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章 新模式
字數:7203 加入書籤
當然,人族的準聖要多些,因為人族做到了巫妖兩族未曾做到的偉業,橫掃萬族,一統洪荒,躋身為天地主角。
先天三族也好,巫妖兩族也罷,最巔峰時也隻是天地霸主,仍舊有難以戰勝的強敵,算不上洪荒的主宰,天地的主角。
所以,他們都不如人族。
靠著天地主角的氣運,人族雖然是後起之秀,但也做到了後來居上,在整體實力上超過了巫妖兩族。
這也是為什麽,敖丙拿巫妖兩族舉例,卻不拿人族來舉例的原因。
二三十個準聖雖然不少,但也隻能勉強碰瓷一下巫妖兩族,距離人族還差得遠呢。這要是拿人族來舉例,隻會是自取其辱。
“道友說的很有道理,二三十個準聖聯手,就是大神通者見了也要倒著走,不敢招惹。”
“我等要是真的聯合起來,組建一個新的勢力,那確實能扛住外界的壓力。”
眾人聽了敖丙的分析後,皆是認真沉思起來,不得不承認,他們心動了。
單打獨鬥會被人欺負,可抱團在一起的話,那就是他們欺負別人,而不是別人欺負他們了。
放到以前,眾人或許還意識不到背靠大勢力的重要性。可這次被人脅迫後,他們的認知就太深了。
倘若他們身後也有一個頂級勢力,這次誰還敢向他們施壓?他們不向別人施壓就不錯了。
“諸位道友仔細想一下,我等的實力本就不弱,聯合起來,更是強大到沒邊。唯一的短板,就是缺少頂級強者坐鎮。”
“而關於這點,我也有了想法。諸位也知曉,我是龍族出身,有這份關係在,等我們組建好勢力後,完全可以由我出麵,與先天三族聯盟。”
“先天三族並不缺少頂級強者,反倒缺少準聖這一層次的強者,剛好與我們互補。”
“若與其結盟,便能成為洪荒當之無愧的霸主,連聖人都不敢小覷。”
見眾人有所意動,敖丙連忙趁熱打鐵的說道。
先天三族終究是過去式了,昔日的頂級強者雖然還在,但這些年的發展卻一直停滯不前。
是的,先天三族都有同樣的困境,那就是青黃不接。不對,不僅是先天三族,連巫妖兩族也是如此。
這或許就是破壞洪荒的代價,以至於屬於他們的時代過去後,先天三族與巫妖兩族的發展全都陷入停滯,皆靠老一輩人物撐著,幾乎沒什麽後來者。
沒有後來者,就是再強的勢力,也有衰落的一天。
人族為何這麽強大,遠超巫妖兩族與先天三族,就是因為人族還在發展,還在變強,有無數後來者湧現。
未來在人族,而先天三族與巫妖兩族已經沒有未來了,隻能活在過去。
先天三族的老祖們不知道這一點嗎?不,恰恰相反,他們很清楚,並一直在尋找改變的辦法。
與人族通婚,與天庭結盟,這些都是他們嚐試的辦法,不能說沒有效果,隻能說效果不大,反倒為人族培養了很多強者。
他們在嚐試,敖丙也在嚐試,與他組建的勢力結盟,就是他做出的嚐試。
毫無疑問,先天三族已經過氣了,被天道所拋棄。是故,他們的發展才會停滯不前。
而想要改變這一點,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拋去過往,加入一個嶄新的,被天道所青睞的實力。
加入天庭,與人族通婚,就是基於此點做出的嚐試。而敖丙所說的,與他所建立的勢力結盟,亦是如此。
修複破碎的祖脈,乃洪荒未來之所在。以此為核心建立的勢力,無論成員是誰,都將獲得天道的青睞。
既然如此,隻要把先天三族拉進這個新勢力中,自然能使他們重新獲得天道的青睞,進而迎來新的發展。
先天三族已經腐朽,然敖丙新建的勢力卻是洪荒的未來。
招攬三族年輕一代的佼佼者加入其中,既解決了三族發展停滯不前的問題,又解決了新勢力沒有傳人的問題,可謂是一舉兩得。
就連敖丙,也忍不住為自己的這個想法而驚歎,實在是太妙了。
“還有星神一脈,這也是一股極強的勢力,並且在天庭有極大的權勢。”
“他們與我的關係不錯,同樣能結成盟友。這樣,等勢力建成後,我等就能通過他們,在天庭發出屬於自己的聲音。”
不等眾人回應,就聽敖丙繼續說道。
星神一脈多在天庭為官,這是官麵上的勢力,與他們結盟,等於得到了官方的支持,以後很多事辦起來無疑會簡單許多。
“這個可以有!”
有人眼睛一亮,忍不住讚同道。
其實說到這裏,眾人大都心動了,再給他們一些時間考慮,說不定他們就同意了。
隻是,敖丙的話還未說完,就見他看向北海異種一脈派來的強者,朝他們問道:
“幾位道友的意見呢?若我等真的組建一個勢力,你們異種一脈可願加入其中?”
“在場的道友實力雖然不弱,但終究是散修出身,氣運有限。不似你們異種一脈,生來就秉承混沌魔神的開天氣運。”
“若得你們之助,那氣運方麵的短板,就算是得到彌補了。如此,就不用再擔心,稍微遇到一些挫折,新建勢力就麵臨分崩離析的風險。”
洪荒的成型,混沌魔神也是出了一份力的。若非吞噬了他們的血肉,洪荒哪有今日的輝煌。
可以說,洪荒天地就是建立在混沌魔神的屍骸上。
而天道至公,不管混沌魔神是否出於自願,反正洪荒的成型有他們一份功勞。
是故,洪荒成型後,有一部分開天氣運是屬於混沌魔神的。
可混沌魔神已經隕落,無法使用這部分開天氣運。於是乎,這部分開天氣運就落到了他們的後人,也就是他們血肉化生的生靈身上。
與混沌魔神有關的生靈不少,其中最強的,就要數凶獸量劫的主角先天凶獸。所以,這部分開天氣運,理當歸他們所有。
然而,凶獸量劫過後,先天凶獸被滅族了,大部分開天氣運因此潰散,餘下的小部分,則是落入天地異種一脈的頭上。
這也是為什麽,明明天地異種渾身是寶,可至今都沒有屠殺到滅族的原因。
餘下的開天氣運雖然不多,無法讓異種一脈成為天地霸主,但也能護持他們傳承不滅。
敖丙看上異種一脈,是為了他們身上的魔神傳承。可這種事,卻不好對外明說。
是故,他編出了一個理由,把自己看上異種一脈的原因,歸咎到他們掌握的開天氣運身上。
這個理由很能服人,畢竟,開天氣運是所有氣運種類中作用最強的。凡是擁有開天氣運的勢力,最後都成了天地霸主。
如先天凶獸與巫族,他們的下場雖然不好,但不能否認他們都是天地霸主。
開天氣運作用如此之強,敖丙看上它們,實在是太正常了,眾人都不覺有異,反而認為這很有道理。
另外,開天氣運是不滅的。別看天地異種一脈隻繼承了相當少的一部分,可餘下的大部分並沒有消失,仍存於天地間。
隻要天地異種化形成功,得到天道的認可,那他們就能繼承更多源自混沌魔神的開天氣運。
天地開辟之初,先天凶獸乃當之無愧的天地霸主,差點就統一了整個洪荒。由此就能看出,這股開天氣運是何等的強大。
敖丙若能將其據為己有,再加上修複祖脈所得的功德,那他所創建的勢力,說不定會成為堪比仙道魔道這樣的超級巨無霸。
“開天氣運,玄妙莫測,這個也可以有。”
這次,更多的人點頭,全都用期待的目光看向那幾個異種一脈的強者。
別的不說,隻是為了開天氣運,就值得他們聯手創建一個勢力了。
“若真有這樣的勢力,我天地異種一脈求之不得。”
這次天地異種一脈沒有繼續讓敖丙失望,終於下定了決心,願意為修複祖脈做一份貢獻。
事實上,見龍洲被這麽多勢力給盯上後,他們確實動搖了。太危險了,稍有不慎,龍洲就有傾覆之危。
此時他們若是舍身轉世進龍洲,那不是上杆子找死嗎?一旦龍洲傾覆,他們別說是化形了,連逃命的機會都沒有。
念及至此,天地異種一脈自然在心裏打起了退堂鼓。可還沒等他們下定決心,事情又發生了變化。
在如此險惡的局勢下,敖丙竟然真的想到了破局之法,他要聯合眾人,組建一個頂級勢力,以抗衡外界的壓力。
這麽一來,龍洲的危機自然就化解了。同時,此法也斬斷了天地異種一脈的退路。
新勢力什麽都不缺,或者說,天地異種一脈能給新勢力帶來的好處著實有限,有無他們,其實都一樣。
開天氣運雖好,但沒有也能過,並非不可或缺之物。
所以,當敖丙詢問他們的意見時,他們都不敢猶豫,直接就同意了。生怕自己一猶豫,就錯過了加盟新勢力的機會。
不趁著敖丙還對開天氣運感興趣的時候,同意他的邀請,那等以後他對開天氣運不感興趣了,天地異種一脈再想加入新勢力可就難了。
不再是創建者,而是護宗靈獸,這差距不可謂不大。
“諸位道友的意見呢,覺得我這計劃是否可行?”
見異種一脈如此識時務,敖丙忍不住滿意的點了點頭。然後,他又看向其餘人,詢問他們的意見。
這次議事,異種一脈也好,星神、先天三族也罷,都不是重點,眾人的意見才是關鍵。
隻有他們同意,新勢力才能建成。沒有他們,敖丙所構造的場景,全都是鏡花水月,沒有化成現實的基礎。
“道友說的,確實令人心動,但我等卻有一個顧慮,若道友能夠解決,那組建勢力之事,我等就再無意見。”
眾人用神念交流了一會,方才選出一個代表代眾人說道。
“什麽顧慮?還請道友言明,我盡量一試。”
敖丙沒敢打包票,但仍就用誠懇的語氣回道。
“就是收徒之事。”
“組建勢力後,難免要招收弟子,留下傳承。”
“不然,組建勢力又有何意義,一個沒有傳人的勢力,毫無未來可言,根本維持不了多久。”
“然而,我等孑然一身久了,根本沒有收徒的想法。可不收徒,勢力就沒有未來,也沒有凝聚力,根本不可能長久。”
“這就陷入了死循環,不知道友對此可有解法。”
沉默一會,眾人方才說出了自己的用意。
他們有此顧慮,一是真的沒有收徒的想法,二是怕一不小心,就被綁死在了先天三族的戰車上。
敖丙話中隱藏的意思,他們還是能聽出來的。
與先天三族結盟,說的好聽,到時招收的弟子全是三族子弟,他們要是收其為徒,豈不是與三族綁死了。
這可不是什麽好事,先天三族又不是人族這樣的天地主角,一早已喪失未來的勢力,與他們結盟,隻會拖累自己,對進步毫無益處。
故而,若此事得不到解決,那他們寧願放棄這次機緣,也不願與先天三族綁死。
“原來諸位道友是顧忌這點,此事易爾。不想收弟子,那就不收。”
“待勢力建成,諸位道友隻需每隔時間講一次道,開解一些疑惑,就算是完成任務了。”
“就和道祖在紫霄宮講道差不多,隻收記名弟子,不收真傳弟子。”
知道眾人在擔心什麽後,敖丙笑著解釋道。
他所創建的勢力,與眾人認知中的勢力不同,更類似於後世中的仙俠宗門。
統一招收弟子,按天賦分為真傳,內門,外門三類。管理層則分為掌教、長老,各司其職。
掌教與長老可以收弟子,也可以不收弟子。但出於責任,每隔一段時間就要為弟子講道,並為他們開解疑惑,指點其修為。
這種指點,最多也就是記名弟子,還算不上師徒,完全在眾人的接受範圍之中,很符合那些不願收徒之人的意願。
且這樣做還有一樁好處,那就是能招收的弟子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