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 金,猛安謀克

字數:13049   加入書籤

A+A-


    誰?還有誰落井下石,參與了玉門關之戰。
    一道道帶著殺意的眸光同時射向了來護兒。
    當然,這殺意肯定不是衝著這位百死餘生的將領的。
    他們衝的是那出手的敵人。
    蒙元自不用說。
    但其餘趁火打劫的勢力或國家,無疑更遭人恨。
    當然了,場中的人,都是軍中將領。
    對大隋的基本地勢,周邊情況,自然是有所了解的。
    在確定有其餘國家插手後,幾人心中其實早就有了一些估計。
    大隋西北方向,靠著的主要是三個國家。
    蒙元自不用說,早就成了大隋西北最主要的威脅。
    而在蒙元的左右兩側,還有兩個國家。
    左側也就是西麵的大宋。
    右側東麵則靠著西突厥。
    插手玉門關之事的,肯定就在這兩國之中。
    或者兩國都或多或少的參與了其中。
    西突厥不用說,本就是大隋北麵的敵人。
    而且突厥之所以分裂,主要也是大隋的手筆。
    雙方之間一直都有宿怨。
    在蒙元不斷擴張,和大隋接壤之前,東西突厥才是大隋的最大威脅。
    至於大宋。
    按常理來說,應該是沒有那個膽子參與這種戰鬥的。
    但有些事往往不能用正常邏輯去推理。
    而且大宋朝廷,有時候往往會有一些讓人難以理解的操作。
    雖然到目前為止,來護兒還沒說出大宋兩個字。
    但場中幾人,都算是經驗豐富的將領。
    僅剛才的那一些介紹,已經足夠看出很多問題了。
    金雞嶺突然被破,固然有著羅方薛亮的原因。
    但元軍是從何而來,這明顯是一個問題。
    畢竟金雞嶺靠的是大宋襄樊兩地,從大隋越過金雞嶺之後,可是宋土,並不是蒙元。
    而現在元軍能這麽詭異的出現在金雞嶺。
    隻有兩個可能,要麽就是元軍攻入宋地,直達金雞嶺,大宋知情不報,要麽就是大宋讓開了道路,甚至直接和蒙元有了合作。
    想到這裏,場中幾人都是眼冒火光。
    要知道,此次楊林進軍,雖然是防備蒙元,但駐軍玉門,緊靠大宋,同樣也在側麵支援了襄陽。
    而現在,大宋卻是反過來幫了蒙元一把。
    此種行為,如何能不讓人心生恨意。
    倒是高長生並未露出太多的情緒波動。
    大宋出了幺蛾子,他之前就已經預料到了。
    辛棄疾那般主動的幫助南京,甚至親身相迎高長生。
    背後必然有著什麽原因。
    而能讓辛棄疾這般去做的,毫無疑問隻有身後的大宋。
    僅從這一點,就能斷定,玉門關之戰,大宋必然做了小動作。
    辛棄疾毫無疑問是知道一些內情,或者直接收到了大宋的命令。
    就像是做了壞事之後的討好。
    這也符合大宋牆頭草的作風。
    不過從這一點來看,大宋應該沒有直接出兵。
    若是直接出兵,那和大隋就是板上釘釘的死仇。
    任何討好都根本沒用,就算大宋皇帝是傻子,辛棄疾也不可能不懂,必然不會做這種無用功。
    而就在眾人思考的時候。
    來護兒淒厲的聲音也響了起來。
    而他說出的第一個字,就出乎了很多人的預料。
    “金。”
    “金國?”
    羅成不由自主的驚呼了一聲。
    金國他們當然知道。
    真實曆史中,遼,金,元,這幾國都是大宋北麵的敵人。
    遼滅金興,金滅元興,是屬於先後興起的國度。
    而這個世界,幾個國家卻是同時存在。
    從左到右排列在大宋的北麵。
    當初金國興盛時,也曾一度打的遼宋兩國抬不起頭來。
    滅北宋,攻取大宋半壁,造就靖康之恥的就是金國。
    不過隨著蒙元興起,步步推進,金國也如同真實曆史那般,慢慢衰落。
    當然了,不隻是金國,幾乎整個北方的異族國家,都遭受到了蒙元鐵蹄的侵擾。
    隻是相對而言,金國受到的影響是最大的。
    相對來說,原本一直受到金國壓製的遼國,在這段時間反而得到了喘息之機,有了一些複興的征兆。
    而眾人之所以如此驚訝。
    是因為金元兩國,那也是死敵中的死敵。
    金國原先的大半領土,都已經落到了蒙元手上。
    而以蒙元軍隊的行事風格,可想而知,這些土地被攻取之後發生了什麽。
    可以說,兩國的仇恨那是刻入骨髓的。
    而現在,金國竟然會和蒙元合作,這可以說是極其不可思議的。
    另外一點,金國和大隋同樣不接壤。
    從地圖上看,大宋襄陽的北麵,就是蒙元。
    而金遼兩國,從右到左,位於襄陽的西北側。
    隻不過蒙元土地遼闊,往北往西延伸,就像一個口袋一樣,包住了宋金遼等國。
    所以說,金國軍隊要想攻入大隋,是必須要穿過幾國領土的。
    這顯然是極其不合常理的。
    就算鐵木真能夠花言巧語,取得和金國的合作。
    金國上下也不是傻子,怎麽可能去做這種完全看不到任何好處的事呢?
    國土不接壤,還是大隋這樣實力強大的國家。
    那完全是用自己的軍隊去為蒙元謀好處。
    幾人甚至覺得來護兒,是不是傷勢太重影響了記憶。
    畢竟從哪方麵看,金國都不應該出現在這次戰鬥之中的。
    甚至大宋出兵,都比他們合理。
    而就在眾人懷疑的時候,來護兒卻是再度重複了一遍。
    “就是他們。”
    聲音中充斥的恨意,已經表明出,金國確實出兵了,而且必然充當了重要角色,不是簡簡單單的走個過場。
    “金國,是哪支軍隊?”
    定彥平冷聲開口。
    相比於羅成幾個年輕人,定彥平的情緒控製無疑要強大的多。
    “若老夫沒有記錯,金國當年不可一世的鐵浮屠和拐子馬,在這些年中早就被蒙元打殘?”
    “莫非是那支新晉興起的忠孝軍?”
    金國當年打崩北宋大遼的,就是鐵浮屠和拐子馬兩部。
    不過先敗於嶽武穆之手,後又遇到蒙元興起。
    連續的征戰中,兩支部隊早就建製不存。
    至於忠孝軍,是金國近兩年出現的部隊,聽說戰力極強,甚至數次打敗了蒙元,隻不過數量並不多,並未能給元軍帶來太大威脅。
    “不,不是。”
    “金國出現的,是猛安謀克!”來護兒沉聲開口。
    “什麽?金國瘋了不成?”
    就連定彥平聽到都是瞬間露出了驚色。
    “猛安謀克?這是?”羅成露出不解。
    “你們沒聽過正常,這支部隊已經很久未出現了。”定彥平搖頭道。
    “但你們想必應該聽過一句話,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
    羅成幾人同時點頭。
    “這指的就是猛安謀克,這支部隊也是當初完顏阿骨打,完顏宗望,完顏宗瀚等人合力打造的部隊,是金國的起家軍隊,也是最強軍隊。”
    定彥平眯起雙眼:
    “這可以說是金國的最大底蘊,一直鎮守在金國的國都,這麽多年,哪怕麵對蒙元那麽大的壓力,國土連連淪喪,金國都沒有動用這支兵馬。”
    “這也是當初鐵木真沒有一鼓作氣覆滅金國的原因。”
    “就是忌憚金國最後的搏命一擊。”
    “畢竟威脅這種東西,隻有隱而不發,將露未露時,產生的震懾才最大。”
    幾人同時點頭,但眼中的疑惑也變得更加強烈。
    在本國危機時都未動用的軍隊,卻在這個時候派到了大隋。
    這簡直可以用瘋了來形容了。
    “其他的呢?”
    高長生再次開口,打斷了幾人的驚駭。
    “還有西突厥,沙陀騎。”
    來護兒開口。
    “猛安謀克,沙陀鐵騎,再加上怯薛軍,已經三支軍魂部隊了。”
    饒是定彥平也不由得倒吸了一口涼氣。
    軍魂部隊,那是何等的罕見。
    任何一支都擁有改變整個戰局的能力。
    像之前的襄陽之戰,一支數千人的背嵬軍,就曾打的蒙元抬不起頭來。
    若不是鐵木真的怯薛同為軍魂,僅靠不全的十三翼。
    鐵木真未必就能威脅到襄陽城防,也用不著王陽明隔空相助。
    事實上,九洲雖然遼闊,國家也如雨後春筍。
    但真正能擁有軍魂部隊的國家,其實並不算多。
    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擁有軍魂也是成為大國的標誌。
    像之前被滅的高句麗。
    在滅掉新羅百濟後,論國土麵積,人口數量,甚至是軍隊實力。
    其實早就不下於很多國家。
    但隻要提起高句麗,很多人依舊還是用小國來形容。
    其中最大的一個原因,就是他們沒有養出自己的軍魂部隊。
    另一個相似的例子,就是離陽了。
    離陽國土麵積不弱,傾國之兵,甚至還要超過北莽。
    但這麽多年,離陽的名頭卻一直並不顯眼,也被北莽壓製的死死的。
    其中固然有國內形勢混亂,諸王不服的原因。
    但更大的原因還是這點,離陽趙氏並無自己的軍魂部隊。
    當然了,若和高句麗相比,離陽還是要強的多的。
    因為離陽境內有個北涼,而北涼徐驍麾下,有一支大雪龍騎。
    在名義上,北涼畢竟還是離陽的部屬。
    所以較真的來說,大雪龍騎也算是離陽的軍魂部隊。
    但北涼和離陽的情況,在明眼人看來,那都是不用去說明的事。
    要不然,北莽也不會一直忽視離陽,隻把北涼當做最大威脅。
    “元金突厥三國,三支軍魂,還有鐵木真的十三翼精銳。”
    “難怪,難怪玉門關會破,靠山王會敗。”
    羅成喃喃自語道。
    “不。”
    不過話音剛落,來護兒卻是突然搖了搖頭。
    “王爺他,不是在玉門關敗的。”
    此話一落,所有人都是抬起了頭。
    按照來護兒的訴說,楊林的隋軍已經是被圍在了玉門關。
    怎麽又來了一句不是玉門關。
    來護兒緩緩的抬起頭。
    “王爺,東麵發現了西突厥的沙陀騎。”
    “再加上金國軍隊,已經確認至少三國聯合在一起了。”
    魏文通站在楊林身前,沉聲稟報著。
    “不過我們有著玉門險關在,我大隋九佬合力打造的絕世驍果,絕不弱於任何對手。”
    “就算三隻軍魂,三國聯合,結局如何也要打過之後才知道。”
    魏文通的聲音鏗鏘有力。
    但楊林並沒有第一時間回應,隻是抬頭幽幽的看著南麵方向。
    那裏是大隋的國土。
    如今在夜色下,一片安靜,看不到任何亂像。
    但在場的人都知道,如今異族的騎兵早已經進入了大隋國土。
    蒙元,突厥甚至還有金國的騎兵,都有可能正在肆意馳騁。
    “本王並不準備在這玉門關死守。”
    楊林突然開口。
    但眸光卻並未轉動,一直抬頭眺望著遠方。
    誰也不知道他在看什麽,是已經陷落的敦煌,還是遙遠的大興,亦或是整個大隋。
    “什麽?”
    而場中兩人,顯然都被楊林的話驚到了。
    鐵木真明顯是有備而來,暗中聯合兩國,集齊三支軍魂部隊,將他們包圍在此。
    對方的目的根本不言而喻。
    而如今他們最大的優勢,毫無疑問就是玉門關這座雄關了。
    天時地利人和,他們隻占一個地利。
    而楊林的意思,竟然是準備放棄這個優勢,他們當然無法理解。
    但楊林並未回答他們。
    隻是不容反駁的道:
    “本王已經決定,全軍突圍,以七萬驍果為箭頭,這世上沒有任何能夠攔住我們的包圍圈。”
    “末將遵令。”兩人同時拱手。
    “此舉雖異於常理,但敵人想來也猜不到。”
    魏文通沉聲開口:
    “剛好可以趁敵人立足未穩,殺他們一個措手不及,甚至可以奪回敦煌。”
    “往南?”
    “本王是要往北而去。”
    楊林冷漠的搖頭。
    “為什麽?”
    魏文通來護兒再次驚呼道。
    “不必多問,這是本王的軍令。”
    楊林果斷的擺手,打斷兩人。
    又轉過眸光,從兩人臉上一掃而過。
    “來護兒。”
    “末將在。”
    “明日一早,本王便會盡起全軍,出玉門向北而擊。”
    “你就不用跟大軍一起了,本王另有任務給伱。”
    “請,請王爺吩咐。”
    “大軍盡出,敵軍的注意力必在本王身上,包圍也必然出現漏洞。”
    “你帶領一部輕騎,往南突圍。”
    “雖然有本王吸引注意力,但此去也是九死一生。”
    “而且本王不能把驍果交給你,驍果雖強,但帶著他們,你遇到的攔截也會增強十倍,反而不可能突出去。”
    “王爺,我……”來護兒猛的抬頭,剛準備開口拒絕,但楊林的聲音已經再次響起。
    “怎麽,你想抗命?”
    “末將,末將遵令。”
    “很好,接住此物,若能出去,不用去大興,直接去找高長生,把此物交給他。”
    “王,王爺,可有話讓末將帶給齊國公。”來護兒的聲音已經開始顫抖。
    “不必了,高長生會懂的。”
    ……
    “為什麽!”
    來護兒的話音剛落。
    場中便是傳出了道道驚呼。
    他們顯然都無法理解楊林的選擇。
    隻有定彥平一人突然低下了頭,兩手不自覺的用力,死死的握住了槍身。
    “刷。”
    也就是此時,高長生突然從座位上站起了身。
    場中所有的聲音都在瞬間消失,一雙雙眸光都是落在了高長生身上。
    來護兒既然突圍,很明顯後麵的事情,他也已經不知。
    “再次傳訊,告訴西線宋缺,還有南線李世民楊玄感幾人,兩日之後,本帥就要在南京城看到他們。”
    “是。”
    所有人同時一肅。
    這個時候,可沒人敢發出任何異議。
    “定將軍。”
    高長生又轉頭看向了定彥平。
    而聽到此話。
    這位早已退隱不問朝事的九佬,竟也是微微躬了躬身。
    “以此令蓋印,傳訊大興。”
    “整軍備戰。”
    高長生抬起右手,那枚浸染著鮮血的王令,展現在所有人的眼前。
    赤色的血光,帶著濃濃的殺伐之氣。
    “伍建章,史萬歲等人應該都在。”
    “怎麽協調,從哪裏調兵,本帥不管。”
    “本帥隻有一個要求,最短的時間內,隋軍要出現在西北前線。”
    “不管元軍動沒動,他們都要提前扼守住祁連山,不讓元軍越境一步。”
    “是。”
    定彥平沉聲開口。
    “羅成。”
    “末將在。”
    “把此信傳給北平王,告訴你爹,這不是請求,是命令。”高長生冷漠開口,沒有因為羅成的關係,有絲毫緩和。
    “是。”
    “李副將。”
    “末將在。”
    “候衛那邊,可有高唐公的消息?”
    “沒有。”
    此話一出,高長生和定彥平的眉頭幾乎同時皺起。
    據之前的消息。
    楊林早就傳信給了魚俱羅,讓他去往玉門關支援。
    但在來護兒的訴說中,魚俱羅從始至終就沒有在玉門關出現過。
    而大興城內也沒有魚俱羅的消息。
    這很明顯不是什麽正常情況。
    “都下去準備吧。”
    高長生擺了擺手,沒有再繼續追問。
    “咚,咚,咚。”
    南京城內的戰鼓依舊在繼續。
    而且聲音變得越來越激烈,越來越高昂。
    那隆隆之聲,讓所有人都有種心驚肉跳之感。
    而就在南京城內,所有士兵已經枕戈待旦的時候。
    大隋,西北。
    已經陷落的玉門關中心處大營之中。
    神色陰沉的鐵木真正高高的坐在上首。
    在他身邊站著的一眾將領,幾乎是人人帶傷,有幾個甚至有了手臂的殘缺。
    而在幾人前方,站著一個渾身顫抖的男子。
    “楊虛彥,你倒是命硬,那般慘烈的戰場上走了一遭,竟然全須全尾的活下來了?”
    “怎麽,旁觀了整場戰鬥,有何感想?”
    此話一出,楊虛彥身軀的搖擺幅度變得更加劇烈。
    瞳孔劇烈抽搐,腦海中也不由自主的回憶起了那天崩地裂的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