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9章 有人擅自朝滬東去了?
字數:5493 加入書籤
“什麽還有人不聽命令擅自朝滬東去了?”
聽見了馮元彪,楊晨皺了皺眉頭。
“都是哪些人知道嗎?”
楊成繼續開口問道。
很快馮元彪就將朝著滬東方向去了的人大致的說了出來。
聽見了馮元彪的話。
楊成的神情很快便開始變得平淡起來,眼角透露出一抹冷意。
“看來我們那一天對滬市的清理還不夠徹底。”
楊成淡淡開口說道。
馮元彪口中的那些人八成都是。
沒有清理完畢的漢奸餘孽。
以及一些眼看倭軍勢大,打算臨時倒戈的牆頭草。
“哦,對了!”
“那些人裏麵還有一部分西洋人。”
“就是公共租界的那些洋人。”
忽然間,馮元彪又開口補充道。
“西洋人?”
“我不是已經下了命令讓那些洋人必須馬上給我撤出公共租界嗎?”
聽見那些人當中還有西洋人。
楊成的臉頓時就變得陰沉下來。
看來是有人沒有將他們龍魂軍的話給聽進去。
“那些洋人是什麽人?你們調查清楚了沒有?”
楊成又繼續開口追問道。
“大帥!”
“在我們下達了要求洋人撤離公共租界,將公共租界退還給我們大夏國的命令之後。”
“絕大多數的洋人已經開始撤離了。”
“這前往滬東的那些洋人,也是之前遲遲沒有撤離的那些。”
“都是公共租界內日不落帝國巡捕房的人。”
馮元彪繼續開口回答道。
“日不落帝國巡捕房的人?”
“是羅伯特?”
聽見了馮元彪的話,楊成的臉色變得更加陰沉。
他的腦海裏頓時就浮現出了羅伯特的身影。
看來那家夥還是不死心。
誠心要和他們龍魂軍對著幹。
並且還打算將希望寄托在東瀛人的身上。
“的確是羅伯特。”
“大帥,我們要不要派人攔截?”
聽見了楊晨的話,馮元彪也不否認直接開口說道。
他之前也聽說過楊成和羅伯特的事。
原本在得知羅伯特帶人偷跑進滬東他們管控地帶的時候。
馮元彪就已經打算帶人擊斃羅伯特等人了。
但是沒有楊成的命令。
馮元彪也沒有輕舉妄動。
因此過來也是想要詢問楊成的意見。
不管是羅伯特也好,還是這些見風使舵打算投靠倭軍的漢奸一樣。
是必須要加以處置的。
“他們違反了我們的命令。”
“還妄圖在滬市滯留。”
“本來是應該攔截回來,擊斃的。”
“但是他們既然偷跑去了滬東,那就由他們去吧。”
楊成的目光冰冷,眼角露出一抹殺意。
他哪裏不知道羅伯特等人的心思?
說到底羅伯特還是不甘心就這樣離開滬市。
他怕是自以為倭軍能夠徹底擊敗龍魂軍。
等到倭軍徹底攻占滬市之後。
他們那號稱國中之國,對大夏人充滿歧視的公共租界便能因此得以延續下去。
但是在楊成看來,他們的想法簡直就是在做夢。
既然已經逃到了滬東。
那麽一會開戰的時候。
自然也會隨同那300多萬倭軍一起飛灰煙滅。
因此楊成也沒有刻意去阻止的打算。
“大帥,我知道了!”
聽見了楊晨的話。
馮雲彪也連忙點了點頭。
他也知道楊成到底是什麽意思。
“第九、第十師的部署也到位了嗎?”
楊成開口問道。
整整10個重裝合成師。
楊成在滬市的正麵戰場部署了八個。
另外第九、第十重裝合成師。
隻是被楊成分別部署在了通州和明州。
通州和明州分別位於滬市的北部和南部。
也是沿海的港口城市。
雖然倭軍的主要目標是滬市。
但是從作戰部署上來看。
倭軍也有安排部隊從通州和明州進行登陸。
再分別從南北陸路切斷滬市退路,對滬市進行合圍的可能。
因此楊晨將第九重裝合成師和第十重裝合成師分別部署在了通州和明州。
以防倭軍的小股部隊從通州和明州進行登陸。
“大帥,你放心吧。”
“第九重裝合成師和第十重裝合成時全都已經部署到位。”
聽見了楊成的話,馮元彪連忙拍了拍胸脯保證到。
“嗯,那我就放心了。”
“照現在的情況來看,倭軍應該還有半天的時間就會抵達滬市,開始準備登陸了。”
“準備好作戰吧。”
楊成指了指雷達顯示儀上那數千個密密麻麻的小點道。
“是,大帥!”
很快隨著楊成命令的下達,馮元彪以及整個作戰指揮室迅速進入到了忙碌的狀態。
所有的通訊兵都在向各部隊進行聯係溝通,下達指令。
時間又過去了幾個時辰。
此時的滬東一片風平浪靜。
隻見十艘倭軍先鋒部隊的運兵船。
乘著風浪朝著滬東的海岸行駛而去。
同時給這10艘運兵船護航的。
是一艘倭軍海軍滿載排水量4000t的朝霧級驅逐艦。
以及一艘倭軍海軍滿載排水量9000t的金剛級驅逐艦。
這些都是倭軍的先遣部隊。
十艘運兵船裝載了大約一萬名倭軍士兵。
是一個標準的倭軍旅團的配備。
這1萬人的主要任務。
就是先行搶灘登陸。
迅速搭建火力陣地。
為後續大部隊的登陸,騰出一片空間。
和提供火力掩護。
此時的海岸邊。
同樣有著數百道的身影。
駐足在海邊,對著倭軍翹首以盼。
其中就包括了以羅伯特為首的日不落帝國的巡捕。
“是倭軍!”
“羅伯特,你看到了嗎?”
“是倭軍來了。”
“這真是太好了。”
一旁史迪威看著遠處海麵上的倭軍船隻,一臉興奮地對著身旁的羅伯特說道。
與此同時,海麵上倭軍的船隻上的一眾倭軍也是察覺到了海岸邊的人。
頓時所有人迅速進入到了警惕狀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