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5章 倭國局麵,商議處置

字數:2442   加入書籤

A+A-


    七月三日。
    屬下率領兩萬威武軍兵馬,會同五萬朝鮮軍,抵達釜山港。
    七月十二日。
    在征集到了足夠的船隻後,大軍橫渡朝鮮海峽,於次日抵達對馬島。
    島上東虜兵馬與倭國兵馬不敢迎戰,全都落荒而逃,我軍攻占對馬島。
    七月十五日。
    大軍渡過對馬島海峽,輕鬆攻占了壹岐島,並以壹岐島為跳板,正式登陸倭國九州島福岡。
    七月十八日。
    滿洲正紅旗旗主禮親王代善、滿洲鑲藍旗旗主貝子巴布海,還有從朝鮮一路敗逃至倭國的滿洲正藍旗旗主貝子巴布泰,率領一萬五千東虜兵馬與四萬倭國兵馬,於福岡城外與我軍展開大戰。
    此次大戰,我軍再次輕鬆的獲得大勝,斬獲東虜六千四百多人、倭兵一萬三千七百多人。
    代善等人率領殘軍退守四國島。
    七月二十三日。
    我軍兵分兩路南下,橫掃了長崎、佐賀、熊本、大分等各個城池,倭國九州島已被我軍全麵占據。
    目前,我軍與東虜兵馬對峙於下關。
    ........
    除了關於這份捷報之外,蕭華還有一份文書送來。
    而在看到這份文書上的內容後,劉博源不禁陷入了沉思之中。
    文書上言:朝鮮王室李淏帶領落難臣子數十人,已於七月二十一日從漢城啟程出發,將會前往大明主動朝賀,並感謝大明的複國之恩。
    另有,倭國德川幕府主動送來聯盟書信,希望與天朝兵馬聯合起來,一同打敗入侵的東虜兵馬。
    除此之外,還有倭國傀儡後水尾天皇也暗中派人送來書信,請求天朝兵馬幫助其重掌政權。
    對於文書上的三個內容,劉博源在沉思了一番之後,還是決定上奏朝廷,共同商議處置為好。
    ........
    崇禎十六年八月十日。
    乾清宮,東暖閣內。
    大明監國太子朱慈烺端坐在龍椅之上,禦階之下站著有榆林親王劉博源、以及一眾內閣大臣。
    當中有,都察院都禦史李邦華、吏部尚書鄭三俊、戶部尚書李侍問、禮部尚書倪元璐、刑部尚書劉澤深、工部尚書苑景文、兵部右侍郎張伯鯨等人。
    此時,劉博源正在向著朱慈烺奏稟,關於朝鮮王室朝賀的事情。
    “......朝鮮王室李淏帶領著臣子數十人,已於七月二十一日從朝鮮漢城出發,將主動向我大明朝賀,並感謝我大明......”
    “雖然我大明曾為朝鮮的宗主國,但在東虜滅亡了朝鮮國後,就已不再是我大明的藩國......”
    “......在年初時的遼東之戰,至少是有數萬朝鮮兵馬,參與了主動進攻我大明遼東的戰爭,致使我大明將士死傷......”
    “太子殿下,不知對於此事,應當如何處理為好? ”
    “如何處理?這......”
    朱慈烺眉頭緊皺,臉上滿是深思之色。
    其實在朱慈烺的心裏,早就有了處置的方法。
    在洪武二十八年時,太祖皇帝就曾宣布將朝鮮、倭國等十五個藩國列為“不征之國”,告誡後世子孫不得恣意征討。【朝鮮國朝鮮和韓國)、倭國日本)、大琉球國衝繩地區)、小琉球國、安南國越南北部)、真臘國柬埔寨)、暹羅國泰國)、占城國越南南部,後被安南滅國)、蘇門答剌蘇門答臘島八昔)、西洋國科羅曼德爾海岸)、爪窪國爪哇島)、湓亨國馬來半島)、白花國蘇門答臘島西北部)、三弗齊國蘇門答臘島巨港)、渤泥國文萊)】
    因此遵照太祖皇帝早已定下的規矩,朱慈烺自然不會征伐朝鮮國,反而會幫助朝鮮複國。
    不過聽得劉博源話裏的語氣,似乎不想幫助朝鮮複國,反而想要吞並朝鮮。
    喜歡奮鬥在明末的邊軍小兵請大家收藏:()奮鬥在明末的邊軍小兵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