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六章 撥雲見天日
字數:5689 加入書籤
三呼萬歲的聲音一停,嘉靖皇帝偶爾張眼一望,望見大殿門邊跪下了四個人,就說:“太常卿鹿鳴陌,把那四個人的黑布罩揭開,你看清楚是些什麽人。”
鹿鳴陌心中有鬼,顫顫抖抖地走到大殿門邊,揭開了他們頭上的布罩。
這四人看到了鹿鳴陌,一齊叫道:“太常卿救命,救命!”
太常卿反而穩定了下來。
他冷冷地說:“你們為何被公主的女兵抓住了,昨夜裏幹什麽壞事去了。”
這時,公主從朝堂帷幕邊轉了出來。
她也冷冰冰地說:“鹿大人,不認得他們了。”
鹿鳴陌立即跑到丹墀下。
他跪倒在地,一個勁地跪地叩頭。
“主上,臣不知道他們昨夜幹了些什麽?”
公主望了望父皇。
而後麵對群臣,說出讓人驚悚的話來。
公主說:“昨夜裏,天牢裏的女獄卒被打得鼻青眼腫,連滾帶爬,到我府上求救。
原來是這四個人,奉了太常卿的命令,來女監強迫崬晶蘭在所謂的認罪書上畫押捺手印。
身為太常卿,居然這樣不顧朝廷法度,實在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這時,藍道出班奏曰:“臣近來在江南雲遊,體驗民情。兩廣雲貴一帶,都傳頌著巡察使破案如神,扶危濟困的佳話。”
“我到了英召縣,縣衙裏的捕手衙役,都把巡察使偵破廢棄驛館一案,說得有聲有色。”
“可是卻傳巡察使被錦衣衛帶到京城治罪來了。”
“真讓臣匪夷所思。”
嘉靖帝道:“朝會時,朕未見國師,原來是到江南去體察民情去了。辛苦辛苦。”
“國師所說的崬晶蘭一案,朕今天務必把其弄個水落石出,雲清霧散。”
這時,嚴相也抱著朝笏出班“啟奏陛下,那大理寺四個人,是鹿鳴陌的護衛。”
“我清晨也聽說了昨夜的事情,這真是太有負聖恩了。我覺得,這個案件,還是交給相府處理。臣一定徹底查清鹿鳴陌陷害良臣的陰謀詭計。”
可是,這回,嘉靖帝卻沒有給他麵子了。
皇上心中隱隱地覺得,這嚴嵩莫不是和鹿鳴陌是一夥子的,這大理寺太常卿,位子不在相府之下呀。這個鹿鳴陌,實是太不合常理了,莫不是有什麽把柄到了嚴嵩手中了吧,否則怎麽會這樣呀。
嘉靖帝曰:“朕已經思慮好了。不可一日無大理寺。”
“朕請國師暫時兼管大理寺。”
“因為這案情,還是要大理寺處理的。”
說罷,值殿太監拿出聖旨,當殿宣布藍道兼任大理寺太常卿。
而且宣布,崬晶蘭即刻放出天牢,由錦衣衛提供住宿之所。
還派十三個女兵去專員護衛她,以及日常生活的護理。
公主很想和這個不是妹妹,卻勝是妹妹的崬晶蘭,敘敘舊。
多想讓她住進公主府邸。
但是聽父皇這麽一處理,又覺得自己太任性任情了。
如果讓晶蘭住進公主府邸,又該授人以柄。
讓案子更加複雜了。
藍道辦案,很是慎重。
他首先請求皇上,要辦幾件事情。
一是把英召縣縣丞和鹿鳴陌等一應嫌疑人,都押在錦衣衛大牢中。
接著把英召縣所有參與驛館辦案的捕手們,都急召入京。
還有兩湖以及兩廣的督撫以及他的師爺,都火急召入京城。
這樣三頭六麵。首先來對質。
嚴嵩心急如火,急忙到藍道的寓所,多次道明自己的心跡。
他是向來敬佩南興鏢局的人,前兩年是他奏請皇上,封南興為大將軍的。
藍道心知肚明,但還是虛與委蛇。
因為他知道,鹿鳴陌是至死也不會供出嚴嵩的。
供出了嚴嵩,他會死得更加快捷更加淒慘。
還有家中老小,都會慘遭毒手。
至死不涉及嚴嵩,或者家中眷屬,還會活得安逸。
想到這裏,他想到嚴嵩的厲害,記起了嚴嵩常說的一句話。
嚴嵩一向來說,隻有死屍,才會守口如瓶。
那鹿鳴陌,進入錦衣衛大獄的當晚,在夜深人靜時,就咬破舌頭,血流滿地而死。
這樣死無對證,陷害崬晶蘭的大案,他就攬了所有的罪過。
藍道心中明白,但是也無可奈何了。
聖上也是心中如鏡,不過也覺得,他的羽翼太豐,又沒有確鑿的證據。
如果一下就鏟除了,有可能會導致天下大亂。
隻好留下嚴相,希望他從此改弦易轍,不再生事弄非。
由於參與此案的人員很快到齊,大家所陳述的又都很是一致。
很多細節都查出來了。
原來這認罪書,真的是鹿鳴陌交給寺中巡查部那四個人的。
而且說得很是直率。
說這個崬晶蘭是個妖孽,必須鏟除。
但是這認罪書,要他活著的時候,按的手印。
因為崬晶蘭本是雪峰山靜安大道姑的徒弟。
是很有一些陰教的。
如果把她殺了後,或者讓他昏迷時按的手印,如果聖上或者公主要察看,會發出明顯的腐臭的氣味。
這樣,紙包中的黑色火炭,就會燃燒起來。
聖上一怒,嚴相也不敢保護我們。
我們個個隻有悲戚而死的。
但是,案子很快鐵板釘釘。
崬晶不但蘭無罪,而且有功,有大大的功勞。
這是有著匡扶社稷,厘清妖孽之大功。
讓大明陽光明媚,吉祥和溫之大功。
藍道在朝會奏請聖上,應當讓崬晶蘭官複原職。
可是崬晶蘭卻拜請聖上,因為此次,身心俱悴,無法再任國家之重任。
懇請聖上準許歸家潤養身性。
待病情好轉,身體精神俱佳時,再來報效朝廷。
嘉靖帝思慮再三,終於準奏。
沈襄錚雖然心如滾油熬煎,但是,就是愛妻在京城天牢的日子裏,他仍然勤於政事。
個人恩怨,不能阻止他報效朝廷的一顆赤子之心。
可是,巡察使被錦衣衛押解到京城去的事情,實在是太惹人注目了
一傳十,十傳百,百傳千千萬。
這消息如狂風卷柳絮,三日功夫,就傳遍了大江南北。
而且謠言四起。
都說是崬晶蘭是魔鬼出身,當上大官後,貪婪腐化,搜刮民脂民膏。
謠言傳上千萬人,就成了真理。
能夠把聖賢說成是萬惡不赦的魔鬼。
能夠把無惡不作的魔鬼傳成是聖賢。
沈襄錚常常微服私訪,深入民間,因此耳朵邊聽得最多。
但是陽州三子,卻從不相信。
他們堅信真理,他們理解督撫。
你們督撫的愛妻,確實是本領高強,惹怒了朝中的奸相。
他們也曾到督撫府,發表自己的見解。
說奸相誤國,陷害忠良不說,還要加上許多莫須有的罪名。
還在攻擊賢良的人品,想進一步陷害她的家人。
沈襄錚聽了,隻是微微一笑而已,並不回答。
這陽州的名士三子,居然對沈襄錚的微笑,很不理解,覺得莫測高深。
他們覺得,為了說清楚崬晶蘭巡察使是個好官清官,他們還和一些無知的小人,差點大動拳腳。
隻是這三子,覺得枉費了心力,覺得沈襄錚對愛妻遭人陷害,好像是無所謂。
是呀,這大官們,三妻四妾,有的還輕妻寵妾,唯恐結發之妻不死呀。
他們把沈襄錚也看成了這樣的人。
因為沈襄錚也有兩個老婆呀。
可是他們不知道,這個小老婆,是崬晶蘭強求著他娶的呀。
而且,在她們兩個之間,是平妻,沒有大小之分。
這確實是非常少見的。
就在陽州三子無端猜測沈襄錚的時候,出了一件大事情。
崬晶蘭回到了陽州,一家人喜極而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