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接連惡耗!
字數:4616 加入書籤
從地理位置來說,任川市和江原市算是高麗國王城漢山城的屏障。
分別在漢山城的一左一右拱衛著漢山城。
當初倭軍入侵高麗國,在富山港登陸。
由南至北攻打高麗國王城時。
首先攻下的就是任川市和江原市。
隻是現在高麗國已經被東瀛國給吞並。
任川市和江原市也從當初高麗國抗倭的橋頭堡搖身一變成為了倭軍的大後方。
但是並不能忽略任川市和江原市對於漢山城的重要性。
任川市和江原市的失守,意味著漢山市的南邊將無險可守。
對於突然在後方冒出的支那部隊,由南向北進攻漢山城將不會再有任何的阻礙。
“廢物,都是廢物!”
“四個師團,竟然連兩座城池都守不住。”
尾野信義頓時氣得直跳腳。
這四個師團雖然隻是常規的步兵師團,比不上武田師團和上田師團的戰力。
但是加在一起也有十二萬兵力了。
就這樣將任川市和江原市拱手讓人了。
還被人家打得節節敗退。
這怎能讓尾野信義不感到激動。
“這些支那人到底有多少人馬?”
就在這時,中村大誌站出來對著倭軍通訊兵詢問道。
能將倭軍四個師團的兵力打得節節敗退。
這突然出現在己方大後方的部隊也一定不是什麽泛泛之輩。
“回........回參謀長,我們得到的情報也不清楚對方到底有多少人馬。”
“隻是知道對方的火力很猛。”
“我們的部隊根本難以阻擋。”
倭軍通訊兵臉色難看,將知道的所有情報都給說了出來。
“不清楚有多少人馬?”
聽見了倭軍通訊兵的話,中村大誌的臉色有些難看。
“能夠打得黑田、酒井、神戶、時雨四個師團節節敗退。”
“你說他們有五十萬兵馬我都信。”
一旁,尾野信義怒罵道。
“全都是一群廢物。”
“還有禦田蒼太那些混賬,他們不是說在大夏國進展一切順利嗎?”
“順利到他們攻入了大夏,卻眼睜睜地放了這麽多的支那人進入高麗國的地界。”
“還有武田佑仁他們,也全統統都是廢物。”
“這麽多的支那人繞道到了這裏,他們竟然沒有絲毫的察覺。”
“等到戰後,我一定要把他們通通給我撤職。”
尾野信義一個個點名大罵道。
他不知道的是,他所點名的這些人,早已經先他一步去了地獄。
“尾野君,現在不是責怪他們的時候。”
“當務之急必須要先想辦法怎樣打退那些支那人的進攻才行。”
看見處於暴怒狀態當中的尾野信義,中村大誌連忙上前勸阻道。
“打退他們?”
“你告訴我怎麽打?”
“我打了一輩子的仗,從來沒有打過這麽窩囊的仗。”
“黑田、酒井、神戶、時雨四大師團,十二萬多的人馬,不僅丟失了任川市和江原市,還折損了8萬人。”
“現在都還在節節潰敗當中。”
聽見中村大誌的話,尾野信義追問道。
尾野信義隻覺得,自己帶出來的這一幫手下全部都是窩囊廢。
“這仗的確不好打。”
“先讓黑田、酒井、神戶、時雨四大師團撤回來吧。”
“我們和他們合兵一處,堅守漢山城。”
“另外,想必穀山市現在也已經被拿下了。”
“先讓武田、上田等師團不要繼續北上去大夏了。”
“下令讓他們迅速回防,連同我們一起集中力量,剿滅目前潛伏在高麗國的所有支那人。”
“還有算算時間第一飛行師團應該也已經快回來了。”
很快中村大誌就提出了對於作戰部署的建議。
可以說中村大誌的這個作戰部署,已經是目前最好的方案了。
“那就趕緊讓他們準備回防。”
“將命令馬上下達給各個部隊。”
聽見了中村大誌的建議,尾野信義點了點頭,對於中村大誌的提議很是認可。
然而就在這時,又有一名倭軍通訊兵急匆匆的衝了進來。
“不好了,司令閣下,大........大事不好了。”
倭軍通訊兵的臉色極其慌亂,臉上滿是驚恐的神情。
“到底又怎麽了?”
看見又衝進來一名倭軍通訊兵,尾野信義的臉頓時就黑了下來。
因為看見那名倭軍通訊兵的臉色就知道,他要匯報的消息,肯定也不是什麽好消息。
“你別告訴我黑田、酒井、神戶、時雨四個師團已經被支那人全部殲滅了?”
還沒等倭軍通訊兵開口尾野信義就搶先一步問道。
畢竟四大師團整整12萬人已經折損了8萬,剩下的4萬也隻不過是苟延殘喘。
如果還有更壞的消息,那隻能是這四大師團最後的4萬人也被支那人給殲滅了。
“不...............不是的!”
“是........說關於進攻穀山市的部隊的。”
“根據東野師團最後傳回的消息。”
“五條、筱岡、東野三大師團已經全軍覆沒了。”
倭軍通訊兵臉色極其難看,但還是艱難的說出了這一情況。
整塊倭軍通訊兵的話,如同晴天霹靂一般擊中尾野信義和中村大誌。
簡直就是天雷滾滾。
尾野信義此刻早已氣得是麵色通紅全身顫抖不已。
“你說什麽?”
“你再說一遍?”
尾野信義目光死死地盯著眼前的倭軍通訊兵,那想要殺人的目光,恨不得將麵前的倭軍通訊兵給千刀萬剮。
看著自家司令那吃人般的眼神。
倭軍通訊兵隻覺得背脊發涼,冷汗直冒。
“司........司令閣下,五條、筱岡、東野三大師團已.............已經全軍覆沒了。”
盡管十分害怕,倭軍通訊兵還是小聲的,將之前的話再次複述了一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