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五章 血流漂櫓,三百裏

字數:12870   加入書籤

A+A-


    “報!”
    “高長生率兵攻破西河州武侯城,而後向東翻越河西嶺。”
    玉蟾州,北莽女帝一直都未離去。
    雖然高長生繞過玉蟾州,一路往東北而去。
    從這點看,高長生的目標並不是他們北莽。
    但他們對高長生可不敢有絲毫放鬆。
    所謂兵不厭詐。
    誰又敢肯定,高長生這種行為是不是做給他們看的。
    目的就是等他們大軍返回王都,隨後再調轉兵鋒。
    所以一日沒有得到準確消息,他們就一日不敢放鬆。
    畢竟那可是數十萬殺氣騰騰的虎狼之師。
    “呼……”
    女帝長吐出一口濁氣。
    “看樣子,高長生是想橫穿宋境,直抵玉門關一線。”
    女帝的麵色依舊鐵青,畢竟高長生可是當著她的麵,肆無忌憚的,踏平棋劍樂府,甚至斬落了她的王旗。
    這對帝王來說,絕對是天大的侮辱。
    但聽到消息後,她緊皺的眉頭還是不由得舒緩了很多。
    雖然心中恨不得把高長生千刀萬剮。
    但說實話,這個時候的高長生,真的沒人願意去招惹。
    北莽北部精銳此時已經聚集在了玉蟾州,拓跋菩薩和董卓同在。
    若真的開戰,女帝並不會害怕對方。
    可不怕歸不怕,並不代表她願意。
    數十萬精銳,再加一個高長生。
    就算他們能夠獲勝,北莽也必然會被對方拉走大半條命。
    這絕對是女帝無法承受的。
    “西河州怎麽樣了?”
    女帝抬頭詢問。
    斥候沒有開口回答,但對方臉上那猶豫的表情,已經說明了很多。
    “哼。”
    饒是女帝心中早有預料,心頭還是不由得升起一股怒火,重重的冷哼了一聲。
    “陛下無需動怒,高長生如此目中無人,遲早都有遇挫的那天。”
    “到時候,我們自然可以有仇報仇。”
    身後聲音響起。
    但女帝連臉皮都沒有抬一下。
    這些話,她早就聽了不止一次了。
    可是之前高長生帶兵靠近時,這些人卻沒有一個敢站出來說一句話。
    就生生的看著對方平了平了棋劍樂府,斬殺了太平令。
    那可是北莽的人才搖籃,後者更是他們的帝師,第一謀士。
    雖說保持觀望,是女帝定下的主意。
    但看到身邊一眾臣子那副完全被高長生嚇破膽的模樣,女帝心中怎麽可能沒有怒火。
    “西河州外是西夏國境,這麽說你們已經探到高長生入西夏了?”
    拓跋菩薩輕哼道。
    “如此毫不掩飾的跨境進入他國,高長生這是完全沒有把西夏,還有大宋放在眼裏啊,還真是狂妄無邊。”董卓也第一時間開口。
    “並不奇怪。”
    李密弼挑眉道。
    “就像我們北莽不願意招惹高長生一樣,其他國家也是如此。”
    “高長生隻需放慢速度,派斥候和西夏取得聯係,隨後調轉方向,不冒犯西夏核心區域,從外圍繞過,進入宋地,西夏未必就會出兵。”
    “至於大宋,麵對氣勢洶洶的高長生,可不一定能升起抵抗之心,說不定會直接放開道路。”
    “何況,以大宋做的那些小動作,高長生會不會放過他們都還未可知。”
    李密弼第一時間便是想出了最佳解決方案。
    西夏地域不大,若高長生全力進兵,很快就會逼近中心地帶,甚至直接威脅到他們的興慶府。
    這種情況,西夏肯定會拚命。
    但若是高長生能表明一個非攻的態度,西夏自然不會傻乎乎的去和此時的高長生硬拚。
    此話一落,周遭眾人同時點頭。
    這確實是最佳解決方案,也是最合理的辦法。
    “繼續增添密探,朕要第一時間知道高長生的動態。”
    “特別是隋元之戰,朕必須要第一時間知道結果。”
    北莽女帝快速開口。
    “另外,也不要放棄對南麵的關注。”
    “南京城,還有被高長生奪取的幾州,甚至離陽兩遼,都要持續保持關注。”
    “董卓,此事就交給你了。”
    “臣這就出兵,必定攻下南京,奪回失地,”董卓高聲喝道。
    “不。”
    女帝第一時間擺手。
    “此時不是動兵之時。”
    “待高長生和鐵木真大戰開始,你便立刻出發,率兵南下。”
    “朕會讓你嶽父第五貉配合於你。”
    “末將領命。”
    董卓猙獰的點頭。
    這段時間,可不僅是女帝,北莽上下,幾乎都是憋屈無比。
    像文臣之類的還好,感受並不那麽深。
    但武將就不一樣了,連戰連敗,直到現在,甚至被高長生逼到家門口,都不敢隨意反抗。
    現在終於等到了反抗的機會,董卓自然無比興奮。
    雖然攻打的是高長生離開之後的南京,但如今的董卓顯然已經顧不了那麽多了。
    兩人對話的時候,拓跋菩薩並未插嘴。
    相比於董卓,拓跋菩薩還是有著自己驕傲的。
    之前那次,他雖然也曾參與南京之戰。
    但那次高長生雖不在,但做了種種布置,而且他的主力也未離開。
    可現在不一樣,高長生不僅離開,甚至還帶走了麾下大部分兵馬。
    這種情況,拓跋菩薩肯定是不願意出手的。
    北莽女帝也知道這一點,根本沒有提起此事。
    畢竟如今的南部地域,可以說空虛至極。
    這種情況,若還要動用軍神拓跋菩薩。
    別說拓跋菩薩本人,就連女帝自己恐怕都丟不起那個人。
    “高長生,鐵木真。”
    女帝沒有再繼續關注南麵,而是冰冷的看著東北方向。
    如今,那裏才是決定九洲東部的核心。
    “報,報,報。”
    就在北莽君臣陷入沉默的時候。
    一道道急呼之聲響起。
    女帝,連同拓跋菩薩等人幾乎是同時抬起了頭。
    這是斥候的聲音。
    而如今玉蟾州,甚至北莽國內的斥候密探,幾乎全被派出,至於目的,根本不用多說。
    現在有消息傳回,必然是高長生那邊有了動靜。
    “說吧,是不是高長生有了動作,莫非他已經繞過西夏,和大宋開戰了?”
    對於高長生的目標,他們早已經猜測的八九不離十。
    以速度而言,高長生不可能這麽快的到達玉門關。
    那麽可能產生衝突的也就是大宋了。
    雖然和高長生是敵人,但站在對方的角度看,他們也覺得大宋可恨。
    若換成北莽女帝,他同樣會對大宋進行報複。
    “說吧,高長生到哪裏了?戰況如何?”
    北莽女帝開口詢問。
    大宋如何,女帝並不在乎,但對於高長生,她顯然不可能不關注。
    他一個人,可是影響著半個九洲的格局。
    幾乎所有國家,都在觀望,也在等待著這場大戰的展開。
    “不,不。”
    隨著女帝話音落下。
    前方的斥候卻慌亂的搖起了頭。
    “高長生他,他並未轉變方向。”
    此話一出,場中眾人同時一愣。
    “你什麽意思?”
    “高長生他闖進了西夏?”
    女帝,拓跋菩薩,董卓同時開口。
    “是,是的!”
    “高長生,他想幹嘛?”董卓本能的喝問。
    對這個問題,一個小小的斥候當然回答不出來。
    他隻是低頭開口道:
    “卑職帶著斥候隊,遠遠的跟著對方。”
    “高長生率大軍越過邊境後,沒有絲毫停留,而是直接闖進了西夏境內。”
    “三,三天之內。”
    說到這裏,斥候的身體已經在顫抖。
    “如何了?”
    三人同時喝問。
    “三天時間,高長生連破西夏九城。”
    “血流漂流,三百裏。”
    “轟。”
    短短的一句話,就好像一聲悶雷直接炸響在眾人耳邊。
    “高長生,他,瘋了?”
    “噠,噠,噠。”
    就在北莽君臣收到消息,陷入極度震驚的時候。
    另一處地方的一些人,也是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慌亂。
    密集的腳步聲,如同雨點般的落下。
    嘰嘰呱呱的聲音,就像是雨後的池塘,讓人腦瓜子不由自主嗡嗡作響。
    但很顯然,此處並不是池塘。
    放眼望去,周遭建築,裝飾,可謂豪華奢靡到了極致,讓人有種目眩之感。
    大殿之中,站著一個個身穿官服之人。
    很顯然,這是某國的朝堂。
    但除了那一水的官員外,很難讓人,這是一個國家中,最莊重,最重要的朝堂。
    因為,此時此景,實在是太亂了。
    “怎麽辦?怎麽辦?”
    大殿最前方,一道慌亂的聲音響起。
    那是一個身穿龍袍的男子。
    但此時,卻根本沒有絲毫的帝王之氣。
    臉色慘白,渾身顫抖。
    根本不像皇帝,反而像是一隻受驚的小白兔。
    “說話啊,都啞巴了。”
    聲音慌亂,甚至帶上了一些淒厲。
    “高長生率兵已經跨過北莽,很快就要入我大宋了。”
    “該怎麽辦,你們倒是給一個辦法啊。”
    很明顯,此處正是大宋的朝堂。
    說話的就是如今的宋帝。
    高長生數十萬大軍,浩浩蕩蕩的跨過北莽。
    這等動靜,自然瞞不過旁人。
    畢竟如今半個九洲的注意力,都放在高長生,鐵木真這兩人身上。
    如此規模的大軍,連北莽這等凶悍的異族,都避之不及。
    更何況大宋,收到消息的第一時間,大宋朝堂就陷入了混亂,尤其是宋帝,渾身癱軟,連上朝都是讓太監攙扶而來的。
    “陛下,暫且不必擔心。”
    “高長生率大軍,最大的目的是要和鐵木真決戰。”
    “如此行軍,隻不過為了縮短距離,快速便捷而已。”
    “我大宋和高長生無冤無仇,想來他不至於對我們出手。”
    “隻要官家下令,令沿線讓開道路,便可高枕無憂。”
    一道聲音響起。
    不過聲音剛落,宋帝憤怒的聲音便再次傳出。
    “放屁,無冤無仇,你說的倒是容易。”
    “你以為其他人都是傻子嗎?”
    宋帝冷聲開口:
    “朕就不該信你們,作出那般選擇。”
    “當初開口建議的是你們,現在毫無辦法的也是你們。”
    “無冤無仇,你們的意思就是在賭高長生不知道。”
    “混賬,你們是準備拿朕的命去賭嗎?”
    “臣不敢。”
    下方開口之人頓時嚇得跪下。
    “陛下此言不妥。”
    又一道聲音響起。
    “臣等之前的建議,並無任何私心。”
    “再說我大宋並未針對大隋,也未和蒙元有絲毫聯係,隻不過和金國做了個交易,讓開一條通道而已。”
    “那金國以微欽兩位先帝的遺體交換,我大宋根本無法拒絕。”
    “對陛下這是孝道,對大宋,先帝屍骨遺落他國,是一個巨大的汙點,甚至也會影響我大宋的國……”
    “放屁!”
    話還沒說完,就被宋帝的怒吼聲打斷。
    “狗屁的孝道,朕是太祖之後,和微欽二帝沒有一點關係。”
    “憑什麽為了他們的屍骨,讓朕受危險。”
    “陛下!”場中瞬間響起道道不滿之聲。
    “我大宋以孝治國,先帝雖非高宗親子,但既入宗譜,便是高宗親子。”
    “微欽二先帝,也就是陛下的直係先祖。”
    “陛下說出這般背祖悖宗的話,莫非要自絕於太廟,自絕於天下不成。”
    如此話語,已經是相當嚴厲了。
    很明顯,此時的宋帝已經引起了整個朝堂的不滿。
    大宋重儒,也最重綱常倫理。
    剛才的那番話,可以說就是在挑動整個儒家的神經線。
    若在平時,宋帝恐怕早就已經道歉了。
    但如今被嚇破了膽的他,已經是徹底沒了顧忌。
    “孝道,可笑。”
    “這就是你們的理由。”
    “背棄盟友,不惜和異族合作。”
    “但現在又得到了什麽?二帝遺骨,哈哈哈。”
    “不過是兩個被製成骷髏盞的頭顱而已,你們敢葬入皇陵嗎?”
    “陛下。”
    道道充滿怒火的吼聲響起。
    而宋帝此時竟是沒有絲毫的退避,而是迎著一道道目光瞪了回去。
    “好了。”
    也就是此時,一道雄渾之聲響起。
    一個滿頭白發的老者踏步而出。
    “大軍壓境,不商討對策,莫非還要內訌不成?”
    “難道你們真的想讓大宋成為九洲的笑話?”
    “韓將軍,不知韓將軍有何教朕?”
    看到老者,宋帝眼前一亮,第一時間開口。
    “無他,調兵而已。”
    “什麽?”
    宋帝驚呼一聲,而後第一時間搖起了頭。
    “韓將軍想和高長生動兵?”
    “不可,不可,此時絕對不可。”
    宋帝的臉色變得更加慘白。
    他並不像北莽等其餘幾國,是因為此時的形勢,才不想招惹高長生。
    他隻是純粹的不敢。
    對方還沒入宋,單單一個出兵東向的消息,就已經將他嚇得渾身癱軟。
    現在主動對高長生動手,那不是開玩笑嗎?
    “此事確實不妥!”
    旁邊也同時響起反對之聲。
    “高長生目標並不明朗,若我大宋出兵,很有可能會刺激到他。”
    “如果他真的隻是為了借道,那我們豈不是弄巧成拙?”
    老者搖了搖頭。
    “陛下誤會了,老臣雖老,可還沒糊塗。”
    “我大宋雖有不是之處,但無論如何,對方最大的敵人還是蒙元。”
    “這個時候對高長生出手,那是最愚蠢的行為。”
    “末將的意思,隻是防禦。”
    “高長生大軍來勢洶洶,誰也不知道他的目的。”
    “或許是借道,但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所以老臣建議,調動精兵,嚴守關隘,不主動進攻,但也不能給對方可趁之機。”
    “對,對,對。”
    “老將軍言之有理,果然不愧是朝堂的股肱之臣。”
    宋帝猛的抬頭。
    “快,按照老將軍的建議,調動國內精兵,布防在臨安四周,守護都城的安危。”
    “什麽?”
    老將軍猛的抬起頭來,不可置信的看向了前方的皇帝。
    就連很多文臣都是驚的張開了嘴巴。
    高長生進兵之處,是大宋西北方向。
    韓老將軍的意思,很明顯是抽調精兵,防守在西北關隘,若高長生攻擊大宋,便可據關而守。
    而宋帝竟然是準備把所有兵力,都調回皇城。
    饒是十分了解這位皇帝性格的群臣,此時也是有些咋舌。
    這天下何曾有過這般荒唐的事。
    麵對外敵,不僅不往外派兵,反而是往回調兵。
    這個意思,分明是準備放棄其他地域。
    當然了,他們也明白,這位陛下根本沒那麽多想法,他隻是純粹的害怕,想要保護自己。
    但這般布置,簡直是笑話。
    就大宋那些兵馬,除了少部精兵,來的越多,反而越加混亂。
    到時候不僅防不住臨安,反而是給敵人便利。
    “陛下,此事……”
    韓老將軍,果斷開口,準備阻止宋帝。
    但宋帝卻根本沒有給他開口的機會。
    “韓老將軍,此事就由你去做,盡快把兵馬調回,越多越好。”
    “諸位愛卿,也各司其職,萬不可給敵人可乘之機。”
    宋帝連連開口,但很快就發現,下方竟然沒有一人給與回應。
    本就近乎癲狂的情緒,迅速開始失控。
    “怎麽,爾等莫非想抗旨不成?”
    “還是發現大敵當前,已經做好準備開城投敵了?亦或是現在就準備造反?把朕的頭顱交給高長生。”
    “韓將軍?”
    說完,雙眼猙獰的看向了韓老將軍。
    “老臣領旨。”韓老將軍長歎一聲,終於還是緩緩躬下了身軀。
    “你們呢?”
    “微臣領旨。”
    “去辦吧,越快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