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章 周朝鼎立
字數:6983 加入書籤
洪荒雖然發生了極大的變化,但人族卻沒有太大的變故,商朝依舊被周朝給滅了。
商周之戰的關鍵,在於通天澤之戰。此戰截教若能贏,便能使大商逆天改命,繼續延續下去。
若不能贏,那大商勢必會被周朝所取代。
那此戰截教贏了嗎?沒有贏也沒有輸。因為大戰後期,局勢已然完全失控,大家的精力都集中在保護洪荒天地上,誰還顧得上商周之爭。
所以,通天澤之戰,稀裏糊塗的就結束了。而大商與周國之間的爭鬥,也因此被迫中止。
當時的情況,洪荒都要覆滅了,所有的生靈都要被轉移走,免得慘死於天地破滅的大劫之中。
這種背景下,正在大戰的大商與周國,還沒來得及有所反應,就被人族高手整個的帶走避劫去了。
這場商周之爭,也因此顯得有些虎頭蛇尾,尚未分出輸贏,便因意外而打斷。
但這不影響什麽,因為從這個時候起,大商覆滅,被周國取代就已是必然之事。
要滅大商的,從始至終都不是周國,而是人道反噬。
先前有敖丙與截教在前麵頂著,強行為大商壓製人道反噬之力,這才避免使其走向毀滅的命運。
但隨著洪荒變動,敖丙與通天教主的主要精力都用來穩定洪荒天地了,自然沒空再顧忌大商。
如此一來,沒了他們的鎮壓,積壓多年的人道反噬之力一朝爆發,直接就讓風雨飄搖的大商走向覆滅。
具體表現為,隨著洪荒重新趨於穩定,人族強者施展大神通,將一切都恢複至原樣,好讓大商與周國繼續決戰,分出勝負。
大商與周國同出一源,在人族內部都有很強大的勢力。
所以,麵對他們的紛爭,人族高層也不好偏幫誰,最好的選擇就是兩不相幫,任憑他們爭鬥。
將一切恢複至原樣,就是為了保證公平,以免落下話柄。
正常來說,大商雖然隻剩下朝歌一座城池了,但此城乃是大商的精銳,超過一半的強者與資源都集中在此。
除此之外,朝歌城還有著敖丙賜下的大殺器。故而,就算隻是一座孤城,四大伯侯想要將其拿下也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付出巨大的代價。
奈何,再堅硬的堡壘,也頂不住內部出現問題。大商之敗,就是內部出了問題,導致很多手段都沒有用上。
在人道反噬的影響下,大商重臣接連叛變,甚至還包括了帝辛的幾個兒子。他們暗中勾結在一起,與周國大軍裏應外合,悄悄打開城門,讓他們進入城中。
如此一來,朝歌城哪有不破之理?朝歌城被破,帝辛雖然還有王宮可守,但局勢敗壞至此,儼然已經無力回天。
最後不得已之下,帝辛自焚而死。
帝辛死後,大商的氣數也盡了,被四大伯侯聯手所滅,正式退出曆史舞台。
而按照先前四大伯侯的約定,先入朝歌者為王。這朝歌城是周國大軍破的,所以,新任周侯姬發在一眾諸侯的舉薦下,成為新的天下共主,建立周朝,取大商而代之。
新朝鼎立之後,肯定是要大肆冊封有功之臣,以安定人心。
而較之大商,周朝雖然有所進步,但隻是製度更加完善了,施行的依舊是分封製。
不同的是,大商雖然也是分封製,但大商並無固定的都城,每隔一段時間就會遷都。
可周國不一樣,為了彰顯自身得天下乃是天命所歸,姬發於洛水附近營建中都洛陽。
中都,天下之中!
洛陽,就是天下的中心。而分封的諸侯,他們的領地就是以洛陽為中心向四麵八方擴散。猶如一個個護衛,共同拱衛中都。
這是吸取了大商常年與異族大戰的經驗,以天下之中為都城,四方諸侯為護衛。這麽一來,異族要是想打到洛陽,首先要幹掉周圍的諸侯才行。
簡而言之,周朝的分封製,就是以四方諸侯為盾,牢牢守護周朝的安全。
不似大商,以四方諸侯為劍,
搞得國內征戰不休,不得不率兵到處平亂,不知消耗了多少國力。
洛陽為天下之中,是原九州的核心,也是南方大界的中心,資源最是富饒。
而以洛陽為中心,四周是一塊塊大小不一的大地碎片,這就是南方大界的特殊之處。
與其餘三大界不同,人族在創造南方大界的時候,並沒有將收集來的洪荒碎片熔煉成一塊大陸,而是任其處於破碎的狀態。
因此,從外界眺望南方大界的話,可以看到此界並非一個整體,而是由一塊又一塊碎片世界組成。
周國所謂的分封諸侯,就是這樣碎片世界分封給諸侯,當做他們的封地。
聽起來很好,可事實上,這並不是什麽好事。這些碎片世界可不是什麽好地方,確實是有著很多豐富的資源不假。
但碎片世界出現的時間,遠比天下將它們分封給諸侯要早。這個早,少說也是數萬年。
數萬年時間啊,足夠發生很多變化了。比如讓這些碎片世界孕育出生靈,並慢慢壯大。
也就是說,周國分封出去的土地,並非是他們的實控區域,而是大片尚未開發的蠻荒之地。
所謂分封,其實就是天子給諸侯們一個名義,讓他們自己帶兵過去將這個地盤打下來,然後在此繁衍生息,順便教化本地土著。
這麽搞,就容易出現一個問題,那就是能打下來,這地盤自然就是你的。
打不下來,不好意思,那是你自己沒本事,怪不得天子,天子不會因此給你另換一塊封地的。
你的子子孫孫,就耗在這裏吧,要麽將這地盤打下來,要麽就全死在這裏,換別的諸侯接手。
周國的分封製,就是這麽的離譜。名為分封,實則是讓諸侯出去為他們開荒。一方麵能消耗諸侯的力量,另一方麵,也能趁機增加自己掌控的區域,從而壯大國運。
這些都是周公想出來的,隻能說,不愧是傳說中的元聖,華夏禮製的開創者,智慧確實遠超常人。
本來,周國這麽搞,和敖丙也沒什麽關係。
因為人族之所以這麽設計南方大界,不讓其成為一個整體,是為以後做準備,想通過統一南方大界之舉,重新培養出一個人皇。
真以為人族聖皇不知道中央集權製要遠勝於分封製?敖丙在人龍國搞集權搞了那麽多年,其中的好處早就讓人研究透了。
人族強者當然不可能不知道,但他們知道歸知道,仍舊堅定的在人族推行分封製。
原因很簡單,就是故意營造出分裂的現象,這樣的話,以後才好統一,造就出一尊人皇。
敖丙看出這些了,但他更知道,此事與他無關。關於這個人皇之位,早就內定了,除了禹皇之外再無別的人選。
若非內定的人是禹皇,敖丙說不得也要爭一爭這人皇之位。是禹皇的話,那就沒必要了。
事情至此,本該結束了。因為人族的一切聖皇們都已經安排好了,與敖丙沒多大關係。
可魔族的出現,讓一切都發生了變故。就如分封製,就與敖丙的計劃關連起來。
敖丙的計劃,是要傳下先進的智慧,好加速人族的成長。但這智慧要怎麽傳,又要傳給誰,就很值得說道了。
原先還要討論,現在沒必要了。直接在天子分封諸侯的時候,把這些先進的知識也一並分封出去,讓諸侯們帶著前往封地,安心研究。
受各種因素影響,隨著時間的流逝,諸侯的實力必定會發生變化,有的會變強,有的會變弱,這是無可避免的。
而傳給他們的先進知識,無疑會加快這一進程。把傳下來的知識研究透的諸侯,發展速度肯定要超過沒有研究透的諸侯。
如此一來,那些弱小的諸侯,就會被強大的諸侯所吞並。而通過吞並弱小諸侯之舉,強大的諸侯無疑會變得更加強大。
這是迫使他們內卷,不想滅亡的話,就隻能瘋狂內卷,努力提升自己。
而卷到最後,所有的諸侯國都會消失,最後隻會留下一個統一天下的強大帝國。
這個帝國必然是人族新的巔峰,敖丙與聖皇們所期待的教化萬民,為其開智,使得人人都能生出智慧之光,都將由這個帝國完成。
而在這個帝國的庇護下,魔族對人族的威脅也將降至最低。這麽一來,敖丙對羲皇所說的一切,就全都做到了。
至於之後帝國如何發展,如何避免走向毀滅,那就是新的問題了,將由後人自己想辦法解決。
敖丙又不是保姆,不可能什麽都幫後人安排妥當,他盡到自己應盡的責任就行了。
…………
“我明白你的意思了,把這些先進的知識當做是獎勵,賜予那些分封的諸侯。然後再告訴他們魔族的危害,而這些先進的知識,就是能幫他們抵禦魔族入侵的武器。”
“不想在接下來的魔族入侵中走向毀滅,就要想辦法學會這些知識,以此來強大自身。”
羲皇了然,明白了敖丙的意思,既然都分封了,那就分的徹底一點,不僅分給他們地盤,連知識也一並分給他們。
這樣的話,不想落後,更不想覆滅的諸侯,就隻能想盡辦法的變強。不一定變成最強,但一定要比周圍的諸侯國強。
否則,等周圍的諸侯國變強起來之後,自己要是不跟著變強,那下場可想而知,就算不被吞並,那也將飽受壓迫。
這是陽謀,明擺著逼著他們去競爭。眾諸侯雖然看得出來,卻又不得不上當,因為他們拒絕不了先進知識的誘惑。
既然拒絕不了,那就隻能按敖丙所期望的那般,陷入瘋狂的內卷之中。直到卷到所有的諸侯國都消失,隻留下最強的那個。
而人族也將因他們的競爭,變得更加強盛,實力更上一層樓。
羲皇得承認,敖丙的辦法雖然激進,但較之他們的計劃,確實是讓人族變強的速度快了不知多少倍。
雖然這麽做會產生很多不必要的隱患,但這些隱患與接下來快要到來的魔族大劫相比,完全不算什麽。
於現在的人族而言,想辦法擋住魔族的威脅才是最重要的。別的,都可以放緩。
“可!”
“就按你說的辦吧。”
“隻可惜,你的人龍之道門檻太高了,要是人人都能化成人龍,我人族又何必畏懼魔族。”
羲皇先是點了點頭,認可了敖丙的提議,然後想到人族目前的處境,不由歎氣道。
人族最大的問題,就是平庸之輩太多了。倘若人人都是人中之龍,那又何懼魔族?
魔族敢來,也不過是他們變強的資糧罷了,根本傷不了他們分毫。
奈何,世上雖有化人龍之法,且人人都能學,但入門易,大成難啊。
百萬人之中,能有一人成功化成人龍,就算是不錯了。
“羲皇無需憂慮,我等智慧有限,可洪荒眾神的智慧加起來,卻是無窮的。”
“待洪荒眾神修成混元大羅金仙之後,為了收集氣運,必然會想盡辦法的傳道。”
“而在洪荒傳道,無論如何也繞不過人族。是以,不管他們心裏怎麽想,最後都會傳道人族。”
“混元大羅金仙所傳之道,就沒有簡單的,凡人學之,哪怕沒有成就,也能壯大智慧,讓魔族不敢輕易靠近。”
“所以我的意思是,當洪荒眾神準備朝人族傳道時,聖皇不要出麵阻攔,任憑他們傳道。”
“誠然,此舉會讓人族氣運流失不少,但卻能增強人族的整體實力,也不算虧,稱得上是雙贏之舉。”
想了想,敖丙把之後的計劃也說了出來。現在的人族,處於周朝初期,看似穩定,實則內亂的引子已經埋下,敖丙傳下的先進知識就是。
待部分諸侯國學會了這些先進知識,其野心勢必會膨脹,欲取大周而代之。如此一來,這天下自然會亂起來。
然後,周朝就會由盛轉衰,進入春秋戰國時期。說起春秋戰國,又怎麽能少得了百家爭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