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數:5065   加入書籤

A+A-


    公主都是吉祥物。

    鄭子竹會選擇娶李老板的寶貝女兒當正妻,是有很多考慮的。簡單的說,他喵的就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做什麽就是不做好事。

    在唐初娶公主當老婆,那真的不是什麽好事情,公主是領導啊,是要供著的,要守禮。不過這也要看婆家的權勢地位,要是五姓七望,哼哼,公主滾一邊去。

    真能有這麽牛?就是這麽牛!

    五姓七望骨子裏就是傲嬌的,想要日天操地,李唐的公主都是垃圾,別想嫡係會娶。

    鄭子竹是鐵打的滎陽鄭氏嫡係,更是這一代第一人,不說笑的。鄭子竹除了寫字醜了些,其他無可挑剔,君子六藝都是沒得挑剔的,又不是個讀書宅。

    在滎陽鄭氏,鄭子竹更是接觸到了夢寐以求的武術啊,分為兩種,煉體術和吐納法。

    尋常百姓,能得煉體術就大善,更是肉食不夠長力氣的。煉體術就是鍛煉身體用的,跟槍法劍法這些是兩碼事,煉體術也是訓練出戰鬥力逆天的特殊軍隊必備的。

    吐納法更多還是佛道儒三家之傳承,鄭子竹從滎陽鄭氏學到的吐納法,就是正宗儒門的,功效就是養生延壽用的,這玩意不是內功好不好,就是一呼一吸的節奏之法,想要看到效果,不持之以恒的練上數年,那是不見奇效的。

    說真的,吐納法也不怎麽神奇,鄭子竹學的時候,前後花了三天,這還是鄭子竹過目不忘。負責傳承吐納法的族老,在鄭子竹記下吐納法之後,還要查看鄭子竹的呼吸反饋,從而微調,讓鄭子竹的吐納法更貼合自身,否則會練出事來的。

    吐納法想要改良,那真的是需要上百年數代的觀察時間來驗證修改。

    一個人,要是氣亂了,死都不知道怎麽死的。

    呃,修煉了吐納法,想要變高手啊,那是做夢了,扯淡好不好。

    相對而言,煉體術就簡單直接些,可也是無數人的鮮血性命淬煉出來的。煉體術學來也不難,真傳其實在各種搭配的藥方上,鄭子竹打小就各種藥浴、藥蒸,花費巨萬。

    鄭子竹背靠著滎陽鄭氏,真的是非常清楚整個唐朝的各種內幕,就像是武者的境界都是扯淡,誰會有閑工夫去搭理這種玩意啊,都是戰場上砍殺的,活下來的才是真英雄。

    死掉的,不管如何強悍,都沒有半點價值。

    江湖遊俠什麽的,都是笑話了,麵對著軍隊戰陣,都是死了死了。

    滎陽鄭氏也不會在意那些個人武勇,鄭子竹看過很多書,知道很多的史料,也清楚古人喜歡用兵將的戰績來形容,就是殺人,如此簡單。

    一人敵,十人敵,百人敵,千人敵,萬人敵,無人敵。

    被古人認可的戰力榮耀等級,也就是這六種了。其中無人敵被認證了的,也就是兩個人,第一個是霸王項羽,第二個是戰神呂布。

    萬人敵那就多了,三國的關羽張飛都是這個等級的,唐朝也就秦叔寶和尉遲敬德。

    秦瓊能夠穩贏尉遲恭,所以是無可爭議的唐初第一戰將。

    鄭子竹跟秦門神沒啥交情,但也會有些關係,畢竟說話能夠讓李老板聽進去的,也有秦叔寶。鄭子竹手底下的醫療隊伍,能夠挽救秦叔寶的性命,這就絕對是恩惠。

    唉,鄭子竹是個有點精神潔癖的家夥,如果隻是隨意啪的話,那麽長樂公主也挺好的,可鄭子竹清楚地記得,李麗質可是嫁給了長孫衝的,還生兒育女了。

    為什麽是晉陽公主李明達,因為鄭子竹知道,李明達十二歲就病逝了,沒有嫁人。

    對未來大老婆的病患,鄭子竹已經心中有數了,史書上也是有所記載的,長孫皇後也是因為此病早逝的,鄭子竹可要保住長孫性命,才能影響李老板。

    古代朝廷就是這個不好,什麽都是皇帝陛下為中心,搞得鄭子竹想要真正做大事,就繞不過皇帝,李老板是好騙的嘛,當然不是了。

    鄭子竹跑來唐朝,最不爽的就是飲食,在現代各種吃各種喝,如今哪怕貴為滎陽鄭氏嫡係,也還是可憐兮兮的,卻不是說鄭子竹吃的不好了。

    唐朝國威強盛,經濟繁榮,在古代是空前的,在當時的世界上也是僅有的。在這個基礎上,承襲六朝並突破六朝的唐文化,博大清新、輝煌燦爛,為中國文化史上添上了獨特的一筆。殊不知唐代文人嗜酒特甚,有關詩文也特別多,酒文化是別具一格的。

    唐朝時期飲食具有明顯的層次性,這種等級層次差別突出表現在高門化族與平民百姓的差異。先秦以來,食肉者為貴族,食素者為平民,因而這兩者成了兩大不同階級的身份代稱。

    鄭子竹可是地主階級,包括皇室、貴族富豪、士人等,他們以追求異味奇珍為樂事,崇尚口腹之欲,山珍海味,無不厭飽;甚者奇嗜惡癖,令人作嘔。當然,也有少數地主階級有知之士居安思危,提倡節儉,而能輕財貴義、樂善好施。

    飲食奢靡,是唐時期地主階級的普遍現象。《漢書?食貨誌》載:“成帝時,天下亡兵革之事,號為安樂,然俗奢移,不以蓄聚為意。”

    當時奢移已成為時俗,唐朝時期因為食鹿之風盛行,故有獻鹿之風。因而大量的捕宰各種鹿種,鄭子竹主食就常有鹿肉滋補,古代飲食史上的輝煌時期,但在其發展過程中,既有寶貴的經驗,也有教訓。濫捕野生動物,就是深刻的教訓之一。

    唐朝時期,農民、奴隸、手工業者、城市平民等普通勞動者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盡管他們勞累終日,“春不得避風塵,夏不得避暑熱,秋不得避陰雨,冬不得避寒凍,四時之間,亡日休息”。

    在普通勞動者的日常生活中,肉食是相當難得之物。郭原平以家貧“唯食鹽飯而已,或家中無食,則虛中竟日,”整天都餓著肚皮。

    鄭子竹知道李老板吃飯的時候,禦廚進撰,凡器用有少府監進者,用九燈食,以牙盤九枚裝食味於其間,置上前,亦謂之看食。所謂燈,就是把水果擺放在盤裏,九燈食,就是把各種水果按一定的造形,擺放在華貴的牙盤之中,裝滿九盤。

    這種燈食既可食用,又可觀賞,以觀賞為主,所以稱之為“看食”。作為主食的各種餅類食品,也要製作成五顏六色,擺成美麗的圖形,謂之“燈短”。

    其實鄭子竹吃了一頓禦膳,覺得還沒有滎陽鄭氏做的家宴來得好吃啊,果真李老板現在是沒啥閑錢來浪費了,難怪吃的跟個小地主一樣。

    鄭子竹吃過很多好東西的,比如紅蟲脯,是用一尺長的紅肉絲加工成的佳肴,絲絲紅肉,如一條條剛健有力的蟲龍,給人以傳神的動感,故稱紅蟲脯。在唐朝民間,菜肴的色、香、味、形、器也得到高度完美的統一,給人以美的享受。

    水果也有很多啊,鄭子竹吃的構椽子是唐朝的嶺南地區出產的一種水果,“形如瓜皮,似橙而金色”,有一股誘人的清香味。但是味道很酸,不好食用。然而,經過民間女子的巧妙加工之後,拘椽子馬上身價倍增,立刻變為京城豪貴宴席上的名食。

    原來,“南中女工,競敢其肉,雕鏤花鳥,浸之蜂蜜,點以胭脂”,用蜂蜜降低了水果的酸味,用刻刀美化了水果的外形,使其成為色彩絢麗、酸甜可口、香氣襲人的美食,因此成為京城豪貴的珍品。

    蜂蜜不是貴,而是貴到上天了去,鄭子竹吃得起,絕對是有錢人啊。

    南中女工這種變廢為寶,提高菜肴藝術價值的作法,無疑凝結了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據《南楚新聞》記載,南方的百越地區,有兩種用青蛙做成的菜肴,構思絕妙,其自然天成的藝術造型,不留絲毫人工雕鏤的痕跡,令人歎為觀止。

    “百越人好食蝦蟆,凡有宴會,斯為上味,先於釜中置水,次下小芋烹之,候湯沸如魚眼,即下其蛙,乃一一捧芋而熟,如此呼為抱芋羹。又或先於湯內安筍苛,後投蛙,乃進於宴上,皆執筍苛,瞪目張口而座,客有戲之日賣燈心者。”

    唐朝是一個透明度較高的社會,人們的思想開放,衣著開放,生活開放,所以,唐人的飲食製作,也極力追求一種冰清玉潔的透明效果。唐人的飲食質量高低、烹調技術的好壞,其光潔透明的程度乃是一個重要標準。

    故唐人的高級撰食,習慣稱為“撰玉”,肉白如雪的生魚片,習慣稱為“玉魷”,檔次較高的美酒,習慣稱為“玉液”。

    鄭子竹還喜歡把美味可口的肉食和香甜爽口的水果、青翠欲滴的菜葉夾雜在一起,以此來提高飯菜的口感和觀賞性。

    滎陽鄭氏那些個廚娘烹調菜肴的方法極多,炯、煮、燒、烤、烙,燙、炸、蒸、脯、醃,這些方法在秦漢時期已差不多全部出現,而這些烹調方法的技術改進、內在質量提高,則是在隋唐時期完成的。以最常見的膾為例,也許更能說明從秦漢至隋唐烹調技藝的不斷深進。

    膾是細切的魚、肉,《釋名》“細切肉令散,分其赤白異切之,已乃會合和之也。”就是把肉切開,讓肉分散,把瘦肉和肥肉分開,按不同方法加工,然後把切好的肉放在一起。春秋時期,孔子《論語?鄉黨》已提出“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主張。

    到了唐朝,唐人已把膾的技術發展到人工操作的極限。

    “善研膾,毅薄絲縷,輕可吹起。”

    把肉切得象絲綢一樣薄,象絲線一樣細,出一口氣,能把肉絲吹起來,鄭子竹覺得味道特別好,即使現代的特一級廚師,恐怕也難有如此之高的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