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7章 淳哥兒也擔心了

字數:3441   加入書籤

A+A-


    大事敲定,一眾輔政大臣終於得了永德帝的口信,將人放出宮去,李淩峰卻被崔德喜單獨帶去了武英殿的偏殿。
    武英殿他來過好幾次,卻是第一次進偏殿,想來永德帝此刻便在主殿拜佛祈福。
    見他還傻站著,崔德喜撩了撩拂塵,笑嗬嗬道,“李大人坐著等吧,這三日看著憔悴了不少,春寒料峭,老奴讓人送了兩盆炭過來,給大人暖暖身子。”
    李淩峰聽出對方話裏的關切,知道這是永德帝的意思,也沒推諉,找了個位置就坐了下來。
    兩人都心知肚明皇帝唯獨留下李淩峰的用意,崔德喜心中歎氣,隻可惜這京裏開春的好風光,李淩峰今年是看不到了。
    不多時,司禮監的小太監端來兩盆炭火,又端了一碟吃食進來,放在桌上便輕手輕腳的退了出去。
    李淩峰如今正是飯量大的時候,三日來不說水米未進,但也吃不太飽,一來宮裏賞賜下來的餐食都有份例,二來也是憂心贛洲百姓,如今大事已有決斷,才覺腹中饑腸轆轆,也沒客氣,拿起糕點就吃了起來。
    吃著,還不忘遞兩塊給崔德喜。
    永德帝進門的時候,瞧見的就是李淩峰那坐沒坐相,吃沒吃相的樣子,而自己身旁的老太監,也站在那裏小心翼翼的咀嚼著。
    抬手阻止了小太監的傳呼,永德帝抬步走了進去。
    崔德喜耳聽六路,自然看見永德帝進了大殿,連忙將手裏剩下的糕點收進袖中,識趣的沒有開口。
    待永德帝落座在自己對麵,李淩峰才後知後覺反應過來,心中有些懊惱自己的大意,起身行禮的動作卻異常絲滑。
    永德帝好笑,“你方才大大咧咧一副模樣,如今瞧見朕來了倒是拘束,朕到不知愛卿還有兩副麵孔。”
    聽出話裏的諷刺,李淩峰磨了磨後槽牙,“微臣不敢。”
    “哼。”永德帝也不與他計較,如今他正缺人手,又要差遣人去做事,難得好脾氣道,“誰知你是不是又在心中編排朕,朕今日不與你這個混不吝計較,你且坐吧。”
    李淩峰心中無語,要不說君心難測呢,這是要讓他辦事才給的好臉,要是平時早讓他滾滾滾了。
    既然是這老匹夫讓自己坐,他也不客氣,自顧自坐了下來,又拿著糕點吃了起來。
    永德帝中途斜睨了他一眼,也不說話,兀自盯著偏殿匾額上的‘勤政親賢’四個字發呆。
    見他吃得差不多了,永德帝才將目光落在李淩峰身上,語氣幽幽道,“贛洲宣撫使……”
    李淩峰嘴角抽了抽,“微臣定不辱使命。”
    永德帝的目光隨即變得滿意起來,揮了揮手,“送李大人出宮吧。”
    李淩峰出了皇宮,就看見了自家的馬車亭外宮門外,徐秋正神色焦急的觀望,看見他出來的一瞬,瞬間被欣喜替代。
    要不是皇宮大門前禁止喧嘩,這逼絕逼要大喊大叫。
    見著李淩峰走近,徐秋高興的像隻看見香蕉的馬嘍,“主子可擔心死小的了。”
    想到要親身前往贛洲治理水患,李淩峰隻覺得這傻大個高興得太早了,有些無奈道,“先回府再說吧。”
    徐秋點了點頭,看見自家公子有些消瘦的身形,還有疲憊的神色,忍不住道,“主子受苦了。”
    兩人乘車回家時已是傍晚,李淩峰好好洗漱了一番,穿著單衣出來的時候,就看見自己房裏的桌子上擺放了許多吃食,李家一幹人等都在眼巴巴的等著自己。
    “哎喲,怎麽瘦了這麽多,可憐我的兒啊,娘剛讓廚房做了好些你愛吃的,我家峰哥兒一定要好好補補。”
    張氏平時把自家兒子看得跟眼珠子似的,如今打眼一瞧兒子瘦了些,瞬間心疼得跟什麽似的,恨不能掉的是自己身上的肉。
    李淩峰聞言頓時有些哭笑不得,他雖是瘦了一丟丟,但胸肌還是胸肌,腹肌還是腹肌,哪有老娘說得這麽誇張,不知道的還以為他是什麽瘦成皮包骨了呢。
    “娘,哪有您說的那麽誇張,兒子好著呢。”他一邊說著,一邊坐了下來。
    張氏連忙讓丫鬟伺候著李淩峰,剛好家裏人還未吃飯,就一齊坐下吃了起來,期間李淩峰不時有張氏和李思玉的投喂,他碗裏的菜就沒下去過。
    就連一向不苟言笑的老父親,都時不時往他碗裏夾兩筷菜。
    李淩峰:“……”
    家裏人的愛太滿,他都快吃撐了咋辦?!
    要不是後麵見李淩峰正吃飽了,張氏還想張羅著讓下人再現做兩道菜上來。
    李淩峰既是暖心又是無奈,“我此番進宮匆忙,未有留下隻言片語,讓爹娘和阿姐擔心了。”
    他說完這話,李家眾人還未開口,一旁小大人模樣的林錦淳就先皺了皺眉,嘟著嘴不滿道,“還有淳哥兒,淳哥兒也擔心了。”
    “好好好,還有讓小淳哥兒也擔心了。”
    李淩峰忍不住揉了揉外甥的小腦袋,這才開口將宮裏發生的事一一與眾人說了。
    張氏聽完,臉上原本的笑容也消失了,忍不住憂心忡忡,“如此說來,陛下點了你做贛洲宣撫使,你過兩日也要出京了?那贛洲發大水兒可不是開玩笑的,峰哥兒……”
    “娘。”李淩峰出聲打斷了她,“聖意難違,況且旁人去與兒子去又有何分別?”
    他知道張氏擔心他,隻是這事不是他說了算的,家國大事麵前,贛洲上萬流離失所的老百姓麵前,他即便是在想陪在父母身邊,也不得不親身前往。
    張氏張了張嘴,剩下的話還是沒有說出來。
    天災無情,兒子被派往前線抗災,她這個當娘的更是心如刀割,可別人家的兒子也是兒子,她雖是農婦不懂什麽大道理,卻也知道兒子是對的。
    可她作為一個母親,總存著私心,朝廷這麽多大臣,偏偏派了自家兒子,那贛洲離京城上千裏的路,她怕她的兒,萬一有個好歹,到時候找不到回家的路……
    喜歡寒門出了個狀元郎請大家收藏:()寒門出了個狀元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