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4章 無奈之舉,隻得妥協

字數:2309   加入書籤

A+A-


    向官紳士族們征收賦稅,必然能夠解決朝廷財政的問題,朱慈烺又怎麽會不明白其中的好處。
    可是話又說了回來,如果朱慈烺真的膽敢向官紳士族們征收賦稅,那麽整個大明天下必然就會變得一片動蕩。
    而掀翻大明這張桌子的,絕對是大明的官紳士族們。
    因為,誰讓朱慈烺觸動了他們的利益。
    在官紳士族們的利益麵前,什麽大明朝廷,什麽狗屁忠心,什麽大明皇帝,全都比不過自己的利益重要。
    想起崇禎皇帝在世之時,曾經多次要求文武百官們募捐錢糧,用以圍剿流賊、抗擊東虜所用。
    可是每一次的募捐,文武百官們要不就是裝窮沒錢,要不就是故意賣慘,使得崇禎皇帝沒能籌集足夠的錢糧。
    朝廷財政困難,滿朝文武官員們又不肯捐獻錢糧,崇禎皇帝在被逼無奈之下,隻得向軍民百姓們加征賦稅。
    也正是因為如此,才會使得大明國勢如此衰敗,整個大明天下一片動蕩。
    如果不是劉博源力挽狂瀾,恐怕整個大明局勢早就千瘡百孔,內部流賊四起造反,外部東虜寇關入侵。
    事實真要說起來的話,劉博源絕對是再造了大明,使得大明國祚延續了下去。
    對於這一點,朱慈烺無可否認,心裏也是認同的。
    而且就在當前,劉博源提出官紳一體納糧的建議,其實朱慈烺的心裏很是讚同的。
    但是麵對著滿朝文武官員們的極力反對,朱慈烺也是非常的無奈,根本不敢公開的表態讚同劉博源的建議。
    因為朱慈烺一旦說出了讚同的意見,那麽恐怕要不了多久時間,他屁股下的皇位絕對會落入到其他皇子之手。
    這並不是危言聳聽,而是確有可能的。
    熹宗皇帝之死,就是一個直接的證明。
    當初熹宗皇帝在西苑湖中遊玩,湖麵卻是突然刮來了一股莫名其妙的邪風,使得熹宗皇帝一不小心落入到了湖中。
    皇帝竟然落水,這樣的事情怎麽可能發生。
    畢竟護衛皇帝安全的侍衛與太監,又不是吃幹飯的,怎麽會讓皇帝落水。
    唯一可以解釋的是,這是一場針對熹宗皇帝的陰謀。
    另外還有,熹宗皇帝在被救起來了後,隻是稍稍感染了風寒而已,宮中的禦醫怎麽可能治不好熹宗皇帝的病情。
    直到熹宗皇帝病了兩年之久,這才倒黴的駕崩而去。
    從這些疑點可知,熹宗皇帝的死完全就是一場陰謀,目的就是為了推翻魏忠賢。
    而隻要魏忠賢一死,獲得最大的利益者,就是東林黨所代表的官紳士族們。
    因此,朱慈烺不得不向滿朝文武官員們妥協,公開表態反對劉博源的建議。
    “還請皇上慎重考慮,若想解決朝廷的財政問題,隻有向官紳士族們征稅賦稅,實施官紳一體納糧,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財政問題。”
    “皇上要想中興大明,難道就隻靠著滿朝文武官員們的忠心?若是朝廷沒有足夠的錢糧,明軍將士們的餉銀誰來發放,受災的軍民百姓們又要誰來賑災。”
    “隻要朝廷有著足夠的錢糧,明軍將士們才會效忠於皇上,受災的軍民百姓們才不會起事造反,整個大明天下才能一片穩定。”
    “而這,就是大明中興的基礎條件!”
    劉博源拱手抱拳,還在勸慰著朱慈烺,希望朱慈烺能夠聽從建議。
    不過,麵對著滿朝文武官員們的極力反對,朱慈烺自然是要為了大局的考慮,依舊表明態度道:“榆林親王勿要再言,朕怎麽可能違背太祖皇帝定下來的規矩,況且滿朝文武官員們也不會同意的。”
    聽得朱慈烺語氣中的堅決,劉博源隻得無奈的搖了搖頭,沒有再說什麽。
    喜歡奮鬥在明末的邊軍小兵請大家收藏:()奮鬥在明末的邊軍小兵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