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八章 鞠家苗彝親
字數:3963 加入書籤
馬成文跪伏在地,叩首拜謝皇恩.
他還趁勢啟奏:“剛才相國所言川陝湘鄂四州交界之處的苗瑤土家等少數族群抗交稅賦一事,微臣認為,還是先禮後兵,要戶部兵部,各派一員使者,聯合去該區域,說服那些南蠻,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讓他們安守律法,繳納稅賦。如不從。再當別議。”
馬成文雖然久不在朝,但是人緣就很好,也是他的武德戰功,讓京城家喻戶曉,所以威望很高。
當下群臣聽了,齊聲附議。
於是,第二天,這個聯合撫慰組,就組合成功。
兩位使者,直趨苗瑤集聚之地。
可是,十天後,就灰溜溜地回來了。
戶部的向相府匯報。
兵部派去的是劉世傑中郎將。
他說:“那四府交界之地,是無人管路的地方,四洲主管,都是踢皮球的角色,所以尾大不掉。”
“在那崇山峻嶺中,苗瑤土家,還修建了城堡,這些人,白天耕作於田野,夜晚練習武藝,確實有不臣之心。”
“為首的頭領,是彝族人,名為鞠南關,文武雙修,口才也很好。看來,他沒有沒有什麽野心,但是戶部的人,倨傲無禮,故意觸怒了鞠南關,所以談崩了。”
馬成文聽了心有疑惑,覺得這是嚴相國有意讓那使者而為之,讓馬成文失掉麵子。
但是沒有把柄在手,無法在朝廷說出。
好不容易,第二次朝會來了。
又是嚴嵩首先啟奏,並且遞了奏折。
嚴嵩這次,趾高氣揚,開口就說:“老臣早就說過,那彝族首領鞠南關,是想要得到我大明朝的社稷江山,果然建立了城堡,還招兵買馬,要進犯周邊四州呀。”
嘉靖帝聽了,好一會才問馬成文:“馬公以為如何呀?”
馬成文也隻好出班啟奏:“既然是這樣了,那也隻好派天兵征伐了。”
“愛卿以為派誰為征討使為佳?”
禦史鄒應龍出班奏曰:“微臣以為,還是任命定南鏢局崬南興為征討使,此為最佳人選。”
其實,嘉靖帝早就想到這個人。
隻是他已經辭職,而且已經準許了。
不好意思吧,有事情了,就召他來,沒有事情時,就讓他辭職。
聽了鄒應龍的話,隻是沉吟不語。
“好機會來了。”嚴嵩心中想。
他立即出班奏曰:“夫崬南興,無心為朝廷盡力,幹嘛老是提他呀。老臣今天舉薦兵部劉世雄。此人身為刑部中門郎。雖然品位不高,但是武藝超群,心中也是韜略三千,有隨機應變之機敏,有百折不彎之品性。讓他去剿滅頑劣之匪徒,應當馬到成功。”
嘉靖帝心中想,兵部的中門郎,應當由馬成文來舉薦呀,為何他就一聲不吭呀。
馬成文看到帝君望著他,隻好出班啟奏:“微臣久鎮塞外,對兵部的人才,心中還沒有底。至於劉世雄,就憑聖上和相國裁斷吧。”
嚴嵩雖然不滿意兵部尚書的言語。但是,這劉世雄是他的堂外甥,讓他去平定那些手拿鋤頭鐵鍬的平頭老百姓,應當是不成問題吧。
於是又奏曰:“此人定能為國將才,為朝廷分憂的。隻是,官職太小,建議吏部兵部,升他為四品中郎將,才能夠服眾出征。”
嘉靖帝聽後,覺得有道理,立即準奏。
而且要兵部選取精壯一萬二千六百人,由他統率出征。
******
鞠南關的細作,打探到朝廷要派大軍來征剿他們了,很是氣憤。
而且,他立即派人聯係到了夢掛寨。
自從夢掛剿滅了深山豹那股狂匪後,名揚天下,讓百姓很是仰慕。
當然,也有人報到相府,嚴嵩卻認為,這是地方的小事情,不必深究,也不必褒獎。
鞠南關就派人幾次到夢掛,送去厚禮,他覺得夢掛是苗人,就親近得多了。
他還邀請金琇和夢瀅瀅夢飛猴等人,來此指導他們練武。
當然,他說是這裏有匪徒,要金琇來指導他們消滅匪幫。
三人到了鞠南關的府邸。
第二天一早,金琇就來到南關的琅英大姐的房間裏,說夢瀅瀅她們這幾天累了,今天會不吃不喝睡白日覺,要後天才起來,要旁人不要去打擾她們。
而且說他自己也困了,要好好休息,這一天一夜都不出來。
鞠琅英高深莫測地笑了笑,點了點頭:“我會告訴鞠南關的。”
鞠南關有早起的習慣,第三天早他正要起床時,就聽到自己家大門前的坪裏人聲沸騰,起來一看,隻見金琇她們三人帶領著許多的民夫運來一大堆鹽,估計有一萬多斤。
難怪姐姐要他第二天莫去過問金琇她們的事情,原來如此,來了金琇,姐姐也神神秘秘的了。
不是說是她們還帶來了三隻老虎,老虎會騰雲駕霧運來鹽巴的嗎,怎麽又變成了是民夫運來的呀。
原來是,金琇他們一到這哢吧竜山,就知道了他們目前最大的問題是沒有鹽巴。
還知道了,是官府封鎖了鹽路,不準任何商人運進來。
這都是嚴嵩相國的主意。
金琇聽了,很是憤恨,
她下定了決心,雖然是來做客,但是光憑肩膀擔三個口來,不行,先要送點禮物。
那鹽可是不可或缺的廚房物資,送點鹽巴給他們,當然是最好的禮物了。
而且她們早就知道,潭州河邊,有個鹽庫。
去那裏搞點鹽來,讓嚴嵩老者,也知道苗民彝民,都不可任意欺辱的。
******
潭州水路很是便利的,海鹽就從長江運進來,轉進湘何邊的碼頭。那裏的食鹽堆積如山,就是運走它幾千斤,也難以讓人知道的。
隻是鹽是官府壟斷的生意,不準私人插手的。如果有人膽敢販賣私鹽,抓住是要掉腦袋的。
夜霧迷蒙中,有兩個人,騎著老虎慢慢地走著,走到大河邊,找到了專業用的鹽運碼頭。
隻是在這鹽運碼頭的倉庫邊,有士兵在站崗。沒有裝進倉庫的大鹽堆,也有站崗守衛鹽包的士兵。
他們就走到倉庫邊的一片樹林裏,摸清了情況後要好好商議一下,一定不打無準備之仗,既要拿到鹽,還要不傷一個士兵。他們準備第二天夜裏就動手運鹽。
第二天黃昏時金琇也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