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四章 小天的改革(上)

字數:3727   加入書籤

A+A-




    小天的奏折遞上去,嘉靖剛一打眼,就驚住了。臉色大變,連續讀了好幾遍,放下後雙目精光閃爍,審視小天。

    小天坦然相對,不一會,嘉靖便陷入沉思,想一會,拿出來看一看,想一會,再拿出來看一看。臉上極為少見的露出了沉思,凝重的神色。

    好一會,嘉靖才開口道:“拿去給嚴閣老看看”

    黃錦連忙上前,恭敬把奏折給嚴嵩,哪知嚴嵩的反應比嘉靖還大,看上去第一眼就站了起來,老態龍鍾的樣子一掃而光。嚴肅的反複讀了好幾遍,才放下奏折,閉目沉思了起來。

    嘉靖道:“徐閣老也看看吧”

    徐階恭敬從嚴嵩手裏接過,隻看了一眼,反應也跟嚴嵩差不多。

    嘉靖又道:“都看看吧,屋子裏也沒有外人。”

    眾人早就好奇了,到底是什麽樣的奏折能把嘉靖,嚴嵩,徐階三人給震成這樣,挨個傳閱開來。

    這一看,大家的表情大同小異,都沒好到哪去。

    原來,小天的奏折,通篇提到的隻有一個群體:宗親。

    這是一封針對宗親的奏折,就像平靜的湖麵上投下一顆大號的炸彈,一下子將半湖的水都炸起來了,絕對算得上是石破天驚。

    大明帝國的衰落,無疑是多種原因共同作用下的產物,很難講哪一條是最重要的。宗親,天災,人口壓力,土地兼並,衛所製度的不合理,朝廷黨爭,皇帝不作為,晉商通匪,韃子太強,都是壓在大明頭上的大山。

    但毫無疑問的是,數量龐大的宗親,絕對是這幾座大山中,相當重要的一座之一。

    明朝開國的時候,朱元璋就給他的兒子們每個人都賦予了很大的權力,結果朱棣造反,搶了侄子的皇位。等到朱棣篡位成功後,通過一係列手段削藩,將藩王的軍權收了回來,但這些毒瘤卻依然存在著。

    為了怕他們造反,明朝的宗親都是被朝廷嚴格限製的,但生活上卻十分不錯,每年消耗朝廷大量的國帑,成為名副其實的寄生蟲。

    這些王爺們平時裏也沒什麽事兒,國家大事更是不敢伸手,每日裏除了生孩子還是生孩子,也沒有其他愛好。生到嘉靖年間,這群蛀蟲,已經有足足二十多萬的數量了。

    皇帝終究隻有一個兒子能當皇帝,他的其他兒子,當然要封親王了,親王的世子襲爵,其他兒子都是郡王。郡王的長子襲爵,其他兒子要封鎮國將軍。再往下,鎮國將軍的兒子們,要封輔國將軍,輔國將軍的兒子封奉國將軍,奉國將軍的兒子封鎮國中尉,如此世代傳承,宗室裏靠國家財政養活的寄生蟲,可以說是幾何級數增加,而且越到後來增加的越快。

    親王的固定工資,即祿米,每年就有一萬石,郡王是兩千石,鎮國將軍一千石,輔國將軍八百石。其他的各類爵位,更都有數額規定,累積下來,本身就是個天文數字。另外還有每年不固定的各色賞賜,有時候甚至比固定工資還多。

    禦史林潤曾經給嘉靖上書:天下供應京城的糧食,每年四百萬石,但各王府消耗國家的糧食,每年卻有八百萬石。具體到地方上,軍事重鎮山西省,每年存留糧食一百九十萬石,但當地王府消耗糧食,卻有三百多萬石。河南省存糧九十四萬石,當地藩王消耗糧食,卻有一百九十多萬。也就是說,全國的稅糧加起來,也填不滿藩王的嘴。

    除此之外,藩王們還有其他收入,人家是皇親國戚,拿死工資多掉價呀,公務員還有外撈呢,咱堂堂王爺,怎麽也得玩兒的洋氣一點不是。

    而宗親們最常見的斂財方法,就是土地。

    侵占民田的招數,也有好幾種,常見的有兩種,一種是造假,就是故意把看中的好田地,勾結官府指認成荒地,求得朝廷賜予,然後強行侵占。另一種叫“投獻”,就是很多交不起稅的小民,自願把田地放在藩王名下,以此來逃避稅賦。

    另外,沒到災荒之年,都是這些米蟲行動的時候,甚至他們有的時候還會人為的製造災荒,比如跟小天打過交道的安王。

    如此一來,到了嘉靖朝,土地兼並也就越演越烈了,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這並不誇張,事實上明末農民起義的時候,首當其衝的就是這些宗親,這些老百姓很大一部分程度,都是這些宗親逼反的。

    諷刺的是,這些宗親平日裏都喜歡將糧食財富存在自己家裏,農民起義後,第一個殺的就是這些宗親,這些糧食和財富全都變成了農民軍的軍餉。這些朱家的子孫後人,為農民起義的勝利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這實在是有些諷刺。

    另外,這些藩王占了土地之後是不用向朝廷交稅的,全天下都是人家朱家的,我中我自己家的地,憑啥交稅?這也是明朝財政越來越壞的原因,講真,官員貪墨,其實貪不了幾個子兒。

    戶部尚書梁材,就曾經跟嘉靖提過藩王的問題,並提出過一個驚人的預言;百姓的稅糧有限,藩王的繁衍無窮。

    藩王越生越多,已經壓的大明不堪重負了,再不改革,即使小天把全世界都殖民了,大明也早晚被他們吃垮,這不是誇張,據史料記載,天啟年時,明朝光宗親就有六十多萬。要是明朝不亡,恐怕很快就能生出一百多萬來。

    小天也是醉了,韃子男女老少一共就二十萬,大明光皇親就六十萬,這都能讓他們把咱們的大好山河給占了。

    因此,大明要想發展,藩王問題,是必須解決的問題。

    其實嘉靖早就重視這個問題了,而且手腕還算高明,隻是他自己畢竟也是藩王出身,不好親自收拾藩王,但卻給他兒子鋪了一條極為平坦的路,可以說,隆萬大改革之所以還算比較順利,跟嘉靖的政治手腕是分不開的。

    當然了,現在才嘉靖三十三年底,嘉靖還沒有朝藩王動手的想法呢,不過有一點是肯定的,藩王問題是大明的毒瘤,藩王不改,大明早晚亡國,這已經是當朝有識之士的共識了。

    隻是,這一塊想動,卻十分不容易。事關幾十萬宗親,這些人單獨拿出來一個不算什麽,可是這幾十萬宗親要是團結起來,把朝廷翻個底朝天也不是什麽不可能的事。

    另外,嘉靖本人也是藩王出身,宗親改革,這事兒在嘉靖朝,那是很尷尬的。

    傳統的辦法想要限製藩王,無非兩個路子。

    一是一條鞭法,通俗來說就是藩王和百姓一樣,種地也給國家交稅。這條政策在張居正手裏勉強算是落實下去了,不過張居正死後也是政亡人息。

    二是限製藩王數量,狠一點的可以規定除嫡子以外,其餘庶子自力更生。這一條想要做到更不容易,明朝很多人都提出來過,可是從來就沒有實施過。

    這兩條想做到哪一條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藩王的問題雖然人人都清楚,但誰也不敢亂提,而且提了也不見得有用。

    而小天卻另辟蹊徑,提出了第三個辦法,出海。(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