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6章 諸皇子

字數:4061   加入書籤

A+A-


    雍州
    廣平郡,寒風凜冽,白雪皚皚,一片銀裝素裹。
    魏王曹鯤身著錦袍,眉宇間透露出一股威嚴與仁愛。
    他站在粥棚之下,親自給遭受雪災,流離失所的災民施粥。
    “魏王仁德,真是世間罕有啊!”
    一位須發皆白的老者,手持拐杖,步履蹣跚地走到曹鯤麵前,此人正是北地著名的大儒司馬嘉。
    他言辭懇切,神情激動:“廣平郡受災,百姓流離失所,魏王親率眾士,設粥棚以濟災民,此情此景,感天動地。”
    隨著司馬嘉的話語落下,同行的大儒名士紛紛附和,讚譽之聲不絕於耳。
    一位身著青衫的中年儒士高聲頌道:“魏王化民以躬,愛民如子,仁德如風,民應如草,實乃天下之福,百姓之幸!”
    一時間,廣平郡內,仁義之風盛行,曹鯤的仁政如同冬日裏的暖陽,溫暖了無數災民的心田。
    消息不脛而走,迅速傳遍了整個北地,乃至大乾的中樞玉京。
    皇宮內,姬康躺在龍榻之上,臉色蒼白,眼中卻閃爍著銳利的光芒。
    他聽了中常侍趙苟的稟報,得知天下儒士皆在盛傳曹鯤在雍州的善舉,雍州大儒爭先稱頌曹鯤仁德愛民,百姓之幸,不由得怒火中燒,咬牙切齒。
    他掙紮著坐起身,怒視丞相王駿:“雍州儒士,皆是不忠不孝之徒,我朝永不錄用!”
    王駿聞言,麵色微變,卻沉默不語。
    心想:你不錄用雍州儒士,那些雍州儒士更會親近曹鯤,將來要想收複雍州就會更難。
    但他心知此刻的姬康已被怒火衝昏了頭腦,任何勸解都是徒勞。
    姬康看向閻奇:“何時能發兵雍州?”
    閻奇硬著頭皮說:“陛下息怒,禁軍糧餉不足,恐難征戰。”
    姬康怒目圓睜,看向丞相王駿:“丞相!我大乾疆域遼闊,國庫何至於空虛至此?”
    王駿解釋道:“陛下,各地叛亂不斷,南方又遭水患,百姓疾苦,顆粒無收,無糧可交……臣等雖竭力籌措,但仍難以填補國庫之空缺。”
    姬康聽著這些冠冕堂皇的解釋,麵色愈發陰鬱。
    這些屁話他聽得太多了!
    他揮手打發了王駿等大臣,隻留下太子姬高、齊王姬寬、吳王姬慎、益王姬桂四人。
    寢宮內,姬康的目光在四位皇子身上來回掃視,最終定格在太子姬高身上:“你們說說,國庫為何空虛?太子你最年長,你先說。”
    太子姬高麵露怒色,義憤填膺地說道:“賊逆作亂,禍亂天下,戕害百姓,故而使得民不聊生,國庫空虛!”
    齊王姬寬神情悲愴道:“父皇,近年來天災頻發,百姓流離失所,故而稅賦難收。”
    吳王姬慎神情嚴肅道:“世家大族兼並土地,貪官橫行,吏治腐敗,搜刮民脂民膏,公器私用,如同碩鼠,國庫如何不空?”
    益王姬桂滿臉慚愧道:“兒臣愚鈍,常年戍邊,不懂朝政,但兒臣認為,在父皇的治理下,大乾定會蒸蒸日上,待戰亂平定,風調雨順,國庫自然充盈。”
    姬康聽著眾皇子的回答,眼中閃過一絲深意。
    待眾人說完,他揮了揮手,讓眾皇子退下,自己則獨自在寢宮中翻閱奏章。
    眾皇子離開皇宮後,各自歸府,召集心腹,討論今日之事。
    自從姬康病倒後,這些皇子們便蠢蠢欲動,各自打著小算盤。
    太子府內,姬高端坐在書房中,麵色陰沉如水。
    他身旁站著一群幕僚和大臣,正七嘴八舌地議論著。
    一位幕僚憂心忡忡地說道:“殿下,諸王滯留玉京,拉幫結派,對您來說可不是好事啊。”
    姬高冷哼道:“哼,一群庶子能翻起什麽大浪?本太子就不信,他們這些臭魚爛蝦能撼動本太子的儲君之位!”
    一位大臣勸道:“殿下不可大意,諸王心思各異,勢單力薄,但陛下之心不可不察。”
    姬高聞言,眉頭緊鎖,眼中泛起戾氣。
    自己這個太子之位已經坐了四十多年,久居其位,難免心生懈怠。
    再加上身邊這些幕僚和大臣的奉承,他確實有些飄飄然了。
    此刻聽到大臣們的提醒,他頓時警覺起來。
    “那依你們之見,該如何是好?”
    姬高問道。
    一位幕僚獻策道:“殿下可暗中聯絡各地刺史郡守,抓緊兵權,以防不測。”
    姬高聞言,點了點頭:“好,此事就交由你們去辦,還有,盯緊了本太子的那些弟弟,關鍵時刻,可以敲打一二。”
    與此同時,其他幾位皇子的府邸也是燈火通明,各自在商議對策,使得玉京暗潮湧動,殺機四溢。
    姬康膝下的成年的皇子共有十七人,姬高雖然當了四十多年的太子,但依舊不乏野心勃勃之輩。
    太子姬高雖然早早被立為太子,但他已經年近七十,鬢發斑白,看起來和姬康更像是兄弟,而不像父子。
    姬高的母親,是姬康的發妻,也是皇後。
    她的娘家是金陵世家之首的蕭家,傳承萬載,家世顯貴,在姬康爭奪皇位時,蕭家給予了他巨大的支持,讓他最終得以登上皇位。
    因此,在姬康登基的第二年,他就把姬高立為太子。
    早年姬高為人賢德,謙恭禮讓,可是年歲越大,反而越加昏聵無能,處理朝政沒有主見,隻知道聽從幕僚和大臣的意見。
    更讓姬康不滿的是,姬高竟然與曹鯤私通書信。
    更是在書信中抱怨:““古今天下,豈有四十年太子乎?”
    這是想做什麽?
    盼著繼位登基?
    盼著他這個父皇趕緊死?
    大逆不道!
    不忠不孝!
    姬康有心廢太子,隻是礙於蕭家在大乾的勢力,擔心廢黜姬高,會引發蕭家的不滿和反彈,故而一直引而不發。
    而且,姬高已經當了四十多年的太子,勢力在朝中也是盤根錯節,一旦動手,必然會引發一場大亂。
    如今他縱容諸皇子以盡孝之名在玉京滯留,放縱他們爭權奪利,結交權貴,拉攏人心,打壓太子和金陵蕭家,借刀殺人,鞏固皇位。
    他就是通過篡位登上的皇位,因此極為的敏感。
    隻要他在皇位上一日,就不允許有人搶班奪權!
    喜歡別怕本座是好人請大家收藏:()別怕本座是好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