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二章 軍陣之道

字數:6773   加入書籤

A+A-


    僅論個體實力的話,體內流有盤古神血的巫族,堪稱洪荒第一檔,絕非妖族所能媲美。
    因此,在巫妖兩族爆發衝突的前期,妖族一直被巫族壓著打,大量妖族淪為巫族戰士的口糧。
    但妖族較之巫族,也不是沒有優勢的。他們最大的優勢,就是數量眾多。
    巫族因為過於強大的緣故,受到了天地的限製,以至於繁衍艱難,族人數量增長緩慢。
    可妖族不同,因為嚴格意義上來說,妖族並不是一個種族,而是一個涵蓋了諸多種族的大聯盟。
    最開始,帝俊太一對妖族的定義是,凡有靈之物,皆可為妖族。
    這什麽意思,就是說,凡是有智慧,且能修煉的生靈,都能算作是妖族。
    這種言論一出,整個洪荒都為之嘩然,尤其是先天神魔們,更是對此不滿至極。
    他們什麽身份,天地孕育而生,為天地的寵兒,豈是區區妖族能夠定義的。
    迫於壓力,帝俊與太一重新修改了對妖族的定義,招妖幡上有名者為妖。
    這麽一改,妖族的數量雖然變少了,但帝俊太一對妖族的掌控力卻變得更強了。畢竟,招妖幡就是妖族的封神榜,隻要名入其中,生死就要為帝俊所掌。
    但就算妖族的定義變了,數量大大的減少,可剩下的妖族,其數量也不是巫族所能比的。
    妖族壯大靠的是加盟,巫族壯大靠的是繁衍。就巫族那堪稱洪荒墊底的繁衍率,如何能比得過妖族的加盟速度?
    所以,妖族成立沒多久,族人的數量就已經遠超巫族了。且隨著時間的流逝,這個差距還在越拉越大。
    但在道法顯聖的世界,一個種族的強弱,與族人的數量無關,反倒與族內的強者有關。族內的強者越多,種族就越強大,反之亦然。
    妖族的數量是上去了,但質量始終沒上去。反觀另一邊,巫族的數量是沒上去,可質量卻一直在提升。
    因此,妖族的數量就是增加再多,也改變不了他們被巫族碾壓的現實。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軍陣之道的出現,方才得以扭轉。
    帝俊太一皆是心高氣傲之輩,哪怕隻是被巫族壓過頭一次,他們都有些無法忍受,何況是一直被巫族欺壓。
    所以,他們一直在找破局的辦法,可無論他們如何努力,打不過就是打不過,巫族的先天優勢太大了,遠不是良秀不齊的妖族可比的。
    最後,實在被逼的沒辦法的他們,決定要把妖族的優勢充分的發揮出來。於是乎,經過帝俊、太一、羲和、羲皇、媧皇、鯤鵬多年的研究,軍陣之道終於橫空出世。
    軍陣之道應人道變化而生,主旨就是將眾生的力量結合起來,以此撬動天地,化天地之力為己用,進而達成以弱勝強的目的。
    一人之力有限,眾生之力無窮,好漢也架不住人多啊。準聖雖強,算他能打一百個大羅金仙,可要是麵對三五百個,乃至上千個大羅金仙呢?他還能打嗎?
    妖族既然族人眾多,那就要把人多的優勢發揮出來。一個打不過,那就十個百個千個萬個……一起上,不信堆不死你。
    當然,這個堆也是有技巧的堆,不是說一擁而上就可以了。沒有配合就一擁而上,那就算數量再多,也沒有任何的優勢,來多少都是白白送死,根本不夠對方殺的。
    麵對強者,單純的人多並不是優勢,反而是劣勢,一個螻蟻,與上千個螻蟻有區別嗎?無非多拍幾巴掌的事。
    所以,這個時候軍陣之道的作用就體現出來了。它的本質,其實就是陣法的升級版,使其從固定在一起,變得可以移動。
    修士隻需熟練軍陣,就能結成相應的陣法,將不同的力量統合在一起,不僅變得更加強大,還能驅使天地之力。如此一來,人多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
    組成軍陣的修士越多,軍陣結成後實力就越強。十萬普通仙人聯手,未必屠不了大羅金仙。
    軍陣之道的出現,完全改變了之後的戰爭模式。
    讓本來隻能淪為祭品,連充當炮灰都沒資格的低級修士得以發揮作用,有了上戰爭廝殺的資格,甚至是能起到決定勝負的關鍵作用。
    除此之外,軍陣之道的出現,還充分發揮了妖族人多的優勢,使得他們在與巫族的戰爭中,漸漸扭轉了局勢,不再是被一麵倒的壓著打,甚至還有能力組織反擊。
    妖族興盛之始,就是由此而始。軍陣之道,也是從這時起,漸漸在天地間流傳開來。哪怕是巫族,作為妖族的對頭,迫於壓力,也不得不研究軍陣之道。
    之後的事就更不用說了,軍陣之道的出現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能有效的增強種族的實力。你不學,就要落後於別的種族,進而陷入不利的境地。
    為此,洪荒萬族不得不被迫的進入大內卷時代,集結全部的力量去研究軍陣之道。而此事,也沒有因巫妖兩族的沒落而結束,反而因兩族的沒落而愈演愈烈。
    畢竟,軍陣之道出現的目的,是為了給戰爭服務的。隻要戰爭一日沒有結束,萬族對它的研究就一日不會停下。
    巫妖兩族在時,萬族為防備他們而研究軍陣之道。巫妖兩族沒落後,萬族則是為爭霸天地而研究軍陣之道。
    到了如今,天地格局雖定,但為了防備人族,萬族依舊在研究軍陣之道。同理,為防自身地位被撼動,人族隱居的強者們,也在不停的推演軍陣之道。
    可以想象,軍陣之道誕生於如此內卷的環境下,經過多年的發展,早就被推演至極限了,或者說是陷入了瓶頸之中,進無可進了。
    反正,眾人已經很多年沒有聽說過,軍陣之道有新的突破的消息傳來。
    洪荒能人無數,萬族更是強者眾多。連他們都沒能打破軍陣之道發展的瓶頸,使其更進一步,變得更強。
    薑子牙一闡教棄徒,連仙人都不是,他憑什麽敢說,自己進一步完善了軍陣之道,使其變得更強?
    嘩眾取寵也不是這麽取寵的,這簡直就是把眾人當成傻子,將他們的智商按在地上摩擦。
    薑子牙要是真有這樣的本事,那元始天尊是瞎了眼,才會將他趕下山,讓他去人間謀一場富貴。
    眾人可以不相信自己的眼光,但他們絕不會質疑元始天尊的眼光,連元始天尊都沒看上薑子牙,不願助他成仙,甚至都不願讓他繼續留在昆侖山。
    由此可見,薑子牙是什麽成色,本事或許有點,但絕對不大。無成仙之才,有富貴之能,這是元始天尊親自認證過的。
    所以,眾將對他所言,那是一萬個不信。
    倘若薑子牙真有此能,那豈不是說元始天尊看走了眼。將一個堪比古之聖賢的蓋世天驕,當成庸才放下山?
    “薑子牙,你想證明自己,我們能夠理解,但你通過這種嘩眾取寵的方式來證明自己,是在把我們當成傻子嗎?”
    “這種鬼話,誰會信?”
    “倘若你真有此能,早就名譽四海了,何苦淪落到在這裏,與我們同處一席的地步?”
    “火雲洞內的先賢們,也不敢說自己能完善軍陣之道,你一闡教棄徒,智慧還能勝過那些先賢不成?”
    “亦或者說,你的才智隱藏之深,到了連元始天尊都看不透的地步?”
    眾將一忍再忍,最後還是沒有忍住,站起來連聲朝薑子牙嗬斥道。
    他們有太多理由相信,薑子牙是在嘩眾取寵了。
    最簡單的道理就是,薑子牙若真有此等能力,早就被人族高層接走,甚至是被人皇接到身邊親自培養,根本不可能淪落到被他們質疑的境地。
    和他們混在一起的人,就算有些才幹,又能高到哪裏去?這點自知之明,眾將還是有的。
    “諸位還請冷靜,這種輕易就能驗證的事,我沒有必要撒謊。我究竟能否做到,待會兒你們一看便知。”
    薑子牙很冷靜,並沒有因眾人的質疑而生氣。
    因為他很清楚自己說的是真的,而此事一旦通過驗證,他與眾將就不再是一個層麵的人物了。從今往後,眾將隻有仰望他的份。
    甚至於,能與他同處一席,也將成為眾將以後最大的資本。
    什麽是聖賢,他就是!
    且還不是隻存於神話傳說中,與曆史記載中的聖賢,而是一尊真真正正,還活著的聖賢。
    一尊行走在人間的聖賢,這就是薑子牙完善軍陣之道的含金量,讓他一步登天,直接躋身為人族聖賢。
    誰說今不如古,薑子牙就用事實證明了,今人未必不如古人。古人未成之事,今人亦能做到。
    “這……”
    眾將聞言,剛到嘴邊的話,立即就被堵住了。
    因為他們終於意識到,薑子牙所言,大概率是真的。事實就如他所言,是真是假,一試便知。
    而想要驗證此事,其實並不難。將一支軍隊交給薑子牙,讓他按照自己的想法組建軍陣。
    隻要陣成之後,威力確實變得更強,那就意味著他所言為真。反之,即為假。
    念及至此,眾將不敢說話了。如果這件事是真的,那薑子牙就會一躍成為他們無法接觸的大人物,可與傳說中的聖賢相媲美。
    明知這點,若是還質疑薑子牙的話,先不考慮他事後會不會報複,就說他們以後在史書上的地位,必將成為不折不扣的醜角,用以襯托薑子牙的不凡。
    以後薑子牙的名氣越大,愈能襯托出他們的愚蠢,會被後人嘲笑無數年。考慮到這樣的後果,誰還敢亂說話?
    尤其是,有不少聰明人注意到,從始至終,聞仲都未發一言,並未對這件事有任何的表態。
    這很不尋常,如果薑子牙所言為假,他應該站出來反駁才對。
    可他偏偏閉口不言,這很難不讓人多想,他是不是事先知道些什麽,所以才沒有開口。
    也對,完善陣法之道這麽大的事,薑子牙不可能不事先和聞仲通一聲氣。他既知真相,自然不會和不明真相的眾將一起質疑薑子牙。
    “子牙說的對,想要驗證此事,極為的簡單,諸位隨我出去一試便知。”
    “若此事為真,那子牙之能就無需多言,老朽自當退位讓賢,將主帥之位讓給他。”
    “反之,若子牙所言為假,是在嘩眾取寵的話,那就是在霍亂軍心,按律當斬!”
    見眾人沉默,這時候,聞仲不得不站出來下結論道。
    薑子牙進一步完善軍陣之道一事,他是知道的。正因為如此,他才會一直保持沉默,這是道心受到打擊的標誌。
    三教三代弟子不多,實力能與聞仲媲美者,更是沒有。因此,他雖未明說,但在心裏,卻一直視自己為三教三代弟子第一人。
    他有這份底氣,同時也是這份底氣,使得他極為自信,甚至連修行之路都受其影響,變得更加順暢。
    可誰能想到,就在他以為自己會一直領先下去的時候,突然間冒出一個薑子牙,修為雖然不如他,但智慧與才情卻遠遠的將他拉開。
    被他進一步完善的軍陣之道,哪怕聞仲抱著挑刺的心去看,也是忍不住為之驚歎不絕,自愧不如。
    太強了,這份智慧遠非他所能及。而有這份智慧在身,就算薑子牙現在修為不如他,以後超越他也是早晚的事。
    念及至此,聞仲一時之間,自然有些繃不住了。
    誠然,薑子牙是二代弟子,不是三代弟子。但他入門才多少年,不過數千年,恐怕連元始天尊的麵都沒見過幾次。
    就是道法,也是南極仙翁代師傳下的。說是二代弟子,其實連三代弟子都不如。
    正是因此,聞仲的自信心才會受到打擊。
    要是薑子牙在闡教飽受重視的話,他還不會如此。可其名不見經傳,被這樣對人擊敗,就算聞仲道心再強,也要受到影響。
    但好在,聞仲終究不是常人,很快就調整好思緒,並開始為薑子牙鋪路,準備將主帥之位讓給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