那咋不能想?”梁雙成還是挺興奮,雖然有風他卻一點也不感覺冷,在車廂中間站著,也不扶東西,一邊努力抗衡著車子的慣性使自己保持平衡,一邊說道:
    “放兩年前,誰能想咱幾家能買得起小四輪拖拉機?”
    謝運東不說話了。梁雙成說的是對的,放兩三年前別說買拖拉機了,買輛自行車就是最大的夢想了。
    那時是八二年,現在是八四年。才過去兩年,感覺好像這變化比過去十年的變化還要大一些。
    “龍哥說過,再過二三十年,咱們這幾家都能買得起汽車。”陶大強突然說道,“到時說不定你就看不上這大卡車了。”
    這回沒誰反駁了。李龍說的,那保準沒錯——村裏可能有些人還不相信,或者對李龍沒這麽強的信心。
    但眼下大廂裏這些人,是緊跟著李龍同時享受到最大福利的人。
    他們相信。
    二三十年,開汽車……雖然時間久了一些,但想想能開上汽車,再久點兒也值啊。
    汽車開到李家,李建國、梁眾成等人已經把魚裝進袋子放在院子裏靠牆擺著了。
    汽車一進院子,陶大強他們有人跳下來,有人在上麵接魚,很快,一噸魚二十多袋子擺放在了車廂裏。
    李龍專門拿了一個裝好的半袋子魚交給宋明:
    “這個是給你的,放車廂裏,到時別往下提。”
    時間還早,距離吃中午飯還有兩三個小時,李龍便也沒留他,頭前開著吉普車往石城而去。
    陶大強他們在李龍離開後,又去到李建國的屋子裏聊了一會兒天,也算暖和一下。他們商量的主要話題,依然是明年要種的東西。
    聊著聊著就提到了李龍請教授過來指導種地,到時看著是不是請教一下教授,到時怎麽種比較好。
    西屋裏,李建國和謝運東他們在聊著,梁月梅笑著給端了一盤炒的葵花籽出來放著讓他們磕著吃。
    聊天的沒怎麽注意,梁月梅發現隊裏比較富一點兒的幾家,都在這裏了。
    不知道什麽時候,圍繞在李龍身邊的這些人,一個個都富起來了,而且一個個也自信了不少。而且這些人還喜歡到這裏一起聊著來年的計劃。
    再過幾年,這個小團體能走到哪一步呢?
    她也不知道,但相信會越來越好的。
    李龍到了糖廠,照例把魚稱了,一千零二十五公斤。
    按一公斤一塊五來算,一共一千五百三十七塊五毛錢。
    胡科長看著這一條條魚,特別有些袋子裏那漂亮的大鯉魚,心情是很好的。
    這時候國營水庫是有養殖魚的,但那些養殖魚大都供應到各機關,還有一些是作為儲備用的。糖廠雖然也算大廠,想要弄一些這樣的魚還真不容易。
    先前的那些羊肉,胡科長在帶著領導參觀之後,著實被領導好好的在周一大會上表揚了一下,這次有魚,雖然不可能再被表揚,但至少能添上一筆。
    這魚的味道,比那大水庫裏的要好不少了。
    結了賬,李龍把專門給胡科長留的一袋魚拿出來給他,胡科長笑哈哈的接受了,不過把這袋魚也放進了那一堆魚裏。
    李龍也沒管那麽多,心意到了就行,告辭離開後,開著吉普車去了姐姐李霞家裏。
    正值中午,李龍到的時候,陳興邦也才進家門。他在市場擺攤賣肉,中午有人換他,畢竟不可能一直在那裏擺著,既然已經是食品廠的人了,那食品廠也要考慮他的休息問題。
    吉普車進院,陳興邦和紅琴兩個一起過來迎著李龍。
    李龍下車,和陳興邦問候了一下,又摸出兩個髀石來遞給紅琴,把紅琴開心的不行。這玩意兒在北疆孩子群裏算比較普及的好東西,簡直能和一般等價物相當的。
    “咋拿來這麽些肉?”陳興邦看李龍打開後備箱搬肉,說道,“家裏都有啊。”
    “那可不一樣,這是鹿肉、這是牛肉,這是一條羊腿……”李龍一一指著,“還有魚。你這不能有這麽全吧?”
    “那是。”陳興邦笑著說道,“還真沒這麽全,我這裏就豬肉和羊肉,牛肉都沒吃幾回。”
    哪怕是食品廠裏,牛肉也是稀罕物。機關送一部分,儲備一部分,還要拿來做罐頭,普通老百姓想要吃就難。
    李龍能弄來牛肉,還有鹿肉,這就真不錯。
    對了,還有魚。陳興邦在老家大河裏也是經常逮魚的,來這裏天天賣肉,家裏吃魚的都少了。
    李霞剛才在廚房裏忙活著,這時候才抽出空出來和李龍打個招呼。
    “姐,糖渣還夠吧?”李龍一邊放肉一邊問道。
    “夠,夠了。再過兩天這兩頭豬就宰了,剩下的糖渣不少,我放屋子裏,明年養的時候再用。”李霞笑著說,“到時你拿一塊肉回去吃。”
    “那不用,家裏都有。”李龍拒絕。
    “那不一樣。”李霞這方麵比較固執。這兩年受弟弟的好處不少,這自己養的豬,咋說也得割一些給老爹老娘,給兄弟們吃一些。
    這事她都不用和陳興邦商量,必須的。
    陳興邦聽著愣了一下,倒也沒有反駁。他還是有點大男子主義的——或者說,這時候的許多男人,特別是從口裏過來的,多多少少都帶著點這樣的思想。
    李霞原本是覺得這樣正常。但在北疆這裏呆一段時間後,覺得似乎這樣也不對。有些事情,她就得做主,不能老讓陳興邦去決定——就比如這給大哥二哥和李龍送豬肉。如果她不提,陳興邦大概率是不會主動說的。
    在陳興邦眼裏,李龍他們的日子過得比自己好,那就沒必要送了。
    李霞覺得這樣不行。豬是自己的喂的,二哥就不說了,大哥小弟時不時的送東西過來,自家是沒錢嗎?有啊。這是家裏人的心意,也是她的底氣。
    所以這事,她就定了!
    中午吃的是麵條——雖然許多生活習慣都改了,但喜歡吃麵條這一點,陳興邦和李霞都沒改掉。
    因為李龍來了,李霞特意炒了兩個菜:酸白菜炒肉,和洋芋絲。
    紅琴就很開心,有玩的,還有好吃的,她正在長身體,吃飯的碗比自己的臉還大。
    李龍就喜歡看著小孩這樣的吃飯,他也在想,明明昊昊什麽時候能這樣吃飯啊?
    紅琴這樣吃,是因為沒零食。明明昊昊大點兒的時候,家裏恐怕零食不斷,到時會不會就不好好吃飯了?
    沒辦法,當人父母,災時候擔心好像是很正常的事情。
    飯桌上,陳興邦講自己賣肉的事情比較多。李霞就非常想了解老爹老娘,大哥大嫂,以及李龍家裏的情況。
    李龍都給說了,還說了二哥那邊的情況。
    李霞其實是想著去大哥二哥家裏看看的,但眼下是根本沒時間。想想離的也不遠,但一年到頭都見不上,這一點還不如在老家。
    “等夏天,紅琴放假或者周末的時候,你坐個車就過去了唄。”李龍笑著說,“或者到時我過來接你,接上一塊去大哥那裏見老爹老娘去。”
    他這麽一說,李霞的表情明顯好多了。
    李霞是那種多愁善感的性子,情緒來的快也去的快。
    吃過飯,李龍走的時候,李霞再三叮囑他,等一月末的時候,一定要過來到這裏拉肉。
    李龍答應了。
    不在意那點肉,主要還是姐姐的心意。
    接下來李龍準備去東麵一趟,西邊一趟。楊永強回來呆了五天,就又坐著汽車回奎屯了。目前在那邊工作,請的假到了就得回。算公家人了,他一回來隊裏就有人過去給他介紹對象。楊華都沒讓見人,直接給拒絕了。
    按楊華的意思,既然楊永強成了城裏人,那就在那邊找對象吧。
    這一點自然是無可厚非,畢竟如果娶了這邊的媳婦,算兩地分居吧,不利於家庭生活。
    楊永強走的時候還問過李龍,問他什麽時候再去奎屯,李龍說等事情忙完。
    他也不可能專門為楊永強跑一趟奎屯,畢竟眼下瑪縣雖然沒有直達奎屯的車,但從石城中間倒車是可以到的。
    這點不用李龍提醒,楊永強也知道。
    從石城回來,李龍再去四小隊,就聽到了一個讓他意外,又很正常的消息。
    李俊山要辦婚宴了,已經決定,請李青俠,李建國,李龍他們參加。
    也就是說讓李青俠他們當男方的家人。
    李俊山直接把電話打到了隊裏,許成軍騎車找了李建國過去接的。
    在李建國的東屋裏,李龍問老爹:
    “說沒說啥時候辦?”
    “說了,大後天,就這個星期天。”李建國代替老爹說,“你去不去?”
    “去啊,我把你們都拉過去。”李龍笑了,“好歹也是咱李家的大喜事嘛。”
    “嗯,老爹老娘,你,我……到時問問你姐去不去。”李建國說道,“對了,曉霞去不去?”
    “她還是別去了。工作一個星期,周末好好休息一下吧。咱們耽擱一天沒啥,她星期一還要工作哩。”
    “也是。”
    “我姐估計也去不了,”李龍又說道,“我姐夫也在工作,我姐走不開,家裏還養著兩頭豬哩。”
    那人就確定了。
    “走的時候我把給我二哥的肉裝好。”李龍說道,“到時給我二哥送過去,這樣年前就不用再跑一趟了。”
    “要不要給老爹老娘準備一身衣服?”梁月梅雖然不去,但想的比較周全。
    “準備啥?不準備了。”杜春芳立刻說道,“這才入冬你就給俺倆裁了布縫了新衣服,還準備啥?穿不完了都……”
    大兒媳婦這個方麵自然沒得說,根本不需要李建國去提,一年中換季的新衣服早早就準備好了。
    李龍需要給大哥的錢有些時候就直接給大嫂了。他知道大嫂平時不管錢,所以有些時候也勸著,讓大嫂手裏也要拿一些錢。有急用的時候大哥不在家咋辦?
    這一點梁月梅還是聽進去了。她手裏也攢著一些錢呢。不過基本上也都用在家裏人身上,裁衣服的時候甚至習慣性的要給李龍備一套衣服。
    “不用準備了。”李青俠也說道,“說說咱們給搭多少禮吧。”
    PS:給大家匯報一下情況,第一,頭疼已經緩解,更新還會繼續。大家別擔心,這書會繼續寫。
    第二,感謝眾多書友的支持,有去番茄幫著舉報的,有去龍空發貼揭發的,龍空上的冬川、饞貓的耗子等,謝謝你們,現在那本書已經搜不到了,是被番茄保護起來了還是封掉了,目前還不清楚,看後麵有沒有更新再說。
    感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