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升官?

字數:6769   加入書籤

A+A-


    聽見李淩峰問起那封急遞的下落,徐秋抿了抿唇,開口回稟道,“對方處理的很幹淨,暫時還沒有下落。”
    這在李淩峰的意料之中,如果真有那麽容易讓他查出來,人家還會有今天?
    恐怕早就萬劫不複了。
    李淩峰眸光閃了閃,旋即麵不改色的開口道,“沒事,先找著吧。”
    天色漸漸暗了下來,去參加裴府宴會的張氏和李思玉也在下午時分回了府上,下人們做好了晚膳,李家人聚在一起,帶著楚風雲一起,吃了一頓豐盛晚膳才各自回了院子。
    第二天清晨,永德帝在早朝上催促刑部加快對勾結倭寇一案的審訊速度,順帶親自下旨將孫誌堅家裏人的責罰免了。
    他坐在高高在上的龍椅上,眼底看不出情緒,開口道,“孫誌堅已死,死前卻留有證詞,已簽字畫押,既已經知罪,又有李大人作保,便饒了他家裏人的性命吧……”
    他低沉的嗓音不緊不慢,讓台階下的一眾大臣都忍不住錯愕了一下,一般來說,按照永德帝的脾氣,這件事相當於龍之逆鱗,君王是絕對不會姑息的。
    但沒想到,孫誌堅隻是交了一份供詞,就讓永德帝下旨赦免了他的家人。
    不明就裏的官員還在想是因為供詞,而其餘有些本事的人卻已經猜到,或許是因為永德帝聽李淩峰說了什麽,才會有如此轉變。
    李大人倒真是好手段!
    先前陛下震怒,連夜下了十幾道旨意到浙洲,片刻不願等就將人迫不及待的押進了京裏,就連這些日子上早朝,每日裏麵上皆是一副山雨欲來風滿樓的神態,好似積攢著怒火,隨時可能發出來,讓眾人每日上朝都膽戰心驚。
    永德帝當然知道朝裏有人參與其中,可是卻無實質證據,他心中惱火也隻能隱忍不發。
    半晌,龍椅上的人臉上露出了些許笑意,開口道,“李大人有功社稷,政績卓然,不知道諸位愛卿覺得朕該如何獎賞?”
    李淩峰的封賞聖旨其實永德帝已經擬定好了,如今在朝堂上問出來,不過是想看看這些人的反應,然後在趁機敲打敲打。
    台階下的眾人一愣,心中頓時打起鼓來。
    彭樺低著頭,眼底一片晦暗,李淩峰是陛下手裏的劍,按理來說有此番的功勞,定然是應該加官進爵的,陛下心中有數,朝堂之上心存忌憚,自然不會有反對意見。
    李淩峰之奸詐簡直世所罕見,他取得這番成就,閩浙兩地的百姓口口相傳,除了誇耀他的功績,對永德帝“仁德”的誇讚卻隻高不低,這其中沒有李淩峰的手筆,打死他也不信。
    區區小兒,就有這番眼界和心機,當真是小瞧他了!
    原本李淩峰死了,即便是永德帝將他封侯拜相,彭樺也不會有任何不悅,畢竟人死如燈滅,死人是威脅不到自己的地位的。
    但他倒是命大,竟然活著回來了。
    這就意味著李淩峰在朝中的地位將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這種變化會比歐陽濂亦或是蔡巍等人的出現更加快速迅猛。
    他攥緊手心,台下也無一人敢開口說話。
    永德帝輕輕摩挲著拇指上的扳指,過了片刻,他停下了手裏的動作,開口道,“彭卿,你來說說你的想法。”
    彭樺聞言沒有意外,佝僂著身子站出來一步,對著上首的帝王拜了拜,聲音蒼老,開口道,“小李大人的功績斐然,不僅平亂浙洲,安撫百姓,借調糧食,製定了買撲製度,還幾戰倭寇,帶領衛屬剿滅倭寇數人,製定了新的抗倭計劃……”
    這一樁樁,一件件,讓彭樺皺緊了眉頭,他斂下眼瞼,依舊麵色不改的開口道,“微臣記得朝中通政太常的職位一直有缺,不若讓李大人擔當,既能時刻洞悉民心,又能替陛下傳達旨意。”
    這通證太常執掌出納帝命,通達下情,關防諸司出入公文、奏報四方臣民建言、申訴冤滯或告不法等事,是正四品文官。
    隻是這官職先帝去世以後就一直空廢,經彭樺口裏提出,朝中眾人才恍然記得這一職位。
    通政太常因職位需要會經常麵聖,又有著奏報四方臣民諫言,申訴冤情或者是稟告陛下違法亂紀等事的權利,算是一個香餑餑。
    如今大勢擺在這裏,為避免永德帝借著此事做筏子,給李淩峰更大的權勢,不如自己選,給他選擇一個自己勉強接受的職位。
    如此既不讓陛下疑心自己,又可暫且遏製住李淩峰凶猛的勢頭。
    永德帝聞言眸光閃了閃,沒有開口答應或是拒絕,反而故作思考了一瞬,又轉頭看向一旁的蔡巍開口道,“蔡卿以為如何?”
    蔡巍一愣,倒是沒想到陛下會點名問自己,他與李淩峰是有交集的,而且與朝中看衰李淩峰的人不同,從李淩峰入京後,他對此人一直都是看好的態度。
    不光是因為自己那個癡兒蔡文濱,他對李淩峰的才華和能力也很是欣賞。
    雖然麵上兩人沒什麽往來,可是私底下他送到李淩峰府上的東西對方都留了下來,前段時間自己長子娶妻,對方也備了一份厚禮。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之前彭府將可能會出手相助李淩峰的人全借著設宴賠罪的由頭神不知,鬼不覺的扣了一部分官員在彭府,其中就有他。
    但彭府以為他出手相幫的理由是因為李淩峰出身低微,可以拉攏,實則不然,早在李淩峰第一次拒絕他拋出去的橄欖枝時,兩人便心照不宣的再也沒有過交集。
    如今陛下問自己李淩峰的封賞問題,讓蔡巍心中一動,他站了出來,沉吟片刻才道,“陛下知微臣最是惜才,李大人出身低微,可從初涉官場至今,屢立奇功,對我朝江山社稷影響深遠,就比如說之前李大人尚未升任水部主事之時,其便以‘新詞風’與‘中庸新道’在朝野與京城聞名,在士子中頗有名望……”
    蔡巍斟酌了一下用詞,盡量顯得自己不曾帶有私心,從李淩峰的之前的功績開始侃侃而談。
    “我大夏朝文壇積弱,受鄰國詬病已久,李大人詞體與新論一出,影響實在不容小覷,更不用說他所作的詩詞,諸位也皆是有目共睹。”
    蔡巍此話一出,彭黨眾人臉色難得僵硬了一分,而其他人也因他的話想起了此事,有的已經開始點頭。
    蔡巍深吸一口氣,接著道,“然則,這隻是其一,後李大人升任水部主事後,夏季天旱導致永定河流量驟減,陛下選賢任能,差人幾度沿河考察,製定水策,商討方案,這事工部的幾位大人應該也知道。
    當時李淩峰還未到工部之時,永德帝便已經開始組織人提前預防此事,隻是沒想到永定河會因炎夏流量大幅驟減,才把工部打了一個措手不及。
    當時水部郎中張禹就曾與工部侍郎黃道庭提議請旨新修河道,以擴大京郊雨季蓄水能力,保證稻田的產量。
    但這是一項大工程,並不能在短時間內緩解因永定河流量減少帶來的後果。
    直到李淩峰做了水部主事,親自帶著手下的官員馬不停蹄,晝夜不分的沿河考察勘探,才另辟蹊徑,借助地下水源解決了京中百姓的燃眉之急。
    這也是為何李淩峰在浙洲差點殞命,京城百姓卻民情激憤的原因。
    隻是當時因為李淩峰剛升任工部主事,又加上要調派往浙洲監察“改稻為桑”國策一事,陛下並沒有大肆封賞,隻是給張氏封了一個誥命,賞了些金銀。
    蔡巍突然提起此事,眾人才漸漸記起,而水部郎中張禹卻在此刻站了出來,對著永德帝開口道,“啟稟陛下,確有此事,李大人當時帶領水部範澧親自在永定河流域勘探,不辭辛勞,鞋子磨破了幾雙,才最終找出了京郊附近的地下水源。”
    張禹實話實說,畢竟此事他也是受益之人,他之前是水部郎中,卻因著李淩峰解決了京郊一事,作為李淩峰當時的上官,他也被直接升任了四部中總部的主事,而範澧也在李淩峰任浙洲監察後,頂替了他的職位,成了新的水部主事。
    若非沒有李淩峰,他們隻怕還在原地踏步,哪裏會有機會因為此事被陛下看到,然後著吏部升任?!
    李淩峰有惠於兩人,此刻輪到李大人升官了,他們自然也該說兩句公道話。
    範澧也拿著笏板站了出來,開口道,“下官新任水部主事範澧見過陛下,京郊一事是李大人帶領,下官從旁協助,張大人力排眾議的結果,我等皆能旁證李大人之功勞。”
    永德帝點了點頭,工部尚書何敞的臉色卻有些難看,他看了一眼彭樺,表示自己不知道兩人會站出來,但彭樺卻是看也沒看他一眼。
    朝中的眾人議論紛紛,蔡巍卻又對著座上的天子行了個禮,“陛下,這便是其二,李大人不僅解了京郊燃眉之急,還將經驗編輯在冊,以供其他洲縣百姓共用,此外,他繪製井車圖紙,不僅提升了水源利用效率,也造福了大夏萬千子民,此一切,皆是陛下用人唯賢,慧眼識珠的結果……”
    李淩峰這麽多的功績擺在這裏,升官卻還要有所顧忌,那些平時略有些微薄貢獻,就大肆吹捧,借此傳播名聲,隨意調任的人卻還恬不知恥的阻撓,這不是純純搞笑嗎?
    蔡巍一字沒提李淩峰在浙洲一事,光說之前的成就,就足以讓很多人汗顏了,即便連彭黨,也啞口無言。
    所以蔡巍又接著道,“這些政績大家皆有目共睹,更況論李大人在浙洲的政績,皆有萬民傘和請願書為證,李大人一屆文官,深入虎穴,以身犯險才拿到了鐵證,即便軍中兒郎也為之歎服,如此功績,即便封侯拜相又有何不可呢?”
    封侯拜相???!!!
    一時間朝野震動,在聽見這四個字之前,他們都覺理虧,但此四字一出,他們隻覺得難以置信。
    李淩峰才多大?
    即便他功績斐然,聲名在外,又受陛下寵信器重……
    可他才多大?!
    一時間朝中嘩然,眾人七嘴八舌的討論起來,吵得臉紅脖子粗。
    蔡巍說完後微微躬身,也不著急,隻是靜靜的站在原地,仿佛剛剛說的驚世駭俗之語不是出自他的口中。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他把永德帝想聽的話說完了,自然不會再開口,悠哉悠哉的低著頭,看著他身旁的六部尚書和諸位大臣麵麵相覷。
    彭樺向來老成持重,很少在人前變臉,常常端著一副宰相肚裏能撐船的大氣溫和示人,如今臉色也沉了幾分,表情凝重。
    常伴君王之側,聰明如他,早從永德帝不動聲色的麵龐下敏銳的察覺到了帝王的心思,這是真的動了這個念頭。
    封侯拜相?
    他這個丞相還立在此處,若非有永德帝默認,誰敢如此羞辱他,將他與一個還未及冠的黃毛小兒相提並論?
    李淩峰有再多的功績又如何?他尚未及冠也是事實,這番話說出來也不知是不是永德帝暗中授意,讓這姓蔡的匹夫存了心羞辱於他?!
    蔡巍不動聲色的打量著眾人,等了半晌,終於等到了第一個反對的人,竟然真如李淩峰所說,是歐陽大學士。
    歐陽濂臉上的胡須抖了抖,他手持笏板站了出來,聲音有些焦急,開口道,“陛下,微臣知曉李大人之功,可蔡大人所言不可啊!”
    永德帝抬起眼皮淡淡的看向他,看得歐陽濂忍不住擦了擦額角的冷汗,才聽見君王玩味的聲音響起,“哦?歐陽愛卿覺得有何不可?”
    歐陽濂吞了吞口水,不知道永德帝到底如何看蔡巍剛剛的話,隻得硬著頭皮道,“李大人有功社稷,理當按功行賞,可他尚未加冠,為政時短,經驗不足,又無根基,若是此時封了侯爵,隻怕京中世族爭鋒相對,於李大人來說不一定是好事啊!”
    歐陽濂自動省略了拜相一說,畢竟彭樺站在這裏,蔡巍冷不丁的甩了人家一巴掌,他可不敢再打彭樺的臉麵,也沒有這個膽子。
    拜相就李淩峰這會兒的資曆來看,確實還不夠,但蔡巍說出這兩個字,其實就是李淩峰存心授意的。
    因著明麵上李淩峰與蔡巍沒有交集,又加上朝堂之上,他猜永德帝定然會問蔡巍,所以便讓彭樺以為,這一切其實是天子的意思。
    彭樺不會因為此事遷怒蔡巍,李淩峰也能趁機出一口心中的惡氣。
    他彭樺再大,能大過頭頂這片天嗎?
    喜歡寒門出了個狀元郎請大家收藏:()寒門出了個狀元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