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革故鼎新
字數:2766 加入書籤
心經峰盧音柔聲道:“你師伯這次回山,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你,你可莫要再讓大夥兒為你憂心了。”
楊晉一鼻尖微酸,默默點頭。
嶽乘風又道:“此番著實出人意料。萬沒想到,以你這般修為,竟也敗在張天賜手下。往後若沒有空明大師主持大局,中原武林恐無人是其敵手。”他在楊晉一身旁坐下,“我們已與空明大師、施頤掌門商議妥當,待時機成熟,三派便要聯手攻上雲山門,擒拿張天賜!”
楊晉一心頭一震,暗忖三派聯手,這是何等聲勢?單憑雲山門一派,又如何抵擋?隻是聽聞滄雲山與劍宗一般,八座次峰與三座主峰間設有強大護山陣法,若強行攻山,難免傷及無辜。屆時魔教與南疆各派再趁亂生事,豈非得不償失?
另外,這次若非自己神識事先受創,斷不會敗給他張天賜。但眼下眾人複仇心切,若不計後果強行攻山,隻怕要吃大虧,便道:“此人確實修為高深,中原鮮有敵手。諸位師叔若要報仇,切莫操之過急。一來張天賜非等閑之輩,二來滄雲山有陣法守護,報仇之事還需從長計議。”
正元峰的首座武陽清道:“昨日你丘師兄已回雲山門勸說張天賜。若他肯聽勸歸降自是最好,如若不然,我們三派與雲山門內應裏應外合,攻下雲山門也非難事。隻要內應配合得當,阻止雲山門開啟護山大陣,兵不血刃擒下張天賜也非不可能。”
聽聞雲山門有內應,楊晉一頗感意外,暗想莫非丘豐師兄要作內應?不禁為他的安危擔憂。問起丘豐近況,才知他上次下山後前往東海,昨日回山得知三派欲圍攻雲山門,便自告奮勇前去勸解師尊。至於雲山門的內應,竟是乾雲峰首座王靈徽,卻不知這位張天賜的師妹是否可靠。
眾人敘話片刻,嶽乘風忽又談起張天賜往昔修為,覺得他從前實力遠不及兩月前所見。畢竟短短十餘年間,張天賜修為精進如斯,實在令人匪夷所思。要知道修為達到四大掌門那般境界後,再想精進不啻逾越天塹。若非天賦異稟,或如楊晉一這般得天大機緣,想要輕易地更上一層樓,簡直是癡人說夢。
通常修到那般境界,少則七八十年,多則一兩百年,修為停滯不前都是常事。中原曆史上,還從未聽說有人達到那般境界後還能突飛猛進。更不知多少人在這種停滯不前的狀態中鬱鬱而終,至死未能突破桎梏。
心經峰盧音忽然道:“莫非兼修別派功法,真能提升修為?”此言一出,殿中眾人不約而同望向葉萬池。這位中原武林兼修別派功法的第一人,恐怕最有資格回答此問。
眼見殿內氣氛陡然凝滯,終究是祝宛如打破了沉默:“往事已過去這麽多年,我想各位也不必再為此介懷。況且萬池當年修為被廢,已受懲戒。如今時移世易,武林早不似從前那般純粹。聲名赫赫的雲山門都已偷學別派功法,誰人還有資格對萬池苛責不休?
淩白順勢接道:“師娘說得在理。葉師叔兼修兩派功法,本是出於對武學的熱忱,且從未行傷天害理之事。弟子反倒認為,倘若兼修別派功法真能提升修為,或是延年益壽,未嚐不是一件好事。”說罷,望向身旁的楊晉一。
這話猶如驚雷在諸位首座心中炸響,除祝宛除外,眾人皆震驚地望向這位未來掌門,沒料到他竟會說出這般大逆不道之言。
淩白見眾人麵色不豫,對自己隱有不滿,心下不免懊悔。楊晉一已然看穿他的窘迫,心知這位師兄此刻最需要支持,當即起身道:弟子以為師兄所言極是。
他的語氣誠懇且堅定:
“諸位師叔,弟子這些年在江湖漂泊,深知正邪之分,從來不是非黑即白。我在外的這些年間,有幸結識了一位名叫駱欽的前輩高人。這位駱前輩曾教誨弟子,說這世間最可怕的,從來不是什麽邪魔外道,而是那些道貌岸然的偽君子。”
“那些打著正道旗號,卻行卑劣之事的偽君子,比真小人更加可恨。張天賜偷學別派功法,其罪不在功法本身,而在他心術不正,手段殘忍。這與當年葉師叔兼修青衣門功法,卻始終秉持正道、從未行惡,豈可同日而語?”
他環視在場的諸位師叔,目光清明:
“弟子這些年在外的經曆,讓弟子深刻明白一個道理——功法本無正邪,善惡全在人心。師伯費盡心血想要推演《混元劍經》而將其變為適合劍宗的功法,不也是希望劍宗能夠博采眾長,更臻圓滿嗎?如今師伯雖已仙逝,但他這份遠見卓識,我想,該由我們繼承下去。”
他的聲音漸漸沉靜下來:“眼下西海強敵對中原虎視眈眈,若大家還固守陳規,因循守舊,將來隻怕連自保都難,更遑論為師父師伯報仇,守護中州,乃至整個中原的蒼生?
他一改先前悲傷模樣,神色堅定的站在了淩白身邊,這一刻,劍宗老、青兩代之間的觀念正在激烈碰撞著。
楊晉一繼續道:“葉師叔這些年來雖身負兼修之名,卻始終心係劍宗,以正道為念,在東海漁村隱世埋名,扶危濟貧,大行善事。這般胸懷,絕不是那張天賜能相比。弟子以為,兼修功法並非不可,關鍵在於持心要正。若能以浩然正氣駕馭萬法,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方是振興劍宗的正道。”
話音朗朗,字字鏗鏘。
殿中燭影搖曳,映照在每個人凝重的麵容上。楊晉一這一席話,既表明了對淩白的支持,又點明了中原武林當下處境,讓原本持反對之見的幾位首座皆陷入沉思。
殿內一時寂然,唯聞燭火細微的劈啪聲。
喜歡仙俠江湖傳請大家收藏:()仙俠江湖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