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顧益民主持奧斯曼防禦之戰,朝廷批準奏請。

字數:8360   加入書籤

A+A-




    9日後,邱吉爾向英吉利本土發電求援。

    聲稱,海軍麵對十幾倍的奧斯曼軍隊,攻擊乏力,請求支援。

    英吉利本土否決了邱吉爾的請求,並下令邱吉爾強攻伊斯坦布爾城,拿下奧斯曼帝國。

    邱吉爾在第三天,煽動英法聯合海軍拒絕出戰,考慮到如今法蘭西國內正在艱難抵禦德意誌在凡爾登的進攻,雙方的添油戰術下,已經無陸軍可以支派。

    英吉利和法蘭西兩個首腦緊急商議後,也無奈之下,隻能緊急動員英法在非洲腹地、埃及和希臘等地的殖民軍為東征軍。

    同時,將不久前從澳大利亞和新西蘭抽調回來的兩個軍,從前線撤下,會同後方一個法軍加強團派遣入東征軍,整合這支2軍為“澳新軍團”。

    澳新軍團、非洲軍團、埃及軍團、以及希臘軍團,倉促集結下合計7.8萬東征軍。

    並從凡爾登前線緊急抽調指揮官,這位有著“詩人將軍”之稱的英陸軍上將伊恩·漢密爾頓,為東征軍司令。

    伊斯坦布爾。

    顧益民在和小毛奇通電後,兩人達成了一致協定。

    暫時,截留漢帝國向德意誌本土支援的10支毛瑟步槍、7000萬發子彈,20萬顆手雷,10萬顆步兵地雷,3萬支AK47突擊步槍。

    AK47也是如今兵部同意支援德意誌的武器,是外貿武器,不是國內換裝武器。

    射程隻有600米,且後坐力大,槍管壽命2萬發等諸多毛病,口徑也改為了德意誌國內統一步槍口徑。

    就這,德意誌還感謝不已,如今德意誌國內已經無多餘工廠生產線,隻能依托漢帝國的支援。兵部和德意誌駐華大使協商後,漢帝國以每把30兩銀子的價格,售賣德意誌。

    德意誌以奧斯曼到波斯鐵路為抵押,給予漢帝國30年的經營權。

    這看似漢帝國吃虧,可德意誌不知道的是,漢帝國兵部和參謀部看上的則是,中東運輸資源時的便利。

    省去一大半基建成本。

    不是幾條槍可以比擬的。

    同一時間,在打退邱吉爾的奇襲後的顧益民,收到來自科威特軍事基地的電報,朝廷內閣趙毅升首輔批準了他的“計劃”。

    並從波斯抽調200人的教導隊,給予顧益民做警衛連,同時兼顧訓練大金**隊的任務。

    畢竟,大金**隊是騎兵戰術無可睥睨,可在重機槍和大炮麵前,就是一排排的送死靶子,隻能將國內最先進的戰術培訓給大金國八旗兵,才能有可能在南線站穩腳跟,和歐羅巴各國博弈,為漢帝國和平發展爭取時間。

    “臣,顧益民叩謝天恩,吾皇萬歲!”顧益民接過張啟恩特發電報批示,他此刻激動之心無以言表,能調動軍隊的隻有皇帝。

    內閣隻是辦事機構,並不是軍隊調動決策機構。

    沒有張啟恩的點頭,趙毅升不要說200人,就是一個大頭兵或者民兵他也調動不了。

    德意誌方麵,

    尤其是此時在視察西線戰場的威廉二世得知漢帝國支援後,大喜過望,尤其得知200人的教導隊直接參戰,他更是激動的睡不著覺。

    他要的就是漢帝國張啟恩的態度。

    隻要張啟恩不置身事外,他就沒有後顧之憂。

    如今東線戰場此時的沙羅斯在和德意誌打了一架後,就偃旗息鼓,雙方隻是對峙,誰也不會發起攻擊。

    德意誌撤軍華沙休整,沙羅斯也做樣子的在波蘭平原邊境遊走。

    為的就是給英吉利一個交代。

    而德意誌也是同意的。

    這樣德意誌就可以在從東線留足守備軍隊後,抽調20萬軍隊趕赴西線作戰。

    如今,威廉二世是沒有兵可調,尼古拉二世是國內起義軍都已經打到莫斯科城,他在前線指揮的人,被偷了家,隻能暫時放棄進攻。

    尼古拉二世安排陸軍大將和德意誌方麵溝通。但尼古拉二世並不準備放棄攻擊德意誌的想法。

    此刻的尼古拉二世借著加入協約國,跟德意誌打仗,已經拿下了芬蘭,而下一步就是拿下瑞典、挪威、以及德意誌的小弟丹麥。

    可誰曾想,此時後院起火。

    而且最可氣的是,從烏克蘭平原南部的頓涅茨克傳來張左霖的漢州軍入侵的消息,兵鋒直指基輔。

    這基輔可是沙羅斯對抗德意誌的大後方,如今也是被威脅。

    張左霖可是得到了顧益民的接見,給予了他5萬支毛瑟步槍,200萬發子彈,以及大量的物資補給。

    此刻的張左霖將拉胯的印度軍列為炮灰軍,將他從哈薩克、阿富汗等地抓的壯丁,擴充入軍,擴編了六個師。

    他也接受顧益民派來的作戰參謀,12人的一個教導隊的建議,進行軍改。

    第一鎮進行拆分,為張左霖的軍官基本。

    擴編了第一師、第二師、第三師,三個6000人的純漢人軍隊。

    擴編哈薩克第四、五、六師,每師戰兵6000人,預備仆從後勤軍4000人的軍隊,裝備都是之前的英製毛瑟步槍。

    擴編阿富汗第七、八、九師,每師戰兵6000人,預備仆從後勤軍4000人的軍隊,裝備都是之前的英製毛瑟步槍。

    張左霖將一二三師集中使用AK47步槍和漢製毛瑟步槍。

    此刻的張左霖在一邊打仗,一邊練軍,沒辦法,沒有後勤保障的他,隻能用“土匪”打法,不斷的洗劫沙羅斯軍隊,以及洗劫地方土豪。

    獲取糧食和其餘物資。

    此時,張左霖的大本營設置在了傑爾城這個地方,大軍在頓涅茨克,此地有幾座沙羅斯大型的煤炭、石油等礦產,張左霖直接搶占。

    張左霖直接聯係顧益民,將石油、煤礦等經營權抵押給了漢帝國,用來換取大量軍事裝備的支援。

    張左霖表示,他是和張啟恩有殺父之仇,不死不休,可和自己同胞又沒有私仇,所以他不介意。

    對於這個奇怪邏輯,顧益民沒有多想。

    雖然大逆不道,可這裏是國外,誰管呢。

    張啟恩也向顧益民發來的電報上說了,張左霖的事情,他也願意放棄私人恩怨,一切以大局為重。

    至於會不會養虎為患,這裏和神州離著十萬八千裏,犯不著。

    同時,也有讓顧益民扶持載豐和張左霖對立的關係,兩人相互製約,對外上可以合作,但就是不能對內統一戰線。

    顧益民期間聯係了遠在凡爾登戰場的威廉二世。

    威廉二世也調派一支200人的作戰參謀隊,趕來指揮南線戰爭,完全歸顧益民節製。

    顧益民當初宣布組建奧斯曼軍團和烏克蘭軍團,任命總指揮官為德軍事顧問奧托·利曼·馮·桑德斯。

    奧斯曼軍團指揮官為載豐,副指揮為載正。

    烏克蘭軍團指揮官為張左霖,副指揮為馮德麟。

    在伊斯坦布爾設立總指揮督戰軍,由奧托·利曼·馮·桑德斯親自指揮,受顧益民節製。

    奧斯曼方麵整編國內軍隊,穆罕默德二世是舉雙手讚成。

    顧益民下令讓護衛軍整編了奧斯曼13個師,合計7.8萬人,沒辦法奧斯曼號稱有百萬軍隊,可實際情況也就幾十萬。

    護衛軍的作戰參謀在篩選後,隻留下了7.8萬人。

    其餘全部轉為地方治安軍隊,或者就地解散。

    對於大金國這邊。

    由於載豐是拖家帶口的緣故,顧益民也明白像張左霖那樣,他隻能給載豐留下1萬支AK47步槍,2萬支毛瑟步槍,以及3萬多支德製毛瑟步槍,3000萬發子彈後,就讓載豐自主。

    畢竟,顧益民已經給他掃清了奧斯曼國內的威脅,解散了大部分的武裝,載豐隻要做就是打退對英法聯軍的作戰,之後他是要侵吞奧斯曼,還是南下去薩菲波斯這他管不著。

    隻要載豐和張左霖不會威脅到漢帝國在本地的鐵路交通、礦產資源、軍事基地等,顧益民不會去幹預。

    目前來看,張左霖想要和老毛子掰手腕,載豐隻想找一塊安身之地。

    又是一個月後。

    此時傳回英吉利和法蘭西調集7.8萬東征軍,卷土重來的消息。

    在德顧問、總指揮桑德斯的建議下,想趁著協約**隊還沒有發動進攻前,在加裏波利半島修建一道新防線。

    就用從德意誌本土運來的82門岸防炮和230門克虜伯榴彈炮。

    顧益民思慮後,同意其以防禦為主的戰略安排。

    25日晚上。

    月黑風高夜,烏雲密布下。

    伊恩·漢密爾頓東征軍司令,下令讓澳新軍團打頭陣,在達達尼爾海峽靠近歐羅巴的這一側搶灘登陸。

    不知道伊恩·漢密爾頓是怎麽想的。

    澳新軍團士兵,在法蘭西戰場上,因為沒有實戰經驗,並戰力低下,到處被排擠,處處被友軍看不起,這才被派遣來了南線。

    可這不代表澳新士兵在這就戰力提升了,他們由於沒有接受過夜間登陸訓練,再加英吉利給予他們的是百年前的地圖,這不熟悉地形下就偏離了登陸點。

    也就偏離了戰場。

    是不是故意的就不得而知了。

    在海峽對麵,也就是達達尼爾海峽亞洲一側。

    伊恩·漢密爾頓,在邱吉爾海軍的配合下,讓非洲軍團和埃及軍團打頭陣,登陸正麵修築的工事戰場,本就是夜裏所以也不順利,剛一上岸就被以逸待勞且居高臨下的奧斯曼第三師士兵死死壓製在沙灘上,寸步難移。

    同時,久久不見澳新軍團發起攻擊的伊恩·漢密爾頓,立即派遣法軍加強團去支援,同時探查情況(靠近歐羅巴這邊)。

    還沒有見到澳新軍團的影子,法軍就遭到奧斯曼第一軍和大金國第九師的阻擊。

    經過一夜血戰,法軍指揮官發現部隊無法有效展開進攻且對方,尤其是打著黃龍旗的大金**實在是頑強,法軍便果斷撤退去與英軍會合。

    一夜後的伊恩·漢密爾頓帶領的東征軍損失慘重,海軍因為是黑夜,無法提供有效的火炮支援,隻能挨到天亮。

    等法軍和英兩軍會合後,伊恩·漢密爾頓的登陸部隊還是無法建立穩固的灘頭陣地,隨時有被趕下大海的風險。

    而消失了一晚上的澳新軍團,此時傳回消息,他們在登陸時,誤打誤撞的遇到了德意誌押送物資的軍隊,一場遭遇戰下,他們損失慘重。

    且在黑夜的情況下,他們更糟糕的是遇到了,前來奉命阻擊他們的奧斯曼第19師。而這個師的師長,是目前奧斯曼帝國最勇猛的戰將凱末爾。

    一個未來奧斯曼土耳其的開創者。

    德意誌和法蘭西的同盟和協約之間爆發戰爭初,凱末爾就向夏帕穆罕默德二世上奏,他是堅決反對帝國加入同盟國的。

    但奈何默罕默德二世同意了威廉二世,高層也都是看好同盟國的情況下,他作為軍人也隻能服從命令。

    早在邱吉爾突襲加裏波利海峽,戰役打響後,凱末爾抱著必死之心,向全師下達“赴死”命令:我不是命令你們進攻,而是命令你們去死,直至我們戰死為止。

    將勇則兵膽壯。

    凱末爾不畏死,士兵受其影響,也願意為國捐軀。

    他的19師,也就成為了如今奧斯曼戰場上最能打的軍隊之一,也是默罕默德二世最強底牌之一。

    默罕默德二世,為此不惜頂著朝堂上的壓力,將德意誌和漢帝國最好的支援裝備,全部給了第十九師。

    凱末爾也沒有辜負穆罕默德二世的期望,邱吉爾突襲之初的幾天,他身先士卒,打退了一**的海軍陸戰隊。

    一時間風頭無兩。

    愛出風頭,就會有人收拾。

    所以,凱末爾這才被奧斯曼財政大臣以“19師需要休整為由”,強行撤去後方,也就意味著以往高薪高待遇,也從這一刻失去。

    凱末爾雖然不至於和士兵們一樣,挨餓受凍,但他也不願意享受貴族給予他的優厚享受。

    凱末爾在這些日子裏,認識了駐波斯軍事基地、派奧斯曼、顧益民警衛連連長的鄭子賢。

    從鄭子賢嘴裏,凱末爾接觸到了張啟恩,這位傳奇色彩的東方帝國的掌門人。

    鄭子賢是後期加入白雲山的老兵,他知道張啟恩當初在白雲山練兵,以及後期整訓部隊的實際,同吃同住,與士兵同甘共苦,為老百姓辦實事等等事跡。

    凱末爾是大受啟發和影響。

    回到軍營後的凱末爾,開始學習張啟恩的那一套,將自己的食物和士兵同分享,士兵吃什麽他吃什麽。

    與此同時,他借著和鄭子賢學習討教,學習漢語的機會,邀請鄭子賢來他的19師看看,順便幫忙指出一些自己的不足。

    畢竟,如今世界上宣傳下,法蘭西陸軍第一,德意誌次之,漢帝國稍次之的說法。

    可見微知著,凱末爾十分的不傻,他從這200人的教導隊中就看出了漢帝**隊不凡,這不是世界上任何一支軍隊可以做到絕對的令行禁止,以及武裝到牙齒的地步。

    而且,這200人的教導隊士兵,從上到下,都會阿拉伯語,而且文化水平不低,這是凱末爾不敢想象的,這種隻是一個國家最底層的士兵。(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