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章 這回把人坑壞了

字數:9628   加入書籤

A+A-


    四小隊裏,幾乎家家戶戶院子裏都撂著葦子捆。
    尋常人打葦子都是割一大捆,直接拿葦子一捆,放在外麵,割一上午或一下午再拉回去。
    眼下八三年,大多數人家裏都有驢車,少數人家裏有馬車,拖拉機還隻李家兩輛。
    陶大強在自家院子裏也在抽葦子,腦海裏會想起孩子的臉。
    這時候孕婦還沒後世那麽有營養,孩子生下來是皺巴巴的,他在衛生院裏隻見了一麵,便被護士包著放在了楊蘋蘋身邊。
    後來楊蘋蘋回來坐月子,是去到娘家的,畢竟陶大強母親沒了,大哥也分了家,家裏沒人照顧月子。
    出了月楊蘋蘋就會回來,剩不下幾天了。
    陶大強基本上每天都會去丈人家裏,哪怕不能看楊蘋蘋和孩子,在外麵聽聽孩子的聲音也好。
    他再次抄起了魚網,每天逮魚。鯽魚燉湯是下奶的,不過逮了幾次後嶽父就不讓他逮了。一來吃不完,眼下還沒上凍,存不住,二來楊蘋蘋不缺奶。
    其實嶽父嶽母是從黃土高原上過來的人,還是有些重男輕女的。他們也擔心陶大強因為楊蘋蘋生了女孩後就會埋怨她。
    不過看目前的情況,陶大強一點這想法也沒有。
    他們就放心了,照顧女兒也很盡心。
    陶大強沒怎麽去打葦子,這些葦子是陶建設打的。這老頭自從有了轉變後,心勁很高。
    眼下家裏生活越來越好,陶大強逮魚賺了不少錢,編抬把子他賺了一些錢,紮大掃把他也賺了些錢。
    而他打算接下來的紮葦把子再賺一些錢,趕在開春,和陶大強商量一下,直接買輛拖拉機。
    陶家的日子以前在村裏一向是墊底的。自己妻子過世的早,老大陶大勇分家過後,自己和大強一起過,那日子不說饑一頓飽一頓,但總歸在去年以前,是沒有紮紮實實的吃過好飯的。
    小兒子眼光好運氣好,跟了李龍,自家日子越過越好了。
    人的心氣也是需要支撐的,陶家在全村是頭幾個有驢車的,他眼下隻是後悔年初的時候陶大強想要跟著李龍種打瓜,他沒跟。
    真要跟的話,李家咋也會分他們幾公斤種子的。
    那時候別說種多,哪怕種五畝地的,那也是賺兩千多塊啊!
    後悔歸後悔,陶建設卻也知道,抓住現在才好。
    所以地裏的活幹完,隊裏人開始割葦子的時候,他就騎著驢車也在割。
    雖然不至於比別人多,但也不會比別人少多少。
    陶大強從衛生院回來,白天也會跟著割葦子,拉葦子回來才會去丈人家裏。
    陶大強隻覺得隊裏人太瘋狂了。
    往常隊裏人要把兩條葦湖裏的葦子打完,基本上就到十二月了。而勤快的再去打小海子的葦子至少也是等小海子上凍,快到一月了。
    但今年十一月才開始,兩個葦湖裏的葦子基本上就已經沒有了,小海子還沒完全凍上,有些人就敢穿著薄衣服,在齊腰深的小海子邊上割葦子。
    為了錢不要命了。
    葦子打不了,就隻能抽葦子。有人一邊抽一邊紮葦把子,按去年的標準。像陶大強這邊就和李建國家裏保持一致,先把葦子全抽出來再說。
    紮葦把子不急,等李龍那邊有了動靜再說。
    不然的話,紮成葦把子,再想恢複就難了。
    三個居民點上空飄的都是葦子毛毛。各家吃飯的時候,身上粘的也是葦子毛毛,就是葦絮。就是李娟帶著李強上學的時候身上也是有的。
    小時候李強調皮還喜歡用火柴點這個,眼下他可不敢點了。家裏院子裏到處都是這個,點了會發生火災,這點輕重他還是知道的。
    四小隊每年夏天麥場上有大垛的麥草,冬天各家有大垛的葦子,但這麽多年基本上沒發生過什麽火災,最主要的的一點,就是各家把孩子管的很老實。
    哪怕過年放炮,孩子們也知道離草堆遠點兒。哪裏真有草著火了,孩子們是真的會去救火的。
    陶大強這兩年跟著李龍也學會思考問題了。他聽老爹說,隊裏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人家沒事做,已經邊抽葦子邊紮葦把子了。
    陶大強感覺這樣並不妥當,但他不好去勸別人。
    和李龍關係好的還可以說一下,但那些關係一般的,你去說了,人家反倒會懷疑你有什麽企圖。
    反正事情都是人做的,大家都是大人,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他家裏就隻抽葦子,抽完的葦葉子堆一起冬天引火用。
    各家各戶的葦葉子都是這樣用的,當然如果毛葦子沒賣掉也是這樣。
    畢竟冬天架爐子可不能光用炭,通常是毛葦子在最下層,中間是苞米芯子,最上麵才是煤炭。
    陶大強其實也想去縣裏問問李龍,這葦把子具體是怎麽搞,但想想李龍既然沒回來,那應該是沒接到活。
    其實加上他爹陶建設的錢,陶大強現在勉強已經算攢夠了拖拉機的錢。但買了拖拉機,家裏就不剩下多少錢了。
    冬天還能砸冰窟窿撈魚,但他想著如果賣葦把子這活能幹一次,多攢些錢,家裏就會寬裕一些。
    所以他其實也是期望這活是能讓李龍接到的。
    至少李龍接到這活,給隊裏人分的錢還會多一些。
    換人的話,未必就能讓隊裏人拿那些錢。
    這事其實大家都知道,偶爾有人鬧,隻不是看不慣李龍拿更多的錢。
    而他們卻也沒那個本事從供銷社拿到活。
    如果把李龍換成鄉裏或者縣裏另外一個陌生人,他們屁話都不敢多說。
    反倒正因為李龍是這個村子裏長大的,少年時候啥樣他們都清楚,所以才會眼紅。
    那麽一個平凡少年眼下有風有雨的,他們怎麽可能不嫉妒?
    陶大強也是慢慢的才想出來這樣的道理。
    他不嫉妒李龍,他覺得李龍該有那個本事。從小看著李建國在這隊上,當初還是大集體合作社大鍋飯的時候,人家那一組就比其他組吃的好。
    那就是本事。
    李龍有本事不是正常嗎?
    李青俠六十多歲了逮魚還那麽利害呢。
    隊裏有哪個老頭能這麽幹?
    李安國去了奎屯,不到三個月就成了正式工人。
    感覺李家就沒一個差勁人。
    多想無益,幹好自己的吧。他感覺自己和李龍距離越來越遠了,不過眼下自己也已經不錯了。明年買了拖拉機,打瓜賺了錢,也就算是村裏最好的那一批人了。
    兩年時間,從隊裏家底幾乎算最差的人,到眼下算最好的那一批,還有什麽其他可求的呢?
    陶大強其實也算是知足常樂的人。
    許建軍在院子裏正紮著葦把子。
    妻子在旁邊幫忙,他還不停的給說著:
    “今年一定要把標準提高。去年還有胡老二胡老三跟著收那些質量一般的,今年肯定是沒人和李龍競爭了。咱們搞的標準不高他要不收,那就麻煩了。”
    他和王財迷一樣,一開始懷疑李家弄打瓜種子是騙村裏人的,沒想到最後報紙上都登了,那時候再去找著買,已經晚了。
    他和王財迷,還有村裏一些想買而沒買打瓜種子的還笑話陶大勇買了癟種子,陶大勇也不解釋,誰能想到那些女人說的多了,陶大勇媳婦馬愛紅說出了真相:
    “那些癟種子都是可以發芽的!”
    這下子沒人笑話了。
    那些種子既然可以發芽,那麽就說明明年種著是沒問題的。最多也就苗子長勢不太好,到時可能需要多上點肥。
    一袋化肥不到十塊錢,和那一畝地四五百的收入相比,算啥?
    這下子輪到許建軍和王財迷嫉妒陶大勇了。
    但他也不辦法,他去找黨哥許成軍,想從他那裏勻一些打瓜種子,被嫂子馬紅梅給趕出來了。
    人家還沒完全起勢的時候看不上,起勢的時候又巴結不上,說句不好聽的話,吃屎都趕不上熱的,馬紅梅對這個堂叔子還想撬自家發財的計劃,自然是有意見的。
    許成軍默認了媳婦的行為。
    自家這些堂兄弟,許海軍還不錯,許德軍也還可以,許飛虎有些小聰明,但至少不蠢,但這個許建軍,名字這麽大氣,盡做些沒屁眼的事情。
    想幫都幫不了。
    許建軍沒辦法找到種打瓜的門路,附近的種子公司他都打聽過了,炒貨廠也去了,人家早就把那些打瓜炒熟了——
    炒貨廠的大鍋可不是尋常百姓家裏的大鍋能比的,那一鍋能炒幾十公斤。一噸多打瓜籽要不了兩天就被炒完了。
    他便隻好在這個葦把子上使勁。他想著把家裏打來的這些葦子紮完後,牽著驢車看看更遠的地方哪裏有葦子再去割一些。
    這是今年能賺的最後一筆錢財。
    賺到了,自己也買輛自行車!
    到十一月中旬,陶大強的媳婦楊蘋蘋終於出了月子,讓陶大強駕著驢車把她和孩子一起拉到了自己家裏。
    原本長得皺皺巴巴的孩子眼看著頭臉變得光滑起來,雖然還沒完全長開,但已經不像剛生下來的時候那麽醜了。
    關係不錯的人家送去了東西。
    李龍終於開著拖拉機回來了,給陶大強家裏又送去了紅糖、奶粉、麥乳精等東西,還給小孩包了個紅包。
    碰到的人都在問李龍葦把子的事情,李龍仍然是沒接到活,不過他知道有些人家裏已經在紮葦把子的時候,便建議先別紮。
    因為不知道今年還有沒有這個活。
    李龍回到大哥家裏,給父母和大哥大嫂都說了一個好消息:
    “曉霞懷上了,一個月了!”
    “啥?”沒想到最先有反應的竟然是杜春芳,“她有了?真滴?”
    “真的。”李龍自己也很興奮,他是確定之後,才會回來給家裏人報信的。
    “那可真是太好了!”梁月梅也很激動,顧曉霞算是她看著長大的,成長的過程中她照顧了不少,這時候親上加親,自然高興了。
    “嘿嘿。”李青俠就隻是笑,這可是大好事啊。
    李龍結婚這幾個月了一直沒見兒媳婦有動靜,他和杜春芳兩個私下裏也不是沒懷疑過。
    但畢竟一個是兒子,一個是國家幹部,都不好說。
    眼下懷上了,那就是皆大歡喜了。
    李建國隻問了一句:
    “給老顧說了沒有?”
    “說過了,顧叔讓我趕緊過來給你們報喜。”
    “那我要不要到縣裏去照顧曉霞?”梁月梅突然問道。
    “不用不用,大嫂不用。”李龍急忙擺手,“曉霞說眼下啥反應都沒有,再說我們那邊有人專門做飯哩,你去了這邊一大家子咋辦?”
    梁月梅其實有些發愁。
    按說顧曉霞懷孕了,婆家這邊肯定是有所表示的,但這邊的確離不了她。
    “那我……”
    “大嫂,你有空了給孩子做點虎頭鞋啥的就行了。”李龍笑著說。
    “行啊!”
    “那我就給攤上個小棉襖,”杜春芳興致也很高,“也不知道到時是兒子還是閨女。”
    她雖然有點重男輕女,但卻知道李龍不是重男輕女的,好吧,隻要是小兒子的孩子,男女都行。
    況且眼下在這裏看起來,李娟和李強都好,無論是雪蘋雪琴也都好。在四小隊生活這麽久,她也感覺出來了,這孩子嘛,是自家的就行。
    當然,還是要對李龍偏心一些。
    李龍給家裏報了信之後,家裏人一算,李龍那裏啥都有,李建國梁月梅還是強行的給李龍的拖拉機裏裝了兩袋今年的新米。
    其實楊大姐在知道顧曉霞懷孕後,執意要搬到李龍家的大院子裏來照顧顧曉霞。
    顧曉霞急忙拒絕了,開玩笑,眼下才什麽時候,懷了才一個月,哪有那麽嬌貴的?
    倒是李龍給楊大姐一百塊錢,讓她接下來把飯做精細一些。顧曉霞有什麽需要的想吃的就盡管買了做。
    倒不是不多給錢,一來就這一百本身楊大姐都不要的,她說自己有錢;二來眼下這經濟形勢,一百塊已經很多了。
    想想李建國去賣一頭活的大肥豬,收購站才給九毛的活稱價,一百來公斤的一頭豬得了九十來塊錢。
    李龍的意思是隔段時間給楊大姐一些錢,總之要把顧曉霞的營養給補上。
    當然,至於顧曉霞會不會養胖,李龍知道這種事情不會發生的。顧曉霞不是饞嘴的,而且她是國家幹部,對自身的形象還是挺重視的。
    國家幹部不宜過胖。這年頭胖人真不多。
    李龍開著拖拉機往縣裏走的時候,還有人攔著他問關於葦把子的事情,他隻能耐心的解釋。
    其實他也有些納悶,往年這葦把子的活早就下來了,今年怎麽會這麽晚?
    不過供銷社沒有給派活,他也不好自己讓村裏人給紮,至於那些不聽的,他也沒辦法。
    老馬號的老羅叔說到冬天了,飼料不多了,李龍便又去石城拉了兩趟糖渣,和胡科長以及宋明聊了聊。
    終於,一場大雪下了下來,標誌著寒冷的冬天,正式來臨。
    而時不時往供銷社跑的李龍,終於從李向前那裏得到了一個消息。
    “去年的葦把子是兩萬個。今年的依然是兩萬個。”李向前也是風塵仆仆,他剛從烏城回來,得到這個任務後就直接給李龍說了:
    “我給你攬下來了,你能完成吧?”
    “沒問題,標準沒變吧?”
    “變了。”李向前說道,“去的的葦把子是每個裏有葦子十根。今年要求每個裏麵有二十根葦子。當然,價格也提高了。去年一個葦把子是兩毛錢,今年是五毛,算漲價了。但質量還是要非常的高。”
    李龍一聽就知道壞了。
    村裏那些已經紮了葦把子的人,這回可就慘了。
    “還是三道細鐵絲嗎?”
    “嗯,長度不變,鐵絲不變,就是葦子的個數變了,應該是上麵經過實踐後覺得小葦把子沒有大葦把子好用。”
    可能吧,上一世好像沒有這樣的麻煩啊?一直是小把葦子啊?
    難道又是自己扇出來的事情?
    不太可能吧?自己又不涉及到建築行業?
    李龍知道這下子,又該有人要倒黴了。村裏那些事先把葦把子紮起來的人,這回要麻煩了。
    李龍從李向前這裏得了差事,回到大院子,並沒有立刻回隊裏。
    他要先給顧曉霞說一聲,等明天早上再回隊裏。
    他以後的打算是,兩萬個葦把子,每天收多少個,就拉多少個回大院。
    這玩意兒放到隊裏比較危險,真要讓人一把火點了,那麻煩就大了。
    畢竟葦子的數量就那麽多,全隊所有的葦子打下來,能紮的葦把子也就三四萬個。
    如果自己檢查過的被人燒掉了,後麵還真不一定能補起來。
    錢他倒是損失得起,但沒有那麽多葦子可以損失啊。
    所以李龍必須慎重。
    他賺的錢不少,想來隊裏或者其他地方,得紅眼病的人也不少。
    晚上和顧曉霞說完,顧曉霞倒不需要他照顧,讓他好好去隊裏管著這個。
    “每天晚上我都會回來,反正到時你也差不多才下班。”李龍說道,“你放心,我會兩邊兼顧的。”
    反正他隻是收,做的事情交給別人了。
    就是不知道隊裏那些已經紮了葦把子的人聽到眼下這個標準,會是什麽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