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9章 給蘇家的禮物

字數:3674   加入書籤

A+A-


    一夜貪歡最終以賈蓉求饒告終。
    賈敏葬在林氏家族墓地,對於母親的記憶黛玉並沒有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變得模糊,如今她為人妻為人母,更加理解母親當日的不容易。
    賈鼎首次拜祭外祖母,鄭重其事對著外祖母的墓碑行跪拜之禮,在他的年紀已經能夠理解“外祖母”的稱呼在他生命中的意義。
    從家族墓地回來就有蘇家的人在外等候,原來是蘇洵邀賈蓉一家往鍾山書院遊玩。
    這時代對師道尊嚴極為看重,賈蓉鍾山書院求學,來蘇州一趟到鍾山書院拜訪曾經的夫子是應有之義。
    家族和師門幾乎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兩層人際關係。
    “沒成想才到揚州一日便發生這麽大的事情。”
    蘇洵和賈蓉走在山路上感歎。
    “這些年倭寇頻繁侵擾沿海,百姓的確苦不堪言,往往哪裏有倭寇登陸就要鬧上好一陣子,從每次抗倭的結果來看往往收效甚微,原來裏麵還有官商勾結倭寇牟利的原因。”
    賈蓉背著手望著走在前麵的黛玉、迎春他們笑道:“我朝延續前朝海禁國策雖然初衷是好的,不過老百姓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海禁在保護沿海居民時也的確阻礙了他們謀生,如今盤踞在海上的盜賊大部分想來是活不下去的百姓被迫下海,屈指可數的幾個口岸也是被仕商把控,一部分如張家的富商為利鋌而走險也情有可原。”
    “如你所說,揚州之事倒誤打誤撞幫你在東南官場撕開一個口子,牽一發動全身,想查到什麽程度就要看天家是什麽想法。”
    賈蓉莞爾,的確誤打誤撞,偷偷調查哪有光明正大查來得快。
    “蘇兄,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想不到你看問題也變得透徹起來。”
    蘇洵沒好氣道:“世間事大抵脈絡一個樣,現如今管著蘇家的生意,這官場和商場的勾心鬥角、利益糾葛沒啥區別。”
    賈蓉點了點頭讚同蘇洵的想法,歎道:“今年估摸著也就這樣了,東南官場恐怕會重新洗牌,新的秩序需要時間建立。”
    對於雍乾帝怎樣處置那份賬本賈蓉信心比較足,但凡皇帝隻要不傻就知道千裏之堤潰於蟻穴的道理,東南一帶上到巡撫下到商賈都沆瀣一氣,雍乾帝真想解決倭患就必須幫著賈蓉給官場換血。
    蘇洵撇撇嘴:“不是我潑你冷水,換一茬人恐怕沒幾年就會和現在一樣,蘇家雖不參與海上生意,但卻知道其中利潤之高。”
    人心私欲,幾乎是亙古難解的命題。
    “這些就不是我能解決的問題了,說起來蘇家為何不做海上生意?以蘇家的實力在通商口岸弄張門票不難吧?”
    “沒興趣,陸上的生意都耗神費力,盤子攤的太大風險越大。”蘇洵沒意思的說。
    賈蓉打趣道:“嫌錢多花不完?要不要我給你花?”
    蘇洵斜眼看賈蓉警惕的問:“你打什麽壞主意?”
    “送蘇家一份大禮,就是不知道你有沒有興趣?”
    “和海上有關?”
    賈蓉頷首,胖子體重瘦下來心眼子倒是長了。
    “先說說。”
    本意蘇家是沒有參與海上生意的想法,不過既然賈蓉開口能幫就幫一把。
    “南下之前,皇上許諾我可以用浙直總督衙門的名義在沿海新設五處通商口岸,各處通商所得六成歸朝廷,四成歸總督衙門......”
    “然後呢?”蘇洵表情平淡,通商口岸稅收能有幾個錢?
    賈蓉見蘇洵沒反應繼續說:“我欲在泉州府先開放一處試行,分軍港和民港,軍港用於修建停靠海船、訓練海兵,民港則用於通商,泉州港雖距離已經開放的漳州港不遠,但漳州港因著倭患一年大抵能開兩月就不錯了。”
    “說重點。”
    什麽軍港、民港蘇洵壓根不在乎。
    “咳咳,皇帝老爺子摳得很,一年隻給總督衙門撥款十萬兩,我尋思著把泉州港的籌建交給蘇家,用日後泉州港的一成收益來換,怎麽樣?”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十萬兩丟進去連個響都聽到不。
    “不怎麽樣!”蘇洵好笑,一成?幾個子兒?
    賈蓉無語,這都看不上?要不是賈家不好投錢進去,他自己都想中飽私囊,港口建成放開貨物往來,過幾年一成稅也是個巨額數字。
    不過,站在蘇洵的角度考慮確實不怎麽樣,畢竟連雍乾帝都看不上當前的海港稅收。
    “格局,格局,胖子想想前宋?當年偏居江南海上貿易可是朝廷收入的重要來源,也就是過去幾百年海禁讓你們覺得海上貿易無利可圖。”
    “蘇氏發跡於前宋,記得當年確實從事過海上貿易。”蘇洵對於發家史還是了解,“不過,你認為朝廷將來會放開海禁?”
    連著兩朝禁海,蘇洵的觀念和尋常人想得差不多。
    賈蓉心說,這輩子就是啥事不幹都要讓老趙家把海禁取消,後患太大了。
    “磨磨唧唧,到底幹不幹?”
    麵對蘇洵賈蓉懶得費口舌。
    “你看你還急了,看來咱們是兄弟的份上幹了,說說要不少錢?投了。”
    “爽快,初期先來個一百萬兩,”
    聽到賈蓉一開口就是一百萬兩蘇洵目瞪口呆:“額.....可以收回麽?建個什麽港口要一百萬兩?還是初期?”
    “既然幹就幹個大的,就好比咱們在成都府修建的大道,用水泥。”
    “你牛。”蘇洵豎起大拇指。
    “說起來,成都府的那條大道倒是每年能給蘇家創造可觀的收入,幹了。”
    泉州港是天然良港,賈蓉有意從這裏開始,做成一個典範,到時候朝廷看到成效,以雍乾帝的摳搜性子肯定會心動。
    當然,一切的前提是解決倭患,在統治者的眼中,錢不錢的重要也不重要,一旦有危及統治的後患,再賺錢的項目也要給你關咯。
    “如今正是農閑,等我上奏朝廷,通過後就可以著手開始。”
    不管啥時代,搞工程都是最好的項目,能夠帶動經濟增長,特別是大量招工一定程度上還能緩解當前福建各地的社會矛盾,老百姓隻要給口飯吃就有指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