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準備發車
字數:4442 加入書籤
“大帥,各位軍爺你們放心,我們不是像他們那樣的無恥之徒,真的是把祖宗的臉都給敗盡了。”
“我們這些大老爺們,是絕對不會逃生怕死到和老人小孩搶機會的。”
“就是,大帥,隻要你們能把俺家人帶走,俺豁出去這條爛命留在柳河縣幫你們打鬼子都行。”
一時間聽見了楊成的話,人群當中的青壯紛紛站出來說道。
“行了,我相信你們不會像他們一樣。”
“現在都各回各家吧。”
“把你們各自家裏的老人孩子還有婦女們都給帶過來。”
“一個小時之後,班車準時出發。”
“這第一趟列車隻能乘坐5萬人左右。”
“先到的先上車,沒有上車的也都別著急,等下一輛。”
“另外,你們也可以帶一些隨車的行李。”
“每個人僅限攜帶五十斤以內的行禮。”
楊成淡淡開口道。
聽見了楊成的話,眾人一哄而散,紛紛回到自己家去通知家眷去了。
整個柳河縣一共十幾萬人,按照這二十列火車一趟搭載五萬人的運力。
隻需要三趟就可以將整個柳河縣的人員全部轉運走。
隨後,楊成將目光看向了一旁的賀弘義道。
“一會這裏的秩序就靠你們維持了。”
“給我加派兩個營的兵力在這維持秩序。”
另外給我挑選一百名學習能力強的士兵,有過駕駛火車經驗的最好,一個小時之內。
必須要讓他們全部掌握這些列車的運行方法。
“大帥,您放心吧。”
“這事就交給我了!”
賀弘義拍了拍胸脯對著楊成保證道。
“馮元彪!”
“另外,其他六個縣也有一些列車停放。”
“鐵路線已經完全連通。”
“龍井縣的火車數量和我們柳河縣這裏差不多。”
“你通知下去,讓駐紮在各個縣的部隊組織人員。”
“將其餘縣城的老百姓先轉移至柳河縣和龍井縣,再轉乘火車前往新京。”
“另外,傳令至龍井縣和柳河縣到新京城鐵路沿線的各個城市目前駐紮的部隊。”
“讓他們快速到各自轄區的鐵路線進行巡查,並且這幾天都要保持警惕,一旦發現鐵路線有異常情況,立即上報。”
“這兩件事情,你下去安排,親自督導到位。”
在對賀弘義發布完命令之後,楊成又將目光看向了一旁的馮元彪,對著馮元彪命令道。
事實上,在楊成和馮元彪兩人從新京過來的時候,就是沿著鐵路線飛過來的。
一路上,楊成也是特意查看了一下沿線鐵路的情況,並沒有發現有什麽異常。
但是為了以防萬一,楊成還是下令讓沿線的各部隊再去嚴加檢查一番。
“是,大帥!”
馮元彪也是立馬回應。
很快,兩人便下去著手準備去了。
不到十分鍾的時間,賀弘義就在柳河縣的駐軍當中。
選出了一百名學習能力強的士兵。
這些士兵,全都是第九作戰旅當中的精英。
在陸軍軍官指揮學院當中,他們的學習能力最強。
對於怎樣駕駛99A式主戰坦克以及04式履帶式步兵戰車甚至是武直十武裝直升機來說。
都是一把好手。
能夠熟練掌握各種機械的操作,甚至還具備動手維修的能力。
看著眼前這一百名士兵。
楊成很快就著手教他們如何駕駛火車。
綠皮火車的駕駛難度相比起他們之前駕駛的各式武器,可要簡單太多了。
沒有多久的功夫,這一百名士兵就已經學會了如何駕駛火車。
好在楊成從係統當中兌換的綠皮火車的車頭和車廂都是全新的。
在短時間內,故障率不高。
因此,完全不需要考慮後勤維修的問題。
加上大雪都還未來臨。
對於可能發生的各種阻礙,也是極少。
沒過多久,整個柳河縣各家各戶也全都趕到了柳河縣火車站。
有徒步來的,也有駕著牛車拉著全家老小過來的。
每個人身上都是背著大包小包,一臉風塵仆仆的樣子。
一時間,柳河縣火車站前擠滿了人群。
很快,龍魂軍的士兵們早已在柳河縣火車站外築起了一道道的人牆。
用來隔絕擁擠的人群。
在龍魂軍士兵們的阻隔下,現場的人群很快被分隔成了二十條井然有序的隊伍。
每一個隊列對應著一列火車。
“都不要擠,一個一個排隊。”
一時間,有好幾名龍魂軍的連長主動用喇叭喊話,維持起了現場的秩序。
人群中,都是老人孩子以及婦女還有一些身體有殘缺的病人排在了前麵。
一些青壯年男子則是主動站在了遠離這些隊列之外。
沒過多久,在場的人群當中,就有近五萬人已經乘上了火車。
其餘人雖然有些遺憾,但是並沒有因此而傷心難過。
他們知道,麵前的這些列車,在去到新京城。
將車上的眾人平安送達之後,還會返回到柳河縣來接他們。
“現在列車已經滿了,沒有上車的可以先不用排了。”
“也不用在這裏等下去了,列車返回的時間大致在二十四小時之後。”
“你們都先回家休息吧,等明天這個時候,第二趟專班準備出發。”
看到二十列綠皮火車都坐滿了人之後。
賀弘義站了出來,拿著喇叭對著眾人喊道。
在聽見賀弘義的話之後,在場的絕大多數人還是聽從了賀弘義的話,選擇回家休息一晚再過來排隊等待。
也有少部分人,沒有選擇回去,而是在柳河縣的火車站外鋪了一層墊被,選擇直接在這裏休息一晚。
以便明天更快上車。
看到這些人的做法,賀弘義等人也沒有去阻止。
畢竟都是一些老人和女人,他們既然願意在這裏等,那便在這裏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