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一章文王歸西感天地兵臨龍城發總攻

字數:6330   加入書籤

A+A-




    第二百二一章文王歸西感天地兵臨龍城發總攻

    人死如燈滅,萬事皆有終。

    成事何所望,怎奈到頭空?

    突覺被聖主加封為征滇大元帥,李銀玉為副元帥,兩人都位列滇王國三公。兵馬十萬,大小三軍,行軍指定地域。

    石頭撤軍峨山至以東,突覺布防峨山以西。不過周建濤、孟小彤和張新穩三個整建製團調歸突覺,組成獨立師,周建濤為第一團,繼續向西布放,戰線百裏,與都成三個集團軍組網連線,拉網式向前推進,會師龍城。

    白文武請戰被聖主火龍果婉拒,任命其為大理征戰大軍保障糧草。白文武親督糧草轉運和運河的挖掘,滇海光複後,通衢昆明島,水陸、陸路四麵八方,基礎工程,造福子孫。

    深秋都城潮濕寒冷,保占身體抱恙。自冬天來臨,保占先是咳嗦,後來夜裏盜汗,氣喘籲籲,不到兩月,走路就出虛汗,身體突然就垮下來。

    長史侯孛兒給在臘甸的聖主火龍果送來密信,奏報建國公、相國保占病情。

    火龍果傳旨都城,令保占到溫暖的攀城修養,保占嘴裏答應,給火龍果上書道“自出滇海十年有餘,奔波倉皇,上下一心,內外團結,不敢攜帶分毫。革命未成,追封拖布洛將軍殞命。都城飄搖,血洗臘甸,殫精竭慮,勵精圖治。評判都城,休養生息,開疆擴土,萬邦來潮,商賈不絕於道。厚積薄發,收複滇海,功成名就。天佑聖主,福被黎民晰理明法,公正廉明,天下為公,無私奉獻者劉成、東哥、葛戎千餘肱骨大臣;凱裏、葉展、羊子、金鼎、仁和、格裏、文田、劉全、朱恩、石頭、史通、覃聞、劉輝、於洛暹、田燕榮、袁冬、餘和才、魯智慧、長紹、馮寶、孟儁、董天宇數千能臣幹吏;東覺、突覺、成昆、丘北數十百千萬餘為蒼生帝國者,萬眾一心,眾誌成城肝膽相照、嘔心瀝血。臣老了,不能陪聖主一統天下,幾句忠告,一吐為快,方盡臣心。謙收益,滿致損,月圓不虧,水滿自溢,物競天擇,貪**噬,合分乾坤所成,榮辱生性所感,不得不防。”

    入冬,保占就出不了門了,冬月下不了床了,自感時日不多,接連給火龍果寫了三封書信,都是統禦民眾肺腑之言。

    胡玲去看了一次,隔著臥榻和門簾,保占對胡玲說“皇後,不必掛念臣,聖主在前線,都城宮廷多是皇後操心,老臣時日不多,有染肺癆,我下令封閉府邸,以免染於他人。”

    胡玲說“我寫了親筆書信,被櫻花攔下。”

    “聖主所定宮帷不得問政,老臣所反對,隻可惜以後再也不能逆龍鱗違聖聽了。”

    胡玲說“天下之大,或者聖主被一個聖字梭蒙蔽,真希望你能在光複之後,令閆瑩歸入王廷,多一個勸慰的人,天下黎民之福”

    胡玲知道保占今年才五十九歲,怎麽這麽傷感,說著說著哽咽起來。

    保占接到聖主令旨,知道火龍果體恤自己,請自己到攀城,沐浴溫泉能治療多種疾病,但聖主把都城托付給自己,他在前線督戰,光複滇海之戰,箭在弦上,杜良狗急跳牆,來個魚死網破,災難都會落在百姓頭上,無辜的人能少一個就少一個,這是聖主火龍果遲遲不下攻伐命令的原因。

    可憐蒼生,留戀這世界,自己不想走,但人如萬物一樣,日出日落,有盈虧,新陳更替,這是自然規律,早晚必有一死,死得其所,死亡也是重生,死亡就是另一種生存。

    火龍果得知保占身體愈發不行,他移駕攀城,就是督促保占來此,好生調養,連夜把劉成調往都城,劉成之軍由噶戎接手。

    劉成回都城的任務一是監國留守,二是把寶占送到普格的螺髻溫泉或者攀城的紅格溫泉,這兩處都建造了行宮,特別是普格的螺髻溫泉距離都城更近,離攀城也不遠,最好的康養聖地。

    紀奉祥帶著突覺和李銀玉從臘甸沿著道攀城,在龍丘麵聖,君臣登頂祭壇,俯視臥龍湖,眺望冬日峰林風濤,千裏燃霜,萬裏如花,色彩絢麗,壯美自然。

    兩邊大江,風帆布布,來來往往,熱鬧非凡。

    張小寶帶著皇城大內副總管郭忠良和相府長史李銀急匆匆從天梯攀爬而來,邊上龍丘,張小寶邊說“兩位大人,調整一下情緒,大局為重,切記不可聲張。”

    兩把眼淚狠狠的抹幹,眼淚不由自主的又流出來。

    李銀哭腔說“我一家深受相爺恩典,如再生父母,怎能不難受落淚。”

    “哪個不傷心,建國公為滇海也為天下生靈,一生鞠躬盡瘁,輔佐聖主,建功立業,如今薨天,這江水就是人民的眼淚,但是光複滇海在即,聖主正會見征滇海大元帥和副元帥,再痛苦,也要忍住,聽張中尉的。”郭忠良說道。

    突覺和李銀玉正在搜尋臥龍村中的軍艦,火龍果轉頭看見張小寶給他使眼色,身後兩個人也熟悉,但感覺其神色緊張,表情沮喪,突然想起來這兩人現在不應該出現在這裏。

    張小寶給身後的兩人丟個眼神,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情緒,走到火龍果身邊,附耳低語。

    火龍果呆立原處,雙眼呆滯,沒有目的的看著遠方,不由自主的歎口氣。

    突覺看著火龍果木然神情,知道突然事情,但不知何時,沒打擾,而是退到起身後,等待著什麽一樣。

    火龍果抬手擦了一下眼淚,問道“相國有什麽遺言?”

    張小寶用眼神告訴郭忠良和李銀說“聖主想知道建國公的消息。”

    兩人緊走幾步,躬身向聖主見禮,郭忠良邊從懷裏掏出火漆封的密信,邊說“相國讓屬下把此信呈報聖主。”

    張小寶想接,火龍果雙手接過密信,現場打開,很是認真的看了一遍又一遍,眼淚滴在信紙上,不住的點頭,愁眉不展。

    火龍果對張小寶等眾人說“還有十五日就是新年,封建國公、相國保占為文王,傳旨新年第一天國葬文王,朕親自抬棺扶靈,葬文武於百花山,同一天三軍直去滇海龍城,葬禮僅限都城文臣武將及百姓參加,外地大小官員文成武將,及百姓民眾不得因葬禮返都城。攻伐滇海之軍舉哀一日畢,光複滇海為文王獻禮。”

    突覺得到聖主火龍果命令連夜返回駐地,火龍果也順江而下到臘甸,他是在為保占葬禮和進攻滇海做戰前動員,也是穩定眾將士之心。

    第二天火龍果就走在返回都城的路上,他要親自為保占主持葬禮。

    保占殯天,雖然封鎖著消息,但整個都城還是擴散了傳言,劉成到達都城按照聖主聖旨,昭告天下,發布布告,並且明確了殯葬的禮儀和規製,皇城舉哀七日,都城除皇城外舉哀三日,大年初一葬禮外,不得私設靈堂,按照保占大人生前遺願,一切從簡,這也給以後的殯葬做了榜樣和先例。

    劉成親自主持,在百花山選址,開挖墓穴,數百千石匠自發的雕刻石像生,運到墓穴前排列整齊,為文王守靈。

    免除報喪環節,舉行初終之禮,劉成親自為保占更換上胡靈帶領後宮做的王後壽衣,其實火龍果早就授予保占王侯,但保占多次推辭拒絕領命,為百官帶了一個不爭的好頭。

    保占王服冠綬,劉成主持屬纊”儀式,三天後,火龍果歸皇城,不顧鞍馬勞頓,立即組織宮廷留守大員進行麵授殯葬之禮儀。各負其責,準備三日後的葬禮。

    文臣武將,保占一生隻有劉萍王妃,並無子嗣。

    火龍果和其雖然是君臣,但火龍果以長輩尊保占為相父,他把保占和拖布洛一樣的尊重和敬仰,保占也是如愛護子女一樣愛護火龍果,並忠心輔佐,君臣如父子,才有了今天火龍果以晚輩之禮為保占國葬。

    火龍果任命劉成為大祭司,餘和才為副,協助劉成舉行國葬大典。

    喪服守製,一切開創先例,以等級品次喪服明文規定,服製分為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緦麻五等,統一材質,隻是顏色,裝飾和規格不同而已。

    民間自發停止婚配嫁娶,但是火龍果又發布聖令中央、地方,郡、縣、鄉鎮,村不得以任何理由區別於往日,文王一生為黎民蒼生,如今歸西,怎能勞民傷財,禍害百姓,傷風敗俗,違令者,以罪責罰。

    聖主兩道聖旨,才令民眾稍安勿躁,民眾更是悲痛不已,都認為任何褻瀆文王都是不敬之舉。

    一年的最後一天,祭祀,告天壇、沐浴、飯含、小斂、大斂、成服。

    文王入殮,黑檀棺木停放在天壇前,文武百官著白色喪服,行九叩九拜之禮。自發瞻仰文王遺容的百姓商賈,被禁衛攔截在皇城外,他們在飛龍湖南,有人專門維持秩序,眾人對著皇城天壇,行跪拜之禮,一切井然有序,無人喧嘩,悄然流淚,跪拜之後都散去,各行各業如常肄業。

    新年第一天,旭日升起,晨光單薄了晨霧,天氣晴朗而通透,按照計劃,文王靈柩通過府河水路,到達江口進入岷江,到達將軍湖南岷江段登岸,直接到達百花山,這裏能俯瞰岷江和將軍湖,遠眺整個都城平原,文王生前曾說過這裏是個好地方,讓其在這裏安息,守著整個巴蜀大地。

    三歲山壽星壇前向陽山坡,風水寶地,這裏能看鳳鳴山,俯視百花穀,眺望將軍湖,這是火龍果專門為保占挑選陵墓之地。

    百花郡君主趙凡存親帶百花縣縣承趙全和百花郡大宗正硌禮督辦葬禮,體現修建了陵墓。

    因為火龍果有令,一切從簡,有棺無槨,關外麵用青石壘切,木棺外麵一個青石棺,這樣內外棺以防水旱侵蝕,寓意文王保佑子孫千秋萬代。

    文王屍體身穿金縷玉衣,登岸就放置於黑檀木棺內,從江口到萬歲山,新鋪設一條寬百步的直道,一天一夜而成,用圓木滾動把盛放文王屍首的棺木運上萬歲山。

    火龍果一路扶棺,悲痛不已。

    沿途百姓,文臣武將,哭喪、路祭等儀式,從江口一直到萬歲山,不絕於路。

    在萬壽壇上,再為文王沐浴、洗身、換上趙家山百姓親為文王作的金絲壽衣,外披金縷玉衣。嘴裏放上穀物之後再放玉明珠,

    小斂之後大斂,遺體裝入棺木。隨行三百文武百姓,附近百姓鄉紳,啜泣悲苦,火龍果領王侯之禮。

    蒼穹為之烏雲密布,滇海方向霹靂三聲,風雨欲來。

    入葬,靈柩被安葬墓穴。青石高十丈,與萬歲山萬壽壇平齊,寓意與天同壽。

    聖主沿府河返回龍泉皇城,趙家山大雨如注,連下三日。

    石墓前,壘切丈高平台,上三丈,寬一長,為祭祀之用,左邊立花神堂,右邊蓋滇海之神祠,神靈相伴,歸列尊位。

    安葬完畢,大雨如注。大風摧屋折樹,而文王墓巍然不動。

    雨停,當夜,彗星橫掃天際,西南有霹靂之聲。

    之後萬歲山下建造樓房物宇,趙凡存派遣百名兵士駐守。後來奉聖主之命,撤軍,趙家山十戶人家搬遷而來,為文王守墓。

    下葬文王的同時,三個集團軍和突覺的十萬兵馬,全線突擊,摧枯拉朽,翻越長蛇山,秋風掃落葉一樣,把杜良之軍全部壓到龍城。

    黃標、馮少輝、張彪、吳誌剛等杜良所謂的能臣幹將,聞風而逃,其部下丟盔棄甲,兵敗如山倒,洪水一樣往龍城奔瀉,未來得及入城者,全部成了俘虜。

    聖主令護國公,第二集團軍統領東哥為總統大元帥,負責前線總指揮,調度三軍。清點所獲敵軍有二十萬,年輕童心者補充到各軍,剩餘十萬,有氣力者充當勞工,邊開挖運河邊改造,三萬老弱病殘者,送往富民供養食量醫藥,滇海光複後返回家園。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