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6章 劉崇皈依
字數:3325 加入書籤
方諾話被許幼翎通過耳機一五一十的都聽了個清楚。
當方諾那句“均田地,等富貴”一出口許幼翎就知道自己的格局和方諾比真是提鞋都不配。
短短六個字就道明了幕國的症結所在。如果劉崇父子真能按照此法去做,那幕國的風氣必然煥然一新,就被壓榨的百姓也能因此而重獲新生。
方諾雖然假扮的是菩薩,可他此舉和萬家生佛又有何區別?
“此法雖好可卻難以實施。就算後繼之君能貫徹此法堅定不移卻也是不患寡而患不均。我幕國本就人多地少再怎麽均分也是不夠的。還望菩薩明查。”劉崇開口道。
“軍功授爵。有功者賞。無功者怠。此時的幕國已危如累卵,敢問朝廷如今還有多少可戰之兵可用?可一旦放開了軍功授爵這條路幕國百姓哪怕為了自家的前程也要搏上一搏。你以為呢?”
此言一出聽在劉崇耳中宛如炸雷。眼前這人哪是什麽菩薩啊?說句惡魔也不為過。
軍功授爵他能理解。但軍功授爵這四個字中重點不是在授爵,而是在軍功。
海量的軍功背後就代表著海量的傷亡。你不是說幕國地少人多嗎?那就讓戰爭去消磨掉多餘的人口吧。
如果是之前朝廷想要從民間征兵就算給的待遇再好也未必能招來幾個,就算招來了也都是一些不堪重用的累贅。
可一旦開了軍功授爵這個口子,那在利益的趨勢下講會有無數良家子投軍而來。
想要改變命運嗎?那就來參軍吧。
想要一夜暴富嗎?那就來參軍吧。
參軍後有田有糧還有爵位,雖然這個爵位很可能隻是個小的不能再小的虛爵。但隻要能活下來就真能逆天改命不是?搏上一搏總比現在在家毫無希望的等死強。
而且此法一開還一個好處就是空見那邊的造反旦夕可平。畢竟空見可不會把珍貴的土地分給這些泥腿子的。
至於說缺點也不是沒有,那就是他們劉氏這次要大出血了。佛門此前搜刮的那些田地貨產其實大半都在王室手中。想到一次性要把這些珍貴的資源全都送給那些泥腿子劉崇就感到一陣肉疼。
可他也知道菩薩此法是唯一能保住他們劉氏一脈的方法了。否則一旦民怨沸騰起來他們就算有再多的田地也是為他人做嫁衣。尤其現在上麵還有個活菩薩盯著呢。
“弟子明白了。等弟子回去後就即刻著手去辦。”劉崇咬了咬牙應承道。
“善。相信幾年之後幕國百姓會感念你對他們的恩德的。”
“這都是菩薩點化的功勞。弟子不敢貪功。”劉崇謙虛道。
可菩薩突然話鋒一轉道:“可這些事已經和你無關了。因為你現在已經不是幕王了。”
“啊?”劉崇豁然開朗,這才想起自己已經辭去王位一事來。
“怎麽?想跟貧僧玩退而不休?”菩薩慍怒道。
“弟子不敢。隻是如今幕國群龍無首,又該誰去發號施令啊?還請菩薩明示。”劉崇問道。
“阿彌陀佛,正所謂不破不立。幕國百姓現在要的是一個能帶著他們奮勇向前的主子,而不是一個隻知道躲在背後敲骨吸髓的螞蟥。”說罷他又轉頭看向劉煜道。
“你不是喜歡運籌帷幄嗎?現在你表現的機會來了。如果你這次能帶領幕國百姓走出這個困境那麽你將來便是幕國當之無愧的王。若是不行那你就當是為幕國盡忠吧。何去何從你自行考慮吧。貧僧言盡於此。”
劉煜聞言表情一滯,但麵對菩薩他也隻能點頭答應:“小王定當遵循菩薩教誨。”
方諾很滿意劉煜此時的態度,相信經曆了這麽多事他總該懂點事了吧。
“至於你剛才說的群龍無首這完全不是你現在應該考慮的問題。幕國何去何從已不再是誰來當這個王。而是要在內憂外患之下如何生存下去才是正理。”
“若此時有人扯旗造反怎麽辦?”劉崇問道。
“那就說明天命不在你。也不在你兒子。若是你們父子二人連最基本的民心都收拾不起來,那這個王位依貧僧之見還是別坐了的好。嗬嗬,想來也是可笑,沒了王位下麵就扯旗造反的話那你這麽多年的幕王還真是幹得漂亮啊。”菩薩譏諷道。
“那偽佛門該如何處理。被偽佛門愚弄的百姓又該如何對待?”劉崇又問道。
“任其自生自滅好了。願意跟隨的百姓就由他們而去。能幡然醒悟的自然會找到正確的出路。真的假不了,假的也真不了。若你們真能堅實貫徹均田地,等富貴的政策。何人還能被偽佛蠱惑?”菩薩淡淡說道。
劉崇聞言微微頷首合十道:“弟子明白了。弟子還有最後一個問題。”
“說。”
“弟子如今已辭去王位,今後弟子該何去何從?”
此言一出菩薩當即起身後退了幾步,一陣華光閃過菩薩再次從方諾的模樣變回那個悲天憫人的原本形象。
“正本溯源,去偽存真。幕國佛門墮落自此你劉氏一族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貧僧念在你之前對偽佛有剿滅之意這才對你網開一麵。願意給你一個機會。好讓你在日後還我佛門一個清白。這些事貧僧不便插手,隻能由你這個凡人來做。幕國上下本就一心慕佛,奈何悔僧曲解佛經讓百姓蒙受苦難。你若能就此幡然醒悟並退還此前所占財物後一心遁入空門皈依我佛,將來你未必沒有修成正果的機會。世尊有言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殺戮不是貧僧的目的,懲前毖後才是貧僧此次下界的根本所在。往你萬萬不可自誤啊。”菩薩寶相莊嚴的說道。
劉崇聞言心中大喜:“弟子多謝菩薩點化,從今往後弟子定當緊守釋門戒律。絕不敢有半點懈怠。”
“善。你近前來。”菩薩對劉崇招了招手道。
劉崇歡喜上前在菩薩麵前欣然跪下。
“你這比丘做不得數,今日貧僧就為你親自剃度受戒。從今往後往你一心普渡佛法,萬不可再行王朝舊事。”
“弟子多謝菩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