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狗漢奸?
字數:5021 加入書籤
僅僅兩分鍾不到的時間。
4000多名慌了神的倭軍士兵被打的血肉橫飛。
巨大的槍炮聲,這個方圓數裏之內的都能夠清晰聽見。
就連7號倉庫內虛弱無力到神誌不清的大夏軍第二十六軍的將士們也被這駭人的槍炮聲給震驚。
此時7號倉庫內的大夏軍第二十六軍將士們的彈藥已經完全徹底見底。
剩餘的兩百人也已經死傷到隻剩下一百多人。
宋明達以及林思淼早已是搬出了背後的大刀。
其餘將士也全都抄起了手中的大刀。
準備等倭軍部隊衝進倉庫時,使用大刀跟他們發起肉搏戰。
宋明達麾下下的大夏軍第二十六軍本就出身至大夏西北軍。
使得一手好大刀。
即便是跟倭軍肉搏也是絲毫沒帶怕的。
“這倭軍的炮火怎麽突然一下猛烈了這麽多?”
聽見了外麵劇烈的槍炮聲。
即便是已經將生死置之度外的宋明達和林思淼等人,也都紛紛臉色變得煞白起來。
早已是殺得神誌模糊的他們都把龍魂軍的槍炮聲,誤以為是倭軍的槍炮聲。
有如此強的火力,又何必這樣戲耍他們呢?
怕是早就將這7號倉庫給攻陷了吧。
甚至宋明達都認為是倉庫外的倭軍部隊在戲耍他們。
並且在槍炮聲響起很長一段時間之後。
外麵似乎都沒有了任何動靜。
“該死的外麵怎麽沒有了動靜?”
“那些倭軍小鬼子不是應該趁著我們彈藥耗光之時,衝進來進攻我們嗎?”
感受到外麵有些異常的安靜。
宋明達有些不耐煩的說道。
“倭軍小鬼子一向狡猾。”
“他們或許害怕在這種狹小的地方跟我們進行肉搏。”
“應該是在想什麽更陰毒的計謀。”
一旁林思淼也有些不耐煩的說道。
“tnnd橫豎都是個死。”
“這些倭軍小鬼子怎麽這樣的磨嘰?”
“要殺要剮,還不如給一個痛快。”
於是乎,有些不耐煩的宋明達很快來到了倉庫的頂部。
朝著倉庫外麵大聲喊道。
“小鬼子們,我弄你仙人!”
“有本事就進來跟我決一死戰。”
“老子弄死你們。”
宋明達發出了近乎絕望的呐喊。
如此近乎暴露般的挑釁。
仿佛下一秒自己就會被倭軍的機槍給打成了篩子。
聽見了7號倉庫頂部發出的呐喊,在看到完全暴露在空氣當中的宋明達。
此刻的7號倉庫外。
楊成早已帶著董瑞陽以及代建榮一行人來到了倉庫外邊。
之前最先來到這裏的龍魂軍部隊在殲滅了4000餘名,正在進攻7號倉庫的倭軍部隊之後。
為了避免倉庫內已經殺紅眼甚至已經喪失了心智的大夏軍第二十六軍將士們誤會。
最先來到這裏的龍魂軍部隊並沒有第一時間選擇進入倉庫,而是將這邊的情況報告給了楊成。
在聽到清苑縣城內還有大夏軍的活口時。
即便是楊成也感到有些意外。
他沒想到,清苑縣城都已經被六萬多的倭軍逃兵部隊給攻破了。
竟然還有大夏軍的士兵們幸存,並且堅守在了這一處倉庫當中。
於是連忙帶著部隊來到了倉庫的外圍。
當看到遠處站在倉庫頂部暴露在空氣當中的宋明達時。
楊成笑了。
他雖然沒有親自見過宋明達。
但是卻和對方通過話。
聽聲音他就已經認出了這位大夏軍第二十六軍的軍長。
駐守燕京多年的大夏軍最高將領。
盡管宋明達當初放了他的鴿子。
但是對於現在的楊成來說,他並沒有太過在意。
畢竟有些事不是宋明達能夠決定的。
至少現在來說,宋明達能夠帶著部隊堅守清苑縣城。
沒有後撤一步。
楊成也隱隱約約猜出了個大概,並且十分的佩服宋明達的果敢和勇氣。
按照大夏軍的戰略,為了保全實力,一定是已經下令讓宋明達帶著第二十六軍繼續後撤。
而現在宋明達依然死守在這,就說明了問題所在。
實際上,大夏軍中除了少部分人害怕倭軍,對倭軍委曲求全之外。
絕大多數的人還是十分具有民族氣節的。
而當初宋明達之所以會放楊成的鴿子。
其實很大程度上也是源於對楊成的錯判。
換句話說,楊成覺得自己也有責任。
畢竟隻派兩千人過去,任誰聽見這話,也覺得是對自己的一種羞辱。
根本就看不到任何取勝的希望。
而即便是楊成跟宋明達解釋清楚馮元彪的這2000人到底有何等實力。
對方怕是也絕對不會相信。
2000人就能解決燕京城的危機。
整個藍星上估計都不會有人會相信這種荒謬的言論。
就算是號稱藍星陸軍第一的魏瑪共和國最精銳的部隊過來也完全做不到。
“宋軍長,好久不見啊。”
看著站在倉庫頂部視死如歸的宋明達。
楊成笑了笑開口對著宋明達大聲喊道。
“大.....大夏語?”
隱約聽見了7號倉庫的遠處一個人影對著自己說著大夏語。
宋明達此刻是一臉的懵逼。
“我呸!”
“你個狗漢奸。”
“生兒子沒屁眼的狗東西。”
“不想著怎麽好好報效國家,竟然選擇和倭軍狼狽為奸。”
“竟然給東瀛小鬼子那些畜生當起了翻譯。”
因為隔得較遠,加上力氣已經耗盡。
視線模糊的宋明達壓根就看不清遠處的部隊到底是什麽來頭。
在他的視角看來,遠處的那些全副武裝的部隊正是倭軍部隊。
而剛剛開口稱呼他為宋軍長說著大夏語的人。
則是被宋明達認成是替倭軍效力的狗翻譯。
“小鬼子!”
“我日你們祖宗八輩!”
“有本事,你們過來和老子決一死戰。”
宋明達大聲罵道。
但是心中卻隱隱覺得有些不對。
隔了這麽遠,那個狗漢奸是怎麽知道自己的身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