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宣帝孫登

字數:4666   加入書籤

A+A-




    孫登早已蘇醒多時,雖命不久矣,但他依然保持著清醒。

    元旦宴會上,孫登咳血昏厥,隨後名醫齊集,連孫權也不惜千裏尋來名醫樊阿施救。

    但孫登病入膏肓,即便是樊阿的妙手,也無法挽回其生命。

    至此,樊阿也隻能盡力延緩他的生死期限。

    孫登完全清醒後詢問樊阿,他還剩下多少時光。

    待到那屈指可數的日子來臨,孫登並未沉溺享樂,未曾觸及從前未曾享受的事物。

    他平靜地吩咐親衛,釋放他的兩位妃子,並當眾扶起她們。

    “這是孤的命運,非你們之過錯,你們已做得足夠好,真的很好了!”

    孫登親自主持,寬恕了她們。他仍是帝子,威嚴未減,依然是那個淩駕萬人之上的吳國帝子殿下。

    因此,他能保護這兩個女子安然無恙。

    同時,他並未消沉,著手處理那些未竟之事,在趕回的諸葛恪等人協助下,逐一解決剩餘事務。

    此後,他並未好好休養,隻是婉拒了樊阿讓他靜心調養的建議,帶著侍衛開始以建業為中心,不斷巡遊各地。

    似乎他要在生命的尾聲,領略江東這片土地的風采。

    這也能理解,畢竟時至此刻,孫登任何行為都有其情可原。

    然而,孫登再次讓人驚訝,他並未登高遠眺,欣賞江東的壯麗景色。

    他深入田野,臉色蒼白,體弱多病,藏匿身份,與農夫、商人、頑童以及一個個平民深入交談。

    這樣的交談持續了一個月。

    孫登幾乎未曾好好休息,身體狀況每況愈下,最後他甚至不顧樊阿等人的勸阻,自行服用了五石散......

    因為在那些神秘的煉金藥劑中,蘊藏著重新喚醒力量的秘密。

    一次又一次地服用著五石仙丹,堅韌地驅使疲憊之軀繼續探索未知的旅途。

    一個月間,建鄴城內風雲變幻,官員們接連倒台,有人家族覆滅,有人被囚禁於深宅,也有人如日中天,權力攀升。

    唯有孫登置身事外,凝視著民眾飽經憂患的麵容,觀察著朝廷動蕩引發的局勢起伏。

    望著下方彌漫的恐慌與無助,百姓們求救無門的境遇。

    如今,江東的朝廷動蕩已波及民間,頻繁更迭的大臣導致政令紛亂。

    孫登明白,是時候返回了,他想知道的答案已找到,而他的時日也確實不多了。

    從馳騁馬背到乘車,再到依賴他人的扶持,這段不算遙遠的旅程,卻像孫登走過的一生,直至他步至父皇的皇宮之外。

    這一次,他未遣人通報,也未進諫,隻是靜靜地跪在宮門外。

    孫登,此刻並非進言,他在懇求,他要為江東的所有臣民祈求寬恕。

    他的嘶吼借助他人之口傳遞給孫權,這位憤怒的君主震驚又惶恐,匆忙命人將他接入宮中。

    來到孫權麵前的孫登,已是虛弱至極。

    “父皇!”他掙脫衛士的攙扶,搖晃著走到父皇跟前,當他握緊孫權的手掌,雙腿一軟,倒在地麵,陷入了昏迷。

    這一次,孫登沒能再醒來,即便華佗的親傳弟子樊阿也無法挽回他的生命。

    不論孫權如何咆哮,如何催促,樊阿隻是淡漠地搖頭,告知孫權無力回天。

    從昏迷到離世,孫登未能再見父皇一麵。

    然而,孫登在路上留下了他想說的話,一字一句,重若千鈞。

    “孩兒曾聆聽父皇教誨治國之道,感悟良多,但在孩兒心中並未完全接受,治國之道孩兒不及父皇,然而孩兒明白,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孩兒自小受父親熏陶儒家思想,不曾讓父皇失望,孩兒清楚,父皇期望孩兒成為守護江山的君主,見證父皇創下的偉業。”

    “孩兒虛度二十載光陰,遺憾資質平庸,未能如父皇所願成長,心中充滿愧疚。”

    “在這臨終之際,孩兒遊曆了江東各地,目睹父皇打下的江山,感慨萬千,父皇英勇睿智,一手奠定我吳國萬代基業,孩兒敬佩。

    隻是看著無數黎民,心中有所觸動...

    世間紛擾已持續許久,與蒼生何幹?功業顯赫誠然是吾輩追求,然百姓僅願四季溫飽,寒冬有一絲暖意,此等樸素願望卻遙不可及。吾兒未能為王國獻力,亦未能盡孝於雙親,愧對吳地,愧對先皇。

    然吾身為吳國王儲,必要樹立一番偉業。隻祈求先皇能體恤黎民,以百姓為重,切莫再令江東之地動蕩不安。吾等一舉一動,或使千萬生靈顛沛流離。近月來目睹所聞,使吾心潮澎湃,愧疚之情再度湧上心頭。生不能兼盡忠孝,逝去便勿再令百姓因吾而承受無端苦難。

    江東動蕩,望先皇止步,此乃吾為先皇,為江東,最後的獻禮。”

    這些文字,無論是奏章還是家信,映入孫權眼簾,令他長久沉默不語。

    孫登所給予孫權的,遠不止這些。他在此之前還留下許多文字,堪稱遺訓。他的臨終遺言冗長而深情,讀來令孫權心弦緊繃:“微臣體質虛弱,抱疾沉重,深知命途多舛,恐將不久於人世。微臣不為自己哀憐,隻是憂慮離開父母之恩,身歸黃土,永別皇宮,無法再侍奉聖顏,朝夕相見。生不能為國增光,死又留給皇室深重哀痛,此乃心中遺憾。”

    “臣聽聞生死由天定,智慧如周公、顏回,仍難免英年早逝,何況微臣愚鈍,年歲已高,生為王位繼承人,死亦享受榮華,於臣已是莫大恩賜,何須哀怨!當今國家大業未成,敵寇尚未平定,萬民翹首,命運維係於皇室,憂患者渴望安寧,混亂者期盼治理。”

    “望皇室遺忘臣身,舍棄世俗恩寵,尊崇黃老之道,厚養元氣,珍饈佳肴以供祭典,開闊聖明之思,以成就不朽基業,如此,臣雖逝,無怨無悔。” 字裏行間,他已釋懷,不怨天尤人。身為吳國王儲,孫登還詳述身後之事。

    他告知孫權,誰應承繼王位:“太子孫和,仁孝聰慧,品德高尚,應早日冊立,以穩固民心。” 他也不忘提及王儲府中的諸多賢士:“諸葛恪才識廣博,可擔當輔政之職。張休、顧譚、謝景,皆智識過人,可委以重任。範慎、華融,氣節高尚,有國士風範。羊衟辯才無礙,能應對各種局麵。刁玄寬厚弘毅,誌行純正。裴欽博學多識,文章辭藻足以用世。蔣修、虞翻,意誌堅定,節操鮮明。”

    同時,他也預見孫權因此事瘋狂,故對朝臣亦有獨到見解......

    陸遜,那位忠誠於時代的魔法賢者,心係王國,直言公義,有著不畏艱險的高尚情操。諸葛瑾、步騭、朱然、全琮、朱據、呂岱、吾粲、闞澤、嚴畯、張承、孫怡,他們皆是深諳國政的奇才。他們應被委以重任,獻上智慧,消除繁雜的律令,撫育戰馬,關愛民眾。隻需五年光陰,十年歲月,遠方的遊子將回歸,近處的人民將盡心盡力,無需兵刃相見,宏圖大業便可一統。

    孫登更是留下一句:“微臣聞道,‘飛鳥垂死,鳴聲悲切;人生末路,話語誠摯。’故子囊臨終遺訓,賢者視為忠貞,何況臣登,豈敢稍歇?祈願陛下傾聽采納,臣雖逝,猶生矣。”

    奏章遞至孫權手中,他舉而又放,反複多次。薄薄的信箋,卻耗去了他一整天的時間凝視。眾多臣子試圖勸慰,盼他早日為孫登安排後事,好讓英靈安息。但孫權始終默不作聲,守在兒子的床榻旁,凝視著他的驕傲與希望。

    他是他的兒子,他的寄托。他曾竭力庇護,期望他永伴左右。如今,他隻能眼睜睜看著兒子沉睡,冰涼如斯。這種痛楚,孫權從未體驗,甚至無法定義自己的心情。他強忍淚水,身為帝王,不能在臣子前示弱,不能如此脆弱。他努力壓抑悲痛,直至情感麻木,最後仿佛失去了一切感知。

    他就這樣呆立,注視著兒子,不容他人觸碰,自己也不忍動彈。直至夜幕低垂,眾臣迷茫無措,一位白發蒼蒼的長者緩步走近,步入孫權的宮殿。頃刻間,宮中傳出震耳的哀號,如同一個承載多年苦楚的孩子泣訴。

    江東嘉禾三年三月,吳國太子孫登安然辭世,冊封諡號為宣太子。(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