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悲傷的沈陽

字數:4926   加入書籤

A+A-




    洪武二十九年九月初,新王重傷不治的消息傳到了沈陽城。

    從迪化到沈陽,比到京城要近一千多裏,但由於驛道不是主幹道,驛站稀疏,每天傳遞消息不過三、四百裏,因此消息到達沈陽城的時間反而要比到達應天的時間還晚上十來天。

    隨同寧貴妃一起搬到沈陽城的新王太妃謝氏經受不住老來喪子的打擊,沒幾天就撒手西去。

    新王風流瀟灑,多才多藝,生前就有粉絲無數。臨死前又燦爛一把,來了一個大大夫為國開疆,盡忠報國,其形象之高大,不僅遠甚當年宋朝風月才子柳三變,甚至超過了遼王。

    廣寧城和沈陽城的大街小巷,不少女子唱著新王留下的絕世情歌,傷痛欲絕,幾乎每天都有人為他投河殉情。

    方孝孺不得不讓治安經曆郭銓專門派出人馬巡河勸阻,但仍然防不住有人在家自縊殉情。

    收錢王子留在遼東的另一秦淮紅顏添香,也曾給收錢生過一個孩子,可惜早夭。此時她聽到新王噩耗後,心如死灰,又無牽無掛,就在家中梳妝打扮一新後,自縊殉情。

    整個沈陽城,甚至整個遼東都籠罩在巨大的悲痛之中。

    “踏平帖木兒汗國!”

    “砍死帖木兒!”

    “……”

    當然,除了悲痛的哭聲,遼東各個軍營也發出了為新王複仇的怒吼聲。

    遼東現在百戶以上的老兵,所熟悉的《遼東軍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等軍歌幾乎都是新王生前親自教唱的。好多人曾經追隨新王征戰過河西、大敗過察合台汗國。好多人還是新王帶著他們從朵顏衛那裏搶的老婆。

    一隊隊老兵自發唱著新王生前教唱的《遼東軍歌》,來到沈陽王府行宮向遼王請戰。

    此時遼王正在鮑超的月城衛地盤上親自督戰挖石油。

    曾經把大明後宮打理得井井有條的寧貴妃也沒有想到,新王的亡故竟然在遼東有這麽大的影響,一時六神無主,連忙讓人找來王府參謀長朱大能商議善後。

    “朱指揮,你看是不是要把新王的事情告知遼王那裏?”

    寧貴妃還是想派人請回遼王。

    朱大能卻說道:“貴妃娘娘,遼王殿下與新王爺感情最深,名為叔侄,情同兄弟。遼王這時收到噩耗反而不好,要麽會親征複仇,要麽會急火攻心。還是先瞞一瞞再說吧,先把新王一家老小安頓好,將士們那邊我去應付。”

    “撲!”

    十月初,剛成立的月城衛已是漫天飛雪。在遼王的親自督戰下,這裏終於打出了第一桶石油,用當時的話來說,也叫火油。

    巨大的油柱直衝雲霄,遼王興奮得有些語無倫次起來:

    “太好了,隻要在鬆木上蘸上那麽一點點,就可以讓周圍的林中百姓在整個夜晚都看到光明,不再懼怕野獸的偷襲。”

    “海蘭察,讓周圍百姓把桶都拿過來,能裝多少,就裝多少。”

    “鮑超,你也通知興安盟的百姓也過來裝這石油……”

    嫩江盟盟長海蘭察和新任月城衛指揮使鮑超雖然不知道這是什麽玩意,但從遼王的興奮勁上可以看出來,他們挖到寶了。

    當晚,海蘭察和鮑超組織周圍的部落百姓開了一個遼王最喜歡的篝火晚會。

    晚會的中央燃燒著蘸著石油的鬆木,融化了雪花,驅走了寒冷,也驅走了黑暗。

    隨行太醫王賓本來就是一名兼職畫家,平時最喜歡隨遼王出行采風,這時馬上支上畫架,作起畫來。

    王賓現在也很慶幸,自跟隨遼王到了遼東之後,免費領略了大明的更多大好河山,更多的風土人情,也有了更多創作靈感。

    很快,一幅《草原光明圖》一揮而就。

    “殿下,沈陽來了消息,說是新王殿下在攻打胡氈城時不幸殉國!”

    正當大家圍繞王賓的畫作讚不絕口時,海蘭察從一名警衛裏收到一個消息後,猶豫再三,還是悄悄告訴了遼王。

    遼王沒有答話,良久,隻聽“咕咚”一聲,竟然當場暈厥了過去。

    隨行太醫王賓說道:“你們這些人啦,說話真是分不清時機。殿下本來就因為在現場督戰,連日勞累,再加上收到噩耗後急火攻心,不出事才怪哩!”

    海蘭察趕緊抽了自己一個大嘴巴,但為時已晚。

    到了月底,海蘭察和鮑超親自護送病殃殃的遼王回到了沈陽城。

    這時禮部征詢遼王辦理新王後事的公文也到了。

    仆固雄、宋瑄和郭鈺也帶著部分遼東官兵凱旋,隨同歸來的還有紅袖和她抱著的新王另一半骨灰。

    遼王讓明月和明珠二人把紅袖扶進王府行宮,本想開口安慰紅袖幾句,見了紅袖懷中抱著的陶罐,估計裏麵就是收錢的另一半骨灰,不禁未語淚先流。

    紅袖反倒是比遼王堅強,安慰道:“殿下請節哀。新王地下有知,此生足慰。紅袖雖出身青樓,幸得新王寵愛,此生足矣。我本想也追隨新王而去,無奈孩兒還小,妾身還得忍痛偷生,將其撫養成人。這也是新王的遺願。”

    遼王哽咽道:“收錢他還有何遺願?”

    紅袖答道:“新王囑咐我,將他的骨灰一半葬於伊犁那拉提山,一半灑於遼河,讓他死後仍能張開雙臂,衛我華夏。 我這次回遼東的主要目的,就是擇日將新王的另一半骨灰灑於遼河。”

    遼王點了點頭,說道:“好吧,我讓人挑個日子,到時候讓全城軍民為收錢送行。還有呢?”

    紅袖說道:“新王說殿下您給太子寫的挽聯很好……”

    “別說了,我和收錢就是親兄弟。到時候我死了,也學他,骨灰也一半葬於伊犁,一半灑於遼河,讓他有個伴。”

    這時,遼王聽紅袖提起太子挽聯之事,突然嗓門大了起來,說話瘋瘋癲癲,還不時拍打著自己的腦袋,甚至說起了自己的後事。

    明月見遼王情緒波動厲害,連忙讓明珠好好安撫遼王,自己把紅袖拉到一邊。

    隻聽她說道:“紅袖,遼王知道新王的事情後,已經暈過好幾次了,說話有時也瘋瘋癲癲的。京城的葛神仙說了,殿下不能再受刺激。有什麽事,你還是先給我說吧。我再找合適的機會慢慢說給遼王聽,免得他又受刺激,說胡話。”

    紅袖拿出一封信,說道:“都在這裏麵了。新王生前的交待並不多,前麵大都說了,就剩下最後一點:隻求燦爛,不求永恒。生死由命,無遼不安。遼王應該懂的。”

    明月若有所悟道:“估計王爺剛才就是想到新王大丈夫盡忠報國,無欲無求,又受的刺激。”

    紅袖歎口氣道:“難怪有人說,兩位王爺名為叔侄,實為兄弟。”

    明月又問道:“新王就沒提孩子的事兒?”

    紅袖知道,明月是在關心新王王位繼承的事情,不由滿臉酸楚,苦笑道:“他們這些大男人啦,隻知道盡忠報國,開疆拓土,哪管我們孤兒寡母?倒讓我和添香兩個愛得要死要活,可惜了添香妹妹!”

    明月“哦”了一聲,又安慰道:“遼王和新王心有靈犀,不用提醒,遼王也會安排好的。”

    旁邊的遼王胡言亂語一通後,呆坐在椅子上,一言不發,目光呆滯,精神恍惚,思緒卻回到上次太子病故的事情上。

    當年太子去世,他從天山不遠萬裏趕回應天吊喪,送上一聯“穿越成兄弟,南柯一夢堪傳奇;哭笑為知己,此情可待成追憶”,讓不少人感覺情真意切又朦朦朧朧,一時在京城傳開,被譽為挽聯中的上品。

    對此,收錢後來也是知道的,可能由此記在了心上。

    但是紅袖提起這事兒,讓他不由有些後悔,自己當初真不該在吊喪太子時用情太深!

    和自己一起穿越而來的收錢,才是真兄弟。

    既然是真兄弟,又何必在意用文人搜腸刮肚的酸句子來裝飾自己的真感情呢?

    他更有些後悔,自己當初為什麽推薦收錢去當新王呢?

    雖說大將難免陣前亡,對於已經成功轉型為慷慨悲歌之士的流浪歌手收錢來說,流浪也有疲憊的時候,這也許是他想要的結局。

    真是隻求燦爛,不求永恒……(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