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七章 道祖造成的內卷
字數:6672 加入書籤
沒有抗衡魔族的實力,那雙方一旦爆發衝突,實力強大的勢力無所謂,可那些實力不怎樣的勢力,卻要麵臨滅頂之災。
這種情況下,玄門就是他們最大的護身符。還效仿西方二聖自立門戶,別開玩笑了。
西方二聖是聖人,他們是嗎?一旦他們敢自立門戶,那日後隨著魔族崛起,他們建立的勢力被滅是必然的。
哪怕魔族不對他們出手,以玄門那幾個聖人的性子,也會借魔族之手滅了他們,在給他們一個教訓的同時,順便也收回被他們分走的玄門氣運。
這麽一想,眾人全都不好了,哪裏還敢升起自立的心思。
除非他們現在就修成造化之境,否則隻要敢自立,暫時或許無憂,日子甚至還會過得不錯,但以後絕對難逃被滅門的下場。
玄門聖人奈何不得西方二聖,還奈何不得他們不成?隻需借魔族之手滅了他們,那事後任誰也挑不出理來。
畢竟,仙魔不兩立,魔族襲擊他們太正常了,無論如何也怪不到聖人頭上。
“沒錯,人龍說的對,玄門是不會分裂的,縱然以後會有風波,也隻是剔除一些別有用心之徒罷了,對我玄門有利而無一害。”
沒等敖丙繼續反駁準提聖人,太清聖人就已經先一步開口說道。
在這點上,他無論如何也要支持敖丙,因為他才是玄門代門主,玄門真要是分裂的話,他必難辭其咎,會成為仙道的罪人,以後再無資格以仙道祖師自居。
太清聖人不想成為仙道罪人,所以他必須附和敖丙的言論,那就是玄門無論如何也不會分裂。
縱然有人叛教而出,對玄門也不會有太大的影響,反而會提升玄門的純潔性,大大增強其潛力。
隻要這個說法成立,那以後就算真有大量的大神通者棄道入魔,於玄門而言也是好事,不是壞事。
既然是好事,他們自然無需為此負責,在仙道的地位也不會被撼動,依舊是祖師之一。
“事情哪有這麽簡單……”
準提聖人還想繼續爭辯,稱就算別有用心之輩都走光了,剩下的人也未必會對玄門忠心耿耿,說不定他們是兩邊下注。
還有,誰能保證,不走的人就一定會團結?而且,就算他們真的團結了,又有誰能保證,他們是團結起來對付魔族,而不是團結起來要挾聖人,向他們索取大量好處。
要知道,若真有大量的玄門大神通者棄道入魔,那整個玄門勢必會因此人心惶惶。或許,他們會因此變得更加團結。
但這對聖人來說,就一定是好事嗎?人心惶惶之際,他們要是抓住聖人不願玄門分崩離析的弱點,要挾聖人讓出更多的利益,聖人又能如何?
不同意,那就一拍兩散,讓玄門真的分崩離析。
那時,眾人有什麽下場不好說,玄門聖人的下場肯定不會好,必會遭到玄門氣運的反噬,致使實力倒退,短時間內難以恢複。
同意的話,聖人的利益必然會受損,從而耽誤自身發展。
這就是兩難之境了,同意不同意都沒好處,所以才說,玄門大神通者團結一致,對聖人而言未必是件好事。
他們團結起來,既可以威脅魔族,也可以威脅聖人。
這種事,不是沒有可能發生,而是很有可能發生。準提聖人想要舉的,就是這個例子,以此來反駁敖丙的言論。
隻能說,人隻要想找理由,那就沒有找不出的理由。
更離譜的是,哪怕玄門大神通者先前真的沒有這個想法,可在聽到準提聖人的提議後,也不免會動心。
畢竟,人都是逐利的,大神通者尤其如此。倘若真有機會從聖人手中索要好處的話,他們絕不會拒絕。
準提聖人果然還是一如既往,肚子裏的壞水不停的往外冒,開口就要動搖玄門的根基。
可惜,他的挑撥之言到底沒能說出口。因為玄門諸聖太了解他了,心知他要是開口,必然是往外冒壞水。
所以在他話才說到一半的時候,便齊齊怒視他,迫使他不得不閉上嘴巴,不敢再開口。
準提聖人當然可以無視眾聖的目光,繼續把自己心中的毒計說出來。但這麽做的代價,他承受不起。
事關根本利益,眾聖可不會和他客氣。他要是敢繼續說下去,眾聖就敢聯手圍攻他。
聖人雖然不死不滅,但其餘幾位聖人聯手的話,還是有能力將其封印的。
解決問題的辦法有很多,殺人並不是惟一,封印同樣能解決很多問題。
“諸位對玄門還是太缺乏信心了,區區魔族而已,就算有天道扶持又能如何?最多也就是威脅我玄門一二,如何能動搖我玄門根基?”
“還是那句話,魔族的存在,對玄門利大於癖,能極大的促進玄門的發展。”
“若非如此,道祖又豈會坐視魔族誕生?魔族真要是有能力動搖玄門根基,使其分崩離析,那道祖作為玄門的創始人,又豈會無動於衷,任其誕生?”
“必然會出手幹預,就算無法阻止其誕生,也會加以限製,免得其真的導致玄門分崩離析。”
見眾人如此,敖丙搖頭道。難怪道祖很少搭理這些傳人,他們是真的不理解道祖的想法。
魔族的出現,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契合了道祖的需求。
仙道是道祖傳下來的不假,道祖有教無類也不假。但在此之前,他卻一直堅守一個原則,那就是寧缺毋濫,貴精不在多。
也就是說,在道祖眼裏,萬族確實都有資格修煉仙道,但前提是必須足夠優秀。不夠優秀的話,注定與仙道無緣。
那該如何定義優秀呢?簡單,氣運、智慧、毅力,這三者最少也要占一樣。有一樣便是優秀,一樣也沒有,自然稱不上優秀。
條件是有了,但通過的標準又是什麽?魔族就是考驗。
氣運深厚者不會遇到魔劫,智慧高深者可輕易化解魔劫,毅力強大者則不為魔劫所動。
這就是說,足夠優秀的人,是不會被魔族影響的。隻有那些不夠優秀的人,才會著了魔族的道,被其化去道果。
而這樣的人在道祖看來,本就沒有資格修行仙道。別把道祖想成好好先生,他要是好好先生的話,仙神殺劫怎麽來的?
莫要忘了,仙神殺劫可是道祖發起的,其目的,明麵上是為玉帝出氣,可實際上無非是找個理由對仙道去蕪存菁,把那些不夠優秀的弟子全都清理出去,以保證仙道的純淨。
從這裏就能看出,道祖寧缺毋濫,貴精不貴多的理念一直沒變。而為此,他不惜親自下手清理仙道弟子,哪怕這裏麵包含他的徒子徒孫。
道祖心腸之硬,由此可見一斑。也正是因此,魔族的出現可謂是太契合他的需求了。
無需他親自動手,就能借魔族之手清理掉仙道中的不合格者,以保證活到最後的仙道弟子,全都是精英中的精英。
而精英在不缺資源的情況下,必然會成為強者。如此一來,有著大量強者坐鎮的玄門,雖然弟子不多,但依舊能夠鎮壓洪荒,牢牢把持最強勢力的位置不動。
關於這些,看道祖對魔族的誕生始終沒有動作就能看出。誠如敖丙所言,魔族真要對玄門有威脅的話,道祖怎麽可能沒有動作。
真以為道祖修行,就不需要氣運了?道祖為何是洪荒最強?
不僅是因為他功勞大,更因為他是洪荒最強勢力的創始人,身上有玄門氣運加持,這才使他的境界一直遙遙領先,遠超眾人一大截。
沒了玄門,道祖必然會受到影響,進而導致修行速度變緩,甚至是導致他徹底與天道同化,再也無法保持清醒。
合道之後,道祖為何沒有被天道同化,依舊還能保持清醒,甚至還能時不時的現身?
就是因為玄門氣運的加持,沒有這洪荒最強氣運的加持,在天道的同化下,他也無法保持清醒,早晚會淪為天道的化身,徹底迷失自我。而不是像現在這般,依舊維持著自我。
玄門氣運對道祖而言如此重要,他肯定不能坐視玄門分崩離析。所以,魔族真要能威脅到玄門的話,最急的肯定不是這些聖人,而是鴻鈞道祖。
現在最該急的人一點都不急,已經很說明問題了。魔族的威脅或許有,但肯定是利大於弊的,不然道祖不會如此沉默。
“是這個理,也很符合老師/師尊的想法,寧缺毋濫啊。”
眾人聽到敖丙這番話後,皆是長歎道。道祖的心思,他們如何能不懂,但懂歸懂,讓他們和道祖一樣寧缺毋濫,那卻是不行。
道祖能這麽幹,那是因為門下弟子眾多,哪怕寧缺毋濫,也依舊會有大量傳人,進而保證自身氣運不會因此衰落。
但眾人要是也這麽幹的話,那氣運最少也要下跌十倍,甚至是百倍。
靠傳道收集氣運,所得氣運的多寡,主要有兩個因素。一是收的弟子足夠優秀,二是收的弟子足夠多。隻要滿足了這兩個要求,就會收獲大量的氣運。
反之,要是隻滿足一個要求,那收獲的氣運就會大跌。
道祖就是兩條路並行,收入門下的門人弟子不僅數量多,也足夠優秀。
但道祖可以這麽搞,可他門下的弟子卻沒法這麽搞。一是因為他們沒有道祖這麽大的影響力。
二是因為道祖傳道的時候基本沒有競爭者,所以也沒有啥競爭力,眾人根本沒得選,想要變強就隻能前往紫霄宮拜入道祖門下。
三是因為,洪荒孕育的生靈,一代不如一代。基於這個原則,道祖收的門徒弟子,無論是天賦還是跟腳,都要遠超他門人弟子招收的門徒。
沒有道祖的影響力,對天驕的吸引力就有限,想要收獲更多的氣運,就隻能放棄寧缺毋濫的原則,多招收一些弟子。
再加上競爭者太多的緣故,招收弟子時要是不適當放寬條件的話,那優秀的人才都被別人收走了,哪裏還有他們的份。
而因為洪荒生靈一代不如一代的緣故,就算他們不願放寬條件,依舊把招收弟子的門檻定得高高的。
那也沒用,根本找不到幾個合格的弟子。因為厲害的人物,基本都被道祖收為門下了,很少有漏網之魚。
基於這些條件,你讓玄門的大神通者怎麽辦?隻能放寬招收弟子的條件,拋棄寧缺毋濫的原則,差不多就行了,不能要求太高。
要求放低,才能招收大量的弟子,進而匯聚龐大的氣運,加快自己的修行速度。
不願放寬條件,那就招不到多少弟子,所得氣運有限,然後隻能看著別人的修為一日千裏,自己依舊慢如龜爬,被遠遠的甩開。
這種落差,幾人能忍受?
所以,降低招收弟子的要求是必然的。沒辦法,都怪道祖,教出的弟子太多,大大提升了他們之間的競爭力,以至於他們不得不陷入瘋狂的內卷之中。
至於不卷?
不卷就要落後,你敢不卷?
沒看到連對弟子要求最高的太清聖人與元始天尊,都因承受不住內卷的壓力,不得不放寬條件了嗎?
最開始,太清聖人認為自己隻有一個弟子就夠了?
可結果呢,真傳弟子確實隻有一人,但記名弟子,那隻能說是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越來越多,大有效防道祖的趨勢,要招收三千門徒。
和他類似的還有元始天尊,真傳弟子隻有十二個,可記名弟子同樣眾多。那在昆侖山聽元始天尊講道的修士可不在少數,甚至比在東海聽通天教主講道的修士還多。
說截教有萬仙來朝之勢,可闡教同樣不差,亦有數萬弟子。之所以看起來不如截教,無非是元始天尊想通的太晚,招收記名弟子的時間遠遠晚於通天教主。
所以,兩教弟子雖然數量上差不多,但闡教因為發展太晚的緣故,大部分弟子還沒來得及成長起來,這才遠不如截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