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七章 理念之爭
字數:6958 加入書籤
鯤鵬與玄鳥爭鋒,兩者皆是準聖級別的存在,恐怖的力量以他們為中心,向著四麵八方肆虐,將虛空化作虛無,在混沌掀起巨大的潮汐。
一時間,無數強者被驚動,紛紛看向虛空深處。然後,薑子牙就出名了。
被完善後的軍陣之道,經此一戰,展現出了超凡脫俗的威能。
明明兵力比北海一方少上十倍,可薑子牙卻憑借著改善後的軍陣之道,打出了勢均力敵的戰績。
僅此一點,就足以讓各方強者注意到薑子牙,並牢牢記住他的名字。
不出意外的話,要不了多久,人族就會再出一尊準聖級別的強者。
且準聖,還不是他的極限,未來隨著兵家之道大興,他有極大的概率,踏足大神通者的境界。
一尊新星冉冉升起,自然引人矚目。
“上天何其偏愛人族,太古之後,天地間所有頂級的天驕,不是人族出身,就是與人族有關。”
暗中,有萬族強者不甘的說道。
他太嫉妒了,隨著人族成為天地主角,天地氣運紛紛湧向人族,以至於人族天驕如過江之卿,層出不窮,看得其餘種族眼紅無比。
要知道,天地氣運是有數的。人族得到的多了,相對的,其餘種族得到了就會變少。
於是,就會導致一種極端情況發生,即人族越來越強,而萬族的發展則是陷入停滯之中。
所以,萬族強者對人族,那是又忌又恨,做夢都想取而代之。
“無妨,此子乃是闡教弟子,早已深陷殺劫之中。就算他天賦再高又如何?實力不行,就是不行,找個機會讓他應劫就是!”
一想到薑子牙成長起來後,就會成為萬族的威脅,萬族強者不由對他起了殺心。
正常情況下,他們是殺不了薑子牙這種大氣運者的,可壞就壞在,薑子牙乃是闡教出身,還未下山,就已入了仙神殺劫。
而隻要陷入殺劫之中,無論是何出身,有何本領,都有隕落的可能。
大氣運者與大功德者,還是不同的。簡單來說,就是大功德者要更厲害一點。
大功德者根本不會入殺劫,就如敖丙,身上的功德積累到一定程度後,無論怎麽搞事,都不會被卷入仙神殺劫之中。
但大氣運者亂搞事的話,照樣會被卷入劫中。隻是因為運氣好的緣故,他們大概率不會死。
薑子牙是有大運不假,但他主持北海戰事,行大殺伐之舉,就算本身沒有入劫,也要被卷入劫中,何況他本就是應劫之人。
既然他在劫中,那就給了別人斬殺他的機會。為扼殺人族天驕,提前鏟除威脅,人族的敵人們是不會心慈手軟的。
……
“嗯?此子大才,竟能再度完善軍陣之道,使其化整為一的同時,更是引入眾生願力。”
“如此一來,軍陣的威力最少能提升十倍。可恨,如此大才竟然不是生在我北海妖族,而是生在人族,當真是蒼天不公!”
正在妖師宮抓緊煉化北方玄元控水旗的鯤鵬,待看到薑子牙的表現後,忍不住咬牙切齒道。
作為軍陣之道的開創者之一,他太清楚薑子牙的天賦了,已經有了幾分他的影子,未來有望與他比肩,成為他的同道。
若是薑子牙生在北海妖族,那鯤鵬肯定會在第一時間將他收為弟子,視為衣缽傳人。可惜,他偏偏生在人族。
這樣的話,鯤鵬就隻能除掉他了,不能留一威脅在世。
本來北海兵力就弱於人族,現在人族有了薑子牙,兵力一下子又提升了數倍,從略占優勢變成了大占優勢。
這要是再留著他,不將他斬殺的話,此次北海之戰,妖族必敗。
“繼續進攻!”
“這軍陣之法,人族應該是剛剛得到,以至於將士還沒來得及訓練。現在之所以能成陣,不是人族將士天賦好,一學就會。而是主陣之人用了取巧之法,強行成陣。”
“但凡取巧之法,必有缺陷。故此陣威力雖強,卻無法持久,隻需強攻一段時間,此陣必破!”
鯤鵬作為大神通者,在人族沒有完全潰敗前,根本無法直接對薑子牙出手。所以,他隻能通過指點的方式,讓手下的北海妖兵破陣,進而擒殺薑子牙。
“是!”
正在攻城的北海妖兵得令後,一下子士氣大漲,個個將法力催發至極限。有的,甚至都開始燃燒精血了。
受此影響,那由他們共同構成的鯤鵬意象,威力驟然爆增,雙翅扇動間,無邊的風雲匯聚,遮天蔽日,吞噬一切。
“混賬,援軍怎麽還沒有來。”
對麵,薑子牙的壓力頓時大增。隻覺腦海之中,無窮無盡的雜念湧現,不停的衝擊他的神智,想要讓他陷入瘋狂之中。
好在,他在昆侖山那幾千年也不是白待的,識海之中,元始玉清真王法相浮現,牢牢鎮壓識海,這才勉強守住神智不失。
但受製於境界,他的元始玉清真王法相缺陷極大,根本堅持不了多久。援軍要是再不來的話,他真的就要撐不住了。
事實上,能撐這麽久還沒被破陣,已經是薑子牙超常發揮的結果了。本來,靠著取巧之法結成的軍陣,最多隻能撐上幾十回合。
但薑子牙天賦驚人,在北海妖族主力趕路的時間中,以神念統禦眾將士神魂,不停的培養他們之間的默契。
終於,在北海妖族的主力趕來前,眾將士間的默契更上一層樓,使得薑子牙操縱軍陣時更加的得心應手了。缺陷為之減少,堅持的時間雖然隨之延長。
但缺陷再小,那也是缺陷。所以,援軍再不趕來的話,薑子牙等人恐怕就真的要與北海國同亡了。
“去!”
龍洲之中,正在推演陣法的敖丙似有所覺,突然分出一縷神念,化作盤古玉清法相,降臨在薑子牙的識海之中,闡述玉清之道,助他完善元始玉清真王法相。
說來也是諷刺,數遍整個闡教,論及對玉清之道的了解,恐無人能與敖丙這個截教弟子比肩。
而三教弟子之中,唯一能與敖丙在玉清之道上論長短的人,也不是闡教之人,而是他的大師兄多寶道君。
多寶是通天教主未成聖前收的弟子,彼時,三清就這麽一個傳人。所以,多寶名為通天教主的弟子,實則是三清共同教導,以至於三清之道,他都有涉及。
隻是後來隨著三清分家,多寶為免麻煩,這才很少再在外人麵前施展另外兩家的神通。
至於敖丙,他因為修行盤古元氣的緣故,洞悉了一氣化三清之妙。
是故,哪怕沒有刻意學習,隨著道行的提升,他自然而然的就掌握了三清傳承。
元始天尊之道,得其精髓者,皆在截教,而非闡教。幸虧知曉此事的人不多,否則,闡教一眾弟子真要淪為洪荒笑柄了。
……
敖丙的玉清之道,蘊含著盤古元氣的變化,為洪荒最為玄妙的至理,包羅天地人三道之妙。
是故,就算薑子牙被人道設下了禁製,難以修行,可在盤古元氣之妙的衝擊下,他的境界依舊在拔高,法相愈發的凝練,漸漸與肉身合一,一躍化成元神。
元神者,天仙之本,是其道果的體現。也就是說,踏足天仙之境的標誌,就是修煉出元神。
而現在,薑子牙做到了這一點,修成了元神。這意味著,被元始天尊斷定為此生無緣仙道的他,此刻成仙了!
“人龍,你!”
昆侖山上,元始天尊看到這一幕,不由為之震怒。敖丙此刻的所作所為,不亞於在他臉上打了一個響亮的巴掌。
你元始天尊做不到的事,我一個做晚輩的做到了,你不羞愧嗎?
羞愧個屁啊,元始天尊心中隻有憤怒,沒有半分羞愧。以他的實力,哪怕薑子牙天賦再差,想要讓他成仙,也是輕而易舉之事。
但沒必要,闡教順天而為,既然天道定下薑子牙為應劫之人,不許他成仙。
那元始天尊當然不會逆天而行,而是尋個時機,打發薑子牙下山,讓他於紅塵中曆劫,以完成天命。
元始天尊是這麽想的,也是這麽做的。這本沒錯,但奈何,這天地之間除了闡教之外,還有一個截教。
闡教教義順天而為,截教則不同,通天教主認定萬事萬物皆有一線生機,所以他立下截教,要為眾生截下這一縷生機。
簡單來說,就是闡教教導世人遵守規則。而截教呢,則是教人尋找天道運行時產生的bug,然後利用bug成道。
薑子牙有天命在身,理論上是無法成仙的。然天道有缺,使得世上沒有絕對之事,所以,實際上來說,他還是有希望成仙的。
隻是這個概率很小,闡教弟子見了,覺得沒必要掙紮,順其自然就好。可截教弟子見了,卻覺得一線生機也是生機,該爭就要爭。
如此,就產生了理念之爭。
剛剛敖丙助薑子牙成仙,實則就是闡教與截教理念之爭的延續。
元始天尊用闡教的視角,來判定薑子牙無法成仙。敖丙則是用截教的方式,將薑子牙僅有的一線成仙的可能,給截了下來,進而助他成仙。
站在兩個人的立場上來看,他們都沒有錯,都是在踐行自己的理念罷了。
可在外人看來,就不是那麽一回事了。他們隻知道,那個被元始天尊斷言無法成仙的人,此刻在敖丙的幫助下成仙了。
這什麽意思?等同於在說元始天尊看走了眼,沒有識人之能。
何其響亮的一巴掌,簡直就快要把元始天尊給打懵了,他做夢都沒有想到,敖丙會給他來這一手。
所以,元始天尊出離的憤怒了,若非理智還在,此刻他怕是已經忍不住,直接祭起三寶玉如意,朝敖丙狠狠的砸過去。
“二師兄,理念之爭,何須如此。人龍所為,正是在踐行我截教的理念,為眾生截取一線生機。”
“天道尚且沒有十全十美,二師兄又何必強求眾生,皆要順天而為呢?”
“先天定下的,就一定對嗎?若是如此,還要後天的努力幹什麽?”
“薑子牙天賦如此之高,卻因人道的限製無法成仙,以至於大好天賦白白浪費,這對他來說,公平嗎?”
“正因不公的存在,眾生才會悍然拔劍,逆天改命,為自己截取大好前程。”
通天教主現身,笑嗬嗬的朝元始天尊說道。他現在很高興,並不是因為敖丙打了元始天尊的臉,而是敖丙真的在踐行他的理念。
三清之中,按理來說,應是玉清最強,其次是太清,最後是上清。此乃天命,三清生來就知。
然現實又如何?三清以太清為首,玉清遠不是其對手。
通天教主自誕生起,就察覺到了這一點,進而讓他明悟,天定之事,未必就是正確的,經由後天的努力,一樣能改變。
不然,本該是最強的玉清,為何不如太清?
三清如此,眾生亦是如此。誰說三清之中,最弱者一定是他,不能是別人?又有誰規定,後天生靈一定弱於先天生靈?
這種不服氣的想法,漸漸在通天教主心中生根發芽,並一步步演化成截教教義,為眾生截取生機,助其逆天改命。
同時,也正是這種想法,使得他與元始天尊漸行漸遠,並最終反目成仇。
元始天尊乃天定的最強,所以他肯定要維護這一點。通天教主則是天定的最弱,他不服氣,自然要奮起反抗。
一者全力維護,一者拚命反抗,衝突這不就來了。除非通天教主願意奉元始天尊為尊,不然這衝突絕不會消弭,隻會愈演愈烈。
有時候,通天教主不免會想,所謂的仙神殺劫,是不是道祖察覺到他們兄弟兩人的矛盾無法化解後,特意引發的。
目的,就是趁矛盾還沒有最大化時,及早分出結果。以免日後矛盾越來越大,鬧得不可收拾。
“哼,順天而為,方能使天地安寧,秩序井然,進而遠離劫數。若人人都像你那般逆天而行,這天地何時才能恢複安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