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4章 家鄉記憶的菜
字數:2919 加入書籤
吳光證也算是李舜這棟房子的老客了。來這裏的次數多了,再加上他每次來都是來混吃的。所以到了這裏也就沒什麽架子,自然跟跟這裏的所有人都混熟了。
聽冷傳福老婆說起要正規化操作,像是想起了什麽,居然沒心沒肺的就笑了。他不笑不要緊,可一笑就發現自己笑的太突兀,整的大家的眼神都在注視著他。
這時候傻笑,對於吳光證這種頂級大佬來說,就有點人設崩塌了。吳光證也自覺有點不妥,這時候發笑,多少有點無禮。可笑都笑了,一時也收不回去了。
隻能裝作開玩笑的,繼續輕聲調侃道:“我說冷太太,你家先生所謂的正規化操作,不會是就讓你換一身白大褂吧?”一下子,台上的幾人都開始笑起來了。
被在座幾人的笑聲一刺激,冷傳福老婆的動作也就有點局促不安了。都說女人養過孩子後,性格上就會潑辣幾分。可偏偏,冷傳福的老婆就是一個例外。
對待自己老公倒是彪悍了多,可對待外人時卻還是依舊的放不開。雖然冷傳福老婆也聽出,大家隻是在逗弄她,並沒有什麽惡意。
可多年流離失所養成的惶恐的性格,還是讓她在麵對外人時,沒法做到泰然處之。捏捏了一陣,她這才說道:“其實,我家那口子早在半個月前,就已經在張羅這個事了。
老板,你是蘇省人,又常年生活在申城。應該已經習慣了,淮揚菜和申城本幫菜。所以,他早在一個星期前,就幫我報了一個烹飪班。去那裏,學習一下正宗的淮揚菜和申城菜的烹飪。
淮揚菜講究刀工,所以還需要多加練習。我今天就試著燒了幾個申城菜,一會讓你們嚐一嚐。至於這身衣服,還是今天傳福從研究所的廚房搞來的。
他說穿這個菜進廚房,顯得專業一點,也精神一點。”
聽說今晚居然有申城菜,吳光證臉上的喜色又多了幾分。要知道,他可是正宗的申城人。出生就在申城,直到5歲時,他才跟著父母來的港島。
哪怕到了港島,家裏燒飯的嬤嬤也是申城人。所以,吳光證早就習慣了申城菜的味道。可自從他和包二小姐結婚後,也就順理成章的搬進了包府。
包家是浙省甬城人,菜品的口味自然是甬城那裏的。雖說甬城和申城相距並不遠,可飲食上的差異還是很明顯的。寵妻的吳光證,自然也就跟著愛人吃起了甬城菜。
雖說這些年,他也已經習慣了甬城菜的味道。可心中對於家鄉菜的那點執念,卻並沒有減弱多少。這不,聽說晚上有申城菜,吳光證頓時就露出喜上眉梢的神情。
很快,冷傳福老婆擅長的幾個申城菜,就已經被一一端了上來。幾人探頭一看,也都樂了。果然是正宗的申城本幫菜式:醃篤鮮,排骨年糕和申城紅燒肉。
這幾個菜,就是申城人嘴裏的所說的,小時候非常嫌棄,長大後時常掛念的,帶著媽媽味道的家鄉菜。台上的這幾個申城菜,李舜幾人吃肯定是吃過,但肯定也是沒具體研究過的。
現在的李舜,早就過了愛慕虛榮的年齡。內心強大的他,自然是做不出那種硬憋申城話,楞硬說自己是申城人的事。傳統美食,是留給年長的人用來懷念的。
這裏除了吳光證外,可都是年輕人。對於這道傳統菜品的好壞,年輕人的發言自然沒什麽信服力。於是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吳光證的身上:”吳叔,“吳先生,怎麽樣,這幾道菜看起來,賣相算還正宗嗎?”
此刻的吳光證,全部的注意力早就集中在這幾個菜裏了。聽著耳邊傳來幾人的詢問,他也沒心情多解釋,含含糊糊的說道:‘看賣相,有點本幫菜的意思了。聞聞味道,應該也大差不差了。“
好了,吳光證說了半天等於沒說。李舜也懶得看他,在這裏裝老師傅了。直接起身出了餐廳,對著外麵喊道:“範學姐,吃飯了。今天可是燒了申城菜,趕快來嚐嚐。”
餐桌前,吳光證夾起一塊紅燒肉,小心的嚐了一口後,開始了認真的品鑒:“對,應該是這個味。申城人燒菜講究一個 “濃油赤醬” 的表象。
烹製這種紅燒肉,必須要選那種肥瘦相間的五花肉。經過小火慢燉,直至色澤紅亮誘人。剛才嚐了一口,這道菜的口感已經達到了肥而不膩、入口即化的火候。
而且瘦肉部分已經軟糯入味,每一絲紋理都浸滿醇厚醬汁。隻是可惜了,還是不夠甜。不然的話,甜鹹交織的味道,對於味蕾可是極具衝擊力的。
記得小時候,我最喜歡吃的就是用紅燒肉的湯汁來拌飯。隨著湯汁被拌勻,米飯瞬間就被賦予了靈魂。每一粒都裹滿濃鬱醬香,讓人欲罷不能。這個是一道,承載著老申城人深厚情感的經典美食。”
這下,大家都被吳光證的話給震驚了。沒想到老吳同誌已經一把年紀了,居然也能說出這麽文藝的話。不過真正能理解吳光證話裏意思的,在場的除了兩輩子年齡加起來五六十歲的李舜外,估計也就找不到其他人了。
吳光證與其說是在敘說對申城菜的感悟,還不如說是在展開對家鄉的追憶。想起他少小離家的經曆,李舜很是理解的輕輕拍了拍他的肩膀。
這下子,餐廳的氣氛就變的有些濃重了。為了緩解現場的氣氛,範明芳夾了一筷子醃篤鮮裏的鹹肉,迫不及待的說道:“這道菜,我外公燒的最正宗。小時候,他隻要拿砂鍋一燉,街坊四鄰都會聞著味找過來。
我來嚐嚐這道菜,看看和我記憶中外公的味道有沒有大的區別。”說著,範明芳已經急火火的把鹹肉塞進了嘴裏。一番品嚐後,覺得意猶未盡,又拿湯勺舀了一口湯喝了起來。
範明芳還沒來得及做出點評,邊上等著的吳光證已經有點按捺不住了:怎麽樣,怎麽樣?’那個小範,這個菜味道怎麽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