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0章 唐刀揚起
字數:5778 加入書籤
“剛才那招真厲害,不用手不用腳,單單一聲吼便嚇得訾淳風不敢動彈,真是大開眼界。”唐青給徐嘯虎豎起了大拇指。
徐嘯虎隻是笑笑。
“不過你若是能不出聲便將他拿下,那就更厲害了。”唐青繼續說道。
“訾淳風隻是輸在了大意上,而且我剛才那一聲吼,其實有偷襲的成分。”徐嘯虎謙虛說道。
“話不是這麽說的,雙方比武,自然是各憑本事迎戰,難道你還要出招前先提醒一下對方不成?”唐青不以為然說道。
“希望不要影響他日後的修煉。”徐嘯虎擔憂說道。
“肯定有的。”唐青肯定說道,“我若是讓一個人震懾得連拔劍的勇氣都沒有,估計我一輩子都會有陰影的。”
“希望他能看得開。”徐嘯虎說道。
“你這麽關心他幹嘛?他可是你的情敵啊。”唐青笑道。
“不敢亂說。”
“這是實話。”唐青笑咪咪看著徐嘯虎,“不要跟我說,你和訾淳風比武,心中就沒有一點點小心思?”
小心思,自然指的是誰贏誰就可以得到沈嫣然。
徐嘯虎笑了笑,既不承認,也不否認。
——
臨近傍晚之時,一支數萬人的大軍在城北集合,隨即向北進,據說目標是永安城以北的咽喉之地——承德關。
自此,永安城的兵力已經不足五萬人。
為了預防異常情況,永安城的南西北三麵都隻留了旁邊的小門,中間的大門直接關上。
不僅如此,守門的將士多了三倍之多,對出入百姓的盤查也變得得嚴格起來。
整個永安城,風起雲湧。
——
鄭玄望著逐漸西斜的殘陽,心中有些感觸。
遠方一片寧靜,唯有風吹沙子的聲音,但誰也不知道下一刻是否會有無數的騎兵出現在視野之中,邊關的戰爭,從未消停過,隻是戰爭的大小而已。
他手裏捏著一張信紙,那是武威國寫給他的,幾年下來,兩人一直都有通信,從未間斷。
現在兩人的共同目標,便是馬踏北胡,然後在北胡的皇都金河城匯合,一同飲酒吃肉。
“我相信,這一天很快就會到來的。”鄭玄心中暗暗說道。
但他不知道的是,鄭玄的部隊已經和一隊兩百人的北胡騎兵對上了。
其實今天武威國的小隊已經碰上好幾撥北胡兵了,不過對方都是零零散散的,最多不過二十人,隻要一輪衝鋒便解決了,無一漏網。
北胡和大唐交戰這麽多年,雙方的關係已經是升至不死不休的地步,交戰之時很少有俘虜,就算投降了也是個死字,所以雙方將士一見麵,就沒想過逃跑,唯有死戰。
武威國的騎隊,本來有一百餘人的,經過連番激戰,死的就地掩埋,傷重的安排人員護送回城,輕傷者繼續戰鬥,到目前為止,剛好還剩有一百人。
一百人對上兩百人,差距有點大。
但武威國並沒有退縮,他的九十九名部下也沒有退縮。
他們已經好幾次以多打少了,一個人的運氣總不會一直那麽好,現在情況反過來,自然也要接受的。
退一步說,這裏是大唐的疆域,哪裏主人怕客人的說法?不對,在武威國等人的眼中,麵前的北胡兵就是一群野獸。
“準備。”
隨著武威國的一聲令下,一百騎列成了三排,準備好了衝鋒之勢,武威國身為隊長,責無旁貸地出現在第一排最顯然最突出的位置。
斥候營有個不成文的規矩便是不怕死,怎樣才能讓一支隊伍做到不怕死?當然是領頭者要先不畏死,所以每逢作戰,斥候營的統領必須衝鋒在前,撤退時必須留在最後,誰若是違反了這個規矩,不敢他軍職多大背景多深,一律殺無赦——雖然這個規矩不成文,但卻是每個剛進入斥候營的戰士接受到的第一堂課。
與此同時,對麵的北胡兵也同時列好了陣型。
“衝。”
武威國一夾馬腹,衝鋒在前,頓時滾滾的馬蹄聲響起。
夕陽如血,映紅了半邊天。
武威國的眼睛和夕陽一樣紅,或許太久沒喝水,又或許因為激憤,他的嘴唇已經幹裂,身上的護甲也有些許的破損。
但他的戰意依舊滿滿,今天他已經斬敵三人,但這些還不夠,北胡兵竟然敢來侵擾,那就要讓他們全部有來無回。
今天,就要殺個痛快的。
離北胡騎兵還有百餘步之時,武威國大喝一聲:“放箭。”
人人熟練地抽出弓箭,搭箭,弓弦拉滿,放!
“嗖嗖嗖”,無數支利箭朝北胡騎兵飛去。
於此同時,北胡騎兵也射出了一陣箭雨。
北胡號稱馬背上的民族,無論男女很小便開始在馬背上玩耍,可謂全民皆兵,其騎術之精遠中原各個民族。
在北胡剛入侵中原之時,它將騎兵的靈活性和機動性揮得淋漓盡致,中原的步兵隻能疲於奔命,少量的騎兵又遠不是對手,往往數千北胡騎兵就可以在中原腹地橫衝直撞,鮮逢對手。
數十年前,北胡便曾席卷大半個中原,若不是北胡自己內亂影響了大局,否則當今天下姓李還是姓拓拔還說不定。
不過經過這麽多年的對抗,大唐將士早已摸索出了對付北胡騎兵的方法。
第一點,也便是最重要的一點——打鐵還需自身硬,北胡的騎兵厲害,大唐便師夷長技。
太祖起兵舉事之初,便有建立一支百戰鐵騎的想法,而他也付諸實踐,傾盡全力打造了大唐鐵騎,在攻打各國之時,這支鐵騎揮了重要作用,同時也得到了很好的淬煉。
如今守衛大唐北方門戶的,便是當年那支鐵騎中的中堅力量。
單單這一輪拉弓射箭的表現,便可以看出大唐騎兵已經不比北胡差了。
箭雨落了下來,武威國開始驅馬加,將對準自己而來的箭矢給甩在了身後。
有人幸運躲過了箭雨的襲擊,有人不幸中箭落馬,也有人身上插上了一兩支箭,但他卻一點也不在乎,而是繼續策馬前行。
百步的距離,馬兒高奔馳,隻是幾個呼吸間便可到達的事情,所以前排的騎兵根本就來不及第二輪的射箭。
此時雙方前排的騎兵已經可以互相看見對方的麵容了,似乎都可以聽得見對方的呼吸聲。
武威國扔掉了硬弓,握緊了長槍的槍身。
“殺。”
隨著一聲怒吼,武威國一槍刺出,在敵我雙方交身而過的那一刹那,接著衝鋒的巨大衝擊力,都不用再使多大的氣力,長槍猛地穿透了一個北胡騎兵的胸膛。
在這種快的衝鋒中,若沒有十分嫻熟的武功以及驚人的臂力,是根本來不及拔槍進行第二輪攻擊的。
武威國幹脆用馬兒的慣性,挺動串著一個北胡兵的長槍繼續往前衝,又穿透了另一個北胡兵的胸膛。
右前方風聲起,武威國看也不看,鬆開手中串了兩個北胡兵的長槍,然後拔刀迎了上去。
“叮!”
火星四濺,兩騎擦身而過,卻見北胡兵手中的刀斷成了兩截,整個人一聲不吭地跌落馬下。
武威國握刀的手有些麻,但他沒有在意,而是繼續往前衝。
第一輪衝鋒之後,武威國的小隊剩餘六十三人,而北胡騎兵還有一百二十人左右。
武威國的小隊雖然實力不差,但終究在人數上處於劣勢。
此時他們身上或多或少都帶著傷,反觀對方,完好無損者還有一半以上。
“準備。”武威國高聲喊道,同時舉起了手中的唐刀,其他人也紛紛舉刀。
刀身本就沾染了血跡,在夕陽餘暉的映照下,仿佛蒙上了一層血色,更覺鮮豔。
雖然經過一輪的廝殺,但武威國等人手中的唐刀卻隻有稍微的損傷。
唐刀,是太祖親自命名的。
為了讓將士們用上最鋒利最耐用的唐刀,太祖曾召集麾下最出色的百名鐵匠,花了三月多的功夫,材料和心血,才最終將唐刀給定型下來。
如今武威國手中的唐刀已經是第三代了,經過數十年的改善和糾正,雖然與第一代唐刀有略微的差別,但鋒利,耐用程度以及手感等等,都比第一代有很大的進步。
大唐能逐漸從北胡手中扳回劣勢,唐刀是作用是功不可沒的。
因為屢次在唐刀上吃虧吃虧,甚至北胡也開始仿造唐刀,可惜一直達不到大唐的水準,於是許多北胡將士退而求其次,紛紛從大唐將士身上著手,誰要是能繳獲一柄唐刀,那足以在其他人麵前炫耀好些時間了。
“殺。”
武威國繼續催動馬兒開始第二次衝鋒。
馬兒嘶鳴,塵土飛揚,鮮血飛濺,不死不休。
看書就搜“書旗吧”,!
先定個小目標,比如1秒記住: 手機版閱讀網址:(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