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督辦處海軍局

字數:4729   加入書籤

A+A-




    最新網址:劉燾坐在轎子裏,時不時挑開轎簾,看著外麵的京師風土人情。
    離京多年,再看到這一幕幕,他居然有些恍惚了。
    劉燾是嘉靖十七年中進士,胡宗憲的同科。
    曆任濟南府推官、兵部職方主事,陝西僉事、監軍,屢立戰功。
    嘉靖三十二年,東南倭患猖獗,他被調任杭嘉湖兵備副使,開始十幾年的剿倭。
    這次他被召進京述職,在兵部、內閣述完職,又遞了牌子進西苑,破例得嘉靖帝在萬壽宮召見了一回。
    今日是奉朱翊鈞之邀,去京營戎政督辦處議事。
    轎子穿過熙熙攘攘,熱鬧非凡的東城,轉進北城,這裏明顯要蕭條疏冷些。
    北城多軍營,後軍都督府、錦衣衛等衙門,也在這裏。
    穿過幾條街道,在一處不大的院子前停了下來。
    劉燾鑽出轎子,抬頭看了一眼,發現這個院子絲毫沒有衙門的威嚴,反倒像是東南某大商號的總號。
    不過門口和周圍,站滿了全副武裝的軍士,無比肅殺,隔著一條街,都沒有百姓從這裏過。
    在大門門柱上,掛著一塊木牌:“京營戎政督辦處”。
    徐渭、李贄在門口候著,看到劉燾下了轎,連忙迎了上來。
    “劉侍郎,我等有失遠迎,還請恕罪。”
    “文長先生客氣了。”
    “劉侍郎,這位是理藩院司務廳司務,也是督辦處參事房參事,李贄李卓吾。”
    “李贄見過劉侍郎。”
    朱翊鈞總是喜歡讓人兼職,劉燾都習慣了。
    他拱手對李贄說道:“卓吾先生大名,我早就耳聞,八閩俊才,刺桐英傑。”
    “劉侍郎客氣了。”
    “劉侍郎,太孫殿下在裏麵等著。”
    “快,快帶我進去。”
    進到督辦處正堂,鄭洛、吳兌都在,正上首坐著的是朱翊鈞。
    劉燾一整衣冠,上前一步,跪下行禮:“臣兵部侍郎、總督直、浙、閩、粵海防事劉燾,拜見太孫殿下。”
    “帶川先生快請起!”朱翊鈞上前來,雙手扶起劉燾。
    “一年多不見,先生越發地硬朗啊。”
    “謝殿下。臣一年多不見殿下,感覺殿下又長高了不少。”
    “哈哈,我是年年在長,月月在長。”朱翊鈞爽朗地笑了,拉著劉燾進偏堂。
    “我們進這裏議事,不在那邊繁文縟節。”朱翊鈞拉著劉燾在偏堂坐下,徐渭、鄭洛、吳兌、李贄等人也一一坐下。
    劉燾看了一眼,看到前麵牆上掛著一幅輿圖,正是大明海疆輿圖,對於今日的議事心裏有事。
    坐下來後,等到仆人把茶水端上,朱翊鈞直奔主題。
    “帶川公,今日請你來議事,主要是兩件事。第一件,自然是大明水師。本殿請得皇上旨意,把大明水師改為北海、東海和南海水師,下分各營。
    北海水師主力為威海營,駐威海;設靖海營,駐大沽。
    東海水師主力為鎮海營,駐吳淞;設定海營,駐定海;設安海營,駐海州。
    南海水師主力為平海營,駐番禺;設寧海營,駐侯官;設廣海營,駐欽州。
    北直隸、山東、南直隸、浙江、福建、廣東,各處指揮使司再設海巡副使,分駐大沽、登州、上海、寧波、泉州、新安,統領各處海巡營.”
    劉燾靜靜地聽著。
    “北海水師提督,還是盧鏜盧公,東海水師提督,是俞大猷俞將軍,南海水師提督,帶川公舉薦了陳璘陳將軍。其餘各處海巡副使,就要請帶川公從水師裏再舉薦有勇有謀,赤誠能幹之臣。”
    “臣聽令。”
    朱翊鈞繼續說道:“水師海巡一事,關乎重大。大明浙江、福建、廣東水師,是帶川公一手籌建,又一直統領。
    本殿聽聞,這兩年,帶川公坐著海船,北至登州、南至徐聞瓊州,大明一百七十四座海防哨所,四十九處水寨,帶川公都有巡視駐足。”
    “職責所在,臣不敢懈怠。”
    “要是天下臣工都如帶川公這邊勤勉用職,何愁大明不中興啊。”
    “臣謝殿下誇獎。”
    “帶川公,今年六十有五?”
    “回殿下的話,臣生於正德七年,今年虛歲六十五。”
    “帶川公為大明殫精竭力,尤其是重興大明水師,嘔心瀝血,勞苦功高。而今大明水師定波四海,沿海百萬百姓,全得帶川公福蔭。
    本殿代表皇爺爺,代表大明,代表大明沿海百姓,謝過帶川公!”
    朱翊鈞站起身,後退兩步,躬腰長揖,深施一禮。
    劉燾熱淚盈眶,顫顫巍巍地起身,嘶啞著聲音:“臣臣.臣愧不敢當!”
    眾人靜靜地看著,心裏百味交集。
    尤其是鄭洛等在嘉靖朝待過些時日的老臣們,心裏更是無比複雜。
    太孫殿下,心計手段不輸皇上,其堅毅更是萬千人難奪其誌。
    但是他讓人稱讚的就是很有人情味。
    嚴世蕃罪大惡極,毫不客氣地被太孫殿下在幕後推手,問斬在午門。
    嚴嵩被放還回家。
    太孫通過商號給嚴家買了三千畝水田,掛在嚴家祠堂祭田名下,可保嚴家老小衣食無憂。
    這事已經在朝野傳遍。
    嚴嵩伺候嘉靖帝二十多年,罪也有,家產抄沒,其子抵罪;功也有,能夠老小無虞,衣食無憂,也算是得了善終。
    還有胡宗憲,“臭名昭著”的嚴黨骨幹,太孫殿下說要保他,就要保他。
    徐階、高拱敢伸手,直接扛上。
    徐階文鬥,太孫連廢四位閣老敲打他。
    高拱武鬥,搞什麽去皮見骨,太孫直接把晉黨和晉商連皮帶骨給你拆了。
    主打一點,本太孫的人,誰也不準動,伸手剁手,伸頭剁頭!
    籠絡臣下方麵,朝野上下一致認為,太孫確實比皇上強。
    所以滿朝文武都知道,此前的世子黨,現在的太孫黨,最團結,也最忠誠。
    朱翊鈞把劉燾扶著坐下,繼續開始。
    “帶川公勞苦功高,又年過花甲,皇爺爺和本殿,都不忍心看著你再受風吹日曬,漂泊海上,所以想請伱進京,坐鎮督辦處,主持海軍局事宜。”
    劉燾一愣,眾人也一愣,唯獨徐渭心裏有數。
    “海軍局?”
    “專管海上軍事行動事宜,北海、東海、南海水師,各處海巡營,都歸海軍局管轄指揮。”
    劉燾遲疑地問道:“那兵部呢?”
    “本殿向皇爺爺請旨,請擢帶川公為兵部尚書。兵部尚書管海軍局,不就是兵部管著海軍局了嗎?”
    朱翊鈞的話,讓眾人無言以對。
    胡宗憲以兵部尚書身份,總督山西、宣府、大同三鎮,等於兵部直管著三鎮軍務。
    劉燾以兵部尚書身份,總督海軍局,總領三海水師,各處海巡營,難道不是兵部直管著水師和海巡營了嗎?
    劉燾想了想,無話可說,欣然接受。
    “帶川公,你主持海軍局,整飭編練三海水師各營,各處海巡營之外,還有一件很重要的事,需要你主持。”
    “請問殿下,何事?”
    “再複海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