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民心所向,眾望所歸!
字數:2546 加入書籤
“你是咱們陛下的人?”“正是。在下解縉,見過老丈。”聞言,老鰥夫連連擺手:“使不得使不得!我認識你,解縉!你可是咱們大明第一個狀元郎,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是咱們陛下的左膀右臂!”老鰥夫搓著手,雙眼放光。“可是陛下有用得上老朽的?老朽定當赴湯蹈火,在所不辭!”解縉連忙擺手:“且打住!老丈,萬沒沒那麽嚴重。”緊接著,他便將燒窯的事情,大略陳述了一番。老鰥夫聽完,一拍膝蓋:“這群後生!這燒窯的爐火溫度都控不住,還燒甚的窯?回家放羊去吧!”罵完,他對解縉行抱拳揖禮:“在下羅五七,曾就任先帝麾下步卒,曾參與過洪都保衛戰、鄱陽湖水戰,後因傷退役歸鄉。”聞言解縉不由肅然起敬,即便是他身後的侍衛們也將崇拜的目光投向老者。這也解釋了為什麽他會行抱拳揖禮,這行禮方式本就源於古代軍禮,隻有原本的行伍之人,才會行此禮。“原來是羅老前輩,失敬,失敬!”解縉對這喚名羅五七的老鰥夫又多了幾分敬意。“禮就罷了,老朽受不住。”羅五七擺了擺手,瘸著腿走到了解縉身前:“陛下的大事要緊,我們趕緊走吧!”“剩下的事情,路上再說!”見羅五七比自己還心急,解縉穩了穩心神,趕忙道:“羅先生,這邊請。”“先生?折煞我了,我就一燒窯的,哪兒敢稱什麽先生啊。”羅五七腳雖然有點跛,但腿力極好,絲毫不弱於常人。村民們得知羅五七要去為陛下燒窯,興奮得手舞足蹈,自覺排成了兩行,歡送羅五七。在這一刻,羅五七再也不是那個人厭狗嫌的老鰥夫了,而是他們村的驕傲和榜樣。“羅老,萬事就拜托你了!”“可千萬要燒出最好的窯啊,你可是咱們村的能人!”“羅五七,你要能燒好了窯,回來老娘嫁你!”最後這一句話,是村裏的老寡婦說的。她風韻猶存,讓羅五七惦記了好些年,卻一直沒得手。聽了這話,羅五七更是激動得雙目滾圓:“這可是你說的,大夥兒給我見證啊!”眾人發出了一陣哄笑。就連解縉等人,也不由臉帶笑意。“羅老,此事要是成了,我定來蹭你一杯喜酒吃!”“一言為定?”“哈哈!一言為定!”這下,羅五七更是心急如焚了。“那還說什麽?趕緊的吧!”於是,這一路風風火火,返程竟是比去時更快了許多。來到燒窯的場地。羅五七連水都顧不得喝一口,便背著雙手上去挨個轉悠了起來。這個窯看看,那個窯摸摸。嘴裏還不住念叨著旁人聽得半懂非懂的順口溜。“……窯火熊熊燃,燒出好瓷顏。溫度把握準,財富滾滾連。”老長一串,眾人就聽明白了四句。終於,羅五七逛完了所有的窯,拋下一句話:“窯太小了,火力不夠,燒出來的瓷能好才怪了。”於是,在他的指點之下,力士們掄起錘子,將窯洞一個個都拆了。又按照他的說法,將這些窯重新造了起來。人多,力量就大。再加上大家都省得這是為陛下燒製加冕用的器皿,個個兒幹勁十足。不過一炷香的功夫,窯的雛形就出來了。接下來,便是試燒一兩輪,把窯土的水分徹底燒幹,把泥壁給燒透。紅紅豔豔的火苗子,從窯口噴出,風聲呼呼。饒是解縉這般的外行,看著也知道辨別出跟之前窯洞的區別。顯然,現在的窯洞吃風更多,燃燒更旺盛,溫度也更高。“就該這麽著!”羅五七搓著雙手,臉上放光。“這下火苗的顏色對了!來,試燒一爐!”於是,撤了炭火,力士將捏製成形的器皿,小心送進了窯肚。重新點火,開燒!火焰熊熊,像是躍動的精靈一般,在窯頂起舞。顏色從暗紅,逐漸轉為橘紅,最終竟然是帶上了絲絲縷縷的白焰!“對極了,對極了!就是這樣!”羅五七開心得手舞足蹈,臉上興奮滿滿。等到東方吐白,這一爐窯火也終於是燒得透白。而後逐漸熄滅。在明火滅了之後,羅五七親自用濕布不斷拍打在窯壁上,小心翼翼降著溫。一通忙活完畢,羅五七的臉上浮現出了笑容。“好了,可以開窯了!”力士們小心翼翼砸開勇泥封住的窯口。正好此時旭日東升,陽光灑滿大地,窯內同時光芒閃爍。眾人屏住呼吸,伸長了脖子,看著力士們小心將器皿抬出!那圓潤、通透的光澤,在陽光下仿佛流淌的金輝!這可比先前燒出來的器皿,強太多了!簡直雲泥之別!“成了,成了!成了啊!”解縉的臉上,也綻放出了笑顏來。他心頭的一塊大石頭,終於是落了地。“快,快去告訴劉大人,器皿成了!”“是!”侍衛們立即動身,朝劉伯溫那邊跑去。而在另一邊。劉伯溫同樣激動得手舞足蹈,口中大呼:“成了,成了!”在他的麵前,一匹匹布帛在陽光的照耀之下,仿佛有星辰在流動,看上去格外華美、夢幻!這便是劉伯溫一直在跟進、改良的布帛!這可是登基大典的整個流程之中,都要派上大用場的布帛,自然是不能有半點閃失。還好,還好!織娘們聽到劉伯溫的歡呼,一個個都激動得眼眶通紅,麵帶喜色。她們的努力沒有白費!於是,器皿、布帛兩大類別的準備工作,至此全部順利完成!劉伯溫、解縉二人攜手,與千千萬將人們一起,邁過了一個大坎。可是,這並不代表他們能就此歇息了。慶祝匆匆結束,二人立刻就馬不停蹄地投入到後續的工作之中。但是這一次,他們的目光不在焦灼,而是充滿了喜悅與安定。因為他們知道,除開他們之外,大明的所有百姓們,都在為了這登基大典而忙碌著,希望能為此貢獻出自己的綿薄之力。如同涓涓細流匯聚成海。大明民心所向,不論官方還是民間,朱柏的聲勢,此時也到達了頂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