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5章 製水泥

字數:2796   加入書籤

A+A-


    典史聽了吩咐,不過片刻便帶著手下差役將如今安置在望城坡的青壯都聚集了起來。
    這些人裏有農戶,有小廝,有家丁,也有從別處逃竄過來的流民,聽了典史的召令,稀稀拉拉站在一片空地上,而他們的家人則畏畏縮縮的躲在不遠處觀望。
    “大人,這些人已經集結完了。”
    聽著典史的稟報,李淩峰帶著護衛站到了眾人麵前,細數之下,此處餘下的青壯約莫有三千人左右。
    “此事本官不宜露麵,你又是本地的官吏,你出麵比本官出麵更有說服力,你且按照我和你說的去做即可。”
    李淩峰在來的路上就告訴了典史自己的打算,再加上他在贛洲並不算高枕無憂,為了提防有些人太快找到自己,這種動員救災的事情不能由自己主持。
    早在魏源將李淩峰介紹給眾人的時候,就幫他隱瞞住了宣撫使的身份,隻說李淩峰是自己請來共渡難關的同僚,讓手下差役謹遵吩咐就行。
    再加上魏縣令對李淩峰恭敬的態度,縣衙裏的人沒有敢輕視的,因此聽了吩咐,魏源沒有多問,便按著李淩峰的意思在眾人麵前講話,動員這些人參與救災築堤來換取生存物資。
    “俺們縣遭了大禍,這是天災,非人力所能為,事已至此,咱們更應該眾誌成城,共渡難關,各位爺們都是各家各戶的頂梁柱,如今房子被大水衝了,糧食被大水泡了,家裏又有等著張嘴吃飯的,能不能活命就看你們了!”
    不得不說,這位吳典史一番話下來,確實很有煽動性。
    李淩峰見災民麵上一掃頹敗之色,又讓吳典史將這群人中的手藝人挑出來,剩下的青壯先讓胥吏帶五百人左右去替換魏源等人修堤,又讓徐秋挑選七百人組建巡邏隊維持災民治安。
    這麽多人的吃飯住宿也是問題。
    好在李淩峰在赴任贛洲時便有了打算,第一時間去信給了自己的姐夫林青鬆,讓其利用林家商人的身份在別的州府囤了一批糧食運來,如今正好安排吳典史帶人前去接應。
    這批應急的糧食解決不了這麽多人的果腹問題,但這批糧食裏卻有李淩峰之前派人出海尋找的糧食種子,玉米和土豆。
    之前威猛山幸存的那批山匪早被李淩峰私底下重新安置,那幫人有武藝傍身,李淩峰在安頓好他們後,就授意他們築船出海,既為了金銀財寶,也為了去尋找糧食作物以及香料種子。
    李淩峰入朝為官後,很多事都交由林青鬆打理,如今土豆與玉米暗中培育了許久,正好趁著這次贛洲洪災的機會現世最好不過。
    “你此行前去務必小心謹慎,將這批糧食一石不少的帶回來,不能有閃失。”臨行前,李淩峰不放心,還是叮囑了一句。
    贛洲如今遭災的不止安義縣,吳典史也知道糧食是何等重要的物資,這位大人竟然有門路弄來,他更是打起了十二萬分的精神。
    “小的醒得,絕對將糧食一粒不少的帶回來。”說完這話,吳典史當即點了三百青壯出列。
    如此,偌大的空地上加上那些手頭有技藝的二三十個工匠便隻留下了一千五百人。
    李淩峰將這幫人一分為三,指派了兩個衙役出來,讓其中一人帶領這些青壯去疏通縣裏的排水渠,清理淤堵的黃沙泥石,清掃街道,剩餘一人則帶領五百人在望城坡快速修建簡易遮風的草棚。
    “春寒料峭,又值細雨綿綿,這麽一大幫人渾身濕噠噠全擠在魏大人派人修建的草棚子裏,遲早要出大問題,你等帶人就近取材,先將棚子搭好,至少讓所有人都能有個遮風擋雨的地方。”
    望城坡的草棚子是原先魏源帶領衙和鄉勇搭建的,雖然比普通的草棚大了幾倍,但根本容納不了這麽多的人。
    更何況,這麽大幫人草草擠在一起,空氣不流通,時間長了,肯定要生病,如果引起瘟疫,那後果不堪設想。
    大災之後的大疫,大疫之後的大荒,李淩峰都要提前開始做準備,隻有未雨綢繆,方能安度風雨。
    好在安義縣百姓大多都是通情達理之輩,最是樸實,當初發大水的時候,魏源作為父母官又第一時間站出來主持場麵,才不至於讓百姓人心惶惶。
    至於剩下的五百人,李淩峰則決定親自帶著他們搭建一個工坊,然後盡快將水泥這種東西弄出來,
    作為一個現代靈魂,李淩峰深知水泥的重要性,此物不僅具有良好的耐久性、防水性與強度等,還能廣泛應用於房屋建築、橋梁、隧道等基礎設施建設中。
    要想堤壩修的堅實可靠,不易衝毀,光靠古代的泥土砂石木材是萬萬不能夠的,材料問題也是為什麽古代的堤壩容易被大大小小的水災衝垮的原因。
    而且現在贛洲受災,田園屋舍被衝毀,後麵的災後重建,水泥也是重中之重。
    李淩峰必須加緊將這種材料研製出來,作用在這次安義縣的災後重建中來,先將安義縣的問題解決,再由一縣輻射至一洲,最後輻射至整個大夏朝。
    理清思路,分工明確後,李淩峰便帶領著手下這五百名青壯及工匠開始著手搭建草棚,修築石灰窯,挖掘黏土……
    喜歡寒門出了個狀元郎請大家收藏:()寒門出了個狀元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