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1章 女真平衡被打破

字數:3757   加入書籤

A+A-


    大公主親自盯著趙戊將聖旨寫好派人送往京城才滿意的返回科爾沁。
    趙戊後知後覺發現中了大公主的“奸計”,無奈事情已成定局,感歎草原的女人比狼還狡猾。
    被美色迷惑的趙戊醒悟之後智商尚且在線。
    從自身角度考慮,大公主和賈蓉聯姻,他九皇子啥好處都撈不到,反而壯大了老大一派的勢力;但從科爾沁和大夏聯姻這件事去想,絕對符合大夏的利益。
    作為兒子,趙戊當然清楚的知道父皇的雄心壯誌,韃靼人在雍乾朝主動和大夏聯姻,史書上將會濃墨重彩的記上一筆皇上的豐功偉績。
    要知道韃靼人從來都是硬骨頭,根本看不上中原漢人,更別說聯姻。
    即便如今韃靼沒落了,那又如何?前漢匈奴單於臣服的事跡至今為人津津樂道,後世隻會記得雍乾一朝在對外交往上取得的重大成就。
    而趙戊作為促成聯姻的“推手”一定能夠在得到皇上的誇讚。
    望著大公主儀仗遠去的影子,趙戊緊了緊身上的大氅,塞外的冬天即將到來。
    “也未必全是壞事,擁有科爾沁支持的太子和賈蓉,嘿!皇上難免猜忌,時下最重要是穩住陣腳徹底掌控西北局勢,來人.....”
    雖然在聖旨中寫明科爾沁為何要與大夏聯姻,但趙戊不準備等京城的明確回複,科爾沁絕對不能出事,否者阿速部統一漠北,大夏北方再無寧日。
    即便阿速部統一漠北然後對大夏用兵,大將軍的分量會更重,可他學得終究都是聖人學問,不想劍走偏鋒,拿大夏的國運去賭。
    趙戊很快安排使者前往阿速部告誡阿速大汗不許對科爾沁用兵,然後配合著使者的行動命令周庭、程強、李如海三人帶領兩萬騎兵前出至科爾沁和阿速部交界處駐紮。
    不得不說趙戊是矛盾的,想要徹底掌控邊軍,但卻無人可用,周庭、程強和李如海還是賈蓉留下來的人,這些人參加過對土默特的戰爭,已經是整個西北邊軍戰鬥力最強隊伍。
    趙戊有信心震懾阿速部,本來就不適合打仗的時節,他判斷阿速大汗隻是想嚇嚇科爾沁而已,有大夏參與,阿速大汗除非想和大夏開戰,否則一定會偃旗息鼓。
    ......
    雍乾十年,大夏總體來說海內承平。
    但在內部穩定,外部開疆的盛世下也隱藏著一些不穩定因素。
    遼東。
    自鎮國公被詔命回京擔任兵部尚書後,新任遼東總兵原兵部侍郎文崇到任。
    大夏自建國後對於東北邊疆的管理采取的是“羈縻之策”,設立東北奴兒幹都司,通過封授衛所官職,將女真首領納入官僚體係。
    並且給女真各部發放敕書作為朝貢的憑證。
    女真部落的首領可以拿著敕書在規定的時間、規定的路線到大夏朝貢。
    而大夏則會進行隆重的招待,並進行賞賜。
    目的是為安撫女真各部,使之不倒向韃靼且不對大夏邊疆襲擾。
    女真在大夏處於漁獵向農耕過渡的階段,和大夏之間的封貢朝廷隻認敕書,因而敕書成為女真各部和大夏之間往來的關鍵,哪個部落掌握的敕書多,就能從大夏獲得更多的資源。
    當然敕書不會無限製的發放,到雍乾帝登基時規定,海西女真999道敕書、建州女真500道敕書。
    海西女真和建州女真是直接和大夏接壤的兩支女真重要部落。
    部落內部之間往往會因為爭奪敕書發生戰爭。
    鎮國公經略遼東之時對於女真各部之間因敕書發生的戰爭采取旁觀的態度,女真各部之間你來我往的戰爭對於符合大夏的利益。
    有時候各部找鎮國公“說理”,也僅僅象征性的“訓斥”一番而已。
    就這樣,在鎮國公經略遼東期間,女真雖時不時發生戰爭但並沒有哪一部坐大,保持著平衡。
    新任遼東總兵文崇上任之後平衡被打破了。
    首先,在鎮國公回京到文崇到任的空窗期,女真各部趁著“家長”不在短期內竟發生大大小小50餘次爭鬥,總體上以實力較強的海西女真占據優勢。
    二來,文崇到任後強命各部停止爭鬥,這並沒有什麽問題,但文崇文人出身行事好為人師,總想著恢複鎮國公時的局麵,於是以遼東總兵的身份命令女真各部歸還搶奪的敕書和土地。
    “毫不講理”的幹預之下,雖然各部懾於大夏邊軍的強大依命歸還,但“破例”的做法卻讓利益既得者心生不服。
    文崇明白他的命令會讓各部不服,可“天朝上國”的優越感並不在意女真蠻族是否會反抗。
    當然新官上任三把火,既然現有的女真各部並不臣服他,於是文崇在相對弱小且聽話的建州本部挑選了一個扶持對象。
    文崇上任遼東總兵是抱著長遠打算的,因為曆任遼東總兵幾乎都要在任上幹滿十年才會調動。
    為了政績文崇必須在女真扶持一個代言人。
    這就是文官和武官的區別,鎮國公從來不會想著在女真內部扶持代言人,而是以力壓製,不參與內部爭鬥,隻在關鍵時候出手調停,維持平衡;
    文官許是本身孱弱,又因讀了些許兵法,總想靠著計謀取勝。
    兩種選擇並無優劣,關鍵還看人。
    被文崇挑中的是一支建州女真名叫赫圖阿拉的部落,部落首領覺昌安在文崇到任時是第一個前來表示臣服的女真頭子。
    文崇有意扶持覺昌安,親自賜予赫圖阿拉部30道敕書,並且在覺昌安回建州時賜給他不少農具和鐵器。
    覺昌安也是個聰明人,表示願意認文崇做幹爹,文崇欣然答應。
    於是在文崇到任之後不久,建州女真赫圖阿拉部迅速崛起,竟在短短兩個月內部落壯大到原來的四倍,掌控了建州女真180道敕書。
    且在文崇的默許和幫助下大有一股統一整個建州女真本部的意思。
    建州女真在此時分為完顏部、董鄂部和建州本部。
    文崇的公然扶持引來其他兩部的怨憤,並沒有達到最初想要的結果,反而使得完顏部開始向海西女真靠攏,董鄂部則開始和長白山女真親近起來。
    長白山女真因地緣上靠近朝鮮的緣故,向朝鮮稱臣納貢。
    平衡並沒有因扶持代言人而恢複,反而向著另外的方向發展,大夏總兵公然插手女真事務的行為引起奴兒幹都司管轄下女真各部不滿,局勢暗流湧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