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 2231萬噸?
字數:5115 加入書籤
在宋明達等人看來,楊成一定是抽掉了龍魂軍的軍糧來賑災。
一百萬斤糧食啊,足足可以讓一個十萬人的隊伍吃上一整個月了。
“100萬斤糧食而已,你以為我是調了軍糧過來賑災的嗎?”
楊成淡淡笑道。
隨後看向了一旁的代建榮道。
“給王大年去電。”
“十分鍾內我要得到我們目前倉庫存糧的具體數字。”
“是!大帥!”
聽見了楊成的命令,代建榮連忙著手安排。
很快,一名龍魂家通訊兵快步跑了過來。
對著楊成匯報道。
“回稟大帥!”
“副帥那邊回了消息。”
“根據您的命令,已經將存糧的數字進行了統計。”
“目前我們的倉庫當中一共有小麥2231萬噸、大米12萬噸、玉米16萬噸、大豆12萬噸。”
士兵將奉天那邊統計回複過來的數字一項一項的向楊成進行了報告。
在聽到士兵的匯報以後。
宋明達和楊思淼相視一眼。
都在對方的眼中看到了滿是不可置信的神情。
後麵的什麽大米、玉米、大豆之類的他們沒有聽進去。
隻聽見了前麵那個小麥。
2231萬噸?
是噸確定不是斤?
聽到這個數字數明達都認為士兵的匯報肯定出錯了。
將小麥單位給會報錯,把斤變成了噸。
可哪怕單位是斤。
2231萬斤的存糧也足以令兩人感到震驚了。
這些存糧都夠一支10萬人的部隊吃上一年有餘了。
也就是說龍魂軍的這18萬人的部隊,將來的整整一年都不需要擔心糧食的問題了。
“那個,你的匯報的數字應該是有誤的吧。”
“2231萬斤,不是噸!”
聽見士兵的匯報,宋明達好心地站出來指正那名士兵語法上的錯誤。
宋明達的這一舉動讓包括那名士兵在內的所有人都感到詫異。
“宋團長,這個數字是奉天那邊反複確認發電過來的。”
“我們通訊班也是反複確認過。”
“才匯報給大帥的。”
“怎麽可能會有錯呢。”
“小麥的庫存的確是2231萬噸。”
聽見了宋明達的話,那名龍魂軍通訊兵笑著說道。
“宋團長他說的沒錯,是噸不是斤。”
就在這時,楊成開口道。
聽見了通訊兵和楊成的話。
“這.......”
“2231萬噸?”
宋明達整個人直接呆愣在了原地。
這到底是一個什麽樣的天文數字啊?
要真是2231萬噸,這都夠整個東北四千萬老百姓吃上一整年的了吧?
林思淼也是呆愣在了原地,都不知道該說些什麽。
實在是這個數字將二人都給嚇到了。
要真有2231萬噸小麥。
那麽這一次豫南的大災那根本就不是事啊。
沒有過多解釋什麽,楊成看向了代建龍。
“這2231萬噸小麥。”
“先陸續調運1000萬噸過來吧。”
“那一百萬斤糧食必須要在三天之內運到清苑縣城。”
“剩餘的1000萬噸,在一個月內不管想什麽辦法,用什麽樣的交通方式。”
“先給我運到燕京。”
“再根據豫南的災民們受災的具體情況,進行發放。”
“另外,讓人去豫南省進行宣傳。”
“就說燕京這邊有飯吃。”
“但是可能需要賣一些力氣。”
“願意過來的,當場先發一部分糧食救急。”
楊成淡淡開口道。
即便是對於災民,楊成心中想的也不是將龍魂軍帶人辛苦耕作獲得的糧食免費發放。
而是采用以工代賑的形式。
燕京剛剛收複,要建設成為龍魂軍的新總部。
那還有大量的工程要建設。
這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
這豫南省的上千萬災民,願意過來的,楊成歡迎。
不願意過來的,那也不強求。
畢竟,人都快要餓死了,還不願意賣力氣。
那即便是楊成也無可奈何了。
而且,楊成對於這些災民能賣多少力氣,幹多少的活也沒有強求。
哪怕一天隻幹一個小時,或者是隻搬一塊磚頭。
楊成也會讓龍魂軍定期給他們發放口糧。
並且還會搭建臨時的營房供他們居住,保障他們的生活。
要的隻是一個態度,那就是盡自己能盡的一份力,不能吃白食。
甚至對於真肯賣力氣幹活的人。
楊成不僅僅還能讓他吃飽飯,還考慮過抽出一些從東瀛倭軍以及那些大漢奸的手裏搶回的財物用來發放工錢。
“是,大帥!”
聽見了楊成的命令,代建榮連忙著手安排。
很快,清苑縣城外的數萬災民都被放了進來。
同時,在楊成的要求下,首批一百萬斤的糧食。
也在三天之內,被一輛輛軍用大卡車給裝運了過來。
在龍魂軍的士兵們跟災民們講清楚要求之後。
所有人都瘋狂點頭表示同意。
畢竟,現在沒有什麽比能夠吃上飯更令他們振奮的事情。
並且,他們還聽說,一旦跟著去了燕京參與建設工作。
還能一直吃上飽飯。
而不是簡簡單單救濟一頓兩頓讓他們不至於餓死就完事。
一時間,災民們都有些不敢相信,這個世界上還能有這樣的好事。
與此同時,豫南省的上空。
一茬又一茬一眼望不到頭的災民。
正虛弱無力地朝著遠處緩緩移動,所有人的臉上滿是迷茫。
就在這時,天空中傳來了飛機巨大的轟鳴聲。
一時間,地麵上的災民們紛紛露出了驚恐的神情。
“不好,天上有飛機。”
“一定是小鬼子過來了?”
“大家趕快找地方躲避。”
“小鬼子的飛機來了。”
有經驗的人立馬就朝著人群當中喊道。
一時間,地麵上烏泱泱的人群就如同受驚的羊群一般四下奔逃。
所有人都害怕天上的飛機向他們投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