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1章 閻解成要下鄉
字數:4493 加入書籤
陳昊之前的屋子率先拆開改造,陳鋒不是一次性都拆了,而是先拆一部分,改造一部分,這樣一來,他和陳莉不用搬家。
工人是建築公司的,原材料是陳鋒去木材廠找黃家幫忙挑選的。
磚頭現成,水泥、石灰更簡單,建築公司就有剩貨。
附近好些個人家都過來跑過來看進度,比陳家還關心這種改造能不能行。
“閻老師,你們家怎麽是改啊?”
陳鋒帶著三個女孩子回來,就看到閻埠貴正坐在大堂門口,和老爺子說著什麽。
“改什麽,不改了!”
“不改了?”陳鋒壓住笑意,問道:“閻解成也老大不小,這麽單身下去,過幾年要被別人嫌棄的。”
現在不是後世,超過25歲就會被當作是老男人!
當然了,平均壽命不高,在36歲就普遍當爺爺的年代,25歲以後的確是老男人!
“他要下鄉了!”
閻埠貴有氣無力說道。
下鄉?
陳鋒目光一閃,預估可能是新變化。
原本閻解成已經在街道辦當臨時工,雖然工資不多,但吹一吹,那也是街道辦的工作,不看內裏,還是很能唬人的!
隻是現在已經沒了臨時工身份,在家躺平大半年。
恰好,就非常符合下鄉的條件!
首先,在學曆方麵,通常是初中或高中畢業生,找不到工作,可以很好下鄉服務人民,教導鄉下群眾現代知識,比如組織掃盲班。
其次,在個人狀況方麵,這些知青絕大多數是未婚的十八歲左右的學生,下鄉可以實現工農結合。
再次,政治背景要求較高,他們是工人家庭出身,且政治可靠,不用擔心他們背叛階級。
最後,家庭條件也是一個重要因素,下鄉的知青家庭中至少有兩個及以上的孩子,下去一個,可以有效減輕家庭負擔。
你看,這四個條件,簡直就是為閻解成專門打造的!
“恭喜閻老師!”
閻埠貴很想翻白眼。
當然了,陳鋒這麽說,絕對沒有錯!
在宣傳上,知青下鄉,援助農民,那屬於是大大的好!
既減輕了城裏的負擔,又增加了鄉下的中級教育人才!
每一個下鄉的,都可以佩戴小紅花,名字出現在街道辦的公告欄上,屬於光榮而偉大的一員!
沒看到將來胡八一、王胖子這樣的出身,還是獨生子,都成了下鄉知青!
簡直是愛大)國傻)典缺)範啊)!
“你要是想去,我可以把名額讓給你!”
這下輪到陳鋒翻白眼。
“四九城更需要我,要是我不在,紮鋼廠的工人兄弟,學校的老師們,還有街道辦的職工,誰為他們提供新鮮的野味?”
“呃!!!”
閻埠貴覺得陳鋒越來越討厭了!
好像當他不是老師了,這家夥就有點不重視他了!
他想得很對!
陳鋒以前覺得閻埠貴可能要教導陳昊、陳莉,還有陳邢,當然是盡可能維護關係,哪怕心裏不喜歡也忍著。
但現在,他都把老閻的教師給暗中搞沒了,還忍個錘子!
臉上就差寫著“不熟,請走開”五個大字。
“大鍋,我也想下鄉玩!”陳莉不懂下鄉的含義,還以為是去打獵,十分積極說道。
“那是上山,不是下鄉,記住沒!”
陳鋒壞笑道:“咱們家對社會都是有巨大價值的,不是躺家裏浪費糧食的,不用下鄉去。”
“哦哦!”陳莉眨巴眼,不明覺厲。
“咳咳,小鋒,不許胡說!”
老爺子裝作生氣,瞪了他一眼,對著閻埠貴說道:“街道辦那邊名單都已經定了,就讓解成下去一兩年好了,我現在退休了,是不能幹涉別人正事的!”
陳鋒掃視一眼。
這老摳門,求老爺子辦事,連根毛都不帶!
沒救了!
“就怕不是一兩年啊!”
閻埠貴是個半文化人,非常清楚回城的難度,表麵上看知青回城隻需通過政審和招工考試。
但實際上,很多人下去了好多年都回不來!
為了防止頻繁折返,還規定了知青隻能探親2次,甚至大部分人都得不到探親的機會,隻能寫信求支援點錢。
城裏每年增加的工作名額太少,留給城裏年輕人都不夠,更別說召回下鄉的知青。
沒有點關係,別想著回城!
賈棒梗將來下鄉不過兩三年,就可以回城,並且拿到紅星軋鋼廠的放映員工作。
隻能說,牛!
反正陳鋒不相信傻柱這個蠢貨有這個能力,能搞定街道辦、紮鋼廠兩大單位!
就他那張嘴,不得罪人就不錯了!
還能讓別人幫他辦事?
別人劉海中都是李懷德跟班,還是七級大工,他三兒子都沒能拿到這個珍惜的工作機會!
隻能說秦淮如會做人!
“總歸名額定下來,不能改動的,否則隻怕是到處都是舉報。”老爺子勸告道:“誰不配合,後果你不懂嘛?”
閻埠貴當然懂不配合的後果, 他不就是不配合下鄉支教,結果被擼掉了教師工作。
連帶著閻解成都沒了臨時工。
真要反抗下鄉,後果更嚴重!
支教隻是紅星附屬學校做出的決策,下鄉可是最高層的國策!
1700萬知青,誰願意下鄉,誰下鄉後願意留下?
有苦憋著!
或者,求父母求親戚!
反正老爺子絕對不可能為了一個閻解成,做出這麽愚蠢的事情來。
“唉,我當初怎麽就衝動了呢!”閻埠貴無比後悔道。
陳鋒心裏暗笑,誰讓你惹我!
說到底,還是閻埠貴太貪心。
閻埠貴回來不久,閻解成就頂著黑眼圈期盼看著他。
老閻歎氣:“還是做好下鄉準備吧!”
閻解成差點哭了!
下去容易,回來難啊!
多少有才華的,下去了,就算是寄稿子,在報紙發表了文章,都沒辦法回來!
想要不挨餓,就得找當地大戶成年人口多)結婚,可結婚了,就再也回不來!
79年知青大返城時有一條規定:與當地農民(包括農場職工)結婚的,不能返城。
不同城市的知青夫婦不能回到一個城市。
除非離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