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9章 雙重背鍋保險
字數:3854 加入書籤
而且,讓王光垂以一萬軍隊對抗十萬敵軍,雖對方為女流,但此前慘敗的記憶猶新,他不願重蹈覆轍。然而,他又不能直接拒絕,那不僅有失顏麵,也會讓國王大失所望。
因此在眼珠子轉了幾下之後,他對國王說道:“鄭忠夫、李嗣邦、李恪這三個人不是一直抱怨陛下不給他們機會嗎?
不如這次就叫他們跟隨臣出征。一個擔任先鋒,一個負責糧草,一個指揮後備隊,免得大宋指責我們輕視武將,戰場上不啟用他們。
這樣在大宋那邊,陛下也能有個交代。反正他們的職務無關緊要,不會影響戰局。”
國王原本不打算同意,覺得沒必要讓這些武將上陣,但宰相似乎摸透了他的心思,知道他想聽什麽,便拿大宋說事,稱這樣才能避免大宋指責他們作戰不使用軍人,顯得過於偏頗。
國王也擔心大宋對他的行為說三道四,尤其是大宋的統帥就在牛峰山與他同行,他的調兵遣將、一舉一動都在對方視線之內。而此前,與大宋軍方關係深厚的趙公子對武將頗有微詞,這種態度多少會影響宋軍對他的觀感,因此有必要在這方麵給宋軍一個交代。
當下,國王便點頭答應了。
於是,國王立刻將鄭忠夫等三名武將召至帳篷,先是對他們的無能一頓痛罵,然後才說道:“宰相說了,給你們一個機會,讓你們在戰爭中證明自己的能力,證明你們不是廢物。
所以特別準許你們參與此次作戰。鄭忠夫擔任先鋒,但不可與敵交戰,隻能逢山開路、遇水搭橋,遇到敵軍不許主動出擊,需等待宰相命令。”
鄭忠夫三人聽說要讓他們參戰,高興不已,但還沒等笑容展開,就聽到國王接下來的話。明明是先鋒,卻不能與敵軍交戰,隻能做些輔助性工作,這讓他們很失望。
鄭忠夫抱拳拱手道:“殿下,先鋒禦敵必須率先出擊,若堅守,一則可能錯失戰機,二則可能被敵人包圍,陷入險境。因此,請準許微臣相機行事,必要時主動出擊並靈活防禦。”
不等鄭忠夫說完,國王便劈頭蓋臉一頓痛罵:“你還想相機行事?朕讓你調兵,給了你相機行事的機會,你調來了幾個兵?隻有區區一萬人!你還想相機行事?難不成你想把我們的軍隊全都葬送在牛峰山才高興?真是荒謬至極。”
鄭忠夫低著頭退下,不敢再言。
國王隨即對李嗣邦說道:“你擔任此次作戰的糧草官,負責後勤保障。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是極為重要的職位,責任重大,若出差錯,自己了斷。”
李嗣邦拱手領命,雖然糧草官確實重要,但作為武將,誰願意去押運糧草呢?都想領兵衝鋒。
然而,先前鄭忠夫被任命為先鋒官,都被剝奪了直接率軍作戰的權力,李嗣邦知道自己更無希望,便不再奢望國王能對他另眼相看,給他領兵作戰的機會,這話索性藏在心裏。
國王又對李恪說道:“你作為後軍的接應官,率領預備隊在戰事吃緊時,根據統帥宰相王光垂的決策指揮預備隊進行掩護。若出現任何差錯,自己了斷,免得本王費心。”
李恪躬身應允,心中明白預備隊在尋常戰事中難得一用,但此次麵對十萬敵軍,即便是娘子軍,其數量也遠超己方十倍,極有可能需全員投入戰鬥。
若果真如此,他率領的後軍便有望衝鋒陷陣。想到這裏,李恪熱血沸騰,早已記不清上次戰場拚殺是何年何月之事。
彼時,金軍侵入高麗大和,洗劫一空。作為武將,他在老國王的指揮下,曆經數場大戰,勝負參半。戰場上留下的無數傷痕,皆是他榮耀的印記。
無論勝敗,他畢竟為高麗王國奮戰過。然而,在太平歲月裏,武將的處境堪稱噩夢,除了遭受嘲諷譏笑,鮮有安寧之日。
難道這一次,他終於能重拾夢寐以求的沙場生涯?
交代完畢,國王仍不放心,指著三名武將鄭重警告:“你們務必聽從宰相號令,他是全軍元帥總指揮。若有違抗,軍法處置。”
三人心中一沉,深知王光垂擅長口舌之辯,卻對兵事一竅不通,前次慘敗即為明證。
他從未領兵,卻打了一場大敗仗,國王卻依舊信任有加,此次更將一萬人馬交予他指揮,還命三將聽命於這位門外漢。
三人預感此戰凶多吉少。
安排妥當後,國王催促三將速去準備。
隨後,國王詢問王光垂:“接下來還需做些什麽?”
王光垂早有打算,拉三將入局,意在戰敗時推卸責任,自然不會讓他們施展才能。他不思取勝之道,先謀敗後脫身之策。
麵對國王的提問,他立即拋出第二手對策:“陛下,大宋大將出征,皆由君王製定陣圖,臨戰前開啟錦囊妙計,依圖布陣,一舉破敵。此乃大宋打下萬裏江山的法寶。我等既奉大宋為宗主,理應效仿。不如請陛下也賜一份陣圖錦囊,臣依圖排兵布陣,定能大獲全勝。”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一番話令國王心動不已。身為君王,誰不渴望建功立業,施展雄圖偉略,開疆拓土?這是每位君王的最大夢想。
機會當前,雖不懂軍事,不知陣圖為何物,更遑論製作,但他轉念一想,自己不會,可尋他人。大宋將軍身經百戰,軍隊征戰四海,甚至已至歐洲,建立廣袤海外疆土。
若得大宋相助,提供陣圖,依其作戰意圖行事,此戰必勝無疑。
主意已定,國王當即點頭應允。
宰相大喜,有了這雙重“接鍋俠”,他便可高枕無憂。一旦戰敗,上有國王的陣圖背鍋,下有三個武將頂鍋,他無論如何都不會受懲,穩穩立於不敗之地。
宰相告辭後,國王便來到趙桓的帳篷。他將自己的想法告知趙桓,繼而小心翼翼地問道:“能否請趙公子出麵,與大宋的幾位將軍商議,幫我繪製一份陣圖?以便我的領軍大帥,宰相王光垂能依此取得勝利。”
趙桓暗覺這位國王的思維頗為奇特,竟將北宋時期已被證明完全不可行的錯誤做法學得惟妙惟肖。
在北宋,尤其是開國皇帝趙匡胤和趙光義兄弟,特別喜歡遙控指揮軍隊。他們會事先親自製定作戰計劃和陣圖,封於錦囊之中,不許領兵統帥提前查看,需待兩軍對壘時才打開錦囊,按圖排兵布陣。此舉完全違背戰場規律。
戰場形勢瞬息萬變,無人能未卜先知,預先設定一個適用於所有戰況的陣圖。這些陣圖不過是憑空想象,與實際戰況大相徑庭,自然無法為宋軍帶來戰場優勢。
當然,若是對付小股山賊叛匪,影響倒不大,畢竟宋軍在人數和裝備上占絕對優勢,怎麽打都能取勝,於是便歸功於陣圖。
後來,這種做法在戰場上被證實不可行,大臣們也強烈反對,之後的君王才摒棄了這一荒謬之舉。沒想到高麗卻學了去,還要搞遙控指揮。
趙桓自然不會揭穿,也不會打消對方的念頭,既然國王樂意,自己何必阻攔?反正與他無關,就讓對方去折騰吧。
但大宋不能背這口鍋,若將來戰敗,製定陣圖的人需承擔責任。
喜歡重整山河,從穿成宋欽宗開始請大家收藏:()重整山河,從穿成宋欽宗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