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振奮人心的檢閱

字數:5131   加入書籤

A+A-


    承天門外,長安東大街。
    以承天門為界,分長安東西大街。
    潘應龍不僅搞南城舊城改造,還對內城、東西城進行大規模的整飭,重點之一是長安街兩邊的“違章建築”。
    這些建築,有宅院、酒樓、商鋪,胡亂搭建,五花八門,把京師這條最重要的大街塞得跟一條奇醜無比的下水道。
    這些違章建築,多半是皇親國戚、宗室勳貴們修建。
    在朱翊鈞的大力支持下,潘應龍暴力強拆,把這些違章建築全部清除,硬生生拆出一條以承天門為中心,東西十裏長,南北六十米寬的街麵,兩邊還各預留了二十米的人行道和綠化帶邊,足足一百米寬。
    潘應龍一番整飭,長安東西大街煥然一新,寬敞整潔,據說還準備要修煤氣路燈。
    承天門對麵是大明門,內閣和戎政府辦公區,在長安街南邊,沿著辦公區的院牆,搭建了臨時看台,也劃出了警戒區。
    數以千計的官員、教授,勳貴和有功人士,七點鍾就落坐在這裏,兩邊站滿了數萬百姓。
    今天是第一次在萬壽節舉行閱兵式。
    以前皇上每年都會閱兵,不過都是在西山軍校操場舉行的。這是第一次在承天門前、長安大街上舉行。
    大家都聞訊來看個熱鬧。
    剛才有十位三級士官長舉著銅號,吹響了號聲,讓現場寂靜。
    一隊英姿挺拔的警衛軍士兵,穿著橄欖綠的警衛軍裝,右手托著滑膛槍槍托,槍身筆直地貼著身子,刺刀閃著寒光直刺雲霄,尾部掛著一麵小三角紅旗。
    左手有力地甩著,邁著整齊地步伐,沿著長安大街北邊一條白線,向前走著。
    一隊二十人,五米一個崗位。
    後麵的士兵走到位置,立定,左手扶槍,側放到地麵,左手回位,左轉立定,像柱子一樣筆直地站立。
    滑膛槍連刺刀,被右手握著,緊緊地靠在身體右邊。
    刺刀把士兵的臉映得更肅穆,小紅旗映得他們更生動。
    一位接著一位走到崗位,最前麵的士兵走到最西邊的崗位,立定扶槍放槍,左轉立定。二十位士兵在承天門前站出一條鬼神易辟的警戒線。
    遠處的鼓樓咚咚敲響八下。
    正陽門城樓上擺設的十二門九五火炮,炮口朝南,隻裝填發射藥不裝填炮彈,接連開炮。
    轟轟十二聲火炮響過後,承天門大門被緩緩打開,所有的人,包括此前坐在大明門北麵觀禮台的眾人,從張居正以下,全部站起來。
    承天門左右兩邊各有三位將領,身穿華麗軍服,騎在油光滑亮的戰馬上。
    左邊陸軍將領是蕭文奎、馬芳和李成梁,右邊海軍將領是盧鏜、李超和張雲勳。
    承天門開,他們連忙拉住韁繩,隨時待命。
    朱翊鈞騎著火龍馬,走在最前麵,身後跟著宋藥師、薛易和那隊騎兵。
    朱翊鈞策馬來到金水橋前,拉住韁繩,戰馬立定。
    左右兩邊的陸海軍將領策馬匯合,站在他的兩邊,以為護翼。
    左邊金水橋前,一位錦衣衛大漢將軍,揮動長七米的靜鞭,啪啪啪,三聲鞭響,天地為之一靜。
    觀禮台最中間的張居正、譚綸帶頭,高叉手長揖行禮。
    “臣/草民參見皇上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平身!”
    朱翊鈞金口一開,旁邊有唱讚官喊道:“皇上有旨,平身!”
    不同位置都站著唱讚官,他們洪亮悠長的聲音在北京城上空回響,如同陽光般通亮。
    “萬勝!”
    “大明萬勝!”
    朱翊鈞宏聲喊一句,二十乘以十六的方隊立即回以排山倒海的喊聲,整齊洪亮,響徹天地。
    第二個方隊是西山軍官學院軍官方隊,他們也都是騎著戰馬。
    第三個方隊是武騎軍方隊,蒙古前後左右各翼選出了三百二十二位精銳,騎著三百二十二匹黑色的戰馬,列隊接受檢閱。
    他們的回應聲字正腔圓,都是經受過大明官方教育的精銳之士。
    第四個方隊是海軍陸戰隊,第五個方隊是陸軍,第六個方隊是海軍,第七個方隊是警衛軍。
    第八個方隊是陸軍炮兵方隊,第九個方隊是海軍火箭彈方隊。
    第十個方隊是灤州工人民兵師,穿著灤州藍軍裝;第十一個方隊是農牧兵團民兵師,穿著草綠色軍裝;第十二個方隊是醫療救護隊,穿著陸海軍軍裝,外麵套著白色背心,前後各有一條紅色橫杠。
    朱翊鈞策馬一一走過這些方隊,每個方隊都會互動三句。
    策馬走到第十二個方隊隊尾,朱翊鈞調轉馬頭,在戚繼光和俞大猷的護衛下,策馬回到承天門,過中間的金水橋,走回到原來的位置。
    戚繼光和俞大猷沒有跟著過金水橋,而是策馬站在橋南頭,一左一右如同哼哈二將,把守著金水橋。
    三發信號彈騰空而起。
    正陽門又是十二發空包禮炮響。
    炮聲還在空氣中回蕩撕裂,站在右邊的少年軍樂隊,和剛剛站過來的陸海軍軍樂隊,一起奏響了行軍曲。
    隨著樂曲響起,馬蹄聲從東大街傳來,十二支方隊依次列隊邁步,沿著長安大街走過來,接受朱翊鈞和觀禮台官民們檢閱。
    第一方隊走到左邊金水橋,在兩位領隊軍官的率領下,洪武軍事學院方隊成員,全部拔出各自的佩劍,右臂平直,雪亮的佩劍被直舉在胸前。
    左手拉韁繩,坐騎小跑。
    上身筆直,仰頭右望,目光凝視在朱翊鈞身上。
    朱翊鈞神情肅穆,右手行軍禮。
    走過右邊金水橋,收佩劍,拉住韁繩,坐騎變慢步。
    第二、第三方隊都是如此。
    第四方隊是海軍陸戰隊,他們穿著藍黑軍裝,戴著軍帽,扛著槍走過來。到左邊金水橋,邁正步,同時取槍、扶槍、劈槍,昂頭右望,肅穆行注目禮。
    人如龍、槍如林、刀如海、旗如火,肅殺之氣驟然撲麵而來。
    站在觀禮台上的馬塞洛和萊昂不由尾椎骨一寒。
    隻是他們在檢閱時不戴頭盔,反倒是兩大民兵師為了突顯與正規軍不同,特意把頭盔戴上。
    除了頭盔和軍裝不同,隊形和滑膛槍都一樣。雖然不及經曆過實戰的陸海軍方隊殺氣凜冽,但這種氣勢拿到歐羅巴去,絕對的橫掃。
    馬塞洛太清楚歐羅巴各國的軍隊實力了。
    他和萊昂怎麽也想不到,明國的民兵師,所謂的“業餘軍隊”都這樣訓練有素,氣勢如虹,怎麽打啊?
    第十二個方隊走過去時,許多官民都發出驚呼聲。因為這支方隊最後四排,居然全是婦人。
    她們都是軍屬,屬於野戰醫院的護士。穿著軍裝,戴著氈帽,背著救護包,英姿颯爽地出現在眾人麵前,不僅引起驚呼聲,還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聽了舒友良簡單的解釋,馬塞洛不由驚歎道:“女人都上戰場了?”
    “她們是野戰醫院的護士,救死扶傷,是戰場守護者。”
    “你們為什麽讓女人去救助戰士?”
    “缺人啊。大明現在到處缺人啊。棉紡廠、絲綢廠現在全是女工。卷煙廠、搪瓷廠等輕工業廠子,有部分女工。
    現在誰敢叫給女人裹腳,非得被人家打死,耽誤百姓們掙錢的重要門路。
    說到底,缺人啊。不分男女,隻要是勞力,都急需。”
    “明國這麽多人,怎麽還缺人?”
    “我大明雖然人多,可是這世界太大”舒友良馬上住口,“哎呀,這太陽很毒啊,曬得老子油汗都出來了。
    熱辣辣的陽光下,馬塞洛和萊昂後背全是白毛汗。
    雄壯的樂曲聲中,十二支方隊全部走完。
    軍樂隊開始奏響節奏緩慢的樂曲。
    一隊工程兵迅速進場,飛快地搭建一個可以容納百人的高台涼棚。
    朱翊鈞翻身下馬,戚繼光等人也紛紛下馬,跟在身後,進到涼棚裏。
    張居正、譚綸、趙貞吉、王崇古四位被請出,穿過長安大街,也來到涼棚裏。
    還有二十餘人被請到涼棚一側,其中就有馬塞洛和萊昂見過一麵的李時珍。
    接下來要幹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