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8章 山本旅團覆滅
字數:5487 加入書籤
“這炮彈的規模的確恐怖。”
“怪不得尾野司令他們的部隊會栽在他們龍魂軍的手裏。”
“不過就這樣的炮擊規模。”
“或許能對我方主力部隊造成不小的損傷。”
“但應該還是不足以左右這一場戰役戰局的勝負。”
“我們可以根據這些導彈的軌跡。”
“找出對方炮兵陣地。”
“對他們的炮兵陣地進行攻擊。”
“要是能夠重創他們的炮兵部隊。”
“這絕對是大功一件啊。”
山本奏太的身旁,之前那名山本旅團的高級官員開口說道。
聽見了身旁手下的話。
山本奏太也是眼前一亮。
既然對方的炮火攻擊目標不是他們山本旅團。
那麽他們的確可以趁這個機會對對方的炮兵部隊發起奇襲。
盡管對他們的炮兵陣地發起進攻,可能會麵臨極大的凶險。
但是凶險與機會並存。
然而就在那名山本旅團的高級官員說完沒有多久。
前方又傳來了一陣巨大的轟鳴聲。
山本奏太以及一旁一眾山本旅團的高級官員們的目光也不由得被吸引了過去。
然而就當山本奏太等人的目光看向了前方之後。
所有人的臉上都露出驚恐的神情。
他們每一個人看著眼前的景象都感到有些不可置信。
隻見在他們的前方。
揚起了一片巨大的煙塵。
而在那巨大的煙塵後方。
一輛輛巨大的裝甲坦克開始露出身形。
一輛接著一輛。
數千輛的巨大裝甲坦克呈橫形排開。
排列了足足十多排。
綿延了數10公裏。
裝甲集群的隊列當中。
後排坦克裝甲的站位是站在前排坦克的空隙處。
以確保每一輛坦克的火力覆蓋,不會存在有任何的死角。
這數千輛的坦克裝甲。
正是龍魂軍的99a式主戰坦克以及04式履帶式步兵戰車。
“那..........他是裝甲集群嗎?”
“這怎麽可能呢?”
“支那人怎麽會有如此龐大數量的坦克?”
隻一眼。
參軍多年,作戰經驗豐富的山本奏太就已經大致判斷出了對方坦克裝甲集群的數量。
“情報不是說。”
“龍魂軍擁有裝甲坦克。”
“武器雖然厲害,但是數量卻不多嗎?”
“這怎麽可能呢?”
之前東瀛國就已經針對遼東軍以及以夏北方麵軍戰敗的原因進行了深入分析。
他們駭然的發現龍魂軍擁有近千輛的裝甲坦克。
而且每一輛裝甲坦克都十分的先進。
火力恐怖到能將眼前的一切敵人全部摧枯拉朽般殲滅。
在和尾野信義的遼東軍作戰時。
對方采取的是分批殲滅。
逐一殲滅的方式。
畢竟盡管擁有近千輛的裝甲坦克。
麵對70萬遼東軍。
也是不可能摧枯拉朽般的殲滅所有遼東軍的。
隻是目前看來。
他們之前分析的情報絕對有誤。
龍魂軍這哪裏是隻有近千輛的裝甲坦克啊。
擺在他們麵前的裝甲坦克。
數量可能都接近5000輛。
如此龐大的裝甲集群部隊。
哪怕是開到毆州大陸。
那些藍星上數一數二的毆洲強國。
也會感到背脊發涼吧。
這樣的一支裝甲集群,絕對可以殺穿整個藍星了。
就算是將魏瑪共和國的所有裝甲坦克全部拉出來和對方火拚。
鹿死誰手都尚未可知。
“這..........該死啊。”
“我們怎麽會和這樣一支部隊交戰呢?”
“絕對不會有任何的勝算啊。”
山本奏太整個人內心感到一陣絕望。
如果後方的300萬大軍在搭配海上的各式艦艇,或許能夠依托海戰的優勢。
將對方的裝甲集群擊退。
但是他們山本旅團麵對這樣一支裝甲集群。
那不是讓他們送死嗎?
如此多的裝甲坦克。
甚至都可以一對一的單殺他們山本旅團的士兵了。
一名隻拿著38大蓋的倭軍士兵。
怎麽可能能幹翻一輛如此龐大的裝甲坦克呢?
整個山本旅團,上萬名的倭軍士兵,此刻看到前方的大場麵。
也全都瑟瑟發抖。
山本奏太在短暫的驚魂未定之後,似乎又像是下定了什麽決心一般。
“八嘎!”
“我們跟他們這些支那人拚了。”
“倭皇!!!”
“萬歲!!!”
看著前方向自己部隊奔騰而來的裝甲集群。
山本奏太知道他們部隊退無可退。
即便是在這個時候開始撤退。
也絕對跑不過對方坦克的大馬力發動機。
人是絕對不可能跑得過機器的。
今天這一戰。
山本旅團的番號注定不會存在下去了。
為今之計,能夠做的就是帶領部隊繼續衝鋒。
拚上自己上萬人的生命。
應該至少也能報廢他們上百輛的坦克吧。
那樣的話還能給他們待在東瀛國的家人,謀到一條更好的出路。
“八嘎,殺Gigi!”
在聽見了山本奏太的命令之後,整個山本旅團的上萬名倭軍士兵也都紛紛響應。
上萬名倭軍士兵如同蝗蟲一般衝向了遠處的數千輛裝甲坦克。
每一名倭軍士兵的臉上都沒有絲毫的畏懼。
他們所有人都知道自己最後的結局。
不得不說。
山本旅團不愧是倭軍王牌中的王牌。
不然也不會被選做成為這一次進攻滬市的先鋒部隊。
能被選做第一隻登陸滬市海灘的部隊。
其部隊的作用等同於尋常戰役當中的敢死隊。
隻不過,這一支敢死隊的規模是一整支倭軍的滿編旅團。
然而就在這時,天空中砸下了一枚又一枚的炮彈。
一枚枚的雲爆彈。
在山本旅團的上方轟然炸開。
巨大的硝煙瞬間就將山本旅團的上萬名士兵全部吞沒。
山本旅團的陣列當中,頓時就出現一朵又一朵的小型蘑菇雲。
每一發炮彈造成的劇烈爆炸。
都能在瞬間帶走山本旅團數百人的傷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