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5章 吳國的選擇

字數:2462   加入書籤

A+A-


    魏景初三年239年),四月,大將軍曹真病逝。
    其長子曹爽繼承其爵位,為追思其功,魏帝曹芳下詔分封其其餘五子為列侯。
    然而,曹真一死,滿寵年邁,魏國對吳防線統帥空缺。
    按理講,這次怎麽輪都應該輪到司馬懿了。然而,司馬懿此時正在長安駐紮,一麵收攏雍州殘餘未降蜀魏軍,一麵準備應對蜀國大軍,實在是分身乏術。
    最終經四名輔政大臣商議得出,令新任豫州刺史,鎮南將軍,毋丘儉來暫時接管對吳戰線。
    其實,若是按資曆來講,原豫州刺史,剛剛遷任征東將軍,都督揚州諸軍事的王淩,更有資格做這個統帥。
    然而,四名輔政大臣在商議之時,多少有考慮到其與剛剛降蜀的郭淮的關係,便指派了毋丘儉。
    ... ...
    吳國,朝堂之上
    自上次大戰之後,吳國朝堂之中倒是安穩了不少。
    呂壹被斬之後,中書典校郎減少了很多對朝中重臣的監視,冤假錯案直線下降。
    孫權為了表示之前構陷朝臣之事,全為呂壹一人之鍋,與他無關,還特意找了中書郎斥責了諸葛瑾、呂岱、朱然、步騭四人。概因這四人沒有勸告自己,令自己被奸臣蒙蔽,令忠臣寒心,自己對他們表示很失望。
    諸葛瑾四人能說什麽,縱使有一肚子反駁的話,也隻能默默接下這口飛來的大鍋。
    吳國朝臣又不傻,大家心裏都跟明鏡似的。但既然孫權已經做出表示,誰又能說什麽呢。
    畢竟人家是陛下,他們還是要繼續為吳盡忠的。要不還能反咋的啊?
    不過,吳國朝堂雖然穩定住了,但是之前與魏國那一戰,令吳國元氣大傷。
    如今,孫權每次朝會的主題都是休養生息,並且祈禱蜀魏兩國不要想起自己。
    “陛下,曹叡剛死,新帝年幼,蜀國伐魏,又恰逢曹真死了,魏國江淮一帶的防線必然有所鬆動。此乃千載難逢之機,議請命,率大軍北上奪回濡須口。” 陸遜抱拳請命道。
    孫權並沒有做出回應,因為他心中另有考量。
    如今蜀國已今非昔比,吳國若是在其伐魏之時搶奪江淮之地,必然會分走部分魏國兵力。若是蜀國伐魏成功,那將沒有任何勢力能夠阻擋其入主中原的步伐,吳國也必然麵對被吞並的結局。
    所以,相比於趁機奪回濡須口,孫權更傾向於坐山觀虎鬥。
    然而,吳國眾臣卻更傾向於出兵伐魏,奪回濡須口。
    濡須口是吳國抗魏的門戶,如今門戶大開,豈不是任人出入。
    且不說此次魏國能不能打贏蜀國,萬一打不贏,直接調轉矛頭把吳國滅了也未可知啊。
    孫權緩緩開口道:“眾卿,我大吳剛剛結束一場大戰。理應以休養生息為主。”
    靜默片刻後,全琮上前抱拳道:“陛下,臣也支持趁此機會奪回濡須口。若是錯過此次,將來恐怕再無機會。”
    丞相顧雍亦上前躬身道:“老臣附議,濡須口不奪回來,何談休養生息?”
    孫權臉色變得有些難看,掃視了一下群臣,開始點名:“子瑜,你怎麽看?”
    諸葛瑾自然知曉孫權想讓自己說什麽,心中思量一番,還是站出來說道:“陛下,臣也覺得與其等待魏蜀決出勝負,不如趁此機會奪回濡須口。”
    孫權眉頭緊鎖,沒想到竟然連一直都會順著他的想法說話的諸葛瑾,此時也支持伐魏。
    “你們可知我大吳剛剛經曆了一場大戰,兵力本就不足。若是再次失敗,便真的無力回天。”
    見陸遜他們仍舊堅持,孫權無奈隻得妥協道:“伯言,朕隻給你一萬大軍。若拿不下濡須口,你需迅速撤回建業,繼續進行城防建設。”
    與之前動輒十萬大軍圍攻合肥對比,一萬人馬確實太少了。
    但是陸遜明白,以如今吳國的兵力,已經湊不齊曾經的十萬兵力了。
    機會千載難逢,為了吳國總要搏上一搏。
    喜歡三國:開局嶽飛重生成馬謖請大家收藏:()三國:開局嶽飛重生成馬謖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